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园基本情况及产业介绍
一、基本情况
益阳市长春工业园成立于1996年,2006年经省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地处银城益阳中心城区资江北岸繁华市区,坐拥资江一、二、三桥北端的“金三角”地带,北靠绕城环线,南至五一路,西起迎春路,东抵资江二桥,规划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万。
园区交通区位优越。319国道、常长高速、资江航道纵贯其境,洛湛铁路、石长铁路与之毗邻,距益阳火车站仅2.5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业已具备现代的流通网络和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是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合理。现已形成 “五纵五横”的道路骨架,城北污水处理厂、三万平米标准厂房、电力、给排水、通讯服务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
目前,园区已形成三大主导产业、两个商业圈、两大“园中园”的布局。以宇晶机械、瀚鑫机械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以龙建达电阻、恒辉电阻、奥士康线路板为龙头的电子产业;以口味王、皇爷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逐渐成为园区的发展支柱。长春路沿线,已形成以加润多超市、华信大酒店、欣天蓝郡、泰祺华苑为代表的商住贸易圈;益沅公路沿线,以秀峰水果、红联冷链、福祥农机大市场为代表的物流贸易圈已初具雏形,将成为湘中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两大商业圈的日益完善,为园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居住环境。2006年园区成立了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2007年9月在第三届湘台高峰论谈会上挂牌成立的台商投资工业园为市区内唯一一个三类工业用地,两大“园中园”已成为园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融合剂。
1
近年来,园区始终坚持“项目立区、工业强区、城镇兴区、民营活区”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有利时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更积极的招商政策、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优良的发展环境”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投资兴业,园区产业快速成长。森华林板材、奥士康线路板、瀚鑫机械、龙建达电阻、口味王槟榔等一大批堪称行业翘楚的明星企业纷纷落户园区。2009年,入园企业累计达到85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4.5亿元,工业增加值11亿元,上缴税金7200万元,园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跨越式增长,其产业辐射功能和招商引资“洼地”效应逐步凸显,正日益成为提速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重要一极。
作为资阳的“经济特区”,区委、区政府为园区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特别政策,出台了《加强园区建设的决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八项制度》等文件,对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入园企业在充分享受市、区两级全部优惠政策的同时,园区对每一项目从签约落户到建成投产实行“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项目所需的各种证照均由园区提供“一站式”代办,着力打造出一片“亲商、安商、爱商”的投资乐土。
二、支柱产业
多年来,园区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对产业功能的规划,围绕产业竞争优势和特色集聚效应,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已逐步形成了机械生产加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
(一)机械生产加工产业。该产业以益阳瀚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南宇晶机器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完成工业总产值6.68亿元,同比增长67%。益阳瀚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为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中联重科提供配套设备,其主要产品为履带吊结构件。今年1—9月益阳瀚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产销两旺,接受中联重科订单已超
2
过1亿元,上缴税收800余万元。
(二)食品加工及农产品企业。该产业已湖南皇爷食品有限公司、益阳口味王槟榔有限公司为主。截止9月份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08亿元,同比增长77%。另外,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林业厅授予“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益阳森华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在园区征地137亩,投资3.8亿元,打造一家集杨树育苗、造林、采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
(三)电子信息产业。该产业以龙建达(益阳)电阻有限公司、恒辉(益阳)电阻生产有限公司为代表。实现工业产值4.48亿元,同比增长53%。目前,奥士康精密电路(惠州)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园区征地150亩,兴建奥士康精密电路(益阳)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今年12月可投入成产,待该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上缴税收1亿元以上。
三、园区定位
长春工业园秉承城市建设与园区建设同步发展的理念,以突出示范、带动、聚集和辐射功能为主,承载传统工业,着重发展机械、电子等产业,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创造先进的运行机制,使园区形成具有强大实力的电子机械零配件产业集群的特色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华中地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全力打造省级一流工业园区。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节能环保、集约用地、创新
3
机制的要求,结合产业发展布局,突出项目推进、产业延伸两大工作重点,坚持以招商引资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项目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求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扩大发展成果上实现新的突破。
(二)发展原则
对于现有工业园区,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握园区建设的积极有利因素,削减各种不利的影响因素,协调企业、市场、政府和社区等各方面力量,多方参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园区的生命力、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在经济目标上,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35%;规模工业产值140亿元,年均增长38 %;实现税收5.4亿元,年均增长40%;在规划面积上,通过优化完善北扩区5.44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性详规,园区总体规划面积要达到13.2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为4.26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32.2%;住宅用地(含村民安置)为2.79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21.1%;商业、行政办公用地为1.42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10.7%;道路、广场、市政设施用地为2.97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22.4%;绿化用地为1.66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12.5%;其它用地0.14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1.1%;在产业布局上,要深挖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培养特色产业,园区要力争将机械、电子、食品、生物医药四大产业打造成为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要加快建设以奥士康线路板、龙建达电阻、恒辉电阻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加快建
4
设瀚鑫机械、宇晶机器、益隆变速箱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加快建设口味王、皇爷食品、鹏翔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生物医药产业代表性企业。
长春工业园工业领域关键环节信息化应用情况
近年来,我园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实现超常跨越”这一目标,着力实施“项目立区、工业强区、城镇兴区、民营活区”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拓展空间、配套功能、聚集产业”把园区打造为资阳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极。在园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化应用于工业领域关键环节,园区工业领域实现了较快发展。
一、现状
(一)工业领域发展现状
目前全园工业涉及机械、电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化工、包装印刷六大行业。自建园以来,园区共引进工业企业58家,其中规模企业38家,工业总产值45亿元,年纳税1亿元以上。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家,过5亿元的企业2家。预计2011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可达3家,分别是皇爷食品、口味王槟榔和奥士康线路板;鸿源稀土、龙建达电子、恒辉电阻、宇晶机器、宇华光电、瀚鑫机械、瑞亚高科、生力化工、华发纸业、成铭钢构等企业发展业绩良好。
(二)信息化应用于工业领域关键环节现状
园区工业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装备、工艺流程、企业管理等环节信息化应用正快速
5
发展,特别是上述发展业绩良好的企业在信息化应用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以龙建达电子、恒辉电阻、瀚鑫机械、成铭钢构为代表的电子、机械两大产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装备、工艺流程方面应用较好,通过数控技术的推广,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要求也愈加降低;以瑞亚高科为代表的纺织业以及包装印刷业在产品设计等方面应用较广,通过CAD技术的应用,使产品设计效率和制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以口味王、皇爷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在企业管理方面应用较为突出,通过引入ERP、PDM、PLM、CRM、SCM、BI等先进管理系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此外,园区大部分企业都已建立网上采购系统,使用电子支付手段,实现网上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并通过网站、E-mail、即时通信软件等,快速响应客户的售后服务需求。
