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流域径流深与降水变化问题

2024-08-29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流域径流深与降水变化问题

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图4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mm。据此完成9~11题。

9.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不相关的是

A.3、4月地表较为干燥

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

C.4、5月农业用水较多

D.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

10.若不考虑人类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 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

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 D.流域内陆表水下渗严重

11.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

B.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

C.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使用量少

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

解题思路

本题组以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为背景材料,以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径流深增加缓慢、影响流域水量变化的因素、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为切入点,考查水循环、区域自然特征、水文特征、影响水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与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题组难度中等偏难,但题组在设置时将基础

概念、知识能力与逻辑思维实现了较好的结合,并没有像现在的一些题全部设置为阅读理解,没有任何地理知识的人看了一遍都能解出,所以个人认为这是值得去做的一组好题。解题者在解题时既要理解流域的概念,也要注意径流深既包括地表径流深也包括地下径流深,在区域一定的前提下,径流深其实就只需要考虑径流总量就行。

BCC 9、径流深是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包括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一般情况下,流域面积没有变化,所以需要考虑的应是径流总量(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5月较4月降水量明显增加,但径流深增加缓慢,代表径流总量变化较慢。3、4月地表较为干燥,地表含水量少,可以有更多的含水空间(从图中也可以看出3、4月地下径流大于地表径流也可推测出地表较为干燥),这样在5月降水明显增加时,下渗至地表土壤层的水更多土壤吸储水较多,地下径流增加的较慢,地表径流因土壤吸水增加速度也缓慢,A符合;4、5月农作物生长旺盛,用水量较多,也会造成径流深增加缓慢,C符合;该流域地处我国西南区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可以吸储更多的水,但此时水又没有转化为地下径流,所以也会造成径流深增加缓慢,D也符合;ACD三项都因各种原因降水后水形成径流的速度缓慢,或被土壤或裂隙吸收储存,或被农作物吸收至农作物体内,因此会导致在降水增加后,径流深增加缓慢,按设问题意“与此不相关的”,故ACD三个选项都不能选。流域内植被茂盛,虽然植被的吸水或截留作用会使径流深增加变慢,但要注意该地3、4月份都有降水,与4月的降水量与径流深增加速率相比(也可以和6、7月份比,那时候植被更加繁茂),五月不应该在降水量增加近2/3多之后径流深的增速这么缓慢的;另外虽然植被茂盛会造成水流汇聚速度慢,但同样前提下水流速慢会导致下渗量增加,应会增加地下径流,这样径流深总量在降水量增加后并不能增加如此缓慢,所以设问中的这种现象与水流汇聚速度慢无关(汇聚速度慢只是直观体现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差异,但径流总量不变),故本题应选B。

10、从所给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去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却

小于多年平均径流深量(1334-920=414,实际径流深757-414=343,表明该流域有343mm的径流深量不是来自本流域),由此可推断出该地水应从其它流域而来。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如果减少,按水平衡原理来看,这里不会出现水量盈余了,A不对;从图中所看,在某些月份地表径流大于或略等于地下径流,且大多月份两者径流相差并不大,所以流域内陆表水并没有呈现在下渗严重的状态,D不符;BC两个选项均表现出了流域内多出的水来自流域以外,但设问中前提条件是:不考虑人类因素,如果流域以外的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汇入必定是人类调水或引水所致(注意流域的概念),可由于地下水是相通的,可能会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汇入,最终导致该流域的径流深量大于降水量减去蒸发量,这可以不需要人类参与,B错C对。

11、我国西南地区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植被生长旺盛,而地下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是在当地秋季,该季节植被生长不旺盛,A不符;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地秋季降水量并不大,9-11月份降水量均小于夏季,B不对;流水溶蚀作用较强会增加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并不会降低,D不对(或根据设问材料“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也可将BD排除掉);秋季时作物大多成熟,后期对农作物的化学肥料施用量会减少,这样会导致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减少,水质变好,故只有C的解释最合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