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分析
前言
本研究报告由东润环能市场研究中心撰写,该报告对湖北省风、太阳能及生物质资源分布情况进行阐述,并对该省风、光、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及政策支持情况做了分析。
目录
第一章 资源分布情况 ..................................................................................................... 3 1.1风资源分布情况 .................................................................................................... 3 1.2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 6 1.3生物质资源分布情况 ............................................................................................ 7 第二章 湖北省资源开发情况 ........................................................................................ 8 2.1风资源开发情况 .................................................................................................... 8 2.2太阳能资源开发情况 ............................................................................................ 8 2.3生物质资源开发情况 ............................................................................................ 9 第三章 能源产业开发瓶颈与发展建议........................................................................ 9 3.1 风电开发问题与建议 ........................................................................................... 9 3.2 光电开发问题与建议 ......................................................................................... 11 3.3 生物质开发问题与建议 ..................................................................................... 12
1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第四章 湖北政策支持情况 .......................................................................................... 13 4.1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 13 4.2其它相关政策....................................................................................................... 14 第五章 湖北省示范城市建设情况 .............................................................................. 15 附件一:湖北十二五发展规划 .................................................................................... 15 附件二:湖北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 16
2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第一章 资源分布情况 1.1风资源分布情况
湖北省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集中在“三带一区”,即荆门—荆州、枣阳—英山、部分湖岛及沿湖地带、鄂西南和鄂东南部分高山地区。按现有开发技术,湖北可开发的风能总计达332万千瓦。
风功率密度的大小是表征风能资源优劣的有效指标,根据现有气象站资料,并结合风电场测风资料,湖北省风能资源分区大致如下: 图表 1 风资源分布情况 风资源状况 特点 山体相对孤立的中高区、走向与丰富区 盛行风向一致的隧道和流域出口、大型湖泊的周边地区等 地区 通山九宫山风电场、利川齐岳山风电场,以及大悟县仙居顶,钟祥市华山观、随州市大风口及龙感湖等 从鄂北岗地到整个江汉平原均处于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其许多地方风能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鄂西的河谷盆地及鄂东的低山丘陵 年平均风速在3m/s左右,年平可利用区 均风能密度在50w/m2,年有效风速时数在3000-4000h之间 平均风速大多在2.0m/s以下,贫乏区 年平均风能密度小于50w/m2,有效风速时数在2000h以下。 湖北省风资源状况,具体如下: 1)年平均风速分布。湖北省年平均风速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819.3m的绿葱坡站,为3.7m/s,其次是汉江中游的荆门,为3.1m/s,最小值出现在鄂西南山区的来风,为0.5m/s,其余大部分分测站年平均风速在1.0-3.0m/s。 图表 2 湖北风资源空间风速分布情况
区域 地区特点 3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年平均风速m/s 内部资料
鄂西 鄂西南 鄂北 江汉平原 鄂东 2)主导风向及风向频率。湖北省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转换季节,风向多变,但全年仍以偏北风为主。 图表 3 风向频率空间分布情况 地区 汉江中游 鄂东北 鄂西 鄂西南 其它 3)年有效风速时数。年有效风速(风速在3-25m/s)小时数最大出现在绿葱坡,为5358h,次大出现在荆门,为3877h。大悟、红安、安陆、云梦、钟祥等地在3000-3500h之间,鄂北的襄樊、宜城、随州、广水、鄂东南部分测站以及江汉平原在2000-3000h,鄂西大部分测站不足1000h,其余测站大多在1000-2000h。 图表 4 有效风速时数
地区 有效风速时数 4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山脉海拔较高,多呈东西走向 建始、恩施、宣恩、鹤峰、来凤 拥有大洪山和桐柏山,两山海拔多在1000m以下,形成南北风向通道 地势开阔,湖泊众多 东北部有大别山、南部幕阜山 <1.5 1.0 >2.0 >2.0 1.5-2.0 城市 荆门、钟祥等 — — 宣恩、鹤峰等 — 风向频率 20%-30% 20%-30% <10% >50% 10%-20% 内部资料
