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沪粤版2021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11.1~11.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沪粤版2021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11.1~11.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C.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越大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多

3.如图所示,斜面高为1m,长为4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75N的拉力F,将重为200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匀速缓慢拉到顶端,下列关于做功的判断正确的是:

A.木箱受到重力做功的大小为800J B.木箱受到斜面摩擦力做功大小为100J C.木箱受到合力做功的大小为125J D.木箱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做功大小为200J

4.(2017•杭州卷)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牛,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米/秒(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

A.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牛 B.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牛 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瓦 D.1秒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10焦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O为支点.他先将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a点上升的高度为h.然后他将钩码

移至c点,仍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2,a点上升的高度仍为h.两次拉动杠杆所做的总功分别是W总1、W总2,有用功分别是W有1、W有2,机械效率分别是

η1、η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F1> F2 B.W总1> W总2 C.W有1=W有2 D.η1<η2

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为16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他的拉力为100 N,所用时间为2 s.下面有关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 )

A.小明做的有用功为200 J 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小明做功的功率为80 W

D.小明将该物体的重力增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7.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1大于F2

B.F1和F2做的功一定相等 C.甲、乙的机械效率不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物体运动时间可能相等

二、填空题

8.将重物从长4 m、高1 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至斜面的顶端.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力是300 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推力做的总功为________J,推力做的有用功为

________J,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

9.组合机械的斜面长4m,高2m,将重为100N的物体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需用的拉力为40N,需要的时间是5s.那么,将物体从底部拉到顶部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__J,拉力做的总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W.

10.如图甲所示,处于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t=1 s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t=3 s时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_N;第4秒末到第6秒末,推力F的功率是________W.

11.小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000 N的物体A在3 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 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600 N,小强所用拉力F=250 N,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12.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______________;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______________;比较第1、4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

(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有两个滑轮组所用的动滑轮重力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得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与滑轮之间的________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________它们的机械效率.

四、计算题

13.工人用图示装置在10s内将质量为45kg的货物匀速提升2m,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120W.(g取10N/kg)求:

(1)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若工人用此装置匀速提升其他货物,测得拉力大小为300N,额外功占总功的20%,工人提升货物的重.

参考答案

1.D

【解析】A. 起重机吊起大象,起重机给大象一个力,大象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同时具备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故做了功。故A不合题意;B. 车在拉力的作用下通C. 跳过了一段距离,同时具备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故拉力对车做了功。故B不合题意;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在重力的作用下,人通过了一定的距离,同时具备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故做了功。故C不合题意。D. 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虽然此时运动员对杠铃有一个支持力的作用,但此时杠铃不再运动,有力但没有距离,不同时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故支持力没有做功。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判定是否做功,就看其是否同时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选择项中的物理情景,看其是否同时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从而可以确定其正误. 2.C 【详解】

A、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所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不能说明做功的快慢,故A错误;

B、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与做功多少没有直接关系,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故B错误;

C、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快说明功率大,故C正确; D、根据WPt知,做功多少与功率和做功时间都有关系,如果做功时间为零,则可能做

功为零,故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不一定越多,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h=1m,W有用=Gh=200N×1m=200J,由题意知,木箱的重力G=200N,则受到的重力做功:A错误;

B.拉力F做的功W总=FL=75N×4m=300J;则克服摩擦力做功W额=W总﹣W有用=300J﹣200J=100J,B正确;

C.C错误; 木箱沿斜面缓慢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合力为零,所以合力做功大小为0J,D.木箱移动方向与支持力方向垂直,所以斜面的支持力做功为零,D错误.

4.C 【详解】

AB.该滑轮为动滑轮,且n2;由于物体做匀速运动,摩擦力等于牵引力

f2F210N20N

故A、B项均错误; CD.1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s物vt1m/s1s1m

力F移动的距离

s2s物21m2m

拉力F做功

WFs10N2m20J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P故C项正确,D项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W20J=20W t1sO为支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动力臂不变;将钩码由b点移至c点,阻力大小不变,阻力臂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动力变大,即F2>F1,故A错误.

因为F2>F1,两次拉动杠杆,a点上升的高度不变,由W=Fs可得,W总2> W总1 ,故B错误.

两次拉动杠杆,提升钩码的重力不变,提升高度变大,由W有用=Gh可得,W有1<W有2,故C错误.

