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积累
1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近日,浙江各地农村纷纷开展“我们的家园——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庆丰收”系列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民俗文化和非遗展示、农产品展消、志愿服务等形式,【A】hóng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农民群众精神生活新变化,表达农民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真【B】zhì感受。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后,浙江各地举办大型综合活动千余场,各村级举办活动近万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演出。 (1)请根据拼音写出【A】【B】两处的汉字: A________、B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这个字,并修改。 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1)弘 ;挚
(2)消 ;销
【考点】汉字笔画笔顺,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弘”要和“宏”区别开,弘:1大(现多用“宏”):~愿。~图。~业。~谋。恢~(a.宽阔、广大,如“气度~~”;b.发扬,如“~~士气”。亦作“恢宏”)。2扩充,光大:~扬。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拼音写汉字,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消、销”二字偏旁不同则意义不同,销与金属有关,原卖东西用秤,金属托盘 , 所以跟买卖有关的用销;消与水有关系,消失在雾里,消除(用湿抹布擦去)等,都跟水汽有关系,用消。 故答案为:(1)弘;挚; (2)消;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挚”由于词性不同而有多种含义,作形容词时,常指“亲密、诚恳”,如挚友;作动词时,有攫取之意;作名词时,可指古钱币、古国名、姓氏等。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销售、销声匿迹、销毁”几个词容易和“消”混淆。 2古诗文名句默写。 美景总能入诗。陶弘景笔下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的晨昏变化之美,苏轼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澄月色之美,崔颢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的原野汀洲之美,陶渊明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的隐逸悠然之美。 【答案】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给出上句或下句或两头等的识记性填空默写,一定要根据课本的语句正确默写;提示性默写,一定要符合提示的要求,按照要求默写相关语句;理解性默写一定要审题准确,根据要求默写相关语句。一切默写都要依据现行课本,不得多字、少字、错字、别字,标点正确。注意“颓、竞、积、藻、荇、鹦、鹉、篱”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1)夕日欲颓;(2)沉鳞竞跃;(3)庭下如积水空明;(4)水中藻、荇交横;(5)盖竹柏影也;(6)晴川历历汉阳树;(7)芳草萋萋鹦鹉洲;(8)采菊东篱下;(9)悠然见南山。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易错易混淆字词:颓、鳞、竞、积、藻、荇、历、萋、鹦鹉、洲、东篱。 3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___ ③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④徙倚欲何依________
【答案】通“缺”,空隙,缺口 ;坠落 ;在 ;徘徊
【考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阙:通假字,名词,通“缺”,空隙,缺口; 颓:动词,坠落;于:介词,在;徙倚:动词,徘徊。
故答案为:①通“缺”,空隙,缺口; ②坠落; ③在; ④徘徊。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阙:通假字;徙倚:动词,徘徊,是古语词,现代汉语不常用。 4下列故事与诚信无关的一项是( ) A 商鞅立木 B 曾子杀猪 C 闻鸡起舞 D 尾生抱柱
【答案】C
【考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掌握和理解。A商鞅立木: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市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 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商鞅对民众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B、曾子杀猪: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D、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一般用以比喻坚守信约。出自《庄子·盗跖》。C、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个故事强调勤奋苦练报效祖国,不属于诚信范畴,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掌握和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C、闻鸡起舞,强调勤奋苦练报效祖国,不属于诚信。 5名著阅读。
“我在甘肃随红军骑兵骑了几天马,或者精确地说,随红军骑兵走了几天路。他们借给我一匹好马,配有俘获的西式鞍子,但是每天行军结束时,我觉得不是马在侍候我,而是我侍候马。这是因为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累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我对他爱护牲口表示应有的敬意——这在中国不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我很高兴终于能够脱身出,恢复自由行动,这样反而有的时候真的骑上了一匹马。” (1)以上语段选自美国记者________(填姓名)的报告文学作品________,又翻译为________(后两空均填作品名)。
(2)请联系这个语段内容,分析以这位骑兵营营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1)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
(2)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
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一 节再谈马。根据“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累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可以知道红军战士多么爱马护马。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故答案为:(1)①埃德加·斯诺; ②《红星照耀中国》; ③《西行漫记》。
(2)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要熟练掌握小说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作答。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遍地战壕 季明
那时候,老兵还是个十七岁的新兵。
到了部队,就开始挖战壕,这活儿遭罪。老兵手上满是血泡,泡起,磨破,再起,最后成了老茧。对此,老兵很有意见,当兵练好枪就行,他是杀日本鬼子的,不是卖苦力挖“水渠”的。于是,老兵就开始消极怠工。
战壕挖好后,连长要检查。连长是东北人,黑大个儿,双手别在身后,握着一把小工兵铲,一上一下地晃悠。老兵见到连长了,赶紧抬头、挺胸、立正,笔直地站立在自己挖的战壕旁。
连长看见老兵敷衍了事挖出的战壕,“”
老兵戴着钢盔,工兵铲拍在上面,脑袋不痛,但那“咣咣”声,却震得两耳嗡嗡响。老兵不服,大声说:“长官,俺是杀鬼子的,不是挖水渠的!”
“杀鬼子啊?要是没了命,咋杀?”连长揪着老兵的耳朵,一指战壕,吼道,“战壕是保命的,记着,它,就是你的命,重复一遍!”
老兵“啪”的一个立正,就吼了起:“战壕,是俺的命!”接下,老兵只好认真地挖战壕,战壕挖成后,还要掏防炮洞。
跟鬼子干了一仗后,老兵就发现连长的话是真理。那天,鬼子开始进攻了,连长观察了一下,声嘶力竭地喊:“防……炮……啦……”
在连长的吼声中,士兵们抱头鼠窜,纷纷钻进防炮洞。瞬间,鬼子的炮弹就铺天盖地砸过,接二连三地爆炸,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老兵哪见过这阵势,抱头缩在防炮洞里,筛糠一样地抖。
炮声一停,连长立马跳出去,声嘶力竭地喊:“上战壕!玩命啊!”老兵没有出去,抱头缩
在防炮洞内,抖成一团。
鬼子的进攻被打退了,连长冲过,一把将老兵提溜出去,抡起工兵铲,在他头上“咣咣”地敲,骂:“王八犊子!”半晌,才喘着粗气停下手。
老兵趔趔趄趄地站起,连长揪着他的耳朵,一指战壕,吼:“这里不是乌龟壳,它,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重复一遍!”老兵立正,就吼了起:“战壕,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几仗打下,老兵就记住了连长的话,战壕不仅保命,更是男人拼命的地方。于是,他在连长“防炮啦”的呼喊里,进防炮洞;在“上战壕!玩命啦!”的吼叫中,跟鬼子拼命。
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跟鬼子一路打下去,天南地北,到处都有老兵挖的战壕……
许多年后,九十多岁的老兵,在孙子的搀扶下,到一处战场遗址。拨开荒草,老兵下到战壕里,突然发现有一个防炮洞还在,他弯下腰,艰难地钻进去,静静坐着,倏地老泪纵横,他想起了连长。
连长就牺牲在这里的战场上。那天鬼子的炮击开始时,几个新兵吓傻了,站着没动,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
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许多年,那把工兵铲,一直在老兵的脑海中翻飞。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于是,他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学着连长的样子,大喊一声:“防……炮……啦……”
四面的群山荡起阵阵回声:“防……炮……啦……”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关内容。
①连长第一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②连长第二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2)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 ②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
(3)请简要概括连长这个人物形象。
(4)“四面的群山荡起阵阵回声”,让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请加以分析。 【答案】(1)老兵挖战壕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 ;老兵缩在防炮洞内,不敢上战场;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是用战斗的
(2)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脾气暴躁、爱兵如子(关爱士兵)、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考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动作描写,排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提取信息。①第一次是因为老兵挖战壕时消极怠工、敷衍了事,连长以此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战壕:②第二次是因为老兵在上战壕杀敌时躲在防炮洞不敢出,连长以此让他明白战壕是战士玩命的地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
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①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运用动作描写,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火苗腾地蹿上,脸就更黑了,抡起小工兵铲,在老兵头上“咣咣”地敲。”“你个王八犊子,找死啊!”归纳为:脾气暴躁、从“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归纳为:爱兵如子(关爱士兵)、从他强调挖战壕的重要性看出他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作用是解开前文的悬念。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分析。根据全文内容和“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等句子,归纳概括有以下含义和作用: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故答案为:(1)① 老兵挖战壕敷衍了事(消极怠工);②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 ③老兵缩在防炮洞内,不敢上战场; ④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是用战斗的。
(2)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脾气暴躁、爱兵如子(关爱士兵)、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做答。第一次目的是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第2次是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打骂显示脾气暴躁、舍身救战士显示爱兵如子(关爱士兵)、打仗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文化遗产的阅读
【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后者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
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材料二】截止至2017年7月,中国已有52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分别为:黄山、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2004年,第28届)。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材料三】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施行。该法共六章四十五条,以下摘录其中第四章的部分法律条例。 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第二十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以认定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材料四】