二、问题
(一)部分企业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个别企业满足于现状,加上由于受机制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真正敢于投入到信息化应用的资金仍不是太多,特别是中小企业认为不搞信息化建设,依然可以生存发展,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求不强烈,发展不平衡。
(二)部分企业信息化改造较缓慢。个别中小企业内部体制转换不快,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等因素,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其重要生产环节信息化和生产过程的数字信息化的推进仍然较为缓慢,尤其在采用计算机和智能仪表对生产过程各环节进行检测、监控,建立完整的生产控制自动化系统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机遇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工作,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
6
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在最近一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具体负责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工作。中央在强调以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的同时,大力提介传统工业信息化、智能化。地方政府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四、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辛国斌指出,面对着国内、国际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中国工业企业只有不断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这样才有利于帮助企业摆脱当前困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这也是增强我国工业的发展后劲,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园企业与发达地区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不足,工业领域关键环节的人才和技术相对缺乏,企业素质不能持续提高,技术不能持续进步,管理不能持续改善,企业难以保持创新的动力,加强我园工业领域关键环节信息化应用势在必行。
五、未来趋势
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提升设计、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广泛利用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故障诊断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广精益生产、精密制造,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优质、高产、低耗、多品种、大批量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要。通过现代制造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7
六、发展思路
(一)强化重点企业信息化示范作用。以宇晶机器、奥士康线路板、恒辉电阻、口味王槟榔、皇爷食品、鸿源稀土等重点骨干企业为基础,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信息化技术集成应用,开发以创新设计,敏捷制造和协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进一步提高园区企业对信息化应用于关键领域的重视,带动园区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搭建园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在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产品信息,宣传企业形象,了解相关信息,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同时通过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模式,积极探素面向同质化中小企业集群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三)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以加快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通过信息技术与原有传统工艺及传统设备相结合,生发出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元器等行业加速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工程计算系统,加快产品更新步伐,改进加工工艺,改革生产流程,以促进产品向多品种,少批量方向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运用网络经济缩短企业与用户,生产与市场的距离,以发展电子商务为核心,加快建立企业内部资源计划信息系统。并通过专业通讯网、互连网查询发布相关信息,使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态势。
(四)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建立知识管理服务系统。企业信息化培训与远程教育系统,企业信息化咨询与诊断系统,企业信息化产品评测与推荐系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持和服务,让企业从最起码的信息技术起步,逐渐提高信息应用层
8
次。整合园区涉企信息资源,建立工业经济运行数据库,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监测网络,对重点企业的生产、投资等数据实现网上报送,方便和服务企业,跟踪、监测园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长春工业园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应用情况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已形成了一些共识,即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它产业生产商品和服务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产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而从生产企业内部职能中分离出来的新兴产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通过信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加快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的交流与传播,加快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中试和推广,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应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现状
(一)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园区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园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扩大了劳动就业,改善了民生状况,增加了地方税收,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园区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有9家,主要集中于现代物流业,以红联冷链、秀峰水果交易市场为代表。虽然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我
9
园较大部分服务行业仍停留在传统服务业性质,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滞后。
(二)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应用现状
目前,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依托益阳市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程控交换为主体,大容量光纤、数定微波传输为主,有线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通信网络。企业信息化初见成效,园区工业企业互联网宽带普及率已达9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普及率更是达到100%,通过广泛应用ERP、FM、KM等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对于工业企业的服务能力更是有效增强。
二、问题
(一)供给严重短缺,与企业和产业集群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园区融资服务业发展缓慢,围绕企业资本运营提供的投融资咨询与管理、风险投资和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严重缺乏,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对这些高标准商务服务的需求。
(二)融资困难的问题比制造业企业更为严重。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往往面临比较突出的融资困难,这种困难甚至比制造业企业更为严重。个别生产性服务企业规模孝层次低、竞争能力弱、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投资进行技术和设备升级。有些物流企业有意推进信息化建设,或进行信息系统的再开发,但资金不足往往导致其望而却步。
(三)高端人才短缺及其引进、培训体系薄弱。人才是服务业发展的生命线,高端人才更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点睛之笔。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应用中,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极为缺乏,严重制约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发展。
10
三、机遇
当前国家保增长、扩大大投资的政策导向,中央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等系列支持政策,促使生产性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且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比例不断上升,作用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四、挑战
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不依赖于大量的资源消耗,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土地,很少污染环境,但需要大量专业人才,需要发达的装备制造业作为基础,但又不能依附于生产制造业,园区生产制造业发展相对迅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产业集群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他们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很难像大企业那样可以通过增加内部供给来满足。因此,面向产业集群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产业集群内制造业企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但是,目前就全园而言,面向中小企业共性技术需求的创新平台发展滞后,仍是科技服务供给中的突出问题。