额外功是克服杠杆自身重力所做的功,两次拉动杠杆所做的额外功不变,总功变大,所以机械效率η1<η2,故D正确. 答案为D. 6.B

【详解】 A.由题意:

W有用=Gh=160N×1m=160J,

所以A错误;

B.因为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

s=2h=2m

W总=Fs=100N×2m=200J, η=

所以B正确; C.小明做功的功率为

P总=

所以C错误;

D.小明将该物体的重力增大时,有用功增大,额外功不变,所以机械效率增大,所以D错误. 7.C 【详解】

A.不计绳重及摩擦,因为拉力:

F=(G物+G轮)/n,n1=2,n2=3,

所以绳子受的拉力:

F1 =(G物+G轮)/2,F2=(G物+G轮)/3,

所以

F1 >F2,

故A正确;

B.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做的功:

W1 =F1s1=(G物+G轮)/2×2h=(G物+G轮)h W2=F2s2=(G物+G轮)/3×3h=(G物+G轮)h

所以

W1=W2,

W有W总=160J=80%, 200JW总200J=100W, =t2s故B正确.

C.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

W额=G轮h,W有用=G物h,

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因为

η=W有用/W总,

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C错误; D.因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nh,n1=2,n2=3,

提升物体的高度h相同,所以

s1 =2h,s2 =3h,

所以

s1≠s2,

故D正确;

8.1200 900 900 【解析】

分析:要想求有用功,可利用总功乘以机械效率,因此要先求总功.物体的重力要用有用功除以斜面高度来求.

4m=1200J; 解:推力做的总功W总=FS=300N×75%=900J; 推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W总×

W额外=W总25%=300J

又有W额外=fL

f=W额外L30075J 4故答案为1200J;900J;75N. 9.200;64 【解析】

2m=200J;物体在斜面试题分析:使用组合机械的目的是将物体提高2m, W有=Gh=100N×

4m=8m,拉力做的总功W总=\"Fs=\" 上移动的距离为4m,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

40N×8m=\"320\" J,拉力做的总功的功率【考点定位】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10. 静止 2 8

【解析】(1)由图乙的v-t图像知,物体在0~2 s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2)2~4 s,速度不断增大,是加速直线运动;4~6 s速度保持4 m/s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由F-t图像知,物体在4~6 s受到的推力是2 N,所以滑动摩擦力是2 N.物体在2~4 s做加速运动,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在第3 s末摩擦力大小为2 N.(3)4~6 s末运动4 m/s=8 W. 速度v=4 m/s,F=2 N推力做功的功率:P=Fv=2 N×

点睛:从速度图象中分析0~2s内物体的速度大小即可得出当t=s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首先从速度图象中4-6s得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对应的从F-t图象中得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后根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判断出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从速度图象得出4~6s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读出速度的答,然后根据P=Fv即可求出推力F的功率. 11.1500 80% 【详解】

由图知道,n=3,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s1和物体移动的距离s2的关系是:

s1 =3s2 =3×6m=18m

故拉力F的功率是:

P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WFs1250N18m===1500W tt3sW有fs600N6m10000=210000=10000=8000 W总Fs1250N18m【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知识点多,难度不大. 12. 机械效率越低 机械效率越高 无关 偏小 偏高 摩擦 提高

【解析】[解析] (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其机械效率越低;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它的机械效率越高;比较第1、4次实验数据可知,两次实验时的效率相同,因此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2)要正确测量拉力,弹簧测力计需要做匀

速运动,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则由摩擦力分担了一部分拉力的作用,所以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高.(3)两个小组所用的动滑轮重力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得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提高机械效率.

点睛: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机械效率与动滑轮个数的关系;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可知,机械效率与物重间的关系;比较1、4次实验数据可知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知道弹簧测力计做匀速运动,物体受力才平衡.在提升物体时,不仅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还要克服摩擦力.当静止时读数,则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大.从摩擦的大小方面进行分析,在同等情况下,摩擦力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13.(1)900J;(2)75%;(3)720N. 【详解】

(1)货物的重力:G=mg=45kg×10N/kg=450N;有用功:W有用=Gh=450N×2m=900J; (2)拉力做的总功:W总=Pt=120W×10s=12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有用W总100%900J100%75%; 1200J(3)由图可知n=3,已知额外功占总功的20%,则此时的机械效率η′=1-20%=80%;此时的机

械效率:

W有用W总GhGhGG=η′nF=80%×3×300N=720N.,所以提升物体的重力: FsFnhnF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