(一)楚雄大姚石羊古镇,历史悠久,始于汉,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近期因香水河道修建截污管道发现古钱币,据说一枚可卖3000元,引附近众多村民及游客前往搜寻“挖宝”。
(《爱藏》2018年4月9日)
(二)清东陵位于河北唐山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占地80平方公里,于1661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葬有161名皇族人员,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共5位皇帝、慈禧等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清东陵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清东陵曾多次被盗。其中,1928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剿匪”为名,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案,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震惊中外。 (三)1924年9月25日,矗立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历时一千多年的雷峰塔轰然倒塌。该塔的倒塌,一是老化,年久失修;二是人为破坏。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的永丰库是一座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 农历十月十五是宁海县深甽镇隔水庵真君大帝的诞辰纪念日,每年这个时候,深甽镇百姓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盛大庙会,这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C 山东泰山和安徽黄山是我国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中的两项。 D 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世界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2)阅读【材料三】,说说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各写出两点) (3)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获知文化遗产遭破坏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还有哪些你所见
闻过的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答案】(1)C
(2)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文化遗产遭破坏,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
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考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筛选信息。A、根据材料一判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永丰库是一座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此项错误。
B、根据材料一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农历十月十五是宁海县深甽镇隔水庵真君大帝的诞辰纪念日,每年这个时候,深甽镇百姓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盛大庙会,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项错误。
D、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不是“世界遗产”,此项错误。 C项正确,故选C。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仔细阅读材料三,归纳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探究启示。1问,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获知文化遗产遭破坏的因素,概括(一)(二)两则材料,可以归纳为: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根据(三)则材料归纳为: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2问,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1)C
(2)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文化遗产遭破坏,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
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准确对照相应材料,找到相应的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合文意。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材料三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1问,提取材料四内容要点,归纳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两种,然后结合例子说明。2问,结合开发过程中缺乏保护、破坏文物、环境污染、过度开发旅游等现象举例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见曦月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间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而往,暮而归
C 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此绝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从文中找到的两条理由,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答案】(1)阳光,这里指太阳;飞奔的马 (2)B
(3)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判断。曦:名词,阳光,这里指太阳; 奔: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A、方位名词,中间/动词,参与;B、早晨/早晨;C、动词,连接/通假字,通“嘱”,动词,嘱咐;D、动词,停止,消失/形容词,与世隔绝。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关键词:襄、陵、沿、溯、绝。句意: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要有符合建设水电站的条件,比如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故答案为:(1)①阳光,这里指太阳; ②飞奔的马; (2)B
(3)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奔: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3)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绝:断。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附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
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诗歌鉴赏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 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2)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1)C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C项,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说法有误,“没马蹄”写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体现早春景色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给人以清新之感。
故答案为:(1)C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针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准确把握意思,再还原到相关词句中去,逐项比对辨析正误。“没马蹄”,没:遮没,盖没。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还浅,早春的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
住关键字词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是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刚够遮住马蹄。 这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现在人多用做比喻渐渐沉醉最纸醉金迷等不良事物人的身上。
五、写作
10下面是老舍先生的《老舍四十自拟小传》,请阅览,并结合传记写作指导,为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人物小传,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老舍四十自拟小传
老舍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 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不过不可能了。
传记写作要义:①信息资料真实准确;②事件经历典型关键;③描写说明简洁生动。 【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小传
手中的笔在写完题目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停顿了下,“传”,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现代汉语字典中如是解释。
事迹似乎是没有的,我的身上只有些平凡的故事,却也愿沏一壶清茗,细细与君品说。 名字的历
自我识字以便爱缠着妈妈询问名字的历,据说,那是父亲早在我出生之前便翻遍新华字典挑出的最钟爱的两个字。 诗鸣,诗鸣……
诗即诗经,我想这两个字是从古老的书中走出的最可爱的两个字,我面前不禁浮现出父亲找到这两个字时的神情,那该是多么的兴奋与激动啊。回眸间,如画的眉目中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庄子曾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父亲喜爱的解释。而母亲则说,那寓意着对你的祝愿,能如鸟儿般欢快鸣叫,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却一遍又一遍的描着“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描着描着,我就笑了。 动静皆宜,我想这大概就是父母对我未的希冀。而我可能还想得到更多…… 普通的童年
“他们在学奥数,他们在学奥英”,我手中一直握着的却是画笔。不是没有动摇过,看别人的孩子到处学这学那,父母也曾与我认真讨论过。但是在得到我自信坚定的答案后,便没再提起过。以至于在后小学初中我不得不争分夺秒、挑灯夜战赶上别人时,我也曾抱怨过父母为什么当初没有像别的父母一样强迫我。我看到的是父母心疼而又无奈的笑容,但是我却忘记了我也从未曾后悔过用画笔描绘的普通但却灿烂的岁月。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父母所给予我的是一个普通的童年。却也是一直给予我爱的呵护,让我在适合的时候做适合的事情。拔苗助长的道理谁都懂,可当它真正落到实处的时候,又有多
少父母能始终保持一份平常心呢,而我的父母做到了! 年少轻狂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不再轻易相信老师父母的话,认准了也许是一个错误的事实,就仗着青春年少,义无反顾地冲出下去,不撞南墙不回头。为了一些所谓的兴趣爱好可以不再将学习看的重要。父母却在这时出奇的固执,无论我怎样,只是不能将学习落下。有过冲突有过争执,还记的每次结局都是我负气摔门而出,留下的是门里面两对气愤而又落寞的眼睛,可回想起不是胜利的得意,却是无限的懊悔啊。
又过了多久,当我不再叛逆,肯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时,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父母早已退回到当初的地方,复还我自由的空间。他们用他们的微笑告诉我,他们始终在那里。 成长的路还在延伸,那是最平凡的路也是最艰难的路,所幸的是,父母始终在我身边,陪我一路走,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让我在平凡的故事中收获着不平凡的幸福。 【考点】记叙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小传作文。小传,传记文的一种,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要写好小传,首先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还必须作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严格的选择材料。选材原则是;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小传也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写前,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紧扣“为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人物小传,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特质”的作文要求,如写父母老师,就要交代他们的生平大致经历,主要工作和贡献。如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应选择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方面的材料。如写自己,从出生年月、姓名性别、成长经历、上学过程、主要成绩、特长爱好等方面着手。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或摘取几个精彩片段,记叙为主,兼用议论点评。 【点评】这是一道小传作文。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
小传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详尽的写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绍他(她)的生平经历,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不能像履历表式的简单罗列。 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作者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但同时,在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一、知识积累