五、未来趋势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代表现代经济发展方向。由于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因而得到迅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发展迅猛,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服务业总值中的比重接近70%,在整体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竞争中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和支持力。
11
六、发展思路
(一)从战略高度进一步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机制。必须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放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产业集群改造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要摈弃工业化等于发展工业的传统思路,牢固树立发展制造业必须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是做强工业的思维。把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创业,作为建设创新型园区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明确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要把建立功能导向、重点突出、层次鲜明、结构优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面向产业集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产业网和产业体系的形成。要通过加强统筹规划,更好地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优化布局,以便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风险和运行成本。要把面向产业集群,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协会建设,放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突出地位,更好地带动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既要明确重点和发展方向,又要给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要注意促进其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乃至区域发展规划衔接起来。
(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体制创新,优化其运行和管理机制。要按照分工协作和对外开放的理念,引导具有新型业态、商业模式和知名品牌的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企业进入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领域,或优先进入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发挥对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改革、发展方式和模式转变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鼓励中小企业之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之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推进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在物流业、电子商务、商务服务业率先试点,通过加强政府同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调查统计制度和
12
指标体系,逐步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警、形势分析、信息发布制度和考核制度。
长春工业园工业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电子商务是人们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包括电子商情、电子广告、电子购物、电子支付、电子商店和电子银行等。更广义的电子商务还包括各行各业在内的各种实体的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如电子政务、电子教务等。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
一、现状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已成为企业增强经济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目前,园区58家工业企业中,规模工业以上企业基本建立了网站,10余家企业已开展起电子商务业务,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产业。2009年,园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00万,预计2010年将过千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占交易总额的70%。
二、问题
(一)缺乏行业组织。目前,园区尚未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缺乏行业内交流、收集成功经验,更无电子商务行业内的交流氛围,这些都大大迟滞了我园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部分企业接受电子商务的理念滞后,电子商务应用程度不高。目前,除了较大的规模企业和少数的中小企业之外,园区企业有近半数认为电子商务不可信,或只是一种
13
广告宣传,处于观望状态。此外大多数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较原始初级,仅限于收发电子邮件、用于产品宣传等,缺乏懂电子商务优化业务流程的实用型人才,应用效果较差。
三、机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立了电子商务的战略地位,重点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家先后颁了一系列涉及网络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目前国内网民数量已超过2.53亿人居世界第一,200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了2万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2008中国互联网大会主旨报告中说,互联网发展运用中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就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同时,宽带业务、网上很行等电子应用的发展与普及,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挑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传统购物方式形成的旧的购物观念,相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显得愈加重要,电子商务进行的是无纸贸易,涉及到数字签名、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问题,还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此外,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需加强,企业要实现电子商务,就是要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将本企业与有购销关系的贸易伙伴联系在一起,建立快速回应系统和“零库存”的供应体系等。
五、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日益强劲,电子商务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这将促使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不断增强,促
14
进物流、信用、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全面展开,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动力将持续增强。此外,在企业应用方面,将促进企业由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向支付型电子商务发展、协同电子商务的发展,深化企业应用水平。目前,园区电子商务应用逐渐开始由规模企业扩展到其他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将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一道重要保障。
六、发展思路
(一)大力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大宗工业品和原料网上交易。依托发达的制造业和已有的大宗工业品和原材料市场,尽早投入使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可天然解决客户、货源、诚信、行业规范、行业秩序等多种传统影响电子商务成功应用的因素,成功率会比较高。
(二)积极帮助电子商务企业牵线搭桥,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与我园支柱产业的对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同时带动物流业提升层次。比如:电子商务企业在自行寻找本地供应商时,因为多是中小企业,无力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诚信情况进行甄别,此时园区可以出面做征信工作;有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外地和外国客户想寻找我省我市的有本地特色的产品或知名产品,拓展商机,电子商务企业一般无力提供这些信息,这方面可由政府部门出面做牵线搭桥工作。
(三)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培训,普及电子商务教育。电子商务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培训力量,用于对传统企业进行免费电子商务培训,普及电子商务理念,培养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是一种教育市场的行为。如果能联合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则普及力度会更大,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灌输电子商务理念时会更为顺利。还可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践的机会。和基础教育一样,行业教育也是行业发展的百年
15
大计。
(四)创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应用电子商务。一方面把关电子商务企业资质、开通互联网专用通道、规范行业秩序、对成长前景好的重点企业实行税费减免、重点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等等。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可设立引导资金或其他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长春工业园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降耗、循环经济、安全生产情况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加强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两化融合已成为不可或缺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一、现状
