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题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 2、竞技体育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和观赏性。 1
4、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表象在: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等六个方面。
5、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表象在: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裂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等六个方面。
7、在运动训练的三个理论层次中,一般运动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理论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
三、判断题
1、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的目标是夺取比赛胜利,具有专一性,因此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必然相同。(错)
2、高水平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因为他们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部分都得到了均衡发展。(错)
3、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只有进行大负荷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错)
4、训练计划对运动训练具有导向性,根据训练、比赛现实情况的变化是可以变更的。
2
(对)
5、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对)
6、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错)
7、 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
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8、运动选材好就一定可以保证训练成绩的取得。(错)
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后天训练获得的。(错)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由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
10、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错)
11、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专项运动训练理论。( 错 )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心里因素。
12、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专项运动训练理论,它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过程一般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对)
3
四、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竞技体育基本的构成要素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医学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2、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
A.专一性 B.多元性 C.整体性 D.连续性
6、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
4
7、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8、运动训练活动的具体任务是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在运动竞赛中的发挥和表达,转化为
A.竞技水平 B.运动成绩 C.名次 D.运动素质
9、竞技体育是指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 A )
A.社会体育活动 B.运动训练过程 C.社会教育过程 D.体育教育方法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
1、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称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称为项群训练理论。
2、竞技体育项目三个主要分类标准是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动作结构的特点和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 3、依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400米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400米游泳属
5
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跳远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 4、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射击既属于命中类项群,又属于测量类项群;摔跤既属于命中类项群,又属于制胜类项群。 5、按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可将所有运动项目分为 体能主导类 和 技能主导类 两大项群。 6、按各个项目体能或技能表现形式或特征分类,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快速力量型项群、速度性项群、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群;技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群。 7、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训练以提高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并把提高负荷的强度作为训练的核心。
8、射击、射箭等表现准确性项目技能和心理能力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三、判断题
1、田径运动中的所有项目,都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对)
2、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划分,乒乓球、排球同属于命中类项群。(错)
3、体能对足球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作用。(错)
4、运动技术对标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错)
6
5、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比赛是隔网进行的,因此选手竞技水平的发挥较少受对手的影响。(错)
6、项群训练理论是完全区别于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的独立理论体系。(错)
7、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划分,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同属于命中得分类项群(错)
8、对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技能和心理能力。(错 )
9、对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项目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体能和心理能力。(错)
四、选择题
1、从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来看,乒乓球属于的项群是
A测量类 B得分类 C命中类 D制胜类
2、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项目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运动技术起决定作用的项目是
A跳高 B标枪 C跳水 D跨栏
3、从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看,下列运动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是
A跳远 B跳水 C400米跑 D400米游泳
7
4、下列项目比赛中,相对受对手竞技能力发挥影响较大的是
A拳击 B射击 C游泳 D长跑
5、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判定其运动成绩是通过准确的
A.评分 B.计时 C.得分 D.命中
6、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都属于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判定其运动成绩都通过准确的
A.评分 B.计时 C.得分 D.命中
7、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目判定其运动成绩是通过准确的
A.评分 B.计时 C.得分 D.命中
8、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一般训练理论 B.周期训练理论 C.项群训练理论 D.专项训练理论
五、简答题
1、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答: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8
2、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实践意义
答:1)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2)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项目的宏观管理;3)同项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4)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5)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的综合评定。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2、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3、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4、竞技状态: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处于的适宜的准备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运动员比赛状态的综合表现。
二、填空题
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
9
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定。
2、竞技水平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 竞技能力 在比赛中的表现。
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的竞技水平和比赛结果评定行为三个方面。
4、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备的竞技能力以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 5、运动员竞技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能力的过程中。