1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近日,浙江各地农村纷纷开展“我们的家园——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庆丰收”系列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民俗文化和非遗展示、农产品展消、志愿服务等形式,【A】hóng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农民群众精神生活新变化,表达农民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真【B】zhì感受。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后,浙江各地举办大型综合活动千余场,各村级举办活动近万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演出。 (1)请根据拼音写出【A】【B】两处的汉字: A________、B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这个字,并修改。 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1)弘 ;挚
(2)消 ;销
【考点】汉字笔画笔顺,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弘”要和“宏”区别开,弘:1大(现多用“宏”):~愿。~图。~业。~谋。恢~(a.宽阔、广大,如“气度~~”;b.发扬,如“~~士气”。亦作“恢宏”)。2扩充,光大:~扬。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拼音写汉字,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消、销”二字偏旁不同则意义不同,销与金属有关,原卖东西用秤,金属托盘 , 所以跟买卖有关的用销;消与水有关系,消失在雾里,消除(用湿抹布擦去)等,都跟水汽有关系,用消。 故答案为:(1)弘;挚; (2)消;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挚”由于词性不同而有多种含义,作形容词时,常指“亲密、诚恳”,如挚友;作动词时,有攫取之意;作名词时,可指古钱币、古国名、姓氏等。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销售、销声匿迹、销毁”几个词容易和“消”混淆。 2古诗文名句默写。 美景总能入诗。陶弘景笔下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的晨昏变化之美,苏轼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澄月色之美,崔颢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的原野汀洲之美,陶渊明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的隐逸悠然之美。 【答案】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给出上句或下句或两头等的识记性填空默写,一定要根据课本的语句正确默写;提示性默写,一定要符合提示的要求,按照要求默写相关语句;理解性默写一定要审题准确,根据要求默写相关语句。一切默写都要依据现行课本,不得多字、少字、错字、别字,标点正确。注意“颓、竞、积、藻、荇、鹦、鹉、篱”
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1)夕日欲颓;(2)沉鳞竞跃;(3)庭下如积水空明;(4)水中藻、荇交横;(5)盖竹柏影也;(6)晴川历历汉阳树;(7)芳草萋萋鹦鹉洲;(8)采菊东篱下;(9)悠然见南山。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易错易混淆字词:颓、鳞、竞、积、藻、荇、历、萋、鹦鹉、洲、东篱。 3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___ ③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④徙倚欲何依________
【答案】通“缺”,空隙,缺口 ;坠落 ;在 ;徘徊
【考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阙:通假字,名词,通“缺”,空隙,缺口; 颓:动词,坠落;于:介词,在;徙倚:动词,徘徊。
故答案为:①通“缺”,空隙,缺口; ②坠落; ③在; ④徘徊。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阙:通假字;徙倚:动词,徘徊,是古语词,现代汉语不常用。 4下列故事与诚信无关的一项是( ) A 商鞅立木 B 曾子杀猪 C 闻鸡起舞 D 尾生抱柱 【答案】C
【考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掌握和理解。A商鞅立木: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市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 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商鞅对民众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B、曾子杀猪: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D、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一般用以比喻坚守信约。出自《庄子·盗跖》。C、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个故事强调勤奋苦练报效祖国,不属于诚信范畴,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掌握和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C、闻鸡起舞,强调勤奋苦练报效祖国,不属于诚信。 5名著阅读。
“我在甘肃随红军骑兵骑了几天马,或者精确地说,随红军骑兵走了几天路。他们借给我一匹好马,配有俘获的西式鞍子,但是每天行军结束时,我觉得不是马在侍候我,而是我侍候马。这是因为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累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我对他爱护牲口表示应有的敬意——这在中国不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我很高兴终于能够脱身出,恢复自由行动,这样反而有的时候真的骑上了一匹马。” (1)以上语段选自美国记者________(填姓名)的报告文学作品________,又翻译为________(后两空均填作品名)。
(2)请联系这个语段内容,分析以这位骑兵营营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1)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
(2)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一 节再谈马。根据“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累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可以知道红军战士多么爱马护马。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故答案为:(1)①埃德加·斯诺; ②《红星照耀中国》; ③《西行漫记》。
(2)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
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要熟练掌握小说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作答。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遍地战壕 季明
那时候,老兵还是个十七岁的新兵。
到了部队,就开始挖战壕,这活儿遭罪。老兵手上满是血泡,泡起,磨破,再起,最后成了老茧。对此,老兵很有意见,当兵练好枪就行,他是杀日本鬼子的,不是卖苦力挖“水渠”的。于是,老兵就开始消极怠工。
战壕挖好后,连长要检查。连长是东北人,黑大个儿,双手别在身后,握着一把小工兵铲,一上一下地晃悠。老兵见到连长了,赶紧抬头、挺胸、立正,笔直地站立在自己挖的战壕旁。
连长看见老兵敷衍了事挖出的战壕,“”
老兵戴着钢盔,工兵铲拍在上面,脑袋不痛,但那“咣咣”声,却震得两耳嗡嗡响。老兵不服,大声说:“长官,俺是杀鬼子的,不是挖水渠的!”
“杀鬼子啊?要是没了命,咋杀?”连长揪着老兵的耳朵,一指战壕,吼道,“战壕是保命的,记着,它,就是你的命,重复一遍!”
老兵“啪”的一个立正,就吼了起:“战壕,是俺的命!”接下,老兵只好认真地挖战壕,战壕挖成后,还要掏防炮洞。
跟鬼子干了一仗后,老兵就发现连长的话是真理。那天,鬼子开始进攻了,连长观察了一下,声嘶力竭地喊:“防……炮……啦……”
在连长的吼声中,士兵们抱头鼠窜,纷纷钻进防炮洞。瞬间,鬼子的炮弹就铺天盖地砸过,接二连三地爆炸,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老兵哪见过这阵势,抱头缩在防炮洞里,筛糠一样地抖。
炮声一停,连长立马跳出去,声嘶力竭地喊:“上战壕!玩命啊!”老兵没有出去,抱头缩在防炮洞内,抖成一团。
鬼子的进攻被打退了,连长冲过,一把将老兵提溜出去,抡起工兵铲,在他头上“咣咣”地敲,骂:“王八犊子!”半晌,才喘着粗气停下手。
老兵趔趔趄趄地站起,连长揪着他的耳朵,一指战壕,吼:“这里不是乌龟壳,它,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重复一遍!”老兵立正,就吼了起:“战壕,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几仗打下,老兵就记住了连长的话,战壕不仅保命,更是男人拼命的地方。于是,他在连长“防炮啦”的呼喊里,进防炮洞;在“上战壕!玩命啦!”的吼叫中,跟鬼子拼命。
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跟鬼子一路打下去,天南地北,到处都有老兵挖的战壕……
许多年后,九十多岁的老兵,在孙子的搀扶下,到一处战场遗址。拨开荒草,老兵下到战壕里,突然发现有一个防炮洞还在,他弯下腰,艰难地钻进去,静静坐着,倏地老泪纵横,他想起了连长。
连长就牺牲在这里的战场上。那天鬼子的炮击开始时,几个新兵吓傻了,站着没动,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
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许多年,那把工兵铲,一直在老兵的脑海中翻飞。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于是,他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学着连长的样子,大喊一声:“防……炮……啦……”
四面的群山荡起阵阵回声:“防……炮……啦……”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关内容。
①连长第一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②连长第二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2)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 ②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
(3)请简要概括连长这个人物形象。
(4)“四面的群山荡起阵阵回声”,让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请加以分析。 【答案】(1)老兵挖战壕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 ;老兵缩在防炮洞内,不敢上战场;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是用战斗的
(2)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脾气暴躁、爱兵如子(关爱士兵)、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考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动作描写,排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提取信息。①第一次是因为老兵挖战壕时消极怠工、敷衍了事,连长以此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战壕:②第二次是因为老兵在上战壕杀敌时躲在防炮洞不敢出,连长以此让他明白战壕是战士玩命的地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①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运用动作描写,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火苗腾地蹿上,脸就更黑了,抡起小工兵铲,在老兵头上“咣咣”地敲。”“你个王八犊子,找死啊!”归纳为:脾气暴躁、从“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归纳为:爱兵如子(关爱士兵)、从他强调挖战壕的重要性看出他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作用是解开前文的悬念。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
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分析。根据全文内容和“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等句子,归纳概括有以下含义和作用: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故答案为:(1)① 老兵挖战壕敷衍了事(消极怠工);②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 ③老兵缩在防炮洞内,不敢上战场; ④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是用战斗的。
(2)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脾气暴躁、爱兵如子(关爱士兵)、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做答。第一次目的是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第2次是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打骂显示脾气暴躁、舍身救战士显示爱兵如子(关爱士兵)、打仗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文化遗产的阅读
【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后者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材料二】截止至2017年7月,中国已有52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分别为:黄山、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2004年,第28届)。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材料三】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施行。该法共六章四十五条,以下摘录其中第四章的部分法律条例。 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第二十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本级人民
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以认定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材料四】
(一)楚雄大姚石羊古镇,历史悠久,始于汉,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近期因香水河道修建截污管道发现古钱币,据说一枚可卖3000元,引附近众多村民及游客前往搜寻“挖宝”。
(《爱藏》2018年4月9日)