绿葱坡 荆门 大悟、红安、安陆、云梦、钟祥等 襄樊、宜城、随州、广水 鄂东南部 鄂西 4)年平均风功率密度。湖北省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与平均风速分布一致,年平均风功率密度最大为60.8w/m2,出现在绿葱坡,次大为55.6w/m2,出现在荆门,其余均在50 w/m2以下,最小仅为0.8 w/m2,出现在鄂西南的来风。 从空间分布看,红安、大悟、云梦、应城、安陆、钟祥等地因处于北来气流入侵湖北省的通道口或者通道口附近,风速相对较大。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30-40 w/m2之间;鄂北的襄樊、宜城、随州、广水,武汉市的黄坡、新州、蔡甸,以及江汉平原的公安、天门、仙桃、石首、监利、枝江,其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20-30 w/m2;鄂西大部分在10 w/m2以下,其余为10-20 w/m2。 图表 5 风功率密度 地区 红安、大悟、云梦、应城、安陆、钟祥 风功率密度 30-40 w/m2 5358h 3877h 3000-3500h 2000-3000h 2000-3000h 1000-2000h 襄樊、宜城、随州、广水,武汉市的黄坡、新州、20-30 w/m2 蔡甸 公安、天门、仙桃、石首、监利、枝江 鄂西 其它 20-30 w/m2 <10 w/m2 10-20 w/m2 5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1.2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湖北省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两大特点:北多南少,以西部山区最显著,中东部变化相对较小;同纬度相比,平原多,山区少。
据监测,湖北省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450-4800MJ/m2。其中, 鄂东北最多, 广水、孝感、安陆、新州、黄冈、麻城均在4700M J/m2以上;其次为鄂西北、鄂北岗地、江汉平原等地,总辐射为 4500-4700MJ/m2;再次为鄂东南(4300-4500MJ/m2);鄂西南山区最少(3450-4000MJ/m2)。年日照时数在1100-2000h之间,其中鄂北、鄂东北最多(1900h以上);鄂西南最少,在1500h以内。年晴天日数在70-175d之间,鄂北、鄂东北晴天日数≥160d, 鄂西南山区则在80d左右, 前者为后者的2倍左右。 将湖北省划分3 个不同等级的区域,如下图表所示: 图表 6 湖北太阳能资源分布 等级 1级可利用区 辐射强度 >4600 MJ/ m2 日照时长 1900 -2100h 年晴天数 155-180d 地区分布 鄂东北以及鄂西北部分地区 汉平原、鄂东南、鄂北2级可利用区 4200-4600MJ/m2 太阳总辐射低 1400-1900h 130-155d 岗地部分地区以及鄂西北一部分地区 <1400 <90d 鄂西南、长江河谷 太阳能贫乏区 6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1.3生物质资源分布情况
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支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在各市县推动生物质发电项目,并在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促使全省生物质能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秸秆发电方面,在当阳、监利、宜城、京山、蕲春、来凤、崇阳、武汉东西湖、枣阳、安陆等地,开展秸秆发电项目。
垃圾发电方面,在武汉江夏、荆州、黄石、汉口、青山、东西湖、新洲和咸宁、襄樊、孝感、宜昌等地建设垃圾发电场。
沼气发电方面,有龙感湖沼气发电工程,鄂州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黄石大冶、阳新养猪场沼气发电等大型沼气发电项目。
农村户用沼气池方面,项目主要分布:一是以恩施州、宜昌市、十堰市、神农架等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和水资源头地区;二是以黄冈市、咸宁市、孝感市、随州市、荆门市、襄樊市等退耕还林;三是结合农村血防改厕,江汉平原地区的荆州市、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和武汉、黄石、鄂州市郊区县。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禀赋潜力巨大,预计2015年,农村生物质总蕴藏量达87229.96万吨,其中农业生物质达4554.85万吨,林业达65219.62万吨,畜禽粪便达17637.94万吨,生物质资源在理想状态下转换成
7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生物质能源的数量将达到47776.63万吨折标准煤。
第二章 湖北省资源开发情况 2.1风资源开发情况
根据湖北省气象局公布的《关于我省风能资源模拟评估情况的报告》,湖北省风能资源实际可开发区域面积为1664.16平方公里,可装机容量为332.8万千瓦,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域面积为5575.48平方公里,理论潜在装机容量1446万千瓦,其中枣阳至英山一线的山区占35.5%,鄂西南齐岳山区占28.4%,荆门至荆州的汉江中游地区占24.6%,巴东至神农架山区占9.7%。
据不完全统计,中电投、大唐、三峡新能源、华润电力、中国风电集团、中广核、华润电力等,还有本土企业湖北能源等企业竞相进驻湖北,抢占风电资源。
据《2013年度中国风电建设统计评价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湖北省累计核准风电容量148.92万千瓦,其中当年新增核准59.12万千瓦,为12个风电项目,累计吊装容量达64.39万千瓦,在建项目有85.7万千瓦,并网容量达63.19万千瓦,风电上网电量约5.58亿千瓦时。
2.2太阳能资源开发情况
湖北省在《关于印发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充分发展太阳能,继续推进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或结合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发展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水电站和风电场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水光互补、风光互补。开展太阳能热发电试点,推进光热发电装备自主化。积极培育太阳能热利用,加快太阳能热水器普及使用。在大中城市推广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项目。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光伏发电成本达到与常规电力相当的水平。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
根据《2013年度中国太阳能发电建设统计评价报告》显示,湖北省光电建设项目,主要为分布式光伏项目,截止到2013年,累计核准容量为119万千瓦,并网容量达100万千瓦。
8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2.3生物质资源开发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全面加速。五年时间中央和省对农村能源建设总投资约25.6亿元。户用沼气建设年增量全国第一,到2010年底,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达到300万户,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增180万户,全省普及率达到30%,有27个县(市、区)普及率达到40%以上。各类沼气工程建设全面展开,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已建、在建各类沼气工程1757处,其中小型沼气工程1614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36处、生物质气化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7处,年产沼气约3000万立方米,可供7万户农户生活用气。农村生活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推广,累计推广生物质炉具3.4万台,太阳能热水器5.9万台。服务网点建设力度加大,建成7个县(市)级农村能源中心服务站,4298个乡(镇)村级服务网点,以县级服务中心为纽带、以乡(镇)级服务中心为骨干,以村级服务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2012年湖北省共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21.1万户,已累计建设超350万户,全省农村的清洁能源普及率超过35%。 根据《2013年度中国生物质发电建设统计评价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湖北省生物质能源核准容量达957.64MW,并网容量561.57MW,其中农林生物质直燃并网容量有373.8MW,垃圾焚烧并网容量达183MW,沼气发电并网容量达4.77MW。上网电量约20.11亿KW.h约占全国的41.05%。