6、在竞技体育比赛中,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包括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7、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训练负荷指标 8、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内容包括: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运动成绩诊断 9.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都是由①体能 ②技能 ③战术能力 ④心理能力 ⑤运动智能构成的。其中体能又包含⑥形态 ⑦机能 ⑧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
10.影响比赛结果的基本因素是①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 ②竞赛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 ③运动竞赛结果的评定这样三个方面。
10
三、判断题
1、运动成绩也就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胜负或者比赛的名次(错)
2、运动训练过程的始发点是确定训练目标(错)
3、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能力(错)
4、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最根本内因。(对)
5、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主要包括运动成绩诊断和竞技能力诊断(错 )
6、运动员竞技能力是有后天训练得来的,与先天遗传没有关系。( 错 )
7、对于竞技体育比赛的运动成绩,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要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对)
8、人体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竞技能力。(错)
四、选择题
1、竞技体育比赛中,影响运动成绩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D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11
2、相对而言,下列各项群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受对手干扰最大的是
A体能类 B技能类表现难美性
C技能类表现准确性性 D技能类对抗性 3、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
A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B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C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 D运动员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名次
4、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2战胜俄罗斯队夺得冠军。表达运动员(队)的运动成绩是用
A竞技水平 B比赛名次 C竞技状态 D竞技能力
5、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是
A运动员的状态诊断 B训练目标的建立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6、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姚明竞技能力表现为身材高大、基本技术合理,但上肢力量相对较差,其仍能成为世界优秀中锋。这说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具有
A整体性 B均衡性 C补偿性 D突变性
12
7、竞技体育比赛中,决定运动成绩的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原因是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D、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五简答题
1、简述运动成绩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
答: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运动员运动成绩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三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2、竞技能力有哪几方面因素组成的
答: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3、简要说明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运动训练中起到的作用
答:运动员状态起始诊断标识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对起始状态的诊断在运动训练中起到重要作用
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13
2)对训练工作效果即实施的检查评定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4、简要说明建立训练目标在运动训练中起到的作用
答:运动员的目标状态标识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终点,建立训练目标在运动训练中起到重要作用。
1)有效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六、方法应用题
1、请在跳水、射击、柔道、排球中任意选择两个运动项目,分析两个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
答: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从不同项目的体能特征;技能特征;战术能力特征;心理及智能特征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2、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其某项竞技能力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们仍可获得世界冠军,请运用运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
14
答:1)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2)举例子说明。
3、试分析跳高、羽毛球两个项目运动员参加比赛结果(名次及竞技水平)的决定因素的异同点
答:跳高和羽毛球分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和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二者的比赛结果决定因素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1)相同点: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和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是决定运动员(对)比赛成绩诸要素中主要的决定因素
2)不同点:跳高项目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独立完成技术动作,较少受其他选手和裁判的影响,场地、器材及设备相对稳定;羽毛球比赛成绩除受运动员自身竞技水平的影响以外,还受对手的制约,比赛时间安排、比赛地点、观众等诸要素影响对该项目的成绩影响也较大。
3.简述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答:在一次负荷下,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又给下一次负荷,即开始了一个新的负荷周期。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逐渐进入良好竞技状态,并进入保持阶段,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后,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疲劳,即构成一个大周期。
15
第四章 运动训练原则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竞技需要原则: 竞技需要原则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二、填空题
1、随着现代运动竞赛竞争日益激烈,运动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都表现出鲜明的 专项化 趋势。
2、我国目前现行的三级训练体制包括中小学课外训练、业余体校和竞技运动学校的训练、优秀运动队的训练三个层次。
3、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 获得 、 保持 和 消失 三个阶段。
4、运动负荷是由 负荷量 和 负荷强度 两个因素构成的。
5、负荷量可通过 次数、时间 、 距离 和 重量 等四个因素度量。
6、运动负荷增加的四种基本形式是 直线式 、 阶梯式 、波浪式 和 跳跃式。
16
7.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是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②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③人体特征适应的阶段性 8.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①直线式 ②阶梯式 ③波浪式 ④跳跃式 9.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是①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②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 ③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10.判断运动员疲劳程度的方法有①自我感觉 ②外部观察 ③生理测试 ④心理测试 三、判断题
1、运动训练原则简要地说就是指训练的规律。(错)
2、竞技需要原则的核心是根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指标确定训练内容。(错)。
四、选择题
1、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与训练效果,只有优秀运动员才可以应用的负荷增加方式是
A直线式 B阶梯式 C波浪式 D跳跃式
2、同样多次体操冠军获得者,扬威与李小双在新动作练习次数和周力量训练时间上大
17
不相同。这说明训练中要遵循
A运动训练的多变性 B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C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 D运动训练的阶段性
3、下列不属于评定练习负荷强度的指标的是
A速度 B远度 C 距离 D高度
4、优秀运动员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机体部分的调节及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支配容易按固定模式进行,为了打破这种定型需要采用
A波浪式增加负荷 B跳跃式增加负荷 C直线式增加负荷 D阶梯式增加负荷
2、依据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特征,在运动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A、竞技需要原则 B、适宜负荷原则 C、有效控制原则 D、周期安排原则
5.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是。
A、动机激励原则 B、有效控制原则 C、系统化训练原则 D、周期性训练原则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负荷的构成。
18
答:负荷包含量和强度两个方面(1分)。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负荷强度的大小通常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举例
2、如何准确判断疲劳程度?