(二)清东陵位于河北唐山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占地80平方公里,于1661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葬有161名皇族人员,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共5位皇帝、慈禧等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清东陵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清东陵曾多次被盗。其中,1928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剿匪”为名,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案,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震惊中外。 (三)1924年9月25日,矗立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历时一千多年的雷峰塔轰然倒塌。该塔的倒塌,一是老化,年久失修;二是人为破坏。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的永丰库是一座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 农历十月十五是宁海县深甽镇隔水庵真君大帝的诞辰纪念日,每年这个时候,深甽镇百姓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盛大庙会,这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C 山东泰山和安徽黄山是我国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中的两项。 D 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世界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2)阅读【材料三】,说说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各写出两点) (3)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获知文化遗产遭破坏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还有哪些你所见闻过的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答案】(1)C
(2)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文化遗产遭破坏,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
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考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筛选信息。A、根据材料一判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永丰库是一座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此项错误。
B、根据材料一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农历十月十五是宁海县深甽镇隔水庵真君大帝的诞辰纪念日,每年这个时候,深甽镇百姓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盛大庙会,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项错误。
D、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不是“世界遗产”,此项错误。 C项正确,故选C。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仔细阅读材料三,归纳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探究启示。1问,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获知文化遗产遭破坏的因素,概括(一)(二)两则材料,可以归纳为: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根据(三)则材料归纳为: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2问,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1)C
(2)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文化遗产遭破坏,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
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准确对照相应材料,找到相应的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合文意。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材料三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1问,提取材料四内容要点,归纳为
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两种,然后结合例子说明。2问,结合开发过程中缺乏保护、破坏文物、环境污染、过度开发旅游等现象举例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见曦月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间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而往,暮而归
C 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此绝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从文中找到的两条理由,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答案】(1)阳光,这里指太阳;飞奔的马 (2)B
(3)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判断。曦:名词,阳光,这里指太阳; 奔: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A、方位名词,中间/动词,参与;B、早晨/早晨;C、动词,连接/通假字,通“嘱”,动词,嘱咐;D、动词,停止,消失/形容词,与世隔绝。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关键词:襄、陵、沿、溯、绝。句意: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要有符合建设水电站的条件,比如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故答案为:(1)①阳光,这里指太阳; ②飞奔的马; (2)B
(3)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奔: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3)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绝:断。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附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诗歌鉴赏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 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2)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1)C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C项,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说法有误,“没马蹄”写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体现早春景色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给人以清新之感。
故答案为:(1)C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针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准确把握意思,再还原到相关词句中去,逐项比对辨析正误。“没马蹄”,没:遮没,盖没。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还浅,早春的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是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刚够遮住马蹄。 这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现在人多用做比喻渐渐沉醉最纸醉金迷等不良事物人的身上。
五、写作
10下面是老舍先生的《老舍四十自拟小传》,请阅览,并结合传记写作指导,为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人物小传,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老舍四十自拟小传
老舍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
十七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 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不过不可能了。
传记写作要义:①信息资料真实准确;②事件经历典型关键;③描写说明简洁生动。 【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小传
手中的笔在写完题目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停顿了下,“传”,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现代汉语字典中如是解释。
事迹似乎是没有的,我的身上只有些平凡的故事,却也愿沏一壶清茗,细细与君品说。 名字的历
自我识字以便爱缠着妈妈询问名字的历,据说,那是父亲早在我出生之前便翻遍新华字典挑出的最钟爱的两个字。 诗鸣,诗鸣……
诗即诗经,我想这两个字是从古老的书中走出的最可爱的两个字,我面前不禁浮现出父亲找到这两个字时的神情,那该是多么的兴奋与激动啊。回眸间,如画的眉目中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庄子曾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父亲喜爱的解释。而母亲则说,那寓意着对你的祝愿,能如鸟儿般欢快鸣叫,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却一遍又一遍的描着“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描着描着,我就笑了。 动静皆宜,我想这大概就是父母对我未的希冀。而我可能还想得到更多…… 普通的童年
“他们在学奥数,他们在学奥英”,我手中一直握着的却是画笔。不是没有动摇过,看别人的孩子到处学这学那,父母也曾与我认真讨论过。但是在得到我自信坚定的答案后,便没再提起过。以至于在后小学初中我不得不争分夺秒、挑灯夜战赶上别人时,我也曾抱怨过父母为什么当初没有像别的父母一样强迫我。我看到的是父母心疼而又无奈的笑容,但是我却忘记了我也从未曾后悔过用画笔描绘的普通但却灿烂的岁月。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父母所给予我的是一个普通的童年。却也是一直给予我爱的呵护,让我在适合的时候做适合的事情。拔苗助长的道理谁都懂,可当它真正落到实处的时候,又有多少父母能始终保持一份平常心呢,而我的父母做到了! 年少轻狂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不再轻易相信老师父母的话,认准了也许是一个错误的事实,就仗着青春年少,义无反顾地冲出下去,不撞南墙不回头。为了一些所谓的兴趣爱好可以不再将学习看的重要。父母却在这时出奇的固执,无论我怎样,只是不能将学习落下。有过冲突有过争执,还记的每次结局都是我负气摔门而出,留下的是门里面两对气愤而又落寞的眼睛,可回想起不是胜利的得意,却是无限的懊悔啊。
又过了多久,当我不再叛逆,肯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时,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父母早已退回到当初的地方,复还我自由的空间。他们用他们的微笑告诉我,他们始终在那里。 成长的路还在延伸,那是最平凡的路也是最艰难的路,所幸的是,父母始终在我身边,陪我一路走,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让我在平凡的故事中收获着不平凡的幸福。 【考点】记叙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小传作文。小传,传记文的一种,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要写好小传,首先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还必须作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严格
的选择材料。选材原则是;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小传也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写前,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紧扣“为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人物小传,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特质”的作文要求,如写父母老师,就要交代他们的生平大致经历,主要工作和贡献。如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应选择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方面的材料。如写自己,从出生年月、姓名性别、成长经历、上学过程、主要成绩、特长爱好等方面着手。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或摘取几个精彩片段,记叙为主,兼用议论点评。 【点评】这是一道小传作文。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
小传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详尽的写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绍他(她)的生平经历,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不能像履历表式的简单罗列。 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作者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但同时,在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一、知识积累
1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近日,浙江各地农村纷纷开展“我们的家园——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庆丰收”系列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民俗文化和非遗展示、农产品展消、志愿服务等形式,【A】hóng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农民群众精神生活新变化,表达农民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真【B】zhì感受。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后,浙江各地举办大型综合活动千余场,各村级举办活动近万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演出。 (1)请根据拼音写出【A】【B】两处的汉字: A________、B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这个字,并修改。 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1)弘 ;挚
