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金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院感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9.08.09
一、单选题
1、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中,灭菌后的内镜、活检钳等应( C )进行生物监测。
A 每周 B 每旬 C 每月 D 每季度
2、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中,使用中的灭菌剂应( C )进行生物监测。 A 每周 B 每旬 C 每月 D 每季度
3、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中,使用中的消毒剂应( D )进行生物监测。 A 每周 B 每旬 C 每月 D 每季度
4、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中,血液透析液、透析用水应( C )进行微生物监测。
A 每周 B 每旬 C 每月 D 每季度
5、在环境卫生监测中,在( D )对手术室、产房等工作人员手进行监测的同时,应开展对工作过程的监测,如洗手依从性调查等。 A 每周 B 每旬 C 每月 D 每季度
6、医院感染暴发,即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 B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 2 B 3 C 5 D 10
7、当出现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例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等情形时,医院应在( B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 6 B 12 C 15 D 24
8、当出现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等情形时,医院应在( B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 1 B 2 C 5 D 6
9、霍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 A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0、病毒性肝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 B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1、肺结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 B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2、血吸虫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 B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3、疟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 B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4、流行性感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 C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5、丝虫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 C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6、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称( A )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执行时点是( D )。 A 1998年6月26日 B 1998年10月1日 C 1999年1月1日 D 1999年5月1日
18、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 A )水平。
A灭菌 B消毒 C一用一灭菌 D不得重复使用 19、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 B )水平。
A灭菌 B消毒 C一用一灭菌 D不得重复使用 20、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空气净化效果监测频次应为( C )一次。 A 每旬 B 每月 C 每季度 D 每半年
21、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中,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B )cfu/cm2。
A 5 B 10 C 15 D 20
22、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中,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A )cfu/cm2。
A 5 B 10 C 15 D 20
2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采样,应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 A )采样。
A 之前 B 之后 C 过程中 D 随时
23、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中,消毒后的内镜细菌菌落总数应≤( D )cfu/件。
A 5 B 10 C 15 D 20
24、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属于( A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生活垃圾 25、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A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生活垃圾 26、实验室废弃的血液、血清、分泌物等属于( A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生活垃圾 27、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 A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生活垃圾 28、在传染病区使用,或者用于传染病病病人及采取隔离措施的其他患者的输液瓶(袋),应当按照( A )处理。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生活垃圾 29、实验室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试管、滴管、吸管等属于( A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生活垃圾 30、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属于( B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损伤性废物 31、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应按( B )处理。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损伤性废物 32、胎龄在16周以下,或胎重不足500克的死产胎儿按( B )处理。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纳入遗体管理 33、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塑料移液器吸头属于( D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损伤性废物
34、废弃的一次性镊子属于( D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损伤性废物 35、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属于( C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损伤性废物 36、输液涉及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如肿瘤化疗药物等)的输液瓶(袋),应当按照( C )处理。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药物性废物 D 损伤性废物 37、废弃的含重金属物质的医用器具、物品,如含汞血压计、含汞温度计等属于( C )。
A 药物性废物 B 损伤性废物 C 化学性废物 D 生活垃圾 38、医疗机构的废荧光灯管(日光灯、节能灯等)属于( D )。 A 药物性废物 B 损伤性废物 C 化学性废物 D 生活垃圾 39、感染性废物用( A )色带盖医疗垃圾桶收集,并套专用( A )色医疗垃圾袋,当容器3/4满时,垃圾袋封口并贴上专用标识。
A 黄色,黄色 B 黄色,黑色 C 灰色,黑色 D 黑色,蓝色 40、病理性废物应使用规范的有警示标志的( B )色专用包装袋及( B )专用带盖废物桶收集。
A 黄色,黑色 B 黄色,黄色 C 灰色,黑色 D 黑色,蓝色 41、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部令第39号)中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的规定,( B )张及以下床的医疗卫生机构上送医疗废物时,其收集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
A 15 B 19 C 25 D 29
42、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 C )年。 A 1 B 2 C 3 D 5
4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B )天。 A 1 B 2 C 3 D 5
44、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经典的戊二醛常用灭菌浓度为( B )%。
A 1 B 2 C 3 D 5 二、多选题
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ABD)。
A 工艺(物理)监测 B化学监测 C质量监测 D生物监测 2、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ABD)。
A 工艺(物理)监测 B化学监测 C质量监测 D生物监测 3、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包括:( BD )。
A 工艺(物理)监测 B化学监测 C质量监测 D生物监测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 ABC )类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5、以下哪些医疗废物收集需要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 ABC )。 A 特殊感染(如朊病体、气性坏疽及不明原因感染)患者的医疗废物 B 有溢出可能的感染性废物(如未加盖血液标本、输血袋、引流袋等)C 隔离传染病人的医疗废物 D非传染病人废弃的尿液标本 6、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和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医用物品分类可分为( ABC )。 A 高度危险性物品 B 中度危险性物品 C 低度危险性物品 D 普通危险性物品 7、以下( ABD )属于高度危险性医用物品。
