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浅析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论坛・交流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 l0月 下旬刊 作业批改中评语的使用,也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激活创新 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 思考问题,开拓思路,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 应用题,如”解得巧,你真聪明!”肯定其独到见解。对一题多解 题,学生用了繁琐方法.可以写上:”聪明的你肯定还有高 招!””再想想,怎样做更简便”这样的评语不仅激发学生的创 新意识,更让学生开启心智,驰骋想象,遨游学海。 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正确、适时地使用评语,能使 评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时刻得到提醒。从而帮助 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当然,写评语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评语要写得明白,具体、亲切、实事求是,充满激励性和 启发性: 2、评语的运用应具有时效性.要把握学生的近期学习情 的你!”……这些充满老师关爱与鼓励的评语借助作业本在师 生间的传递,既沟通了师生感情。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 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用评语激发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作业做得既快又好时。除 了打”优”外.再加上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你可以做的 更好!””好样的!每次批改你的作业都是一种美丽的享受If I这样的评语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 好数学的积极性;对作业质量差的学生要尽量去发现他们的 闪光点.以鼓励的12I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看到你的进 步,老师非常高兴,祝贺你!”……这些充满感情色彩的评语 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希望,从而不断增强他 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三、用评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用评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 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当学生作业 中出现审题、计算、证明、推理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在错误 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以 利用评语进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儿。而且 知道为什么错、怎样改正。这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 解题能力。如:”数量关系是什么?”、”这一步算的是什么?接 下来该算什么了?…’这一步证明的根据是什么?”。 四、用评语帮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激活创新意识 况、观察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达到一针见血、点到即通的效果; 3、要注意评语的次数,太过频繁的评语也会使学生忽视 评语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长顺.批改作业也应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数学与 研究》伸学数学)1987.10 2.乔荣凝.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探讨、设计与实验,《中学数 学教学参考》,1995.8 3.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o02年5月第1版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浅析 朱瑞雪 (江苏省邳州市车富山中学 221344) 【摘要】中学语文古诗歌欣赏的方法、角度很多,本文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了古诗歌教学的两种策略:画面欣赏——综 合诸艺、情感体悟——理清脉络。关于”画面欣赏——综合诸艺”部分企图打破以诗为诗的狭小的圈子。通过综合诸艺,深切地理 解诗歌的美学意蕴及其打破时空的永恒价值。”情感体悟——理清脉络”这一部分主要的是要通过对诗歌的层次分析,意象解说, 意境探求来体悟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关键词】史诗互动 活解字词 综合诸艺 理清脉络 -t 【中图分类号1G63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2095-3089(2013)10-0254-02 中学阶段的古诗歌教学总的来说是不令人满意的,大多 教师在教授古诗歌时只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弄清每个词的意 思、对诗句翻译;二是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第一方面最为基 本,然而许多教师在解词时,多以词解词,这是远远不够的,应 当把词放在整首诗中来谈,从而使得词与整首诗互动起来,只 有这样,整首诗的境界才能全面的展现。对诗句的翻译,只是 同义反复,没多大价值。至于把握中心思想,也多是凭感而谈。 赏古诗歌不应以”把握中心思想”为最上,而应以”境界”为最 上,我们教学生赏诗也应当以教会学生欣赏古诗歌的”境界” 为主。然”境界”一词被人们用的熟滥了,反而不知道什么是” 境界”了,我们通常以为”境界”就是读者脑海中虚设的景致。 其实不然。一般说来,一诗一境界,欲达此境界,当知诗法,诗 法明,境界毕现,诗法不明,只明其中心思想,境界暗失。本文 即根据中学教学实际提出以下两种古诗歌教学艺术策略: 画面欣赏——综合诸艺 解诗时,当通晓诸艺,尤其是要与中国传统的绘画结合起 来。一般说来,诗歌是时间性艺术,绘画是空间性艺术。然而中 国古典诗歌中常有绘画性的描写,即通常所说的景物描写,这 就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同时具有时间性与绘画性的特点,这两 者又往往结合得较为紧密,使得景物能够自由地流动,或是随 着诗人视觉自由地流动.或是诗人移步时景物自然流动,这就 使得读者阅读时会有观影般的感觉。如孟浩然《旱寒江上有 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 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前四句 宜于绘画,后四句宜于诗歌。前四句可绘制一个这样的画面: 近处是一个客房,渐远处是树叶正在凋零的树林,而树木正被 凌厉的北风吹得倾斜.再远处是无限空茫的水流,这空茫的水 一、流几尽画面的全部,再远处事飘浮的云彩。这就是这首诗的前 四句呈现给我们的画面。这种画面具有整体性,不可分割的。 而我们如果按诗的顺序一一来读这四句。那就会有这种感觉: 先是落叶纷飞.大雁南渡,接着北风呼啸。江面呈寒。然后诗人 出现,襄水弯曲,最后浮云飘浮。这种时间顺序当然不符合诗 人的情意。实际上。外在的景物是同时向诗人奔涌而来,自是 限于诗歌这种时间性艺术的制约,才不得已把这些景物分层 道出。因此,我们这一类诗,当用”画法”去欣赏,否则,怎能契 合诗人的情意呢?而这首诗的后四句,虽然也有景物。但不可 把它们布置在同一画面上,因为”乡泪”一词如果布置在画面 上,那画面上就呈现出一个人的哭态,这是影响画面的美感 的。如果从诗歌的角度而言,那后四句才是真正地诗歌,他道 出了时间的流动,而且这四句中。每前一句与后一句都构成了 因果关系:正因为乡泪(思乡)才想到孤帆(乘船回家),正因为 迷津(迷失道路)才”有问”。才有”夕漫漫”的无奈。当然如果后 四句能够采用影视般的表达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样画面与时 间相交融,呈现的情意会更完美。然而,这在当时社会是没法 实现的。也就是说,我们欣赏古典诗歌,一定要懂得多方面的 艺术,如音乐、建筑、绘画等等,尤其是中国的绘画艺术,稍作 深入的了解。对于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是有很大益处的。由画人 诗,可人佳境,像以上所述,都是一幅幅优美的中国古代山水 画,难道不是吗?由此可见,懂得一些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 然后综合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有多么重要。 二、情感体悟——理清脉络 好的诗歌都有脉络。解诗时通过脉络可把整首诗的意境 全面展开。不懂得诗歌的脉络而解诗,尽管有可能每一句都解 得很好,但作为一个整体,则七零八落。然而脉络常隐在诗中, ・254・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3年10月 下旬刊 论坛・交流 不易发现,须反复诵读,同时需有有较多的文化积累与顿悟的 功力。如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乍看此诗,不美。我们需分 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其实,这首诗道出了”言不及意”的 困惑。把握”言”与”意”之关系,则此诗理毕现。首句言”意”,意 是一种”完全”的感觉。首句言思乡之情及为深切完满。可是用 语言表达这种情感却很难。