(2)消 ;销
【考点】汉字笔画笔顺,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弘”要和“宏”区别开,弘:1大(现多用“宏”):~愿。~图。~业。~谋。恢~(a.宽阔、广大,如“气度~~”;b.发扬,如“~~士气”。亦作“恢宏”)。2扩充,光大:~扬。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拼音写汉字,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消、销”二字偏旁不同则意义不同,销与金属有关,原卖东西用秤,金属托盘 , 所以跟买卖有关的用销;消与水有关系,消失在雾里,消除(用湿抹布擦去)等,都跟水汽
有关系,用消。 故答案为:(1)弘;挚; (2)消;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挚”由于词性不同而有多种含义,作形容词时,常指“亲密、诚恳”,如挚友;作动词时,有攫取之意;作名词时,可指古钱币、古国名、姓氏等。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销售、销声匿迹、销毁”几个词容易和“消”混淆。 2古诗文名句默写。 美景总能入诗。陶弘景笔下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的晨昏变化之美,苏轼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澄月色之美,崔颢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的原野汀洲之美,陶渊明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的隐逸悠然之美。 【答案】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给出上句或下句或两头等的识记性填空默写,一定要根据课本的语句正确默写;提示性默写,一定要符合提示的要求,按照要求默写相关语句;理解性默写一定要审题准确,根据要求默写相关语句。一切默写都要依据现行课本,不得多字、少字、错字、别字,标点正确。注意“颓、竞、积、藻、荇、鹦、鹉、篱”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1)夕日欲颓;(2)沉鳞竞跃;(3)庭下如积水空明;(4)水中藻、荇交横;(5)盖竹柏影也;(6)晴川历历汉阳树;(7)芳草萋萋鹦鹉洲;(8)采菊东篱下;(9)悠然见南山。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易错易混淆字词:颓、鳞、竞、积、藻、荇、历、萋、鹦鹉、洲、东篱。 3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___ ③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④徙倚欲何依________
【答案】通“缺”,空隙,缺口
;坠落 ;在 ;徘徊
【考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阙:通假字,名词,通“缺”,空隙,缺口; 颓:动词,坠落;于:介词,在;徙倚:动词,徘徊。
故答案为:①通“缺”,空隙,缺口; ②坠落; ③在; ④徘徊。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阙:通假字;徙倚:动词,徘徊,是古语词,现代汉语不常用。 4下列故事与诚信无关的一项是( ) A 商鞅立木 B 曾子杀猪 C 闻鸡起舞 D 尾生抱柱 【答案】C
【考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掌握和理解。A商鞅立木: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市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 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商鞅对民众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B、曾子杀猪: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D、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一般用以比喻坚守信约。出自《庄子·盗跖》。C、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个故事强调勤奋苦练报效祖国,不属于诚信范畴,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掌握和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C、闻鸡起舞,强调勤奋苦练报效祖国,不属于诚信。 5名著阅读。
“我在甘肃随红军骑兵骑了几天马,或者精确地说,随红军骑兵走了几天路。他们借给我一匹好马,配有俘获的西式鞍子,但是每天行军结束时,我觉得不是马在侍候我,而是我侍候马。这是因为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累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我对他爱护牲口表示应有的敬意——这在中国不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我很高兴终于能够脱身出,恢复自由行动,这样反而有的时候真的骑上了一匹马。”
(1)以上语段选自美国记者________(填姓名)的报告文学作品________,又翻译为________(后两空均填作品名)。
(2)请联系这个语段内容,分析以这位骑兵营营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1)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
(2)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一 节再谈马。根据“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累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可以知道红军战士多么爱马护马。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故答案为:(1)①埃德加·斯诺; ②《红星照耀中国》; ③《西行漫记》。
(2)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要熟练掌握小说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作答。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遍地战壕 季明
那时候,老兵还是个十七岁的新兵。
到了部队,就开始挖战壕,这活儿遭罪。老兵手上满是血泡,泡起,磨破,再起,最后成了老茧。对此,老兵很有意见,当兵练好枪就行,他是杀日本鬼子的,不是卖苦力挖“水渠”的。于是,老兵就开始消极怠工。
战壕挖好后,连长要检查。连长是东北人,黑大个儿,双手别在身后,握着一把小工兵铲,一上一下地晃悠。老兵见到连长了,赶紧抬头、挺胸、立正,笔直地站立在自己挖的战壕旁。
连长看见老兵敷衍了事挖出的战壕,“”
老兵戴着钢盔,工兵铲拍在上面,脑袋不痛,但那“咣咣”声,却震得两耳嗡嗡响。老兵不服,大声说:“长官,俺是杀鬼子的,不是挖水渠的!”
“杀鬼子啊?要是没了命,咋杀?”连长揪着老兵的耳朵,一指战壕,吼道,“战壕是保命的,记着,它,就是你的命,重复一遍!”
老兵“啪”的一个立正,就吼了起:“战壕,是俺的命!”接下,老兵只好认真地挖战壕,战壕挖成后,还要掏防炮洞。
跟鬼子干了一仗后,老兵就发现连长的话是真理。那天,鬼子开始进攻了,连长观察了一下,声嘶力竭地喊:“防……炮……啦……”
在连长的吼声中,士兵们抱头鼠窜,纷纷钻进防炮洞。瞬间,鬼子的炮弹就铺天盖地砸过,接二连三地爆炸,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老兵哪见过这阵势,抱头缩在防炮洞里,筛糠一样地抖。
炮声一停,连长立马跳出去,声嘶力竭地喊:“上战壕!玩命啊!”老兵没有出去,抱头缩在防炮洞内,抖成一团。
鬼子的进攻被打退了,连长冲过,一把将老兵提溜出去,抡起工兵铲,在他头上“咣咣”地敲,骂:“王八犊子!”半晌,才喘着粗气停下手。
老兵趔趔趄趄地站起,连长揪着他的耳朵,一指战壕,吼:“这里不是乌龟壳,它,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重复一遍!”老兵立正,就吼了起:“战壕,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几仗打下,老兵就记住了连长的话,战壕不仅保命,更是男人拼命的地方。于是,他在连长“防炮啦”的呼喊里,进防炮洞;在“上战壕!玩命啦!”的吼叫中,跟鬼子拼命。
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跟鬼子一路打下去,天南地北,到处都有老兵挖的战壕……
许多年后,九十多岁的老兵,在孙子的搀扶下,到一处战场遗址。拨开荒草,老兵下到战壕里,突然发现有一个防炮洞还在,他弯下腰,艰难地钻进去,静静坐着,倏地老泪纵横,他想起了连长。
连长就牺牲在这里的战场上。那天鬼子的炮击开始时,几个新兵吓傻了,站着没动,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
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许多年,那把工兵铲,一直在老兵的脑海中翻飞。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于是,他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学着连长的样子,大喊一声:“防……炮……啦……”
四面的群山荡起阵阵回声:“防……炮……啦……”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关内容。
①连长第一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②连长第二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2)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 ②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
(3)请简要概括连长这个人物形象。
(4)“四面的群山荡起阵阵回声”,让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请加以分析。 【答案】(1)老兵挖战壕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 ;老兵缩在防炮洞内,不敢上战场;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是用战斗的
(2)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脾气暴躁、爱兵如子(关爱士兵)、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考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动作描写,排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提取信息。①第一次是因为老兵挖战壕时消极怠工、敷衍了事,连长以此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战壕:②第二次是因为老兵在上战壕杀敌时躲在防炮洞不敢出,连长以此让他明白战壕是战士玩命的地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①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运用动作描写,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火苗腾地蹿上,脸就更黑了,抡起小工兵铲,在老兵头上“咣咣”地敲。”“你个王八犊子,找死啊!”归纳为:脾气暴躁、从“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归纳为:爱兵如子(关爱士兵)、从他强调挖战壕的重要性看出他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作用是解开前文的悬念。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分析。根据全文内容和“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等句子,归纳概括有以下含义和作用: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故答案为:(1)① 老兵挖战壕敷衍了事(消极怠工);②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 ③老兵缩在防炮洞内,不敢上战场; ④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是用战斗的。
(2)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脾气暴躁、爱兵如子(关爱士兵)、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
扣题的语句提取出做答。第一次目的是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第2次是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打骂显示脾气暴躁、舍身救战士显示爱兵如子(关爱士兵)、打仗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文化遗产的阅读
【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后者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材料二】截止至2017年7月,中国已有52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分别为:黄山、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2004年,第28届)。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材料三】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施行。该法共六章四十五条,以下摘录其中第四章的部分法律条例。 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第二十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以认定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材料四】
(一)楚雄大姚石羊古镇,历史悠久,始于汉,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近期因香水河道修建截污管道发现古钱币,据说一枚可卖3000元,引附近众多村民及游客前往搜寻“挖宝”。
(《爱藏》2018年4月9日)
