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8期 文章编号:1001—2265(2007)08—0071—03 ・工艺与装备・ 立铣刀高速加工铝合金铣削力试验研究木 邵子东,孙杰,贾秀杰,李剑峰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济南250061) 摘要: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法进行铝合金铣削试验,测得了硬质合金立铣刀的铣削力。使用回归分析法 获取了铣削力经验公式并验证其可靠性。与传统经验公式不同,切削速度独立成为一个因素。该公式 确定了切削深度,切削宽度,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并为设计刀具和选择 切削用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正交试验;回归分析法;铣削力;经验公式 中图分类号:TG806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Milling Force of Aluminium Alloy with Carbide End Milling Cutter SHAO Zi—dong,SUN Jie,JIA Xiu-jie,LI Jian—f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Ji nan 250061,China) Abstract:M illhag tests for aluminium ahoy are carried out with multi-factors orthogonal test method,milling orce of fthe carbide end milling cutter is measured.The empirical equation of milling force is achieved by re- gression analysis method,and proved to be tried.the influence ofdiferent parameters as cuttingdepth,cutting width,cuttng sipeed and feed rate to cutting force is realized.These lay the foundation of designing milling cutter and choosing proper cutting parameters. Key words:orthogonal test;regression analysis;milling force;empirical equation 0 引言 切削力是切削加工过程中主要的物理现象之一。 切削力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切削热的产生、分布,并影响 分别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法研究不锈钢铣削力经验模 型和高强度钢钻削力经验模型,并通过编程得出经验 公式。文献[7]采用正交试验法建立了45 中碳钢的 铣削力经验模型,并通过分析正交试验直观图,研究了 刀具磨损、使用寿命,进而影响零件被加工表面的加工 精度和已加工表面质量。切削力还是计算切削功率,设 计和使用机床、刀具、夹具和工艺系统不可缺少的依据。 通常预测切削力要根据经验公式,但在高速铣削 研究中,还没有完善的切削理论可供借鉴,特别是高速 铣削用量对铣削力的影响。文献[8-9]阐述了回归分析 法在处理正交试验数据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等优点。 正交试验可以减少试验次数,因为在试验中每一 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的试验次数相同,并且和不同因素 的各水平相遇几率相等,试验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所以本次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高速铣削过程中 多因素对铣削力的影响。 铣削铝合金材料,就更缺少可借鉴的依据。所以,要研 究硬质合金立铣刀高速铣削铝合金的铣削力,试验是 最可靠的方法。 文献[34]采用单因素法分别研究高速条件下端 铣刀铣削铝合金时铣削力随切削速度变化的规律和小 直径球头立铣刀铣削淬硬钢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轴 1试验 1.1试验方案 向切深对切削力、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文献[5-6] 收稿日期:2006—12一:25 立铣刀铣削力经验公式模型为: 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资助项目(2005BS05006) 作者简介:邵子东(1982一),男,山东高唐人,山东大学机械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shaozidong@mail.sdu.edu.c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艺与装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F:ao口: 口 a n。 皇。 ¨ (1) 分析经验公式(1):影响铣削力的因素有铣削深度 a。,铣削宽度a ,转速n,每齿进给量 ,铣刀直径d。和 铣刀齿数 六个因素,除去铣刀齿数对铣削力的影响 是倍数关系外,其余都是指数关系。 影响因素铣刀直径d。很复杂,因为只有更换铣刀 才能取不同直径值,而不同铣刀即使其他五个因素取 相同值也会存在差异。考虑到铣削速度Vc:订don,将 铣刀直径和转速合为切削速度一个因素,因此,影响切 削力的因素变为五个:铣削深度a ,铣削宽度a ,铣削 速度 ,每齿进给量 ,铣刀齿数z。铣削力的经验模 型变为: F:ao口: 口 a a3 (2) 铣削分力经验公式形式如下: Fx:c0口: 口: ; (3) : o a7 7 (4) :bo口。b 口 b b3J:4 (5) 对于四因素实验,为使实验点上、下对称,可使各 因素的四水平取为+3、+l、一l、一3。由此构造£, (4 )的正交表[ (见表1)。 