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明确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
物质的量浓度
nB
05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 在公式cB=V中V指□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100 mL 1.0 mol·L-1的NaCl溶液为例。 1.主要仪器
01玻璃棒、□02胶头滴管、□03(1)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100_mL_容量瓶。
(2)容量瓶的构造及使用
2.配制步骤
1.98 g H2SO4溶于1 L水中配成的溶液即是1 mol/L的H2SO4溶
液,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将98 g H2SO4(即1 mol)溶于1 L水后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 L,故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
2.实验室需要450 mL 0.1 mol/L的NaOH溶液,要配制该溶液是否选择200 mL和250 mL的容量瓶?
提示:否,当所配溶液体积没有对应容积的容量瓶(常用的容量瓶容积有100 mL、250 mL、500 mL和1000 mL)时,应选择比所配制溶液体积大且最接近的容量瓶,故配制450 mL溶液应选择500 mL容量瓶。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
一、运用cB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中的“单位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溶质B表示任意的溶质,B的组成可以是分子、离子等,也可以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结构单元。
3.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论取用多少体积,各份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始终不变,只是在不同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例如,1 L 1 mol·L-1的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从中取出0.5 L,该份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1 mol·L-1,而Cl-的物质的量变为0.5 mol。
4.用带有结晶水的物质配制溶液时,在确定溶质的物质的量时,用结晶水合物的质量除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但溶液中的溶质仍为不带结晶水的物质。
二、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1.溶液的稀释与混合 (1)稀释
溶质质量不变:m1w1=m2w2;
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V(浓)=c(稀)·V(稀)。 (2)混合
c(混)·V(混)=c1V1+c2V2。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w1000ρwnm溶质/Mm溶液·cB=V==M·VV=M; cBMw=1000ρ。
特别注意ρ的单位是g/mL,c的单位为mol/L。
3.一定体积的气体(标准状况)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1)若已知溶液的体积
(2)若已知溶液的密度
[假定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V L(标准状况)该气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
计算过程:
V气体
①先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n=22.4 mol; ②再计算溶液的体积: m溶液
V(溶液)= ρ溶液
V气体
22.4 mol×M g/mol+1000 g-33=×1×10 L/cm 3
ρ g/cmM V气体+22400= L; 22400ρ
③最后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V气体22.4 moln
c== V溶液MV气体+22400
L22400ρ1000ρV气体
= mol/L。 22400+MV气体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4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从1 L 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500 mL后,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C.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后配成1 L溶液,所得盐酸的浓度为1 mol·L-1
D.100 mL溶液中含有28.4 g Na2SO4,则c(Na2SO4)为2.0 mol·L-
1
[批注点拨]
[解析] A项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于1 L水后所得溶
液的体积不等于1 L,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小于1 mol·L-1);B项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取用量无关,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1 mol·L-1;C项中未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nB强,因而22.4 L 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D项,cB=V=28.4 g
=2.0 mol·L-1。 -1
142 g·mol×0.1 L
[答案] D
[练1] 用40 g NaOH固体配成2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 mol·L-1 C.10 mol·L-1 答案 A
1 mol
解析 NaOH的物质的量为1 mol,c(NaOH)=2 L=0.5 mol·L-1 [练2] (1)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H2SO4溶液250 mL,含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已知75 mL 2 mol·L-1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80 g,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 (1)0.5 mol (2)7.5%
解析 (1)n(H2SO4)=c(H2SO4)·V(H2SO4) =2 mol·L-1×250×10-3 L=0.5 mol。
(2)n(NaOH)=2 mol·L-1×75×10-3 L=0.15 mol,m(NaOH)=0.15 mol×40 g·mol-1=6.0 g,
6 g
w(NaOH)=80 g×100%=7.5%。
方法规律 (1)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时,各种情况下最终n
落脚点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c=V,要充分利用有关物质的量的各种计算公式,发挥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
m
(2)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若已知溶液的密度,根据V=ρ,求出V,
B.5 mol·L-1 D.20 mol·L-1
nB
然后根据cB=V 求出cB。
1000ρw