(二)清东陵位于河北唐山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占地80平方公里,于1661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葬有161名皇族人员,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共5位皇帝、慈禧等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清东陵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清东陵曾多次被盗。其中,1928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剿匪”为名,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案,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震惊中外。 (三)1924年9月25日,矗立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历时一千多年的雷峰塔轰然倒塌。该塔的倒塌,一是老化,年久失修;二是人为破坏。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的永丰库是一座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 农历十月十五是宁海县深甽镇隔水庵真君大帝的诞辰纪念日,每年这个时候,深甽镇百姓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盛大庙会,这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C 山东泰山和安徽黄山是我国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中的两项。 D 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世界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2)阅读【材料三】,说说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各写出两点) (3)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获知文化遗产遭破坏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还有哪些你所见闻过的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答案】(1)C
(2)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文化遗产遭破坏,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
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考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筛选信息。A、根据材料一判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永丰库是一座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此项错误。
B、根据材料一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农历十月十五是宁海县深甽镇隔水庵真君大帝的诞辰纪念日,每年这个时候,深甽镇百姓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盛大庙会,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项错误。
D、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不是“世界遗产”,此项错误。 C项正确,故选C。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仔细阅读材料三,归纳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
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探究启示。1问,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获知文化遗产遭破坏的因素,概括(一)(二)两则材料,可以归纳为: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根据(三)则材料归纳为: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2问,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1)C
(2)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文化遗产遭破坏,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
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准确对照相应材料,找到相应的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合文意。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材料三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1问,提取材料四内容要点,归纳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两种,然后结合例子说明。2问,结合开发过程中缺乏保护、破坏文物、环境污染、过度开发旅游等现象举例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见曦月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间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而往,暮而归
C 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此绝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从文中找到的两条理由,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答案】(1)阳光,这里指太阳;飞奔的马 (2)B
(3)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判断。曦:名词,阳光,这里指太阳; 奔: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A、方位名词,中间/动词,参与;B、早晨/早晨;C、动词,连接/通假字,通“嘱”,动词,嘱咐;D、动词,停止,消失/形容词,与世隔绝。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关键词:襄、陵、沿、溯、绝。句意: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要有符合建设水电站的条件,比如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故答案为:(1)①阳光,这里指太阳; ②飞奔的马; (2)B
(3)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奔: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
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3)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绝:断。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附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诗歌鉴赏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 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2)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1)C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C项,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说法有误,“没马蹄”写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
么长,体现早春景色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给人以清新之感。
故答案为:(1)C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针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准确把握意思,再还原到相关词句中去,逐项比对辨析正误。“没马蹄”,没:遮没,盖没。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还浅,早春的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是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刚够遮住马蹄。 这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现在人多用做比喻渐渐沉醉最纸醉金迷等不良事物人的身上。
五、写作
10下面是老舍先生的《老舍四十自拟小传》,请阅览,并结合传记写作指导,为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人物小传,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老舍四十自拟小传
老舍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 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不过不可能了。
传记写作要义:①信息资料真实准确;②事件经历典型关键;③描写说明简洁生动。 【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小传
手中的笔在写完题目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停顿了下,“传”,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现代汉语字典中如是解释。
事迹似乎是没有的,我的身上只有些平凡的故事,却也愿沏一壶清茗,细细与君品说。 名字的历
自我识字以便爱缠着妈妈询问名字的历,据说,那是父亲早在我出生之前便翻遍新华字
典挑出的最钟爱的两个字。 诗鸣,诗鸣……
诗即诗经,我想这两个字是从古老的书中走出的最可爱的两个字,我面前不禁浮现出父亲找到这两个字时的神情,那该是多么的兴奋与激动啊。回眸间,如画的眉目中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庄子曾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父亲喜爱的解释。而母亲则说,那寓意着对你的祝愿,能如鸟儿般欢快鸣叫,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却一遍又一遍的描着“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描着描着,我就笑了。 动静皆宜,我想这大概就是父母对我未的希冀。而我可能还想得到更多…… 普通的童年
“他们在学奥数,他们在学奥英”,我手中一直握着的却是画笔。不是没有动摇过,看别人的孩子到处学这学那,父母也曾与我认真讨论过。但是在得到我自信坚定的答案后,便没再提起过。以至于在后小学初中我不得不争分夺秒、挑灯夜战赶上别人时,我也曾抱怨过父母为什么当初没有像别的父母一样强迫我。我看到的是父母心疼而又无奈的笑容,但是我却忘记了我也从未曾后悔过用画笔描绘的普通但却灿烂的岁月。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父母所给予我的是一个普通的童年。却也是一直给予我爱的呵护,让我在适合的时候做适合的事情。拔苗助长的道理谁都懂,可当它真正落到实处的时候,又有多少父母能始终保持一份平常心呢,而我的父母做到了! 年少轻狂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不再轻易相信老师父母的话,认准了也许是一个错误的事实,就仗着青春年少,义无反顾地冲出下去,不撞南墙不回头。为了一些所谓的兴趣爱好可以不再将学习看的重要。父母却在这时出奇的固执,无论我怎样,只是不能将学习落下。有过冲突有过争执,还记的每次结局都是我负气摔门而出,留下的是门里面两对气愤而又落寞的眼睛,可回想起不是胜利的得意,却是无限的懊悔啊。
又过了多久,当我不再叛逆,肯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时,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父母早已退回到当初的地方,复还我自由的空间。他们用他们的微笑告诉我,他们始终在那里。 成长的路还在延伸,那是最平凡的路也是最艰难的路,所幸的是,父母始终在我身边,陪我一路走,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让我在平凡的故事中收获着不平凡的幸福。 【考点】记叙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小传作文。小传,传记文的一种,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要写好小传,首先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还必须作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严格的选择材料。选材原则是;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小传也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写前,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紧扣“为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人物小传,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特质”的作文要求,如写父母老师,就要交代他们的生平大致经历,主要工作和贡献。如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应选择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方面的材料。如写自己,从出生年月、姓名性别、成长经历、上学过程、主要成绩、特长爱好等方面着手。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或摘取几个精彩片段,记叙为主,兼用议论点评。 【点评】这是一道小传作文。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
小传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详尽的写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绍他(她)的生平经历,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不能像履历表式的简单罗列。 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
作者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但同时,在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一、知识积累
1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近日,浙江各地农村纷纷开展“我们的家园——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庆丰收”系列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民俗文化和非遗展示、农产品展消、志愿服务等形式,【A】hóng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农民群众精神生活新变化,表达农民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真【B】zhì感受。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后,浙江各地举办大型综合活动千余场,各村级举办活动近万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演出。 (1)请根据拼音写出【A】【B】两处的汉字: A________、B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这个字,并修改。 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1)弘 ;挚 (2)消 ;销