表1四水平四因素表 水平 下 次下 次上 上 水平值 一3 一l +l +3 n(rpm) l6000 17792 l9784 2200o 叩(him) 3 4.33 6.25 8 ∞fram) 3 3.42 5.85 9 (mm) O.1 0.144 O.2O5 O.3 1.2试验条件 机床:DECKEL MAHO加工中心(DMU-7OV); 刀具:硬质合金立铣刀,直径咖=20mm,齿数Zo= 3,螺旋角 =30。,前角 =20。,刀尖圆弧半径r=5mm; 冷却方式:干切削; 铣削方式:顺铣; 加工材料:铝合金7050一rI7451; 测力仪:Kistler9257A三向压电式测力仪,灵敏度: 0.05N,量程:±15KN(X、Y、Z),刚度:1I.Lm/KN; 测力系统坐标(图1):刀齿切入方向为 ,进给方 向为y,刀具轴向为Z; 电荷放大器:KistlerS007 3通道电荷放大器以及相 应的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分析软件:CRAS V 6.2。 图2为试验测试系统简图。 ・72・ Z 图1铣削工件示意图 I 【 二 铝合金试件 Kistler 9257A Kisteler 5007 3通道 力传感器 力电荷放大器 ll l机床工作台 8通道 数据采集卡 (Az208R) 计算机 图2测试系统,下葸 2铣削力经验公式的建立 对式(3)作线形化处理,即取对数: Zg =(LgCo+Lgz)+C1Lga。+c2Lga。+c3Ls ̄ +c4Lgf ̄(6) Y:zg ,b0=LgCo+冶 , l-Lga , 2 ̄-Lga。, 3:上 ,X4=Lgf ̄ 则线形回归方程为: Y b0+X1Cl+X2C2+X3C3+X4C4 (7) 在式(7)中,b。,C。,C ,C,,C4为待求的5个数值;),, 。, , ,, 分别取n个不同的数值(本次试验中n=16)。 对于线形方程(7),n个试验点,各点的偏差为d Y 一(b0+cl “+c2 2 +c3 3 +c4 4 )。回归分析法就 是求各点偏差的平方和最小。 ∑ =Q(bo,c。,c2,c,, ) (8) Q(b。,C。,C ,C,,C )取最小值的必要条件为 :0, :0, .o, -o, 0c4.o c9 整理得: n ∑(), : ∑(l ), —CIzl‘一C2X2l—C3X 一C4X,4i) l‘=0 ‘ n∑(), 一C1 l —C2X2 —C3X3 —C4X4I) 2 =0(10) i ∑(), 一CI l —C2X2 —C3 3‘一c4X,4 ) =0 ∑(), 一CI l —C2X2 —C3 3j—C4X4i)X4i=0 i=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8期 方程组(1O)为正规方程组,进一步简化得: Nb。+c。∑Xi=l i+c Yli=】 X2i+c ∑Xi=l 3i+c4∑Xf=l 4 :∑yi=l Il 60∑ ‘ c ∑X‘: liX3i+C4∑ =∑ ‘ {l bo +c- +c 2+c Z X2iX3i-}" % Il 60∑ +‘: cI∑X‘ liX3i+c2∑X‘ 2iX3i ∑ 2‘ +c4∑ =∑ ‘: b Z.X4 。 XliX4i+c2 X2i X,3i +c4 =∑ Yl (11) 显然,正规方程组的系数矩阵是对称矩阵,若用A 来表示,则A=X X ∑Yii:l ∑X。 . X21 X31 X41 =IX22 X32 X42 ∑X2 l, fX= X23 X33 X43 =l ∑X32n X3n X4n i=l 。l ∑ lf=I 正规方程组右端常数项矩阵 亦可用矩阵 和y 来表示:B=XTY y y2 Y= y ,b : ● y 兰]为待求数据。 正规方程组的矩阵形式为:Ab=B或(X X)b= XTY b=A一 B 表2是试验中的切削用量和试验测得的数据。 ・工艺与装备 表2切削力试验方案表 哇 序号 0D 0 虹 { n Fx Fz (ram)。 (r am) (r, am) (r. pm) (m/r。 . ∑㈦ ∑ ∑ ∑… ain) (N) (N) (N) ∑ l 8 6.25 O.144 l9784 l424.3 l】5.53 l0o.88 36.04 墨 丘 2 8 3 O.3 l7792 l281.1 l04.18 lO8.45 46.08 ∑ 3 8 4.33 ∑㈦ ∑ O.1 22ooO 762.1∑ 86.8O 61.26 21.3l 4 8 9 0.205 l60oO 2327.1 l55.76 l35.88 59.86 ∑ 5 5.42 4.33 O.14-∑ ∑ 4 l60oO 2327.1 71.1O 57.16 19.06 6 5.42 9 O.3 ∑ 22ooO l382.3 l89.54 20o.24 65.2l∑… 7 5.42 6.25 墨 .. 墨 O.1 重 .17792 墨 762.1 76.32 49.46 16.20 8 5.42 ∑ 3 ∑ O.205 ∑㈦l9784 l 424.3 74.16 73.56 24.07 9 3.69 6.25 O.3 墨 l60oO 2327.1∑ lo6.13 l0o.2O 37.76 墨 丘 霹 10 3.69 3 0.144 22000 l382.3 56.38 43.44 l1.73 l】 3.69 4.33 0.205 l7792 762.1】 75.6l 64.37 l9.65 l2 3.69 9 O.1 l9784 l424.3 85.55 46.98 l6.0o l3 2.5 4.33 O.3 l9784 l424.3 81.28 72.19 l9.26 14 2.5 9 O.144 l7792 762.1 86.15 45.38 l5.9l l5 2.5 6.25 O.205 22oo0 l382.3 88.O8 65.o9 2O.33 l6 2.5 3 O.1 l60oO 2327.1 3O.3O l6.3l 5.69 利用Matlab数学软件进行辅助计算得铣削力的经 验公式为: rF =0.605 n; 口o ” o z {Fy=0.124 nP0 n0~ 0 (12) 【 =1.940 n 0蛇n0 0 根据经验公式校验铣削分力对应实测值偏差,平 均偏差为3%左右。可以认为拟合的经验公式是可靠 的。 3结束语 通过高速铣削试验,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铣削力 经验公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铣削力经验模型与传统经验公式不同,以铣 削速度代替了转速和铣刀直径。经验证该经验公式是 可靠的。 (2)几个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程度是:随着各 个参数值增加,铣削力变大,每齿进给量影响程度最大。 (3)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法可以减少试验次数,从 试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可认为正交试验方法恰当, 结论可信。 (4)各铣削参数对铣削分力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铣削深度主要影响轴向力,每齿进给量主要影响切向 力和轴向力,各个参数对轴向力的影响比较平均。 (下转第77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8期 表1, ̄2Omm光轴的计算与试验数据表(单位mm) 初始挠度 理论计算结果 有限元计算结果 实际下压值 校直后精度 O.1O O.19 O.32 2.401 2.632 2.853 2.550 2.840 3.050 2.400 2.630 2.850 O.OlO O.O37 0.046 ・工艺与装备・ [参考文献] [1]钦明浩,柯尊忠,张向军,等.精密矫直机中轴类零件矫直 工艺理论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1997,33(2):48—53. [2]Zhai Hua.Jiang Danqing.Jiang Shouren.Stroke—controlled Precise Straightening Technical Theroy Based on Ramberg・-Os・- good Equation Proceedings of 1998 China・-Japan Bilateral Sym—- 从表l可知,由弹塑性理论结果、非线性有限元结 posium 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C]Press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998:75—80. 果和试验结果的误差不大。该方法在初始变形较小时 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校直效果,但当初始变形较大时, [3]崔甫.矫直理论与参数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1994. 校直后的精度误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初始挠度较大 时变形条件不满足伯努利平面假设,而在塑性非线性 [4]J.B.马丁,著.余同希,等译.塑性力学基础及其一般结果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5]李骏,邹慧君,熊国良,等.压力校直过程的理论模型研究 及其实验验证[J].机械强度,2005,27(5):636—639. [6]徐翔.校直工艺理论研究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D].合肥 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995. 有限元计算过程中选定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与实 际值有偏差,同时曲率计算和材料不均匀等原因,也会 导致了一定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试验和模拟来给予 修正,进而减少和消除误差。 3结束语 YH40系列自动精密液压校直机集机电、液压、计 算机控制为一体,为汽车、纺织及机床等机械制造行业 提供了一种新的自动化校直工艺设备,最高校直精度 可达0.01 mm。经其校直实验验证和ANSYS有限元分 [7]Ivor Horton,著.李予敏,译.C++入门经典[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6. [8]David J.Kruglinski著.Visual C++技术内幕[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9]叶先磊,史亚杰.ANSYS工程分析软件应用实例[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析计算验证,基于行程控制的校直工艺理论可行。实用 性好。但由于弹塑性理论计算过程中所作的简化以及 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使其计算精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如何建立更为合理的模型和提出更为精确的算 [1O]刘涛,杨风鹏.精通ANSY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1]刘坤,吴磊.ANSYS有限元方法精解[M].北京:国防工 业出版社,2005. 法,如何进一步提高计算精度和实用性是精密校直工 艺理论所面I临的新问题。 (编辑赵蓉) (上接第73页) [参考文献] [1]袁哲俊.金属切削刀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试验・测试,20o4(5). [6]于风云,马光锋,张经充.高强度钢钻削加工切削力经验公 式的建立[J].煤矿机械,20oo(11):30—32. [7]王素玉,汪桂莲,郭培燕,等.高速铣削45 中碳钢切削力建 模及实验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4(3). [2]袁哲俊.金属切削实验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3]胡家国,杨志刚,李迎.高速铣削铝合金切削力研究[J]. [8]惠记庄.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切削力经验公式[J].西安 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12):102—105. [9]高霁。安立宝,张桂木,等.关于切削力试验优化设计的研究 [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5(12). 工具技术,2003,37:33—36. [4]邓敏和,胡映宁,王成勇,等.小直径球头铣刀铣削淬硬钢 的试验研究[J]. 工具技术,2004,38:25—30. [5]李艳聪,牛文铁,张伟玉.不锈钢铣削力的试验研究[J]. (编辑赵蓉)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