近年来,园区工委、管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现 “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全面完成,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有力促进了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09年,全园单位万元GDP能耗0.9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3%;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8%。
二、问题
16
(一)节能技改资金投入不足。1-8月份,节能技改资金投入呈冲高回落态势,企业主要集中精力应对金融危机,而公共财政用于节能技改的资金十分有限。
(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今年以来,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慢于往年,一直维持在8%-9%的增长幅度。
(三)节能降耗下降空间有限。“十一五”前,我区节能降耗基数低,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有差距,虽然采取了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改等措施,但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仍有相当大的压力。
三、机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五年内就需要节能六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万吨、化学需氧量五百七十多万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与此同时,中央、省在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已加大投资力度及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对此的重视。
四、挑战
节能减排是全人类在气候变化大的背景下的基本认识。在国际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在节能减排的方向、途径、技术、机构和管理等方面已经远远走在前面;在国内,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降耗、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园区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对我们来说
17
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节能减排的方向、途径、技术、机构和管理等方面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究探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
五、未来趋势
逐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减排信息化、智能化,与国际接轨,废气、废水达标排放,万元GDP综合能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支撑政府部门对本区节能减排情况的及时监测与监控,对各用能单位及排污单位建立信息管理数据库和监控系统,对各企业进行节能减排跟踪服务及管理。
六、发展思路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8
(三)强化技术创新。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工业设计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综合品牌价值的关键手段。对低利润的制造业来说,工业设计不仅可以为企业提升品牌美誉度,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工业设计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品牌维系其消费者忠诚度的工具。当技术同质化时代来临,工业设计将开始代表着企业的质量水平技术水平,成为制造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工具,制造企业市场策略的重要延伸。良宇工业设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工业设计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筹码,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四)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长春工业园工业领域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以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各种资源、技术、社会应用加快汇合到全球统一的网络平台,大大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信息化发展和创新公共服务的融合产物,对于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加快企业和居民融入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建设与网络化、全球化相适应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每个
19
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一、现状
目前,我园拥有公共服务平台15家,其中包括技术服务平台6家,市场开拓服务平台1家,融资平台2家,仲裁平台1家,物流平台5家。其作用基本上集中在信息资源、产业推广方面,主要是信息发布、行业政策信息、企业展示、招商引资、物流运输等,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半数拥有自己的企业网站,用于宣传企业形象、推荐企业产品、开展商务活动等。
二、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社会各界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地位、作用认识还有待提高,对公共服务平台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二)相关政策包括财政激励政策不到位或者缺位
目前,我国缺少对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对公共平台的法律地位、经济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责任义务等没有明确条文,在收费、政策、税收等方面也没有明确规定,只有零散的一些条款等优惠政策,但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缺乏对平台的管理、规范和引导,很大程度上造成平台市场的混乱,也影响了平台的发展。
(三)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受到资金、技术资源等因素制约,影响平台发展
20
1、发展不平衡。由于平台发起人的素质差异、奉献精神差异、资金实力差异,各平台工作的情况十分不平衡,个别平台服务工作一直没有很好的突破,发展趋势不乐观。
2、技术资源制约。对技术平台自身来说,由于技术服务平台的设备投资和人力资源成本较高,而投资收益率较低,这“一高一低”的因素,影响了平台对专业设备的投资和高级技术人才资源的引进,因而成为技术平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服务面不广。一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出于风险等因素,并未真正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大量担保业务用于个人消费、房地产等,失去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目的在于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解决融资难的初衷。
4、资金投入不足。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人才等全方位的服务,现有的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已满足不了需求形势。经调查,吴江市除信用担保机构外,其他技术等公共服务平台注册资本均在200万元左右,资金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对称。
7、高素质人才资源欠缺。人才是保证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基本资源要素之一,无论是技术平台也好、技术培训、电子商务,还是信用担保、创业投资,人才的缺乏,使得我们多数平台还处于提供的服务层次较低,或者无法开展业务,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平台缺少了必要的人才基础。
三、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已进入网络经济时代谷歌、啊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的成功运作,使企业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高效、快捷,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为其带来
21
效率、效益提升的优秀服务平台。同时,《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公共技术平台。这对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此外,国家确立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中长期战略,有利于园区企业扩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和优秀人才,吸引先进制造企业及研发机构,对加快行业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广大民营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不少技术问题以及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单独依靠中小企业自身能力无法解决,使集群产业的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以及产业的稳定发展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园区集群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越来越明显,社会化协作、专业化生产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态势已经呈现。与此同时,技术支撑不足、技术源缺乏、融资困难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成为集群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软肋。因此,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五、未来趋势
随着国家对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视,以及企业对其的需求,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数量、质量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同时,独立的地方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因受地域、行业覆盖面方面的影响将变得日益艰难,公共服务平台将根据这种影响趋向合作,通过与其他相关平台的合作,使公共信息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方面信息采集费用和运营成本都会大范围降低,另一方面,困扰行业平台的服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2
六、发展思路