【考点】汉字笔画笔顺,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弘”要和“宏”区别开,弘:1大(现多用“宏”):~愿。~图。~业。~谋。恢~(a.宽阔、广大,如“气度~~”;b.发扬,如“~~士气”。亦作“恢宏”)。2扩充,光大:~扬。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拼音写汉字,要准确把握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注意辨析同音字字形、音形相近字字形、形声字字形、多义字字形等,书写注意规范。“消、销”二字偏旁不同则意义不同,销与金属有关,原卖东西用秤,金属托盘 , 所以跟买卖有关的用销;消与水有关系,消失在雾里,消除(用湿抹布擦去)等,都跟水汽有关系,用消。 故答案为:(1)弘;挚; (2)消;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挚”由于词性不同而有多种含义,作形容词时,常指“亲密、诚恳”,如挚友;作动词时,有攫取之意;作名词时,可指古钱币、古国名、姓氏等。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销售、销声匿迹、销毁”几个词容易和“消”混淆。 2古诗文名句默写。 美景总能入诗。陶弘景笔下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的晨昏变化之美,苏轼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澄月色之美,崔颢笔下有“________,
________”的原野汀洲之美,陶渊明笔下有“________,________”的隐逸悠然之美。 【答案】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给出上句或下句或两头等的识记性填空默写,一定要根据课本的语句正确默写;提示性默写,一定要符合提示的要求,按照要求默写相关语句;理解性默写一定要审题准确,根据要求默写相关语句。一切默写都要依据现行课本,不得多字、少字、错字、别字,标点正确。注意“颓、竞、积、藻、荇、鹦、鹉、篱”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1)夕日欲颓;(2)沉鳞竞跃;(3)庭下如积水空明;(4)水中藻、荇交横;(5)盖竹柏影也;(6)晴川历历汉阳树;(7)芳草萋萋鹦鹉洲;(8)采菊东篱下;(9)悠然见南山。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易错易混淆字词:颓、鳞、竞、积、藻、荇、历、萋、鹦鹉、洲、东篱。 3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___ ③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④徙倚欲何依________
【答案】通“缺”,空隙,缺口 ;坠落 ;在 ;徘徊
【考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阙:通假字,名词,通“缺”,空隙,缺口; 颓:动词,坠落;于:介词,在;徙倚:动词,徘徊。
故答案为:①通“缺”,空隙,缺口; ②坠落; ③在; ④徘徊。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阙:通假字;徙倚:动词,徘徊,是古语词,现代汉语不常用。 4下列故事与诚信无关的一项是( )
A 商鞅立木 B 曾子杀猪 C 闻鸡起舞 D 尾生抱柱 【答案】C
【考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掌握和理解。A商鞅立木: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市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 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商鞅对民众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B、曾子杀猪: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D、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一般用以比喻坚守信约。出自《庄子·盗跖》。C、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个故事强调勤奋苦练报效祖国,不属于诚信范畴,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掌握和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C、闻鸡起舞,强调勤奋苦练报效祖国,不属于诚信。 5名著阅读。
“我在甘肃随红军骑兵骑了几天马,或者精确地说,随红军骑兵走了几天路。他们借给我一匹好马,配有俘获的西式鞍子,但是每天行军结束时,我觉得不是马在侍候我,而是我侍候马。这是因为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累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我对他爱护牲口表示应有的敬意——这在中国不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我很高兴终于能够脱身出,恢复自由行动,这样反而有的时候真的骑上了一匹马。” (1)以上语段选自美国记者________(填姓名)的报告文学作品________,又翻译为________(后两空均填作品名)。
(2)请联系这个语段内容,分析以这位骑兵营营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1)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
(2)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
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一 节再谈马。根据“我们的营长不想让他四条腿的宝贝过累了,要我们两条腿的每骑一里路就要下马牵着走三四里路。他对待马好像对待狄翁尼家的四胞胎一样,我的结论是,任何人要当这个人的骑兵得首先是个护士,而不是马夫,甚至最好是个步行的,不是骑马的。”可以知道红军战士多么爱马护马。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故答案为:(1)①埃德加·斯诺; ②《红星照耀中国》; ③《西行漫记》。
(2)由于物资紧缺,战马更是不足,每一匹马都是红军战士的战友。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存马的体力,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就是这样的战士。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要熟练掌握小说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作答。红军骑兵营营长对马关爱有加,宁可自己走路也要让马休息。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遍地战壕 季明
那时候,老兵还是个十七岁的新兵。
到了部队,就开始挖战壕,这活儿遭罪。老兵手上满是血泡,泡起,磨破,再起,最后成了老茧。对此,老兵很有意见,当兵练好枪就行,他是杀日本鬼子的,不是卖苦力挖“水渠”的。于是,老兵就开始消极怠工。
战壕挖好后,连长要检查。连长是东北人,黑大个儿,双手别在身后,握着一把小工兵铲,一上一下地晃悠。老兵见到连长了,赶紧抬头、挺胸、立正,笔直地站立在自己挖的战壕旁。
连长看见老兵敷衍了事挖出的战壕,“”
老兵戴着钢盔,工兵铲拍在上面,脑袋不痛,但那“咣咣”声,却震得两耳嗡嗡响。老兵不服,大声说:“长官,俺是杀鬼子的,不是挖水渠的!”
“杀鬼子啊?要是没了命,咋杀?”连长揪着老兵的耳朵,一指战壕,吼道,“战壕是保命的,记着,它,就是你的命,重复一遍!”
老兵“啪”的一个立正,就吼了起:“战壕,是俺的命!”接下,老兵只好认真地挖战壕,战壕挖成后,还要掏防炮洞。
跟鬼子干了一仗后,老兵就发现连长的话是真理。那天,鬼子开始进攻了,连长观察了一下,声嘶力竭地喊:“防……炮……啦……”
在连长的吼声中,士兵们抱头鼠窜,纷纷钻进防炮洞。瞬间,鬼子的炮弹就铺天盖地砸过,接二连三地爆炸,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老兵哪见过这阵势,抱头缩在防炮洞里,
筛糠一样地抖。
炮声一停,连长立马跳出去,声嘶力竭地喊:“上战壕!玩命啊!”老兵没有出去,抱头缩在防炮洞内,抖成一团。
鬼子的进攻被打退了,连长冲过,一把将老兵提溜出去,抡起工兵铲,在他头上“咣咣”地敲,骂:“王八犊子!”半晌,才喘着粗气停下手。
老兵趔趔趄趄地站起,连长揪着他的耳朵,一指战壕,吼:“这里不是乌龟壳,它,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重复一遍!”老兵立正,就吼了起:“战壕,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几仗打下,老兵就记住了连长的话,战壕不仅保命,更是男人拼命的地方。于是,他在连长“防炮啦”的呼喊里,进防炮洞;在“上战壕!玩命啦!”的吼叫中,跟鬼子拼命。
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跟鬼子一路打下去,天南地北,到处都有老兵挖的战壕……
许多年后,九十多岁的老兵,在孙子的搀扶下,到一处战场遗址。拨开荒草,老兵下到战壕里,突然发现有一个防炮洞还在,他弯下腰,艰难地钻进去,静静坐着,倏地老泪纵横,他想起了连长。
连长就牺牲在这里的战场上。那天鬼子的炮击开始时,几个新兵吓傻了,站着没动,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
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许多年,那把工兵铲,一直在老兵的脑海中翻飞。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于是,他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学着连长的样子,大喊一声:“防……炮……啦……”
四面的群山荡起阵阵回声:“防……炮……啦……”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关内容。
①连长第一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②连长第二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2)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 ②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
(3)请简要概括连长这个人物形象。
(4)“四面的群山荡起阵阵回声”,让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请加以分析。 【答案】(1)老兵挖战壕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 ;老兵缩在防炮洞内,不敢上战场;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是用战斗的
(2)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脾气暴躁、爱兵如子(关爱士兵)、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考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动作描写,排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提取信息。①第一次是因为老兵挖战壕时消极怠工、敷衍了事,连长以此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战壕:②第二次是因为老兵在上战壕
杀敌时躲在防炮洞不敢出,连长以此让他明白战壕是战士玩命的地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①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运用动作描写,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火苗腾地蹿上,脸就更黑了,抡起小工兵铲,在老兵头上“咣咣”地敲。”“你个王八犊子,找死啊!”归纳为:脾气暴躁、从“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归纳为:爱兵如子(关爱士兵)、从他强调挖战壕的重要性看出他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作用是解开前文的悬念。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分析。根据全文内容和“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等句子,归纳概括有以下含义和作用: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故答案为:(1)① 老兵挖战壕敷衍了事(消极怠工);②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 ③老兵缩在防炮洞内,不敢上战场; ④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是用战斗的。
(2)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抗战将士前仆后继的决然和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悲剧色彩。
(3)脾气暴躁、爱兵如子(关爱士兵)、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附体连长英魂,寄托哀思;缅怀抗战烈士,虽死犹生;重现战斗情景,残酷激烈;巧借回音不绝,抗战一心;表达抗战主题,不屈不挠。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做答。第一次目的是告诫老兵战壕是保命的,要认真挖,第2次是告诫老兵战壕是玩命的地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①运用排比,写出战斗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视死如归的精神。②运用一系列动词,以工兵铲在爆炸中飞舞的景象暗示连长在炮火中壮烈牺牲。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打骂显示脾气暴躁、舍身救战士显示爱兵如子(关爱士兵)、打仗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等。 (4)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文化遗产的阅读
【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后者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材料二】截止至2017年7月,中国已有52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分别为:黄山、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2004年,第28届)。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材料三】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施行。该法共六章四十五条,以下摘录其中第四章的部分法律条例。 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第二十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以认定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材料四】
(一)楚雄大姚石羊古镇,历史悠久,始于汉,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近期因香水河道修建截污管道发现古钱币,据说一枚可卖3000元,引附近众多村民及游客前往搜寻“挖宝”。
(《爱藏》2018年4月9日)