答:(1)自我感觉是简单有效的方法,运动疲劳时会感到肌肉僵硬、骨部酸痛、四肢无力、呼吸急促、胸部发闷、力不从心。(2)外部观察如运动员出现面色苍白、眼神无光、连打呵欠、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动作无力、失调、错误增多、技术规格下降等现象可初步判定疲劳已产生。(3)生理测试具体方法可采用呼吸肌耐力测定、位体血压反射测定、肌电测定、脑电测定和视觉闪光临界频率阈限测定等。(4)心理测试是选用心理学的方法判别人体的疲劳及恢复程度,有很多方法如采用RPE自我感觉表和RRR自我恢复感觉表。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运动训练手段:是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取的身体练习。
3、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9
4、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的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的编织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5.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
6.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二、填空题
1、训练方法的整体控制方法包括模式训练法 和 程序训练法。
2、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 和顺进分解训练法。 3、间歇训练法包括高强性间歇 ;强化性间歇 和 发展性间歇 三种类型。
4、模式训练法具有 信息化 ;定量化 等的特点。
5、程序训练法具有 系统化 ; 定型化 ; 程序化 等特点
6、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可分为全身周期性 和 局部周期性 练习两种类型。
7、训练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
20
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8、间歇训练法有三种类型,即 高强性 间歇训练法、强化性 训练法、发展性 间歇训练法。
三、判断题
1、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时,应注意练习的时间越长负荷的强度越大。( 错 )
2、间歇训练法是在一次练习后,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错)
3、分解练习法多用于简单动作的训练,而完整训练法则更多适用于复杂的技术动作。( 错 )
4、重复训练法对于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无氧及有氧混合供能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 )
5、为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教练员常常采用循环练习法。(对 )
6、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不安排相对充分休息时间的练习方法。(错 )
7、短时间重复训练法普遍适用于磷酸盐系统供能条件下的爆发力强、速度快的技术训练和运动素质。( 对 )
21
8、间歇训练法指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有机体处于基本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错 )
9、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动作相对固定,但间歇时间不充分(心率降到110次/分时就进行下一次或组练习)。( 错 )120或者190次/分时
10、短时间重复训练法普遍适用于有氧、无氧混合供能条件下的技术、战术训练。( 错 )
11、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动作结构不变,负荷强度相对固定,间歇时间充分(心率降到120—140次之间即可进行下一次或组的练习)。( 错 )
间歇休息充分(心率降到每分钟110 次以下进行下一次练习)。
12、持续训练法是耐力性运动项目的主要训练方法。( 对)
13、将足球的运球、传球、接球、射门等技术组合在一起,进行10分钟的持续训练,此方法为循环间歇训练法。( 错 )
四、选择题
1、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称之为“法特莱克法”的练习手段是一种
A重复性练习手段 B间歇性练习手段 C持续性练习手段 D比赛性练习手段
2、相对来说,提高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是
22
A重复训练法 B持续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3、比赛前,跳远的完整技术训练常采用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重复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4、为提高400米跑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教练员常采用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重复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5、在篮球复杂战术的初学阶段,教练员常常采用
A分解练习法 B完整练习法 C重复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6、为了提高运动员适应环境的能力,乒乓球教练员改变了训练场地,这种方法属于
A负荷变换训练法 B内容变换训练法 C形式变换训练法 D方法变换训练法
7、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间歇休息充分,进行下一次练习心率应下降到
A.90次/分 B.100次/分 C.110次/分 D.120次/分
8、间歇训练法的休息方式是
A.积极性的方式 B.消极性的方式 C.随意的方式 D.无所谓方式
23
9、循环训练法依练习站之间、练习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可分为
A.比赛法、游戏法、分解法
B.循环重复训练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循环持续训练法 C.完整法、分解法、加难法
D.持续法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10、在发展最大力量训练实践中常用
A.负荷到8,训练到10的方法确定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B.负荷到8,训练到12的方法确定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C.负荷到10,训练到12的方法确定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D.负荷到6,训练到12的方法确定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
11、移动速度训练负荷的强度多采用的负荷强度为
A.85%--95% B.60%---80% C.70%---80% D.30%---40%
12、在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时一般运用
24
A.重复训练法 B.变换训练法 C.持续训练法 D.加难训练法
13、通过增大肌肉体积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应控制在本人最大负重量的之间。
A.60%--80% B.50%--60% C.70%---80% D.90%---100%
14、下列哪些运动项目适宜采用通过改善肌肉内协调发展最大力量。
A.长跑运动,跳高运动,跳远运动 B.铅球运动,柔道
C.任何项目 D.健美运动
15、训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时,应采用( A )
A.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B.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C.短时间持续训练法 D.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16、训练中长跑运动员时,一般采用( C )
A.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B.强化性间歇训练法
C.发展性间歇训练法 C.重复训练法
17、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方法有
25
A.30米行进间跑,60米行进间跑,多级跳、30米跨步跳,蹲踞式起跑30米 B.30米行进间跑,120米后蹬跑,100米高抬腿跑,三级跳
C.150米行进间跑,站立式起跑200米,50米行进间跑,100米全程跑
D.200米后蹬跑,30米行进间跑,100米高抬腿跑
18、哪一类的运动项目的主要训练方法是采取持续训练法。
A.速度性 B.耐力性 C.力量性 D.难美性
19、发展力量耐力,一般采用中长时间的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重复法与间歇训练法 D.游戏法
20、发展一般耐力,一般采用
A.持续训练法 B.游戏训练法 C.重复训练法 D.变换训练法
21、循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有
A.流水式、分配式、轮换式 B.分解式、完整式、
C.完整法、加难法、减难法 D.持续法、重复法、间歇法
26
22、力量耐力训练负荷强度一般采用的负荷强度为
A.20---25% B.20—40% C.50—60% D.10—25%
23、速度素质的训练一般运用
A.游戏法 B.持续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重复训练法
24、快速力量训练时为兼顾速度与力量两方面的发展,一般可采用的训练强度为
A.30%--50% B.60%--80% C.20%--30% D.40%--50%