(一)加强组织实施力度,形成全园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1、加强组织领导。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议成立全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吸收园区以及区直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科研机构负责人参与,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制订工作,对平台建设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协调,联合审定平台重大建设任务,保障平台建设规范、有序地开展。
2、加大投入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工业领域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要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适当倾斜,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计划,进一步加强园区工业领域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尽快形成规模。要发挥引导、调控作用,调动有关企业、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引入项目招投标机制,吸引社会各界共同投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平台建设投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3、强化监督管理。制定工业领域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实行对平台建设项目和运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建立以绩效考评为基础的奖优罚劣制度,对执行良好的项目、运行服务效果好的平台和在平台建设中有特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表彰,及时调整或中止执行不力的项目,充分体现“谁先共享,谁先受益”的原则;增强平台建设工作透明度,及时将平台建设项目和平台运行情况向社会公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4、营造共享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形成公共资源共享的文化,宣传和
23
弘扬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意识。通过平台的开放共享,创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科技资源和参与科技创新的公平机会;结合科普活动、科技宣传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等,宣传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平台使用效率。
(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全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1、建设目标应贴近园区发展实际。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工业领域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重点扶持以下四类:一是结合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可与园区各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相配套并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的平台建设项目;二是有助于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园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的平台建设项目;三是体现民营科技发展特点,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可被广大民营科技企业广泛接受的平台建设项目;四是有利于整合园区现有科技公共服务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平台建设项目。
2、运营模式应有利于整合共享。积极贯彻落实“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建设方针,按照不同类型科技资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以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长春工业园工业信息化人才发展情况
从20世纪末期开始,虽然劳动力、自然资源、货币资本仍然在经济发展中分别发挥着重大作用,可是,对于劳动力,具有决定意义的已不再是其数量而是其素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对于自然资源,开发与否以及开发成效,主要取决于开发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以及资源产品的附加值;这一切都表明,经济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而21世纪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人才应运而生。信息化人才,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推动企业技
24
术创新、优化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导力量,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一、现状
益阳市长春工业园现有企业80余家,从业人数1万多人,其中信息化人才400多人,绝大多数企业都配备了专门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的配备,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动力。据不完全,85%以上的企业在配备了信息化人才后,企业的发展都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一定的台阶。园区省级龙头企业湖南省三益茶叶有限公司,率先建立了企业网站,构建了网上物流通道,为企业树立品牌效应,提高销售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宇晶机器、皇爷食品等园区规模企业,也都是利用信息化人才的作用,开展一系列信息商务活动,为企业走出湖南、走向全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问题
(一)人才总量匮乏。园区现有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万多人,信息化人才只有400多人,占从业人数的4%都不到。相比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园区企业发展壮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园目前信息化人才总量匮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目前,企业普遍以高提拔、高工资的管理方式吸引人才。我园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体制不健全,用人机制不灵活,待遇低,科研、工资环境相对滞后。这就使得园区内很多工业企业留不住人才,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人才素质、结构急需提高。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已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涉及到企业战略、生产过程、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在园区企业中,一方面缺乏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人才,另一方面也缺乏低端技术人才和熟练技能人才。既
25
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机遇
首先,信息化人员具有需求的优势。由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行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信息化人才供不应求,而我国信息化人才存在着数量小,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信息化人才出现严重缺口。这对于从事信息化行业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特别是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和熟练技术工,成为众多企业的挖掘对象。其次,国际市场的开放,国家的重点扶持,企业的重视,为信息化人才提供了优良环境,为信息化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此外,“十二五”期间,益阳市长春工业园围绕“项目立区、工业强区、城镇兴区、民营活区”的发展战略,突出机械制造,主攻电子信息,做强食品加工。努力吧工业园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地、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新型城市化的新区域,争取早日晋升为国家经济开发区。因此,工业园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这些也为信息化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四、挑战
随着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服务领域的拓展,市场经济的形成,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外信息领域的迅速发展给企业的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形式对信息化人才的挑战也很明显,对信息化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人才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
26
五、发展趋势
(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趋势。社会信息化人才供给不足,学校培养出来的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主要编制于信息技术,而企业需要复合型信息化人才。而复合型人才更是企业发展的推力。在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
(二)人才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动将从国内转向国际。国际人才流动日渐频繁,人才供给将由国内人才扩展到世界范围的各类人才。
(三)人才资源配置方式更趋市场化。全球市场将使资源优化配置规律发挥作用的空间扩大,公平竞争、自由选择的原则会在各个领域得到体现。
六、发展思路
(一)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促进相关知识传播。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鼓励高等院校与工业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工业企业急需的信息化实用性人才。加强对信息化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知识、技术和才能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实用、有特色为宗旨,鼓励发展社会化的信息技术培训机构。对工业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完善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广泛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信息素养。组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方面的会议、展览、培训、参观、考察等交流活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相关知识传播。