(3)用公式c=M进行换算时,要注意ρ的单位为g/mL,c的单位为mol/L。
2 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17V+22400
A.ρ=
22.4+22.4V17V
C.w=
17V+22400[批注点拨]
17c
B.w=1000ρ 1000Vρ
D.c=
17V+22400
[解析] A选项的错误在于它将溶液的体积误作水的体积加气体的体积;B选项,取1 L溶液计算,1 L溶液中NH3的物质的量等于c mol·L-1×1 L=c mol,故NH3的质量等于17c g,溶液的质量等于1000
17c
mL×ρ g·mL,所以w=1000ρ;C选项,NH3的质量等于
-1
17V
22.4V L×17 g·mol17V
=22.4 g,故w=17V
22.4 L·mol-1
22.4+1000
-1
1000ρw17V
=;D选项,c=M,将C项中的w代入,M=17V+2240017代入即可。
[答案] A
[练3] 标准状况下的a L氯化氢气体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 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
a
A.22.4 mol/L ab
C. mol/L 22400+36.5a答案 D
a La
解析 n(HCl)=22.4 L/mol=22.4 mol,V
溶液
ab
B.22400 mol/L 1000abD. mol/L 22400+36.5a
m溶液==ρ溶液
a36.5a36.5a22.4 mol×36.5 g/mol+1000 g22.4+100022.4+1000
= mL= L,b g/mLb1000bn1000ab
c(HCl)=V= mol/L,选D项。
22400+36.5a
[练4] 标准状况下,将350体积HCl气体溶于1体积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18 g/mol。
求此HCl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设HCl的体积为350 L,水的体积为1 L, 350 L
n(HCl)=22.4 L/mol=15.625 mol,
m(HCl)=15.625 mol×36.5 g/mol≈570.3 g。 m(溶液)=m(H2O)+m(HCl) =1000 g+570.3 g=1570.3 g。
mHCl
HCl的质量分数为:w(HCl)=×100%
m溶液570.3 g
=1570.3 g×100%≈36.3%。
m1570.3 g
V(溶液)=ρ=1.18 g/mL≈1331 mL=1.331 L n15.625 mol
c(HCl)=V=1.331 L≈11.7 mol/L。
知识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的使用——“一查五忌一原则” (1)第一步操作——查漏 ①关键词:
注水→盖塞→倒立→观察→正立→旋180°→倒立→观察。 ②语言描述:向容量瓶注入一定量水,盖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立,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如不漏,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检查是否漏水。如不漏水,该容量瓶才能使用。
(2)容量瓶的使用“五忌” 一忌用容量瓶溶解固体;
二忌用容量瓶稀释浓溶液; 三忌把容量瓶加热; 四忌把容量瓶当作反应容器; 五忌用容量瓶长期存放溶液。 (3)选择容量瓶的原则
选择容量瓶遵循“大而近”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因为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配制溶液时要根据溶液的体积选择匹配的容量瓶。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nBm
(1)原理依据:根据cB=V=M·V判断。其他不变时: ①凡是使m或nB增大的因素,使cB偏大。 ②凡是使m或nB减小的因素,使cB偏小。 ③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B偏小。 ④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使cB偏大。 (2)误差分析
(3)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图解
①仰视刻度线(图1)。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从下向上看,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凹液面的实际读数,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
②俯视刻度线(图2)。与①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凹液面的实际读数,使得加水量偏小,结果偏高。
3 今欲用NaHCO3固体配制480 mL 0.2 mol·L-1的NaHCO3溶
液。根据题意填空:
(1)有以下仪器:①烧杯、②量筒、③1000 mL容量瓶、④500 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用托盘天平称取________ g固体NaHCO3。
(3)将称好的NaHCO3固体放至500 mL的大烧杯中,倒入约250 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转移至容量瓶。
(4)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离刻度线约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液面与________,盖好瓶塞,摇匀。
(6)配制好的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长期存放在容量瓶中。
(7)以下因素会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补加蒸馏水 C.有少量NaHCO3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批注点拨]
[解析] 解答(1)、(2)小题时要注意:题中明确要求配制480 mL溶液,由于没有480 mL的容量瓶,题中提供的仪器中有500 mL的容量瓶,故需配制500 mL溶液,要计算、称量500 mL溶液里NaHCO3的质量。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使溶液体积偏大。
[答案] (1)①②④⑤⑥ 药匙 胶头滴管 (2)8.4 (5)刻度线相切 (6)不能 (7)ABC
[练5] 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 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浓硫酸稀释后,应马上转移到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答案 A
解析 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水,但不能润洗。配制溶液时,无论试样是固体还是液体,都不能直接倒入容量瓶中,要经过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后方可转移到容量瓶中。容量瓶上的刻度是在标
定温度下的容积,温度改变,容积也会改变,在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之前,一定要让被转移的液体冷却到室温,以确保所配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练6] 实验室需要0.50 mol·L-1 NaCl溶液480 mL,现使用NaCl固体配制,按下列操作步骤填空,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以及相同大小的几片滤纸。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3)称量。
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5 g以下用游码):
②称量过程中NaCl固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_______引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_。