25、以下哪些项目的运动员适宜采用通过增大肌肉体积来发展最大力量。
A.长跑运动,跳高运动,跳远运动 B.铅球运动,柔道 C.任何项目 D.体操运动
26、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常常采用的是
A、60--85%以上的强度 B、55%的强度 C、40%的强度 D、30%的强度
27、当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取( A )
A、牵引跑 B、上坡跑 C、平跑 D、持续跑
27
28、发展力量耐力,一般采用( B )
A、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B、中长时间的持续训练法 C、间歇训练法 D、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29、持续训练法一般用于( A )
A、一般耐力训练B、一般速度训练C、最大力量训练D、爆发力训练
30、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称为
A.变换练习法 B.比赛法 C.重复练习法 D.完整练习法
31.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动作相对固定,但间歇时间不充分,进行下一次或组的练习时,其心率应降到每分钟
A.100—110次/分 B.110—120次/分
C.110---140次/分 D.120—140次/分
32.在各种突然变换条件下,运动员能够快速、准确、协调地作出相应的变化,这种能力称为
A.灵敏素质 B.力量素质 C.速度素质 D.反应素质
33.重复训练法间歇时间
28
A、以心率下降到110次/分为宜 B、以心率下降到120---140次/分为宜 C、以心率下降90次/分为宜 D以心率下降到正常时为宜
34.在排球复杂战术的初学阶段,教练员常常采用的是( D )
A、循环训练法B、完整训练法C、重复训练法 D、分解训练法
35.发展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常常采用的训练法为( B )
A、持续训练法 B、重复训练法 C、循环训练法 D、分解训练法
五、简答题
1、简述分解训练法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答: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
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答: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和定量化特点
29
六、论述题
1、什么是间歇训练法,分为哪几类?结合专项,谈谈各类方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特点
答:1)间歇训练法的含义
2)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3)间歇训练法在训练中的特点
2、什么是循环训练法,分为哪几类?结合专项,谈谈各类方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特点
答:1)循环训练法的含义
2)循环训练法的类型
3)循环训练法在训练中的特点
3、试述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的差异点。
答:1)释义不同
2)间歇时间不同
30
3)作用不同
4、在选择训练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项目因素;施训主体因素;训练对象因素;训练目的;任务因素;训练内容因素;训练阶段因素;负荷因素;训练条件因素(场地、器材、气候等)
七、方法应用题
1、任选运动项目,编制一套旨在提高运动员全面技术或体能的循环练习方案,并分析其构成要素及其方法的优点
2、任选一体能类田径项目,设计几种重复训练方法和间歇训练方法,并举例说明在该项目的训练中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的目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答:1)两种训练方法的概念、作用
2)两种训练方法的类型及应用特点
3)以400米跑为例。运用重复训练法的目的、作用特点;运用间歇训练法的目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一、名词解释
31
1、速度障碍: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为“
2.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速度障碍”
二、填空题
1、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 身体形态 ; 身体机能 及运动素质 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2、速度素质训练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 前半部分 。 3、运动素质通常包括力量 、速度 、耐力 、灵敏 和柔韧 。
4、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等动收缩训练和超等长收缩训练。
5.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 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
6、运动素质是指机体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的运动能力,通常包括 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 等。
7、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 坚持长时间运动 的能力。可分为 肌肉耐力 和 心血管耐力 。,和
32
三、判断题
1、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对)
2、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都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错)
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比例是固定的。(错)
4、灵敏素质练习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对)
5、在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时,一般负荷强度要大,但次数不宜过多(对)
6、儿童少年能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要全力挖掘他们的竞技潜力(错)
7、反应速度与遗传无关。( 错)
8、动作速度训练时间歇时间不必充分即可进行下一次(组)的训练。( 错 )
9、速度素质训练可以安排在力量训练之后进行。( 错)
10、无氧耐力的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基础。(对 )
11、快速力量训练时,组间歇的时间不必充分。 ( 错 )
13、长时间重复训练法适用于速度、爆发力的训练。( 错 )
33
15、力量素质可转移为速度素质,也可转移为灵敏素质。( 错)
16、反应速度的提高与运动员对应答的熟练程度无关( 错)
17、移动速度训练时应使运动员有机体得到相对完全恢复。( 对 )
18、可以利用动作加速或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 对 )
19、在进行最大力量训练时,间歇时间以运动员基本恢复为标准(对 )
20、快速力量训练时,练习的动作要求快速完成( 对 )
21、发展最大力量应采取小于65%的负荷强度进行训练。( 错 )
四、选择题
1、下列四种选项中,属于发展灵敏素质的手段是
A俯卧撑 B双摇跳绳 C负重蹲起 D立定跳远
2、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3、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
34
A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 B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C有氧耐力 D无氧耐力
4、少儿力量训练应采用
A动力性练习 B静力性练习 C最大力量练习 D专项训练
5、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的训练手段是
A牵引跑 B逆风跑 C上坡跑 D负重跑
6、儿童耐力训练必须是()
A无氧耐力训练 B有氧耐力训练 C力量耐力训练 D专项耐力训练
7、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称为
A.灵敏素质 B.协调能力 C.反应素质 D.速度素质
8、在发展各种运动素质的训练内容的配置上,随年龄由小至大,安排的顺序应是
A.柔韧-----有氧耐力----最大速度-----无氧耐力 B.柔韧-----最大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C.最大速度----柔韧----- 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35
D.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最大速度----柔韧
9、发展有氧耐力,一般采用中长时间的
A.持续训练法、发展性间歇训练法 B.比赛法 C.重复法
D.间歇训练法、重复法
10、速度的分类分反应速度、动作速度
A、爆发性速度 B、移动速度 C、慢速度 D、中等速度
11、一般地讲,承受50%的负荷强度,练习可重复10次,负荷强度每增加5%,练习重复次数就减少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12、运动员的体能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它们分别是机能、素质
A、形态B、身高C、体重D、腿长
13、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时,一般采用的负荷强度是
A、25--40% B、40—50%C、50—60%D、20%以下
36