A手术器械 B 穿刺针 C 气管镜 D 腹腔镜 8、以下( ABCD )属于中度危险性医用物品。
。
A 胃肠道内镜 B气管镜 C 喉镜 D 压舌板 9、以下( BD )属于低度危险性医用物品。
A 压舌板 B 听诊器 C 肛表 D血压计袖带 10、根据消毒因子的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将消毒、灭菌方法分为( ABCD )。
A 灭菌水平 B 高水平消毒 C 中水平消毒 D 低水平消毒 11、以下属于中效消毒剂的是( CD )。
A 戊二醛 B 含氯消毒剂 C 医用乙醇 D碘伏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 √ )1、非感染性患者使用的尿不湿、纸尿裤、卫生巾、B超耦合剂擦拭纸等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的用品不属于医疗废物。
( × )2、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未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
( √ )3、使用后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各种一次性塑料和玻璃输液瓶(袋),不属于医疗废物。
( √ )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 ( × )5、未被患者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污染的输液瓶(袋),在其与输液管连接处去除输液管后,可与生活垃圾混放。
( √ )6、废弃的尿液、胸腹水、脑脊液等标本可直接排入有污水处理系统的下水道。
( × )7、压力蒸汽灭菌可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 √ )8、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的物品如油剂、粉剂等的消毒灭菌选择干热灭菌法。
( × )9、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适用于粉类、水类、纤维类棉布、纸张等材质的灭菌。
四、填空
1、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包括: 委员会 、 感染管理科 、 临床感染管理小组 。委员会成员包括职能处室、临床科室、平台科室等多部门负责人, 医务处 、 护理部 是感染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临床科室 是感染管理工作主体。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应当确定 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 ,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预检 、 分诊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5、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 法定代表人 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6、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 3 年。
7、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住院床位总数在 100 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住院床位总数在 100 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8、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 一用一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 不得重复使用 。
9、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10、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监测频率 每季度或月 ,须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 一 次;新建与改 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 随时 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11、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 专门危险废物 处置机构处置。
12、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 清洁 ,再进行 消毒或灭菌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 压力蒸汽 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 清洁 ,再 消毒 ;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 去除污染物 ,再 清洁与消毒 。
13、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 浸泡 或 喷雾 消毒法。14、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化学消毒剂、 煮沸消毒 、流动蒸汽消毒、 紫外线消毒 、 臭氧消毒 等。
15、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类别,划分为 低度 风险区域、 中度 风险区域和 高度 风险区域。
16、医疗机构中不同风险类别的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低度风险区域的环境清洁等级类别为清洁级,中度风险区域的环境清洁等级为 卫生 级,高度风险区域的环境清洁等级为 消毒 级。 五、名词解释
1、感染管理:是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甄别和干预,关键在于预防与控制。
2、医院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3、医源性感染: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5、疑似医院感染暴发(集聚):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6、医疗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7、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8、外科手消毒:是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肥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9、医疗废物: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 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
10、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1、病理性废物: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12、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3、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4、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5、清洁:是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16、消毒:是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7、灭菌:是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8、高度危险性医用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19、中度危险性医用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20、低度危险性医用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六、简答题
1、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1)病例监测;(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3)环境卫生学监测。 2、病例监测的目的。
病例监测的目的是首先找到本单位的感染基线,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以基线为参考发现爆发与流行的趋势及其原因。 3、现患率调查的目的。
现患率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来年确定目标性监测项目提供依据。通过调查,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 4、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包括哪几方面。
(1)空气净化效果监测;(2)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3)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效果监测:(4)使用中消毒剂监测。 5、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效果监测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目测法;(2)荧光标记法;(3)ATP法;(4)微生物法。 6、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监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1)紫外线辐照度值的测定;(2)生物监测(空气细菌培养)。 7、医疗废物的分类有哪几类。
(1)感染性废物;(2)病理性废物;(3)损伤性废物(4)药物性废物(5)化学性废物。
8、医疗机构生活垃圾的分类有哪几类。
(1)有害垃圾;(2)易腐垃圾;(3)可回收物;(4)其他,即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难以回收以及暂无回收利用价值的废弃物。 9、简述医疗废物收集的要求。
现场整洁、标识清楚,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容器加盖,达3/4满有效封口、外贴标签项目齐全、交接双签字。 10、医院消毒与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1、理想消毒剂有哪些要求。
(1)高水平消毒广谱杀菌;(2)作用快速;(3)不损坏物品;(4)无毒物残留;(5)价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