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建筑工程中变形缝的处理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谈建筑工程中变形缝的处理

摘要:变形缝是在建筑设计中为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而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的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它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变形缝的处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变形缝;处理

1、前言

在建筑工程设计制图时,为了节省时间,有很多节点部位图纸注明按标准图集施工,施工单位对标准图集的设计很熟悉,实施起来也很熟练,一般按标准图集施工后的部位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建筑工程中屋面变形缝的施工处理有几种,一般按标准图集的屋面建筑构造施工,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经常发现该部位有渗水现象,是施工因素还是图集设计因素导致渗水现象的产生?如何根除此类渗水现象?下面笔者根据施工实践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2、建筑物变形缝的分类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避免建筑物出现纵向伸缩变化或者因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压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出现变形的情况,我们需要在建筑工程的地基部分设施一定的变形缝,当建筑物的总长长度过长、平面布局复杂或者是建筑物出现荷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及外界温度变化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果建筑物出现变形等情况时,施工人员需要在变形的部位设置一定的变形缝,并将其缝宽控制在70~100mm范围内,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变形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伸缩缝

也可以说是温度缝,由于建筑物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施工人员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就在特定的部位设置一个变形缝。伸缩缝的作用是能够将过长的建筑物分成几段独立的部分,这种可以防止建筑物因温度的变化而造成破坏。这种变形缝之间会有一定的间距,或者是在设置的过程中,会在建筑变化较大的部位设置一条缝隙,然后将建筑物的上部构件全部全靠,分成各个能够自由伸缩的独立的部分,这种做法有利于建筑的自由身做,保证了建筑物的质量,一般来说,伸缩缝所设计的间距一般在60m左右,宽度应该控制在20~30mm之间: 2.2沉降缝

所谓沉降缝也就是建筑物由于地基土层的原因而出现不均匀沉降或者当周边建筑物的高度、荷载存在较大差异时,而设置的一种变形缝。为了避免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一条垂直缝隙,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刚度差异将其分为多个独立的部分,这就可以使建筑物由于刚度的差异而形成自由的沉降。相对于伸缩缝而言,沉降缝可以将整个建筑物从基础部分到屋顶部分全部断开构造。 2.3防震缝

所谓防震缝也就是将较为复杂的建筑结构分为许多个简单构造的独立单元而设置的变形缝,这种变形缝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设置防震缝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双墙、双柱的方式来设置,并且主要是根据建

筑物自基础部分到屋顶部分的全高进行设置的,一般来说,这种变形缝的尺寸最小应该控制在50~100mm。 3、变形缝的特点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其解决办法有: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使之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来克服这些破坏应力,而不产生破坏;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隙被称为变形缝。

变形缝的材料及构造应根据其部位和需要分别采取防水、防火、保温、防虫害等安全防护措施,并使其在产生位移或变形时不受阻、不被破坏(包括面层)。设置了变形缝后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破坏,但同时也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施工中如何保证变形缝不渗漏就尤为重要,屋面建筑构造(标准图集)中变形缝的处理,设计非常详细,也满足上述的变形和防水要求,如图1所示。

图 1 变形缝防水构造

4、标准图集的运用和不足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绝大部分标准图集实用,设计也严谨,施工方便。但变形缝按标准图集施工后,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图集存在不足之处,至少可以改进。如图1(b)、(d)中盖缝板或盖缝条一般用镀锌铁皮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镀锌铁皮之间或采用焊接,或采用玻璃胶粘接,而时间一长在日晒雨淋、热胀冷缩作用下,玻璃胶就会剥落或焊缝断裂,最终形成渗漏点。有人认为是施工原因造成的,这不能完全否认,因为标准图集设置了两道防水,即使第一道防水被破坏,第二道防水也能防止渗漏。例如,某工程的住宅6#楼就发现了这种情况,变形缝处图纸注明按图1(b)施工,施工质量应该说没有问题,但在验收时发现了渗漏问题,施工单位负全部责任,并负责检修。该单位先作了局部处理,但效果不佳,最后彻底返工才堵住渗漏。笔者认为防水处理关键在于第一道防水,第二道防水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第一道防水处理失效,第二道也很难保证,虽然施工规范要求每道防水独立起作用,但是施工单位因为标准图集设计有两道防水会心存侥幸,而且变形缝处渗漏很难检验。又如图1(a)、(c)中,盖缝板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预制板之间接缝的防水比较难处理,而且建筑物在变形作用时,也会导致预制板接缝错裂而形成渗漏,尽管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标准图集施工,并加强施工监督,加大检验力度,但是效果不明显,也始终无法根除渗漏现象。

5、改进措施

由于以上一些不足常常困扰我们,使用单位也经常埋怨,因此从业者一直尝试改变这种状况,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终于摸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该工程中得到了尝试和检验。针对镀锌铁皮和预制板接缝难处理的特点,充分考虑到现浇混凝土的防水优势,决定把镀锌铁皮或预制盖缝板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小雨篷,如图2所示,这样施工解决了上述两种材料接缝施工难处理的问题,同时也能满足变形缝设置的要求,防水处理变得相对简单,同时要求设计单位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详细的计算。

图 2 变形缝防水设计

这样处理改进了变形缝处迎水面的施工工艺,弥补了标准图集中迎水面防水能力的不足,如果不够保险,还可以在小雨篷上加做一道卷材防水以保证不渗漏。当然,施工方法的优劣尚须通过使用来论证,经过几年来观察,发现变形缝处的变形情况良好,完全杜绝了此处的渗漏现象,这就证明按图2施工是成功的,也是可行的。本单位的若干项目提出了优化方法,设计院予以优化,防渗漏的成果显著。

6、结束语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施工经验的逐年累积,标准图集也应经常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才能使工程质量更有保证,而工程技术人员也应该在标准图集的设计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提供施工经验,以利于标准图集设计的不断完善和建筑施工的渐趋完美。 参考文献

[1]毛华毅.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10,36(9):72-73.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