14、发展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各种速度素质,一般采有
A、短时间重复训练法B、中长时间的持续训练法C、间歇训练法D、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15、在训练实践中确定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常用的方法是
A、“负荷到6,训练到8” B、“负荷到8,训练到12” C、“负荷到10,训练到12” D、“负荷到12,训练到20”
五、简答题
1、试述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答:1)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运动员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2、简述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答:1)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2)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37
3)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
4)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3、简述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答:1)合理的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训练有机结合
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
4、儿童少年运动员进行力量素质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掌握儿童少年力量自然发展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
2)儿童少年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坚固性差,易弯曲,因此儿童少年不可进行大强度训练。
3)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
4)儿童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力
38
量训练。
1.儿少耐力训练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掌握儿少耐力自然发展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儿少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儿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内容手段应是多种多样的;儿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
5、耐力素质训练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
(2)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3)无氧耐力训练要以有氧耐力训练为基础;
(4)有氧耐力训练应控制运动员的体重
六、论述题
1、结合专项试述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答:1)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a体能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
39
b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c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d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
E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
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A 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B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训练有机结合。
C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D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
E体能训练注意运动员的动机激励和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2、试述移动速度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答:1)发展最高移动速度
2)各种爆发力练习
40
3)高频率的专门练习,如径赛运动员做高抬腿、小步跑、车轮跑等
4)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如斜坡跑等。
3、发展力量素质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要优先发展与项目关系悠关的肌肉。
(3)注意力量训练的顺序 ,练习时要和专项动作相结合。
(4)处理好负荷与休息的关系
(5)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6)力量训练后要注意使肌肉放松
(7)少儿力量训练要注意抓好各种力量素质敏感期的训练,同时,不可采用大强度训练,并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而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
(8)要做好准备活动,要注意呼吸方式。
(9)注意力量练习时在小周期中要安排的时机和次数。
(10)力量训练要经常,赛前8----10天,不安排极限重量进行较大肌肉群的力量练
41
习。
4、如何发展少年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
答:爆发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
(1)负荷强度:可以以30%的强度负重练习,也可不负重。
(2)负荷数量: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谦谦君子的兴奋状态。重复次数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量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多些,一般以1-5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发展爆发力训练,应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第一次的重复练习。
(3)间歇时间:应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为原则,但也不宜过长。可采用单、双脚跳、台阶跳、蛙跳、跳深等超等长练习方法。
5、论述儿童少年各身体素质的发展趋势
答:绝对力量:男 11-13岁敏感期,而后,增长速度缓慢,25岁最大
女 10-13岁敏感期,13-15增长速度下降,15-16回升,16再度下降
快速力量: 7-13岁敏感期,13岁后男增长比女快
力量耐力:男 7-17岁直线上升
42
女 13岁增长速度缓慢,14-15岁出现下降
反应速度: 6-12岁提高幅度较大,9-12岁提高更为显著,12岁以后减慢,16岁又出现高峰,20岁提高速度下降
动作速度:4-17自然增长,13-14基本接近成年人
跑的速度:7-12男女差别不大,13岁后男孩超过女孩,18岁后男子速度可提高,女子17岁后提高减慢
耐力素质 男 10岁、13岁、16岁有大幅度提高
女 9岁提高较快,12岁再次提高,14岁下降,15-16下降最多
柔韧素质 7岁以前进行练习效果较好,13-16呈下降(
灵敏素质 7-12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6-12岁节奏感较好、7-11岁具有良好的空间定向能力。
6、耐力素质训练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儿少耐力训练应注意掌握儿少耐力自然发展趋势,科学安排耐力训练,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内容手段是多种多样,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
7、如何发展少年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
43
答:爆发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负荷强度:可以以30%的强度负重练习,也可不负重。(2)负荷数量: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兴奋状态。重复次数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量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多些,一般以1-5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发展爆发力训练,应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第一次的重复练习。(3)间歇时间:应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为原则,但也不宜过长。可采用单、双脚跳、台阶跳、蛙跳、跳深等超等长练习方法。
8、举例说明负荷的构成。
答:负荷包含量和强度两个方面。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
负荷强度的大小通常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9、对初学者而言,如何预防“速度障碍”的发生?发生后如何消除?