(6)定容,摇匀。
(7)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的时间、溶液名称及浓度。
答案 (1)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2)14.6 (3)①
②左盘
(4)搅拌,加速溶解 (5)玻璃棒 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解析 配制480 mL 0.50 mol·L-1的NaCl溶液,必须用500 mL的
容量瓶。m(NaCl)=0.50 mol·L-1×0.5 L×58.5 g·mol-1≈14.6 g(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方法规律 (1)用m=cB·V·MB计算固体溶质的质量时,V要用所选容量瓶的容积。
(2)用浓溶液配制溶液时,要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于小烧杯中,加水稀释,但量取的浓硫酸要慢慢注入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
本课归纳总结
1.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叫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常用单位为“mol/L”。
nB2.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为cB=V,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常1000ρw
用单位为“L”。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为c=M。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学习效果检测
1.下列有关容量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容量瓶不能用作长期存放试剂的容器,但是当溶液配制完后,可以用来存放配制的试剂
B.用500 mL的容量瓶可以直接配制480 mL溶液
C.容量瓶不可以用来溶解固体,但是可以用来稀释浓的溶液 D.容量瓶不可以用来加热,但是锥形瓶可以用来加热 答案 D
解析 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不能用来溶解固体、稀释浓溶液、不能长期贮存溶液、不能加热。
2.下列关于1.0 mol·L-1 Na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中含有1 mol Na2SO4 ②1 L溶液中含有142 g Na2SO4
③将1 mol Na2SO4溶于1 L水中所得的溶液
④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水后再稀释成1000 mL所得的溶液 A.①③ C.③④ 答案 B
解析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有关,溶液体积未给出,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①错误;142 g 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可得1 mol·L-1的Na2SO4溶液,故②正确;1 mol Na2SO4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可得1 mol·L-1的Na2SO4溶液,322 g
故③错误;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为322 g/mol=1 mol,所以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液体积为1 L,所以硫酸钠溶液浓度为1 mol·L-1,故④正确。
3.配制100 mL 2.0 mol·L-1 NaOH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B.②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配制100 mL 2.0 mol·L-1 NaOH溶液的一般步骤为用药匙取药品,用托盘天平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移入100 mL容量瓶内,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
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 cm,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摇匀,故不需要的仪器为集气瓶,故选D。
4.实验室中需要用11.7 g NaCl配制2 mol/L的NaCl溶液,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应为( )
A.950 mL C.100 mL 答案 C
m11.7 g
解析 n(NaCl)=M=58.5 g/mol=0.2 mol, n0.2 mol
V=c=2 mol/L=0.1 L=100 mL。
5.使用胆矾配制1 L 0.1 mol·L-1的CuSO4溶液,正确的做法是( )
A.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 g溶于1 L水中 B.称取胆矾25 g溶于1 L水中
C.将25 g胆矾溶于少量水,然后将溶液稀释到1 L D.将16 g胆矾溶于少量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答案 C
解析 物质的量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在该题中用CuSO4·5H2O来配制CuSO4溶液要注意两点:
(1)找到CuSO4·5H2O和CuSO4之间的质量关系。 (2)溶液的体积最终为1 L。
1 L 0.1 mol·L-1的CuSO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CuSO4)=1 L×0.1 mol·L-1=0.1 mol,其质量为16 g,若要称取CuSO4·5H2O,应称取25 g。
所以有2种方案:称取16 g CuSO4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或称取25 g胆矾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故选C。
6.10% NaOH溶液,蒸发100 g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6.25 mol/L
B.12.5 mol/L B.500 mL D.1000 mL
C.7 mol/L 答案 A
D.7.5 mol/L
解析 设蒸发前溶液的质量为x,蒸发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x=20%×(x-100),解得x=200 g,则溶质n(NaOH)=200 g×10%÷40 g/mol=0.5 mol,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0.08 L=6.25 mol/L。
7.某同学按下列步骤配制500 mL 0.2 mol·L-1 Na2CO3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6)你认为按上述步骤配制的Na2CO3溶液的浓度是否为0.2 mol·L-
1
?________(填“是”或“不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0.6'
(2)托盘天平(含砝码)、药匙' (3)搅拌、加热' (4)用玻璃棒引流'
(5)加蒸馏水至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管滴加,使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6)不是'该同学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解析 (1)m(Na2CO3)=0.2 mol·L-1×0.5 L×106 g·mol-1=10.6 g。 (6)实验中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