第三章 能源产业开发瓶颈与发展建议
3.1 风电开发问题与建议
一、风电产业开发问题 1)风电运营企业亏损
从湖北能源集团投入运行的九宫山风电场和在建的齐岳山风电场一期工程实际情况看,湖北省内风电的上网成本电价过高,电价补贴不到位,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按国家风资源评价划分标准,湖北省属四类风资源区,国家实行的风电标杆电价湖北省为0.61元/(KW•h),而根据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和合理利润的原则计算湖北风电平均上网成本电价约为0.85~0.96元/( KW•h),远高于
9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标杆电价。对于该省内风电场高于标杆电价的部分,目前没有明确补贴来源,电价完全落实有较大困难,影响了风电投资的积极性。
2)风电发展滞后
目前就全国来看,湖北风电装机容量较小,2013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为8631.26万kW,湖北省为64.39万kW,仅占全国的近7/1000排在全国17位。由于风电企业少,装机容量小,产业没有形成合力,风电场没有规模,导致湖北风电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
总体而言,湖北省风电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受资源条件以及建设条件的限制,风电开发利用普遍存在成本较高、资源分散、规模较小等问题,在现行市场规则下缺乏竞争力,开发利用进展不够快。由于国家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力度还有待加大,还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措施,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比较薄弱,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有一定差距。
二、发展风电建议 1)完善风电法律法规体系
虽然在国家层面上已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但目前风力发电成本较高,制约了风能的开发利用。应在《可再生能源法》的基础上制定配套法规,细化有关政策措施,还可借鉴国外对风电实行“绿色配额”制度,积极鼓励和推动风电的开发利用。通过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实施细则,引导和规范风电开发行为。
2)设立新能源发展基金
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是政府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也是国际上很多国家推进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所采用的有效办法。目前国家建立的新能源基金补贴额度较小,难以满足省内大规模开发新能源所需要的补贴。以目前技术水平和风力资源状况,按省内风资源情况以及投资成本预算,相对国家核定省内风电标杆电价0.61元/(KW•h),需补贴0.24~0.35元/(KW•h),“十一五”末约需补贴风电电价8000万元,随风电开发规模扩大,同时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到2020年末补贴量约需2.5亿元。
设立省级新能源发展基金,用于补偿新能源高于常规能源电价差额、电网接入费用并支持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的示范工程等,可以加
10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速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有关机构更好地为新能源企业服务,进一步优化新能源企业发展经营环境。
3)培养风电设备产业龙头企业
湖北“缺煤、少油、乏气”,无论是从应对新能源危机,还是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都必须重视风电产业发展。在利用好现有风能资源的同时,将主要支撑点应放在风电设备产业上。该省已具备风机整机生产能力,并能自主生产控制系统外的绝大部分风电机组零部件,但在全国风机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低,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外省部分风电企业已做大做强的形式下,湖北风电产业很难依靠企业各自为战、闯荡市场。要尽快在风电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做大龙头企业。
从湖北实际来看,培养龙头企业有两种模式:一是支持湖北省的风电产业走联合发展之路;二是以一家决意进入风电产业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为主体,利用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与国外风电设计公司合作,开发或引进并规模化生产适合我国风资源特点的低风速风力发电机。此举不仅能有效开发利用湖北省风力资源,扩大该省风力发电能力,而且有利于风电设备制造业走出一条补位式发展模式。
3.2 光电开发问题与建议 一、光伏产业发展问题 1)产业规模小。从2007年起,我国就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第一生产大国,而湖北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量在全国占的比重非常低。湖北与江苏、江西、河南等光伏制造大省产量相比,差距较大,不足其产量10%。
2)项目投资规模较小。现在业界公认硅片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0t/年,最佳经济规模在2500t/年。当前,湖北没有一家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企业,上马项目投资过亿元的不多,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集群效益。
3)光伏应用市场较小。湖北光伏应用市场较小,省内生产的光伏产品以销往海外为主。当前,在湖北实施的光伏应用项目基本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示范性项目。
2、发展太阳能发电建议
1)支持光伏利用科技研发,全面推进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过程。
11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利用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确立一批产、学、研基地,积极推进光伏材料及装备的产业化进程,尽快建立完整的光伏产业体系,立足湖北,辐射全国乃至世界。