(二)清东陵位于河北唐山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占地80平方公里,于1661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葬有161名皇族人员,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共5位皇帝、慈禧等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清东陵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清东陵曾多次被盗。其中,1928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剿匪”为名,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案,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震惊中外。 (三)1924年9月25日,矗立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历时一千多年的雷峰塔轰然倒塌。该塔的倒塌,一是老化,年久失修;二是人为破坏。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的永丰库是一座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 农历十月十五是宁海县深甽镇隔水庵真君大帝的诞辰纪念日,每年这个时候,深甽镇百姓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盛大庙会,这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C 山东泰山和安徽黄山是我国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中的两项。 D 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世界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2)阅读【材料三】,说说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开展传承、传播活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各写出两点) (3)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获知文化遗产遭破坏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还有哪些你所见闻过的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答案】(1)C
(2)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文化遗产遭破坏,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
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考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筛选信息。A、根据材料一判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永丰库是一座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此项错误。
B、根据材料一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农历十月十五是宁海县深甽镇隔水庵真君大帝的诞辰纪念日,每年这个时候,深甽镇百姓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盛大庙会,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项错误。
D、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不是“世界遗产”,此项错误。 C项正确,故选C。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仔细阅读材料三,归纳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探究启示。1问,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获知文化遗产遭破坏的因素,概括(一)(二)两则材料,可以归纳为: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根据(三)则材料归纳为: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2问,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1)C
(2)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①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②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
传艺、交流等活动;③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④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②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③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3)文化遗产遭破坏,有人为因素,如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又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盗挖、抢挖文物,据为己有,楚雄大姚石羊古镇村民抢挖古钱币、孙殿英盗掘皇陵等体现了这一点;有非人为因素,如自然风蚀水侵等,雷峰塔倒塌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老化。
生活中,对文化历史遗迹的过度开发,游客乱刻乱画、攀爬照相等不文明行为,都市化的推进拆除古建筑等,都破坏着文化遗产。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准确对照相应材料,找到相应的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合文意。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材料三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1问,提取材料四内容要点,归纳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两种,然后结合例子说明。2问,结合开发过程中缺乏保护、破坏文物、环境污染、过度开发旅游等现象举例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见曦月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间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而往,暮而归
C 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此绝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从文中找到的两条理由,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答案】(1)阳光,这里指太阳;飞奔的马 (2)B
(3)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判断。曦:名词,阳光,这里指太阳; 奔: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A、方位名词,中间/动词,参与;B、早晨/早晨;C、动词,连接/通假字,通“嘱”,动词,嘱咐;D、动词,停止,消失/形容词,与世隔绝。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关键词:襄、陵、沿、溯、绝。句意: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要有符合建设水电站的条件,比如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故答案为:(1)①阳光,这里指太阳; ②飞奔的马; (2)B
(3)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奔: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3)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绝:断。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附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诗歌鉴赏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 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2)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1)C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C项,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说法有误,“没马蹄”写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体现早春景色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给人以清新之感。
故答案为:(1)C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针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准确把握意思,再还原到相关词句中去,逐项比对辨析正误。“没马蹄”,没:遮没,盖没。
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还浅,早春的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是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刚够遮住马蹄。 这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现在人多用做比喻渐渐沉醉最纸醉金迷等不良事物人的身上。
五、写作
10下面是老舍先生的《老舍四十自拟小传》,请阅览,并结合传记写作指导,为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人物小传,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老舍四十自拟小传
老舍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 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不过不可能了。
传记写作要义:①信息资料真实准确;②事件经历典型关键;③描写说明简洁生动。 【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小传
手中的笔在写完题目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停顿了下,“传”,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现代汉语字典中如是解释。
事迹似乎是没有的,我的身上只有些平凡的故事,却也愿沏一壶清茗,细细与君品说。 名字的历
自我识字以便爱缠着妈妈询问名字的历,据说,那是父亲早在我出生之前便翻遍新华字典挑出的最钟爱的两个字。 诗鸣,诗鸣……
诗即诗经,我想这两个字是从古老的书中走出的最可爱的两个字,我面前不禁浮现出父亲找到这两个字时的神情,那该是多么的兴奋与激动啊。回眸间,如画的眉目中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庄子曾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父亲喜爱的解释。而母亲则说,那寓意着对你的祝愿,能如鸟儿般欢快鸣叫,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却一遍又一遍的描着“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描着描着,我就笑了。 动静皆宜,我想这大概就是父母对我未的希冀。而我可能还想得到更多…… 普通的童年
“他们在学奥数,他们在学奥英”,我手中一直握着的却是画笔。不是没有动摇过,看别人的孩子到处学这学那,父母也曾与我认真讨论过。但是在得到我自信坚定的答案后,便没再提起过。以至于在后小学初中我不得不争分夺秒、挑灯夜战赶上别人时,我也曾抱怨过父母为什么当初没有像别的父母一样强迫我。我看到的是父母心疼而又无奈的笑容,但是我却忘记了我也从未曾后悔过用画笔描绘的普通但却灿烂的岁月。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父母所给予我的是一个普通的童年。却也是一直给予我爱的呵护,让我在适合的时候做适合的事情。拔苗助长的道理谁都懂,可当它真正落到实处的时候,又有多少父母能始终保持一份平常心呢,而我的父母做到了! 年少轻狂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不再轻易相信老师父母的话,认准了也许是一个错误的事实,就仗着青春年少,义无反顾地冲出下去,不撞南墙不回头。为了一些所谓的兴趣爱好可以不再将学习看的重要。父母却在这时出奇的固执,无论我怎样,只是不能将学习落下。有过冲突有过争执,还记的每次结局都是我负气摔门而出,留下的是门里面两对气愤而又落寞的眼睛,可回想起不是胜利的得意,却是无限的懊悔啊。
又过了多久,当我不再叛逆,肯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时,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父母早已退回到当初的地方,复还我自由的空间。他们用他们的微笑告诉我,他们始终在那里。 成长的路还在延伸,那是最平凡的路也是最艰难的路,所幸的是,父母始终在我身边,陪我一路走,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让我在平凡的故事中收获着不平凡的幸福。 【考点】记叙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小传作文。小传,传记文的一种,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要写好小传,首先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还必须作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严格的选择材料。选材原则是;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小传也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写前,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紧扣“为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人物小传,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特质”的作文要求,如写父母老师,就要交代他们的生平大致经历,主要工作和贡献。如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应选择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方面的材料。如写自己,从出生年月、姓名性别、成长经历、上学过程、主要成绩、特长爱好等方面着手。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或摘取几个精彩片段,记叙为主,兼用议论点评。 【点评】这是一道小传作文。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
小传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详尽的写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绍他(她)的生平经历,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不能像履历表式的简单罗列。 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作者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但同时,在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