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的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革兰(氏) 阳性 和革兰(氏) 阴 性细菌两大类。(2次)
2.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气体主要有 氧气 、 二氧化碳 。
3.细菌鞭毛的化学成分为 蛋白质 ,其主要功能为 细菌运动 。
4.根据细菌对碳素来源利用能力的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_自养菌_和_异养菌_ _。(2次) 5.细菌的基本形态主要有 球状 、_杆状__和螺旋状。
6.培养病原菌通常采用的温度为 37℃ ,PH值范围 7.2~7.6 。 7.巴氏消毒法常用于 牛奶 和 啤酒 的消毒。 8.病毒的核酸类型为_DNA_或_RNA_。(2次) 9.病毒主要由_核酸_ 和 蛋白质 组成。(2次)
11.病毒的复制周期般可分为五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侵入、_脱壳_、 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2次)
12.根据核酸类型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 DNA病毒和_RNA_病毒。(3次) 13.病毒的培养可采用动物接种、_禽(鸡)胚接种_和 细胞培养 。(2次)
14.机体免疫应答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感应阶段 、 反应阶段 和效应阶段。(3次) 15.周围免疫嚣官主要包括 脾脏 和_淋巴结_。
16.动物中枢免疫器官包括_骨髓_、_胸腺_和腔上囊。 17.免疫系统色括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和 免疫分子 。 18.T细胞介导_细胞_免疫、B细胞介导_体液_免疫
20.根据鲜乳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学变化,可将其划分为 细菌减数期 、 发酵产酸、中和阶段和腐败分解阶段等四个阶段。(3次)
23.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可分为 好氧期 、 微生物发酵竞争期 、稳定期和青贮开窖期4个阶段。
24.根据微生物活动的特点,可将青贮发酵过程划分为 预备发酵期 、酸化成熟期 和完成保存期三个时期。
25.细菌的个体外形及其排列的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对稳定而有特征性的,可以作为细菌 分类 与 鉴定 的依据。
26.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化学成分主要是 肽聚糖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化学成分主要是 脂多糖(脂肪层) 。
27.真菌分离的方法有 菌丝分离 、 组织分离 和孢子分离。
28.抗原构成的条件包括 异物性 、大分子和 化学组成、结构复杂 。 三、名词解释题 1.菌落(2次):单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一段时间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2.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3.异养菌:只能利用有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的细菌。 4.无特定病原菌动物(SPF):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胚胎)。 5.支原体(霉形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不具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6.芽孢(3次):某些细菌在不良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 7.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产生的并包围整个菌体的一种黏液样物质。
8.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3%~0.5%甲醛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可脱去毒性,但仍保留良好的抗原性。
9.无氧呼吸:指细菌必须在无氧环境中以氧以外的其它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
10.硝化作用(2次):指氨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11.反硝化作用(2次):是指微生物还原硝酸为亚硝酸、氨和氮气的过程。 12.氨化作用:含氮化合物经微生物分解而产氨的过程。 13.抗原(3次):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产物,或能与免疫产物发生特异性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14.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没有没有原性的抗原。 15.抗体(5次):存在于动物免疫血清中能与抗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16.佐荆(2次):预先注射与机体或抗原混合后注射能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 17.凝集反应(3次):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血清比例适合、有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抗原颗粒凝集现象。 18.沉淀反应(3次):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免疫血清,在有电解质和抗原、抗体比例适合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 19.防腐(2次):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 20.消毒(4次):杀死物体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21.灭菌(2次):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22.氧化作用:指微生物在代谢中以游离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过程。
23.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也叫传染。
24.侵袭力:是指病原细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25.病毒:教材P41是一类最小的,非细胞结构,仅能在宿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微生物。
26.大肠菌群: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27.转化:即细胞通过摄取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而发生遗传学改变的过程。 28.中枢免疫器官:是源生免疫细胞或诱导淋巴细胞成熟的器官。P97 29.益生素:是指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而对动物起有利作用的微生物活菌添加剂,又叫益生菌,也称为微生态活菌制剂。P171 四、判断改错题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 打“×”,并将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1.细菌的基本形态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 】(3次) 2.根据细菌对碳素来源利用能力的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类。【√ 】(3) 3.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 】(2) 4.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是里氏杆菌。 【× 】(巴氏)
5.能够导致细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有强大抵抗能力的结构是鞭毛。 【× 】(芽孢) 6.炭疽杆菌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菌体形成串珠现象。 【√ 】 7.啤酒可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 【√ 】(2次) 8.牛奶可用巴氏消毒法灭菌。 【√ 】 9.甲醛可以用于畜舍、孵化器等地方的消毒。【√ 】
10.新洁尔灭可以用于手术器具、玻璃器皿、橡胶制品等消毒。 【√ 】 11.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湿热灭菌比于热灭菌效果好。 【√ 】 12.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3次)
13.胸腺是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
14.在土壤、空气、水三者之中,一般空气含有微生物数量最多。 【× 】(土壤) 15.青贮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菌是丁酸杆菌。【× 】(乳酸菌) 16.病毒对抗生素敏感。【× 】(2次)(不敏感) 17.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 【 √ 】
18.绝大多数病毒在不同程度上对干扰素敏感。【√ 】(3次) 19.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3次) 20.酵母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 】(2次)(单)
21.给动物机体注射高免血清属于人工自动(主动)免疫。【× 】(2次)(被动) 22.给动物接种疫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 × 】(主动) 23.给动物机体注射高免血清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 】(2次) 24.内毒素具有抗原性,可以制成类毒素。【× 】(外) 25.外毒素具有抗原性,可以制成类毒素。(√) 26.绝大多数病毒对干扰素不敏感。( × )去掉不字
27.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分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 28.根霉的无性繁殖方式是形成孢子囊孢子。(√) 29.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在骨髓中形成。(√)
30.青储饲料在青储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菌是乳酸菌。(√) 31.干热灭菌的温度是160°C、维持2—3小时,培养基、玻璃、金属器材灭菌常采用此法。(×)改为玻璃器皿、注射器、针头、滑石粉、凡士林及液体石蜡等常采用此法。 32.布氏杆菌为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主要侵害哺乳动物的生殖系统。(×)革兰氏阴性 33.家兔IgG可以通过母体胎盘传递给胎儿。(√)
34.圆环病毒核酸为单股的RNA,仔猪感染后易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单股环状DN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