二是进一步重点支持高效电池、薄膜电池和新型电池技术和制造装备的研发,提高湖北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光伏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发展光伏智能电网技术及高效低成本的储能技术,使湖北光伏发电应用技术达到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2)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区的鄂东北、鄂西北、鄂北岗地大力发展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一是充分利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有利时机,扩大光伏市场资金来源,创新光伏市场开发模式,积极争取国家及行业财政支持,逐步建设较大规模光伏发电示范及应用工程,提升湖北光伏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 二是在“三北地区”的城市工业园、科技园、学校、车站、市政场所及绿色社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试验开展光伏发电自产自用并逐步进行推广。
3.3 生物质开发问题与建议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政府在不断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鼓励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鼓励发展生物质柴油等工作中,遇到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1) 户用沼气和大型沼气工程在湖北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沼气技工缺乏,技术支持不足;沼气供应季节性不平衡;“三改”工作不彻底;旧池、病池缺乏改造更新。
(2)湖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很大,但能源化利用比例很小,不到可利用资源量的1%。秸秆收集储运体系不完善、成本价格高、政策不配套、技术不成熟等是制约秸秆能源化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
(3)采用“非粮”性生物质原料进行生物质液态燃料生产是产业发展的焦点。湖北省政府着力部署以红薯和植物纤维素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建立了部
12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分原料基地,但未进入实际生产阶段。
对欧盟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实施经验进行了梳理,进而形成了对湖北省农村生物质能源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在优势区域发展多种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的推广使用、推进秸秆沼气、秸秆气化和生物质发电对于实现多目标下的产业布局设计方案都是有利的。
(2)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补贴、激励政策,对生物质能源产业进行引导和扶持,也必将对该产业能否顺利走过发展初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3)体系内的管理、产业链的衔接、原料的可持续稳定供应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第四章 湖北政策支持情况
4.1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高效利用风能资源
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系统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省内风能资源开发。鼓励风电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促进风电开发的良性竞争制度,不断降低风电开发成本。积极探索规模化集中开发与分散式接入风电相结合,在规模化集中开发20万千瓦以上大中型风电场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探索分散式接入风电的开发模式,促进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风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 二、充分发展太阳能
继续推进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或结合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发展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水电站和风电场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水光互补、风光互补。开展太阳能热发电试点,推进光热发电装备自主化。积极培育太阳能热利用,加快太阳能热水器普及使用。在大中城市推广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项目。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光伏发电成本达到与常规电力相当的水平。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
13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三、有序开发生物质能
按照“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生物质发电项目严格按照每个县或1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最多布置1个的原则规划建设,支持“能源林种植—生物柴油(纤维素乙醇)—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肥料—能源林种植”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建设以城市生活垃圾为燃(原)料的区域垃圾发电项目。支持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场小区、大中城市污水处理厂、有机废弃物排放大的企业、城市垃圾填埋场建设沼气集中供气或沼气发电项目。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化高效利用,鼓励开发生物质气化发电和生物质能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沼气提纯压缩罐装、并网供气和车用燃气试点。继续稳定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支持利用非粮农林产品、农林废弃物、城市餐厨废弃物开发生物质液体燃料。 4.2其它相关政策 湖北省人民政府、能源局和发改委等部门发布新能源相关政策,以推动该省新能源在该省的利用和发展,部分支持政策如下表所示: 图表 7 湖北省能源支持政策 发布单位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湖北省发改委、省能局 省政府 政策 《关于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关于促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 时间 备注 2011年3月 鄂政发〔2010〕51号 2011年8月 鄂政发〔2011〕29号 2012年2月 鄂政发〔2012〕12号 2013年1月 鄂政发〔2013〕3号 2014年4月 鄂发改办[2014]194号2014年6月 鄂政发〔2014〕15号 14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第五章 湖北省示范城市建设情况
