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思融合性教学思考

2020-03-0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思融合性教学思考

作者:郭继红

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20年第1期

郭继红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融合性意识,听说结合、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对这些训练方式进行融合性处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训练契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融合性教学;听说读写

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思”是最为基本的训练手段,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需要有融合性意识,对这些训练方式进行融合性处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训练契机。听说结合、读写结合、读思结合,教师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出发,为学生准备更多训练任务,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一、听说结合,增加学习视角

听说结合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契机,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听示范诵读、听教师讲解、听同学发言,这是听训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听训练的机会,提升听的品质;讲述文本内容、陈述阅读观感、展开个性发言,这是说训练,教师要对说训练进行创新设计,提升说的频度。听说结合是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决定的,教师要在结合点选择上做出更多探索,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性。

语文学科教学有自身特点,听说读写思训练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在不断融合性应用之中,给学生传递一些有价值的学习信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例如,第六册《燕子》,这篇课文对燕子进行了生动描绘,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教师在课堂导学阶段,先为学生播放了配乐诵读音频材料,成功激活课堂学习气氛,然后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讲述燕子的突出特点。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环节,教师及时给出一些思考提示:介绍燕子形象和特点时,需要抓住其突出的特点,这样才能介绍得更为准确。学生进入讲述,对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顺利完成了学习认知构建。教师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为学生创设听说机会,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形成丰富听说训练成果。

二、读写结合,实现认知内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对读写结合的最科学诠释。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可以为其习作操作奠定良好基础。“读”是输入,为写做铺垫;“写”是输出,是读的认知内化。读写结合符合学习规律要求,具有更为广泛的实践意义。教师需要在读写活动设计、读写活动发动、读写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对读写操作比较熟悉,教师需要给出创意设计,以提升学生参与热情,促进其认知内化。如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给其布设了读写任务:这篇课文非常适合课堂演绎活动,请你以课文为原型,创编一个课本剧,提交给学习小组,准备参与筛选活动。学生听说要创编课本剧,自然有浓厚的参与兴趣,纷纷展开热议。课文之中有不少对话内容,也给课本剧创编带来更多便利。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深度发掘,让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设计和探究,以提升课本剧的创编品质。学生有了阅读经历之后,很快就进入到课本剧的创编操作之中。小组展评阶段,教师深入其中,对学生个性表现给出积极评价,对

学生创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一个课本剧创编任务,将读写有机结合到一起,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促使学生顺利构建学科认知体系。

三、读思结合,提升学科素养

读思结合对学生来说既熟悉也陌生,只要进入语文课堂,“思”便开启了运动模式,在“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都不能离开“思”,“思”是语文学习的主导方法,也是促使学生学习认知内化的基本手段。在读思结合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的运用,让学生顺利启动读思操作思维,形成崭新学习成长点。教师设计投放悬疑问题、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读写讨论活动等,都属于读思结合范畴,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启迪会更为剧烈。

在教学《剃头大师》这篇课文时,教师先简单介绍了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发动学生展开质疑阅读学习:深入教材之中,对课文进行深度分析,找到一些阅读疑惑点,以质疑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领到学习任务后,都主动展开阅读思考,很快就有不少疑问产生。如:“作者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做题目呢?”“童年回忆是美好的,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

呢?”“课文写作方法灵动,作者要追求什么效果呢?”……学生问题不断,教师引导学生整合疑问,自然形成问题集锦,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利用质疑阅读打开教学程序,给学生创造更多创造性思考机会,其阅读历练效果更为显著。

听说结合、读写结合、读思结合,体现语文学科综合训练特质,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学习实践之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听说读写思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操作手段,也是学生成长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展开融合性处理和设计,给学生带来的训练感知会更为丰富而深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