下面三句都讲述了语言表达的困 难:次句用肢体语言来传递内心的思乡之情:第三句用书面语 言来传递;第四句用口头语言来传递。肢体语言要受到社会环 境的制约,岑参此时身处边塞,按照阅读习惯,边塞诗当铿锵 豪迈,如王昌龄、王之涣的边塞诗,而此时诗人不但不豪迈,反 而哭哭啼啼,这对于读者来说,是不习惯接受的。而书面语言 要受到笔墨的限制,无笔墨,则情感自难言传。口头语言所受 到的限制更强,它要考虑到接受者的思想,而接受者则受到时 间、空间、心情等诸多方面影响。所以此诗实际上道出了”言难 及意”的困惑。并且,在传递思乡之情的过程中,这三种文在表 情达意时是递减的。最终只能用”平安”二字,这二字实际上有 许多的无可奈何。通过语言对情意的表达,我们理清了诗脉。 这种解诗法不是很好吗? 由此可见,欣赏诗歌不可只顾及词语意思和诗联的翻译, 而要注意诗史互动、活解字词、综合诸艺与理清脉络。也只有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意境。 参考文献: 1.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1版 2.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o01年l1月第1版 3.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古诗鉴赏 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4.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 版 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赵立智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 223700)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55-02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 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 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 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 量,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 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并养成为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叫 学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 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 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 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 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教师只注重教授技术 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 的教育,因此,学生缺少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 明确,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那么,”培养学 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又从何谈起呢? 由此可见,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 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 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 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 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市中学,体育场地及设 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的客观事 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 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据笔者对川北地区的苍溪、营山、南充、岳池、武胜五县市10 所中学的调查了解:6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 而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2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为棋牌活 动;1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让学生自习;只有10%的中学,利 用雨天坚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对”四川省苍溪中 学”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1985年,有关单位下来检查体育 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 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 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 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 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 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 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农活,就是最好的体 育锻炼 ;”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 伤肿大后。立即揉一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 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 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 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 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 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工作,随便问到一位学生:”你们体操学了些什么内容?”该生 回答:”学了 打洋古蔸 。(实为”侧手翻”);另一位学生回答: ”还有把腿杆挂在单杠上一摇一摇的,一下就翻上去了。”(实 为”单挂膝摆动上成骑撑”)这些动作名称及术语的错误.并 非教师教错了,而是学生当时学后,印象不深,记不住而造成 的,从那以后,该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i)tf,大胆 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 论课列入期末考试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 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 体育理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3、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 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 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 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 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 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 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 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 传体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4、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 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到语言精炼, 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 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 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 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 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 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 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 ・2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