27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化人才观。
人才培养是有周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现在确有一些单位在人才培养上有“速成”的错误认识或急躁心里,违背人才培养规律,做出一些适得其反的事,结果欲速则不达。信息化人才的成长也是由初级到中级、高级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上必须克服短视心理,树立信息化大人才观和长远目标,扎实有效促进信息化人才的健康成长。要遵循协调发展规律,将信息化人才培养置于建设的大背景中,人才建设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在信息化人才的培育、选择、使用、评价时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制定人才规划时,一方面要从群体结构出发,注重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优势。
(二)加大培养力度,提高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持续扩大招生规模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信息科学技术相关专业招生比例,同时,通过建立软件学院、网络学院等多种形式增加信息化人才培养数量。要从只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向注重多层次、多方位的人才培养转变。一方面要注重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级信息管理人才,这将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微观层次中“低端”人才的培养,通过引导,使学生树立从“低端”人才做起的决心。同时,要改善实验室条件,加强实践教与学,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大批信息化的应用型人才和赶超世界先进技术的高端信息化人才。
(三)加强学习借鉴,促进信息化人才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继续教育是从业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的重要手段。面对信息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大部分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高校进行系统学习的,而继续教
28
育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学习交流、远程教育等方式为在职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新方法提供了方便,已成为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有效途径。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不把继续教育视为振兴科技的秘密武器,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一方面提供法律保障。要鼓励信息化人员每年定期参加短期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使其不断吸收技术行业的新知识,并对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有所了解,以便根据自身特点做出切合实际的建设方案及提出建议。对他们要不断进行再教育,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使受教育人员的素质和层次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四)改善激励机制,创造栓心留人环境
人才政策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流动具有重要影响。一是要加大信息化人才引入力度。要建立有利于人才引进的软硬件环境,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人才吸纳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招聘办法,克服家属户口、子女就学等对人才引入的障碍,增强人才引进的动力。改变用人机制,留住现有人才。虽然信息化人才奇缺,但由于用人机制的限制,大材小用、有才不用的现象并不少见,往往使诸多人才在伤心之余另谋出路,这种人为造成的人才外流阻碍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要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推动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促使外流信息人才回流。只有在根本上解决任人唯亲的不良观念,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策略,为每个信息人才创造一个展现自我、干事业的广阔空间,方能把现有的人才留住。二是要改革信息化人才使用制度。要实行科学的人才考评政策,建立规范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机制,切实改变重学历、职称,轻能力、业绩,重人才使用、轻人才投入的传统观念,实行评聘分开、强化职务聘任制度,让相应的人才处于相应的职务岗位,获得相应的待遇,营造发挥人才潜能的良好氛围。加大信息产业投资力度,打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创业平台,使信息化人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地位得到更大的改善和提高。三是要优化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优厚的生活待遇是发达国家吸引信息人才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
29
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协调、统一的奖惩制度,改革薪酬制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完善突出贡献人员重奖政策,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薪酬分配和竞争机制,积极营造信息化人才的和谐竞争氛围。
长春工业园推进“两化融合”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园区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先后出台了《推进两化融合若干办法》、《提倡信息化管理》等相关文件。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扶持发展信息技术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的品牌和产品,发展供应链管理、集成制造等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向高端制造和服务转型。推广电子信息节能技术,强化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自动控制,促进节能减排。在推进园区“两化融合”建设进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园区大力提倡信息化管理,积极协调通讯销售商参与,协助企业完成信息化转型,促使园区所有企业拉通互联网,40%以上企业建立自己的专属网站,部分企业购买了MAS服务器,对企业重要信息进行网上传真,极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并建立了企业QQ联系群,网上仲裁服务站等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园区对企业的服务。1-9月份全园完成工业总产值 33.91亿元,同比增长48.11 %;实现工业增加值9.17亿元,同比增长51.29%;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2.55亿元,同比增长79.20%;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77 亿元,同比增长50.14 %;上缴税收0.61亿元,同比增长71.81%。
一是“两化融合”促进了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信息技术对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园区工业发展的主题,也是当前园区经济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在保持近几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园区工业发展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
30
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融合,成为园区提高竞争力的基础。信息技术不断改善园区各行业的技术状态和管理水平,使生产工具系统和生产力系统按信息化需求重组,从而实现了园区产业逐步转型升级。
二是“两化融合”推动了园区企业创新发展。“园区制造”逐渐向“园区创造”转变。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园区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园区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增强。信息化激发了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加快了自主创新速度。园区的众多工业企业通过在设计、制造、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实施信息化,使得他们的制造成为先进制造,使得他们的管理成为科学管理。这些为园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环境基础。
三是“两化融合”成为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园区大中型企业,信息技术已经在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得到普遍应用。例如,园区口味王槟榔有限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物流、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园区皇爷食品有限公司在成本控制、货物跟踪、销售策略、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应用了信息化手段。园区湘运物流分公司在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成本控制、分销管理、快运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预测分析等方面都应用了信息化手段。瀚鑫机械有限公司在产品设计、产品管理、图纸管理、财务管理、订单管理、研发项目管理等方面都采用了信息技术。许多企业都实施了ERP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四是“两化融合”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园区一些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例如,2009年园区口味王槟榔有限公司实施ERP带来的经济效益达到1000多万。园区水电工程有限公司的图籍管理系统方便了图纸查找,缩短了客户响应时间。该公司的项目投标效率由过去的1个月缩短到2-3天,而且可以估计出成本,提高了竞价能力。
31
调查显示,园区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实施信息化后,平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30%以上,个别工业企业从设计到投产的周期缩短了60%。
五是“两化融合”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园区不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改造,实现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监测预警,降低了单位产品自然资源消耗,推动自身发展模式朝着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方向转变。华发纸业有限公司通过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每吨纸耗水从以前的60吨下降到17吨。