答:产生速度障碍的原因是,由于技能动力定型的形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空间时间特征都趋于稳定,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神经过程灵活性的改进和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提供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运动员向前移动所需克服的阻力也更大。主观原因是过早片面发展绝对速度,基础训练不够,技术动作不合理,训练手段单调、片面等。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
第七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44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2、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性化了的、经常表象出来的特征。
二、填空题
1、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七个方面。 2、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有:直观法和语言法 ;完整法和分解法;现象法和表象法;减难法和加难法。 3、实效性评价和合理性、经济性评价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4、运动技术评价常用的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运动学评价与动力学评价;多维测试与综合评价。 5、运动技术的发展有两种形式:渐进式和 飞跃式 。
6、运动技术必须以 身体动作 为表现形式,而身体动作表现则以人体解剖结构 作为基础。
三、判断题
45
1、运动技术是以人体结构力学为基础的、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错)
2、跳远项目的动作要素包括: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构成。(对)
3、在技术训练中,对运动水平较低、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应更多使用示范等直观手段。(对)
4、在任一特定时刻,运动技术的规范要求的合理性都是绝对的、长期的。(错)
5、高水平运动员在竞技高峰状态主要是创造优异成绩,基本功训练已不重要(错)。
6、对于与运动水平较低、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应多使用预言法。(错)
四、选择题
1、以网球项目的发球动作为例,击球动作在整个发球技术动作过程属于:
A技术方式 B技术基础 C技术环节 D技术细节
2、相对而言、下面那个运动项目更注重技术的外部形态
A篮球 B举重 C马拉松 D跳水
3、游泳运动员戴着脚蹼练习的方法属于
A减难法 B加难法 C念动法 D表象法
46
4、跳高训练时采用橡皮绳做横杆属于
A减难法 B加难法 C念动法 D表象法
5、对于高难度技术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
A前半部分 B中间部分 C后半部分 D任何部分都可以
6、在球类等对抗性项目,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技术的
A实用性 B规范性 C合理性 D经济性
五、简答题
1、简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答: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化的关系;4)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7)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8)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9)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2、动作要素有哪些
答: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
47
3、简述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答:1)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不可分割性;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4、简述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
答:1)直观法;2)语言法;3)完整法;4)分解法;
5、简述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答:1、主体因素: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中枢神经的控制与协调能力;3)感知觉能力;4)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5)动作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2、客体因素:1)竞赛规则;2)技术环境;3)器材设备与场地
6、简述技术创新的意义
答:1)直接提高运动成绩;2)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或因素间组合水平;3)有效地制约现有技术;4)更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力。
七、方法应用题
1、怎样运用完整法与分解法对某一运动技术(任选)进行训练
答:1)完整法的定义、优点及使用
48
2)分解法的定义、优点及使用
3)运用完整法与分解法应注意:
A对于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先分解后完整
B少儿及初学者善于模仿,先完整再分解
C技术水平越高,分解的比例越大
D“先完整后分解”或“先分解后完整”应根据技术动作的难度、结构、运动员年龄及心理特征等确定采用什么方法。
第八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一、名词解释
1、竞技战术: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表现处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其主要构成有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为等。
2、战术指导思想:是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二、填空题
1、竞技战术是由: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
49
行动等构成。 2、战术意识由:战术信息选择 与 战术行为决策 两个前后为序、紧密相连的部分所组成。
3、竞技战术以其表象的特点可分为:阵形战术;体能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
4、竞技战术以其攻防性质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 5、培养运动员的 战术意识 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6、战术创新的技法包括:逆向法;复合法;移植法;递进法;组合法等五种方法。
7、体能主导类项群运动员根据自身参赛目的的不同,比赛是分别采用创纪录战术与夺标战术。 8、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三、判断题
1、速度耐力好的运动员,一般多采用前面跟随行进战术,最后高速度冲刺夺得冠军。(错)
2、竞技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与对手之间的较量,制定战术方案不必考虑竞赛环境的因素。(错)