国家能源局确定了81个城市为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湖北省襄阳、宜昌、黄石、鄂州四市入选。
四个示范城市建设各具特色。襄阳市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鄂州市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宜昌市重点发展绿色电力和绿色建筑,黄石市则将新能源利用与民生工程结合,在棚户区、公租房、废弃矿区等推广利用新能源。按要求,到明年,襄阳、鄂州、宜昌、黄石新能源年替代量将分别达到104、59、112、49万吨标准煤,占城市能源消费比例分别达到6%、6%、7.1%、6.7%。 图表 8 湖南省示范城市 示范城市 名称 替代能源量(万吨标准煤/年) 占城市(市区、园区)能源消费比例(%) 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浅层地温能综合利用、风光储综合发电示范、生物质成型燃料等工程;利襄阳市 104.0 6.0 用丰富的小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资源,发展分散式风电、小水电、秸秆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新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50%。 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建设中部“绿谷”、“百万阳光屋顶”鄂州市 59.0 6.0 示范、千吨垃圾污泥建材化应用、新能源示范社区等工程,建成以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多元化利用为主体的城镇绿色能源体系。 重点发展绿色电力和绿色建筑。建设小水电生态旅游圈工程、生物质“绿宜昌市 112.0 7.1 色循环”工程、阳光惠民工程、冬暖夏凉型精品社区、绿色酒店创建等工程,提高小水电和光伏发电消费量,到2015年新能源电力占市区电力消费的比例达到15%,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突破20%。 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将新能源利用与民生工程相结合,黄石市 49.0 6.7 依托全国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城市建设,在棚户区和公租屋推广使用太阳能热利用;利用农林废弃物建设分布式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项目,为工业企业提供蒸汽;在废弃矿区、高档社区和公共建筑推广利用浅层地温能。 重点建设内容
附件一:湖北十二五发展规划
专栏2 “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15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内部资料
能源消费总量 煤炭消费量 能源 消费 总量 及 结构 煤炭消费比重 原油消费量 原油消费比重 天然气消费量 天然气消费比重 非石化能源消费量 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 全社会用电量 电力 发展 电力装机容量 其中:水电 火电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节能 环保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火电供电标准煤耗 人均用电量 民生 绿色能源示范县 改善 县级以上城市天然气普及率 注:[]内为五年累计数 万吨标准煤 万吨 % 万吨 % 亿立方米 % 万吨标准煤 % 亿千瓦时 万千瓦 万千瓦 万千瓦 吨标准煤/万元 - 克/千瓦时 千瓦时 个 % 15138 13470 64 1760 17 19 1 2749 18 1418 4907 3085 1816 1.21 - 340 2150 6 68 20500 17220 60 2930 20.5 70 4.5 3075 15 2070 7000 3718 3022 1.02 - 320 3234 10 90 6.3 5 10.7 29.8 2.3 7.9 7.4 3.8 10.7 [-16] [-17] -1.2 8.5 - - 附件二:湖北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湖北光伏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与积累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从硅材料到太阳能电池的各生产环节也出现了数家实力较强的企业。基于湖北光伏产业当前发展布局呈现的特点,未来湖北将努力形成以武汉为主体,以宜昌、黄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重点加强武汉、宜昌、黄石光伏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沿江光伏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
(1)武汉城市圈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业基地。依托武汉的科研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开展多晶硅工业化生产和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
16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内部资料
的研发,加快发展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重点发展光伏发电系统与配套产品,积极推进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等规模化扩张,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湖北省光伏产业中下游产品的“核心区”。
(2)宜昌南玻硅材料基地。依托宜昌的氯碱化工、硅资源等优势,重点发展多晶硅和单晶硅等光伏产业上游材料,适度配套发展硅片和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等,努力打造成为湖北省光伏产业上中游的“集聚区”。
(3)黄石低碳工业园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基地。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引导投资发展光伏产业,打造特色和品牌,培育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建立一体化的产业分工体系,加快光伏系统的应用推广步伐,打造黄石低碳工业园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基地,把黄石工业园建成中部乃至全国光伏应用的“示范区”。
作者:苏苏
17 / 17
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eechina.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