长春工业园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两化融合高度概括了当前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抓住了两者之间紧密依存的关系本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是认识的不断深化。2000年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要“使工业化和信息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六大”又制定了“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些战略、决策、指导思想和论断,对我们深刻理解、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十分重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结合园区实际发展新型工业化,现就“两化融合”提出政策方面的建设:
1、对“两化融合”的方针,除了有必要进行深入持久的学习和宣传外,还要加强对“两化融合”相关规律的研究。除了理论上的深入探讨,研究还应包括战略规划和政策层面的
32
研究,以及实践性、操作性更强的案例研究,以便将推进“两化融合”的方针得到贯彻落实,为以信息化促进工业现代化扫清思想障碍。
2、只有把推进“两化融合”的方针具体到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才有可能落实在实际工作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把握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历史时机,将推进“两化融合”的精神,落实在各级各部门的总规划、专项规划和配套的子规划中。
3、进一步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联系起来协调推进,则更符合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未来形势的要求,特别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更为有利。建议政府、产业协会等能够抓住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对接的关键环节从中斡旋,尽量帮中小企业之所需,这对于中小企业降低信息化成本,消除信息化对接障碍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政府等部门也需要克服现行体制的限制,真正形成合力,协调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4、在推进信息化应用带来技术更新、淘汰落后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好就业替代、员工新技能培训、转岗和再就业问题。建议在政策上,首先高度关注信息化应用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将技术创新的效率与公平目标协调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其次是引导企业尽量就地消化由信息化应用替代失岗的员工,减小技术替代形成利益摩擦而带来的阻力;最后,动员包括政府机构、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其它各方面的资源,共同为建设和谐、高效、以人为本的信息化贡献力量。
5、在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处理好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非常重要。从“两化融合”和未来向信息社会过渡的需要来看,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发挥信息产业的先导和支柱作用的政策需要坚持下去。现在开始到了要求信息产业反哺全社会的阶段,建议像前些年出台政策支持信息产业发展一样,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两化融合”发展。
33
6、考虑到在实践中必须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才能使企业将其自身的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将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结合起来,因此建议,一是政府要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优先针对重点行业、企业和环节出台相关政策,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和重点工业企业及污染源,重点进行信息化改造和监控;二是要通过完善和加强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全面反映信息化改造与监控的效果;三是通过典型分析,在各相关主体广泛参与决策的基础上,加快探索创新相关的机制,对相关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正面激励;四是通过各种具有强大说服力的案例加以引导,推动企业加大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的力度,推动工业生产更好地与需求对接,实现生产的精益化、敏捷化、高效化,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7、建议高度重视在企业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各级各部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领导,最好是设立一个超越部门权益之上又能承担日常协调工作的机构,以更好地推进“两化融合”。
长春工业园推进“两化融合”行动计划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两化融合的大环境为我省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加快促进两化融合,有利于提升我省产业创新能力、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推动园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出符合我园园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两化融合实验区为载体,以工业化对信
34
息化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为抓手,把两化融合作为“保增长、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加快利用信息技术对全区工业体系、流程和模式的再造,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优、效益调高、规模调大;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为重点,全面提高全区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提高工业化水平并举,加强产业间的相互配合,拓展信息化发展领域,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层次,加快形成新型产业链和现代产业集群。
(二)融合创新,提升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创新“催化器”作用,全面推进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决策、供应链和服务等应用,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技术管理创新能力,提升供应链协同和服务能力,提升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加大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适应和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
(四)重点突破,协同推进。集中有限资源,优先突破工业设计,电子设备与关键领域,打造融合引擎,形成支撑和带动作用。把握两化融合的关键点,统筹推进信息化在各
35
领域的融合发展,根据创业特色,实行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培植特色,协调推进。
三、发展思路
(一)把两化融合工作纳入到规划编制。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试验区工作,用融合的思路推进两化融合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的重点、目标和方向。
(二)继续做好典型项目的总结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区域内已有两化融合项目中,优中选优,加大对典型项目的支持、辅导和帮助力量,深入研究和剖析两化融合典型项目,研究模式创新和转型的条件、深层次原因和关键要素,总结提炼出一批典型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行业整体竞争力。
(三)跟踪实施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已启动的一批重点项目,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建立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长效机制。同时,继续面向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启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节能控制与综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等专项工程。
(四)增强社会参与合力。在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引导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积极性,探索以市场化、社会化方式推进“两化”融合。
(五)加强相关基础工作。发布“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组织重点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试点评估,在此基础上加强统计体系研究。开展面向全社会的“两化融合”宣传活动,积极宣传“两化”融合理念;面向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开展分层面的“两化”融合培训,形成培训体系。
36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升,工业设计领域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形成技术高新化,产业集群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促进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推进机制、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在园区传统产业重点行业的应用率达到80%,信息化装备率达到60%,生产装备数字化率达到40%,生产自动控制率达到80%,经营管理网络化率提高到80%,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应用率增长到60%。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8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100%,流通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广泛开展。
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80%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对节能的贡献明显增大,对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五、主要任务
(一)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改造业务流程,大力推进电子自动识别,无线通信等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及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手段,推动工业领域的设计网络化、生产自动化、管控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推动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大力发展智能生产工具,推动