50
3、耐力好的长跑运动员,一般多采用前面跟随行进跑,最后高速度冲的战术。(错)
4、从运动训练的实践看,“想练结合”是培养运动员战术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对)
四、选择题
1、在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中主要的战术行为是
A个人战术 B小组战术 C集体战术 D心理战术
2、为了使运动员能够完整地完成整个战术组合过程,一般采用
A减难训练法 B加难训练法 C完整战术训练法 D分解战术训练法
3、在参加大赛前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手的主要特征、适应对手的战术风格,最好采用的训练方法是
A虚拟现实训练法 B程序训练法 C想象训练法 D模拟训练法 4、相对而言,提高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是
A重复训练法 B持续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五、简答题
51
1、战术训练有哪些方法
答:1)分解与完整训练法;2)减难与加难训练法;3)虚拟现实训练法;4)想象训练法;5)程序训练法;6)模拟训练法;7)实战法
2、简述制定方案战术的基本内容
答:1)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2)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3)确定战术原则;4)己方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5)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测试;6)适应比赛环境的测试;7)赛前战术训练安排;8)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
3、简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答:1)深刻把握项目制胜规律;2)抓住战术意识培养这一核心环节;3)着重培养运动员战术运用能力;4)处理好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5)重视战术组合。
第九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2、运动员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参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二、填空题
1、一般智能训练包括:观察力训练;思维与想象力训练;记忆力训练 2、运动员心理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意念;诱导和模拟。 3、克服心理紧张的方法有:表象放松法;自我暗示法;阻断思维法;音乐调节法、排尿调节法。 4、情绪消极的克服方法有:激励法;转移法;升华法;暗示法;体验法 5、在比赛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法称为诱导训练法。
6、运动智能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三、判断题
1、运动员水平越高,竞技越激烈,心理能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就相对越大。(对)
2、在比赛前适当的运用鼓励法,给运动员以充分肯定,是消除运动员心理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错)
3、在参加大赛前的实战训练中,安排播放比赛地区语言的啦啦队叫喊声,这种训练方法称为想象训练法 (错)
53
4、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方法称为模拟训练法。(对)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
一、填空题
1、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一般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 2、儿童少年基础训练阶段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为:协调能力与基本运动能力;多项基本技术;一般心理品质;基本运动素质 二.选择题
1、对两年以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称作
A.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B.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C.年度训练计划 D.阶段(中短期)训练计划
2、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分为
A.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
B.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 54
C.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
D.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半周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
三、判断题
1、在基础训练阶段,儿童少年的训练负荷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要尽可能加大训练负荷,促进其竞技能力的快速提高(错)
2、在专项提高阶段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保持负荷在高水平之间起伏。(错)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
一、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包括:准备时期;比赛时期;恢复时期。
2、年度训练大周期通常有:单周期,双周期 和多周期等不同的类型
3、阶段(中短期)训练计划的时间跨度为( D)
A.1年—2年 B.1年—1.5年 C.6个月---12个月 D.0.5月----6个月
二.选择题
55
1、在准备期的素质训练中,在专项准备阶段
A.以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B.以变换训练法和游戏法为主
C.以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D.以重复训练法和比赛法为主
2、在准备期的专项准备阶段,是以
A.分解法和完整法为主 B.比赛法和完整法为主
C.变换法和游戏法为主 D.加难法和讲解法为主
3、在竞赛期比赛阶段,以
A.比赛法和重复法为主 B.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C.游戏法和变换法为主 D.比赛法和分解法为主
4、在准备期的素质训练中,在一般准备阶段,以哪些训练法为主。
A.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 B.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C.间歇训练法和变换训练法为主 D.变换训练法和比赛法为主
5、在准备期的素质训练中,在专项准备阶段,以哪些训练法为主。
56
A.以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B.以变换训练法和游戏法为主
C.以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D.以重复训练法和比赛法为主
6、在准备期的技术、战术训练中,在一般准备阶段,是以哪些训练法为主。
A.比赛法 B.完整法 C.分解法 D.持续法
7、在竞赛期赛前训练阶段,以哪些训练法为主。
A.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 B.重复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为主
