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2011-10-19)
通过了解孩子的“年龄和阶段”来理解你的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
成长以普遍原则为基础。孩子先学着翻身、坐、爬,然后才会走和跑。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哪一步都不能省略。这些内容必定要有先有后。
这个道理在物质世界千真万确,在情感和人际关系领域同样正确无误。但是,物质世界的一切是看不见的,迹象也没有那么直接和明显。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生理成长阶段,同时还要了解他们的头脑、情感和精神成长阶段,绝对不要试图走捷径、干扰或回避这个过程。
如果我们没有诚心诚意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没有按照他们的意识水平与他们交流,我们往往就会对他们抱有不合理的期望,并且在无法实现这些期望的时候感到沮丧。
我记得有一个下午,我因为年幼的儿子把他所有的衣服都堆在房间的地板上批评了他。我说“你不知道自己不该这样做吗?你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吗?不知道衣服会变得又脏又皱吗?”
儿子没有反抗。他没有提出异议。他默认了。我甚至感觉到,他想按我说的那样做。但是,日复一日,他仍然把衣服扔往地上。
有一天,我最终意识到,他可能只是不知道怎样把衣服挂起来。他只是个小不点。于是,我用了半个小时训练他怎样把衣服挂起来。我们练习把他星期天穿的裤子从裤脚处拎起来,挂在衣架的横杆上,然后把衣架挂在衣柜低层的架子上。我们练习扣衬衫正面的扣
子,把衬衫翻过来,把两侧的三分之一折向中线,把袖子折起来,然后把衬衫放在抽屉里。
他很喜欢这种训练。事实上,当训练结束后,我们甚至把他所有的衣服都从衣柜里拿出来重新挂了一遍。我们太开心了。我们之间产生了亲密的感觉。他还学会了挂衣服。他干得很不错。
正如我在这个儿子身上发现的那样,问题并不在于他不知道挂衣服的重要性,甚至不在于他不愿意挂他的衣服。他只不过是没有这个能力,不知道该怎样做。
多年后,到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再次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不过,在那个时候,问题的核心已经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动机。如果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诉诸动机。
解决训练问题的第一个关键就是正确识别问题。如果脚出了毛病,你不会求助于心脏病专家。如果房顶漏水,你不会去找水管工。诉诸价值观或动机都无法解决能力问题--反之亦然。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在家庭中执行一项任务,我觉得提出以下三个问题非常有用
应该让这个孩子去做吗?(价值观的问题)
这个孩子能做吗?(能力的问题)
这个孩子愿意做吗?(动机的问题)
根据回应,我们会知道怎样努力才是有效的。如果是价值观问题,解决方法通常就是充盈感情银行账户和教育。如果是能力问题,解决方法通常是训练。教育和训练之间存在
差别。教育意味着“激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出深入和恰当的解释,激发“我应当这样做”的意识。训练意味着“输入”--在这种情况下,要向孩子灌输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教育和训练都非常重要,你要根据问题的性质来选择加以运用。
如果问题在于动机,解决方法通常就是通过内在、外在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强化理想行为。你可以提供外在的奖励(比如零用钱、奖励、某些特权或“额外的零用钱”),也可以强调内在的奖励(如果人们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如果人们聆听并遵从自己的良知,就会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或者,你可以双管齐下。
家庭教育的8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情感冲击理智。家庭教育它是充满情感的理性行为,如果情感冲淡理智,甚至失去理智,必然发生违背规律的非教育行为,或者说是反教育行为,不可能受到良好地教育效果;
第二个误区,家庭教育中随意性太大,计划性太差。好多家长教育孩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顺口就批评了,顺口就要求了,而且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什么计划行为;
第三个误区是口头说教多,多渠道渗透教育少,口头说教多,实际上言教多,多渠道渗透教育少,就是境教、身教渗透教育少。你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看你有没有误区;
第四个误区,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要求多,忽视孩子特点。在家庭教育当中,成人化要求多,好多要求大人都做不到,但要求孩子做到
;
第五个误区,家庭教育中长辈教育不一致的现象明显。不一致的表现父母教育不一致,父母与祖辈教育不一致,为什么不一致,原因是个人经历素养不同,教育思想观念不一致,教育方式方法不一致,就起矛盾了;
第六误区,家庭教育当中劳动教育太薄弱,我们现在孩子劳动状况如何,愿意不愿意劳动,会不会劳动。
第七个误区,家庭教育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当中有15%到2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个心理不健康不一定造成心理疾病,但是他心理不健康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有时候家长往往把心理问题,是非问题,道德问题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回事儿;
第八个误区,家庭教育中四重四轻的现象。大家看四重四轻指的是什么,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重成才,轻成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