37
创新研究和开发设计等生产制造关键环节的信息化;推动资源配置、流程再造、业务重塑和管理决策环节的信息化,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二)积极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加大计算机、微电子以及软件等信息技术向各个产业渗透,大力引进电子信息元件产业企业及相关产业链配套项目,改善传统工业结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促进形成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主导的高级化工业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投资效率。同时,以信息技术带动和推进新兴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现代印刷业的发展。
(三)着力推动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大力发展与全区工业生产相配套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设计研发等生产服务业。深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科技创新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运用,促进知识交流和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科研装备,降低创新成本,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对技术创新、扩散、传播的优势,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消化与吸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研究与开发合作,缩短创新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社会知识开发和应用能力,支撑面向科学理论、产业技术、商务模式、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的创新。
(五)广泛推广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积极发展面向高能耗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重点推进高能耗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资源浪费。发展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重点针对铸造、线路板、化工等污染企业开展生产工艺
38
流程信息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联网的监测,加强信息化在节能环保行业的准入、管理和政策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
六、保障措施
(一)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以新思路和新举措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拓展。主动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逐步建立和完善开放型产业经济。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加强招商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改进招商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吸引外资规模和质量。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产品和核心技术,实施产业招商,重点引进大型制造企业,电子元器件产业链配套企业。积极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实行驻点招商。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推进招商产业化,形成全民招商格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骨干企业融入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生产、配套、销售和采购体系,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工业经济外向度。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构建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加大 研发投入,发展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引进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企业项目。建立政府支持与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培育10家左右研发能力强、创新投入高,自主知识产权多的创新型企业。
(三)推进产业向园区集聚。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思路,强化工业园区的规划和整合。使其成为产业转移和主要承接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机械装备、精细化工,包装、印刷、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39
集群,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增强其管理,服务和发展的功能,加强园区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和配套建设水平,增强园区的承载力,提高单位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在良性滚动发展基础上,扩大发展空间,做大规模。培育形5个产值超10亿元,8个产值超5亿元,10个产值超1亿元的工业园区。
(四)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成本最低的经营环境。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真正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产权产易、信用担保,人才培养、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务。全面推动政务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利用园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研发、融资、物流、咨询、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和培植一大型物流企业,形成现代物流中心,建立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实施示范牵动。依托园区良好工业基础建设,以骨干企业基础,选择宇晶机器、口味王槟榔、皇爷食品、奥士康线路板,恒辉电阻、鸿源稀土6家单位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发挥示范企业的作用逐步扩大到园区全部重点企业,使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经济发展和产业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对于骨干企业,鼓励利用自身力量,实现价值链全面优化,建立基于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推动企业的价值链为核心,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和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对于重点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实现企业业务统一集成,开展网上询价,采购和营销等电子商务。对于小型企业,重点引导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自动化应用,鼓励企业利用联网逐步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
40
(六)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围绕加快两化融合试验区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长春工业园促进两化融合若干意见》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两化融合试验区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争取设立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有效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两化融合专项支持规模,对关键领域和重点骨干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加强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与绩效评估,发挥专项资金的带动效用,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向产业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的服务。完善两化融合的投融政策,强化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资阳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全区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区长任组长、分管工业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建立区工业局、财政局、发改局、科技局、长春工业园等部门领导联系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和解决,加快两化融合的具体工作和任务。加强行业协会、综合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统筹考虑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和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对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等两化融合的重大问题制定明确的目标规划,合理安排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完善项目后评价和审计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八)培养聚集职业人才。建立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库,发挥湖南城院、益阳职院及国基职工教育基地的智力资源优势;重点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传统产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制定具有行业和资阳特点的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各类信息化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建设规范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实施国家“653”工程,把两化融合相关课程纳入信息化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编制两化融合岗位目录、知识结构架和培训纲要,开设培训班,实施“千名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工人信息化普及培训工程”,积极推进社会培训机构增设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课程,并给予适当资助;建设产业信息一化融合实训基地,提供人才实训平台。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