C.持续训练法和变换训练法为主 D.游戏法和持续训练法为主
8、比赛周训练内容安排要求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高强度的专项训练等安排在赛前训练的
A、3—5天 B、5—7天 C、1---2天 D、2---3天
三、判断题
1、大周期中准备期的任务就是为了保持运动员竞技状态(错)
2、现代竞技体育比赛频繁,运动员应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以赛代练,没有必要再进行一般训练(错)
57
3、在安排训练负荷时,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加大负荷量和提高负荷强度。(对)
4、大周期训练中,为使运动员在比赛时期更好的适应比赛,准备时期就应安排运动员大量参加比赛。(错)
4、恢复期的训练方法以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为主。( 错 )
5、在准备期的一般准备阶段,以多种多样的一般练习为主。( 对 )
6、在准备期的一般准备阶段,专项训练强度增长较慢,但一般训练强度达到较高水平。( 对)
7、在准备期的专项准备阶段,专项量和强度明显增加,一般训练量下降50%,一般训练强度稳定或适当下降。( 对 )
8、恢复期的一般训练强度为全年最高训练水平( 错)
9、在比赛的前三天可安排大力量训练( 错)
10、在比赛的前一天可安排一般性耐力训练( 错 )
11、在准备期的一般准备阶段,负荷量增长比较快,以增一般量为主,增专项量为辅。( 对 )
四.应用题
58
1、XX中学为参加确定在2009年10月15日举行的县田径运动会,需制定一年为一个大周期的训练时间,请帮助制定。
答:①确定主要比赛日期:10月15日
②确定主要比赛阶段:10月22日--------- 8月22日(在9月15日主要比赛日后加一周)(2个月)
③确定比赛日期:8月22日--------- 5月22日(3个月)
④确定大周期训练时间:5月22日-------11月22日(6个月)
⑤另加上恢复时间: 11月22日------ 10月22日-(1个月)
2、为准备参加XX区中学生篮球赛运动会,选拔在各中学的运动员进行赛前集训,请制定集训十周的训练计划。
答:(1)适应周、加量周、加强度周、赛前适应周、比赛周的安排是否合理;
(2)各个周的量与强度安排的节奏是否合理;
(3)赛前一周的运动负荷安排是否以强度为主,并同时减低量。
3、请为XX中学制定一份校田径队年度训练计划。
答:(1)训练周期的安排
59
(2)准备期训练时间、任务、负荷安排
(3)比赛期训练时间、任务、负荷安排
(4)恢复期训练时间、任务、负荷安排
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一、填空题
1、依据训练任务和内容可把周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调整周。 2、基本训练周的训练中,主要是通过改变训练负荷,引起机体新的生物适应现象,以获得 的提高竞技能力。 3、每堂训练课一般由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等三部分构成。
4、一般地说,准备活动由一般准备活动 和 专门准备活动 两部分构成
5.周训练的类型分为 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 周, 周, 周, 周。
三、判断题
1、赛前训练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对)
60
2、比赛周训练的最理想效果是使各种负荷的超量恢复在比赛中同时出现(对)
3、周运动负荷增大,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对)
4、小周期负荷的安排主要考虑每堂课负荷的大小(对)
三.简答题:
1、周训练计划训练内容结构特点是不同训练内容的交替安排,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答:由于各种训练内容对机体不同生理系统和心理过程提出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接受了某一内容的负荷之后,机体不同的生理系统及心理过程的反应是不同的,其所需的恢复时间也不相同。
2、试制订跳高运动员基本训练周的第一个阶段的一个周的训练计划。
答:①是否有周的两段结构;②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是否搭配合理,节奏是否合理;③运动技术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④专项身体训练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⑤训练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⑥是否有结合跳高专项的训练内容。
3、什么是周训练计划的两段结构?试制订短跑运动员准备期一个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
答:在训练实践中,常常把周的训练分为两半,在上半周训练之后,在一周的中间(周三、四)安排较小的负荷或其它形式的积极性休息作为调整,在下半周的训练中,负荷的内容及程度常常与上半周的某些方面相似。这种结构称周训练计划的两段结构。
61
周训练计划:
(1)是否有周的两段结构;
(2)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是否搭配合理,节奏是否合理;
(3)运动技术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
(4)专项身体训练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
(5)训练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
四、请制定长跑运动员准备期的一次训练课(90分钟)的教案。
答:(1)课的组成的三个部分的时间是否合理;
(2)课的密度;
(3)课的强度;
(4)课的训练内容是否符合运动员的现状;
(5)课的训练内容是否多样丰富;
(6)课间训练时的休息方式是否合理;
62
(7)所采用的训练手段是否符合长跑运动员;
(8)课的准备部分的内容是否为基本内容服务;
五、什么是周训练计划的两段结构?
答:上半周训练之后,在一周的中间安排较小的负荷或其他形式的积极性休息作为调整,下半周的训练中,从负荷的内容及程度上,常常与上半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这样一种结构,可以叫做周训练的两段结构。
六、请制订长跑运动员比赛周的训练计划。
答:是否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安排在赛前3—5天,把恢复性有氧代谢训练、中低强度的一般训练安排在赛前1—3天进行
七、试制订篮球运动员准备期的一个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
答:(1)是否有周的两段结构;
(2)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是否搭配合理,节奏是否合理
(3)运动技术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
(4)专项身体训练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
(5)训练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
63
八、试制订短跑运动员准备期第一阶段的一个周的训练计划。
答:①是否有周的两段结构;②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是否搭配合理,节奏是否合理;③运动技术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④专项身体训练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2分)⑤训练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⑥是否有结合短跑专项的训练内容。
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