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精减分流措施
(一)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控制总量增长,妥善解决各类用工矛盾
采取聘用、业务剥离外包、内部提升、培训等方法,控制员工数量,保证 人员需求。将设备维修、道路维护、绿化、保洁、技术服务等业务由具有相应 资质的队伍整体承包。对可以依托社会的工作实行剥离,形成专业化管理,社 会化服务,减少用人。
1、员工队伍总体调整思路
按照 “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以行政管理 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转变,抓好员工队伍总量的 宏观调控。
(1)控制员工总量,确保队伍精干。一是严格控制入口,除适量引进急需 和紧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以及部分高层次人才以外,严格控制新增员工;二是 正确处理职工子女就业问题。
通过市场解决就业,彻底打破大包大揽的做法。
(2)积极畅通出口,为公司减员增效创造条件。一是对符合退休和提前退 休条件(员工自愿提前退休)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二是及时清理劳动合 同,对合同到期,表现较差的,要及时终止合同,探索通过劳动合同的规范运 作为减员畅通出口;三是对在特殊工种、特殊地域工作的员工,鼓励他们提前 退休;四是强化员工业绩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度;五是努力推进整体带资分 流。
(3)内部挖潜,优化配置,满足人员需求。一是对新增岗位员工配置,全 部采取公开招聘办法,用市场手段配置人员;二是积极推动组织变革,优化组 织结构。三是通过技术改造、优化设计和优化流程、优化操作规程、推行系统 化操作等措施,优化生产操作人员配置。
2、员工队伍结构调整思路
( 1)始终坚持 “两新两高”体制、坚持 “三位一体”的劳动用工制度不动摇。 油田公司新增用工需求,主要表现油气产能扩张对员工的需求,其他需求主要 是弥补各种自然减员。在油气开发生产组织过程中,要研究和推行油气生产作 业区块的甲乙方合同管理,在甲方掌握核心技术、确保公司经济效益前提下, 尽可能使用乙方队伍负责装置运行、维修维护和后勤保障工作,是优化油气开 发队伍结构的基本模式之一。
( 2)始终坚持严格控制用工总量的劳动用工基本政策在重点满足勘探开 发、炼化
销售、科研生产等领域用工需求前提下,要把控制员工总量作为劳动 用工的基本政策长期坚持下去。
今后引进人才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其他以调入方式进入指挥部的职工, 应为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原则上不调入一般管理、技术和操作服务人 员。
(3)始终坚持市场化工资水平的改革取向,是提高劳动用工效益的前提和 保障。重点是要规划好计划外用工的工资待遇水平,在不违反国家、自治区政 策法规前提下,在确保塔指招录社会人才有一定优势的同时,对临时合同用 工,保持好适中的工资待遇水平。
( 4)始终坚持持续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确保队伍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 在继续加强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同时,为确保队伍结构调整目标的实 现,应适当加大对操作技能人才开发的经费投入力度。
3、员工队伍结构调整措施
(1)调整原则与范围
要坚持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本人自愿、双向选择、 ‘两低两高 '、整体承 包”的原则,结合某集团主业持续重组和业务扩张,组织实施队伍结构调整。
目前分流工作的重点是存续业务中,承担社会职能需要移交社会的改制单 位,如原公安局、医院等;以及企业内部推进改革进程需改制的单位,如运输 公司、物业公司等,这些单位职工队伍结构亟需调整。( 2)分流方向
职工分流要坚持 “两低两高 ”原则,即从低附加值专业向高附加值专业转 移,从低收入岗位向高收入岗位转移。主要向核心业务分流,现实可向油气生 产、水电运行、管道运行等业务分流。在某集团公司的整体范围内,等塔石化 投产后,对部分辅助装置的运行、水电运行等,可考虑由指挥部或塔西南基层 单位劳务承包运行。
( 3)分流措施
采取整体劳务承包、公开招聘与组织配置相结合的办法。一是对油田公司 本部的部分整体工作量(装置运行、维护等),包括新增工作量,按哈得模 式,由指挥部或塔西南基层单位整体劳务承包运行,整体分流职工,其中,对 整体劳务承包的工作量,可采取由指挥部或塔西南某一单位主导,抽调人员组 成技术骨干力量,然后在指挥部或塔西南范围内招聘培训职工承担;二是对原 由临时合同工从事的一线工作,改由培训后的职工从事,转岗分流职工;三是 核心业务中部分工作岗位,可直接从指挥部或塔西南基层单
位招聘合适人员, 直接分流职工。
对需要成批转岗分流的,要提前规划分流渠道,提前开展转岗培训,并制 定转岗培训配套政策,明确培训期间待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实施效 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