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8卷第6期 生物学通报 9 中国古代外来农作物的引入与推广 向顺华 (陕西省汉中市大河坎中学 陕西汉中723102) 摘要 简要论述了现时中国部分常见农作物,在古代引入中国的时期和当时的经济社会 历史背景.以及外来农作物的引入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起 到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外来农作物 引入 推广 中国图书分类号:Q94 文献标识码:E 随着民族融合与对外交往的频繁,尤其是中 外经济交流的发展,外来农作物包括大田作物、果 树和蔬菜不断地被引入到中国。 西汉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沟通中西交通。丝绸 之路开辟后,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的经 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汉朝的使者、商人陆续西 行,使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桃(核桃)、胡蒜 (大蒜)、胡麻(芝麻)、胡豆(豌豆、蚕豆)、胡瓜(黄 瓜)等陆续被引入到中原地区,这大大丰富了中原 百姓的生活…。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 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后人推测西 瓜是西汉时由“海上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_2]。 隋唐时期。边疆与内地的交流、民族之间的交 流及中外交流频繁.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丝绸之路 达到鼎盛,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唐朝是兼收并蓄的 时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更多 的农作物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至中国。波斯商人 足迹遍布唐朝各地,他们把胡椒、波斯枣等输入中 国。天竺国(包括现在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 和尼泊尔等国)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 树 。据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得 道觉悟的。菩提树有着浓郁的宗教意义。贞观十五 年(641年)和二十一年(647年),天竺国和摩揭陀 国分别遣使向唐朝献菩提树。朝鲜输入唐朝的有 牛马麻和人参等。还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有地中 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现尼泊尔)的菠 菜。众多蔬菜品种的传人,使我国蔬菜品种多元 化。新的农业品种的传人,不但增加了我国农作物 的种类,也丰富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促进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北宋时期,从越南引入了占城稻。占城是国 名,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占城稻是当地人培养出 的一种良种稻,北宋初年传人我国福建地区。据史 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优点:耐旱;适应性强,不 择地而生;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50余日。1011 年,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雨,遣使到福建 取占城稻种多达三万斛(读hu,旧量器)。据沈括 《梦溪笔谈》记载:“今人乃以梗米一斛重为一 石 ”即说取3万石为种子.分别在长江、淮河以 及两浙地区推广。不久河南、河北一带也种上占城 稻。到了南宋时期,占城稻以遍布各地,成为早籼 稻的主要品种,也成为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 粮食[ 。棉花原产于印度,在两宋时期逐渐成为重 要的经济作物。北宋时期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 推广到长江流域。至南宋时,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 为主要的衣被原料。明朝政府推广棉花种植,由江 南推向江北,遍及南北各地。棉花的传人,使纺织 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胡葱、南瓜、胡萝b则 是宋、元朝时期传人中国的。 伴随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者开始了扩张,促进 世界范围内的大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新 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农业的革新和交换,各洲之间 交换着动、植物,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 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 展.成为了16世纪引起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之 一。在明朝中后期,大多数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 经过东南亚再传人中国。例如原产于美洲的玉米、 甘薯、马铃薯、花生、西红柿、南瓜、向日葵、辣椒、 烟草等外来农作物传人中国。胡麻、花生的传人, 为植物油生产提供了重要原料,大大改变了油脂 生产的面貌。尤其是玉米、甘薯、马铃薯等旱地高 产粮食作物传人中国,并在清朝中叶迅速推广,使 l0 生物学通报 2013年第48卷第6期 例谈对“呼吸作用"的常见误解 蔡辉儒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 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 主要针对“呼吸作用”学习中的常见误解进行了剖析,首先通过计算证明了无氧呼 吸第2阶段要放能,然后详细阐述了无氧条件下脂肪不分解的原因.最后指出无氧呼吸产水的 根源在于糖酵解。 关键词 无氧呼吸 能量 脂肪氧化 糖酵解 中国图书分类号:Q945.1 文献标识码:A 1 误解1 无氧呼吸第2阶段不能释放能量 AG=一nFAE (1) 1.1 误解原因 新课标教材第94页关于无氧呼 吸过程的叙述有这么一段话:“无论是分解成酒精 E + ・n惜 兽 『电子供体1 或者E + ・s (2) 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 1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 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读 完这段话很容易让人有种错觉,认为无氧呼吸只 有第1阶段才能产生能量。 1.2 正确解释 无氧呼吸第2阶段能释放能量 在标准状态下(标准条件为25qC。压强为 101.3 kPa,底物和产物的浓度均为1 mol/L,pH 7)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G0 与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的变化值△Eo 也可用公式△G。 =一nFAE ̄ 表示 n为 电子转移数,F是法拉第常数,等于96.48 kJ/(V,mol1。 △E0 =含有氧化剂或电子受体的半反应 减去含有 但不合成ATP。无氧呼吸第2阶段是丙酮酸转变 为乳酸或者酒精的过程,要知道此过程是否释放 能量得从AG与AE(氧化还原电位)说起。 细胞中的生化反应一般都是在非标准条件下 进行的。此时的AG与同样条件下的△E之间的关 系为: . .还原剂或电子供体的半反应的 _【】’2。 由(1)、(2)公式可知,AG是热力学温度(T)、 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浓度的函数。由生化反应的 方向性与自由能之间的关系可知,如果AG<0,则 该反应可以自发地进行.此反应为放能反应 如果 AG>0,则此反应不能自发地进行,除非向此反应 .Sl上.5止.Sl上.S止..S也 .S也 ;屯.S . .‘ .S . 屯.s止.S屯.St. .‘t.址 中国适合于种植的耕地迅速扩大到海岛、丘陵、山 地等广大地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粮食生产 的结构和布局,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 外来农作物传人中国的途径是多渠道的.有 些是政府之间的行为,更多应是民间(商人、水 手、僧侣等)交流的结果。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 广泛接触,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 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彼此之间经济和文化 的交流,各个民族和国家都从交流中获得益处.推 亦随之大增,极大缓解了l8世纪中叶到19世纪 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 力。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15世纪传人欧洲,16世 纪经葡萄牙传人中国,现在遍布全世界。历史学家 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 所有的黄金”: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进而推动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粮 食品种和蔬菜进入百姓饭桌,丰富了中国人民的 动了各自社会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 沈济时.丝绸之路.北京:中华书局,2010. 2 商都网.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2011: 1—18. 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 生活习惯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再加上清朝政府 “摊丁人亩.地丁合一”,取消人头税政策的落实, 导致我国人口在17、18世纪出现迅速增长。 http://cu1.shangdu.com/chinacul/201 101 18/2781852767.shtm1. 3植物通.www.plant.as.cn. 4朱星宇.北宋占城稻问题探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 (1):83—84. (E—mail:1 103637254@qq.C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