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经测试: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经科学鉴定,山茶油的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均高于橄榄油。
简介
山茶油是从山茶科(kamellia)油茶(kamellia oleifela abel)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只有东南亚、日本等国有极少量的分布。油茶的中心产地则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及湘、赣南部,其栽培历史有2300年以上,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油茶树生长在没有污染的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等。永州蓝其山经纬度及土质气候适宜营养成分高。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质。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为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的食用植物油,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绪书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所说的“员木”即油茶,可见我国民间当时就开始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历史上,茶油曾经是“皇封御膳”用油,据史料记载,用小米面为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带丝、豆腐丁和调味品、茶油,是宫廷的御膳食谱,足可显示享用茶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油茶,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汉武帝时,就开始栽种油茶。世界上除日本和东南亚极少数国家有零星分布外,唯有中国大面积栽培。野山茶油,因其稀有的资源和对人体健康的特殊功效,历来为皇家指定进贡品,野山茶油在全世界唯中国独有,野茶油是大自然赋予华夏大地的瑰宝。 我国山茶油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食用历史,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茶油的食疗作用:“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其他古籍中也多有记载,《纲目拾遗》记载“茶油可以治疗痔疮,退湿热”《农居饮食谱》记载“茶油烹调肴馔,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相传元末年间,朱元璋被陈友谅军队追杀到建昌(今江西)的一片油茶林,正在油茶林中采摘的老农见此状况急中生智把朱元璋装扮成采摘油茶果的农夫,幸免一劫。朱元璋深切的称老农为救命“
深粮多喜野山茶油 老表”。 以油茶为主料,由花生、芝麻、炒面经科学配方,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河南武陟县“武陟油茶”是传统上贡珍品,其味香美、浓而不腻、营养丰富,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秦时称甘醪膏汤,汉末称膏汤枳壳茶,唐代始称油茶,沿用至今。据史料记载: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受伤,行至武陟,食之伤愈体健,遂封为宫廷御膳。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食后,曾为油茶赋“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的诗句。清代雍正皇帝到武陟视察黄河险工,知县吴世碌以油茶进奉,雍正食之大喜,称赞“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并传旨广开油茶馆,油茶由此盛名远扬。经现代科学证实,茶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极为相似,而其平均组成则高于橄榄油 。 储存方法 山茶油适宜储藏在阴凉干燥避光处, 最佳温度10-25℃。低温下会有乳白色絮状结晶物,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 外界温度高自然会消失(注:精炼山茶油经过冷冻处理不会有此现象)。 由于山茶油有大量的抗氧化物,因此在常温下的保质期可长达两年, 比一般食用油长得多。 分类 山茶油果实里可以获取各种等级的山茶油。山茶油所有的外包装上都必须依据我国 2003年5月制定2003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标准,清晰地标明其所属的等级。 (1)Extra Virgin camellia Oil (极品山茶油、国标一级) 为第一遭压榨山茶果子而得的果子汁,带有果香及果味,油酸度低于1%。 (2)Pure camellia Oil (纯正山茶油、国标二级) 由机榨山茶油经过除杂、脱酸、脱水、脱色、脱臭以及冷冻脱脂加工而成。 (3)Pomace camellia Oil (特级山茶油、医药注射级) 由原始森林深山采集山茶果子压榨而得,按照医药生产工艺标准、经过物理提纯得到最纯净(无色、无味、无烟、接近零点的酸价零点过氧化值)的油品。专供医药注射用油、化妆品用油。
前景
山茶油作为一种全新的油种,在茶油的主产区,比如安徽大别山腹地、江西、河南、浙江、湖南等地,消费者的认知度比较高,而对于山茶油非主产区的深圳、北京、广州等市场,消费者在认知上存在较大的陌生感,但这些市场却是山茶油潜力消费区。茶油主要集中在我国安徽大别山、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等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
一直被视为山珍贡品,素\"油王\"之美誉,在营养价值上和橄榄油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市场茶油的前景,来自江西\"绿海\"、江西\"润心\"、\"茶百年\"、湖北\"心纳海\"等品牌纷纷表示看好。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河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万-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万-5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
油茶的生产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对于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保护粮食耕地、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国务院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显示, 2009年产茶油约26.65万吨,产值约110亿元。而从茶油系来看,则大致以江西、广西、湖南、河南、浙江五省为主。同时提出要把油茶产业培育成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时期14个主要油茶省区将建设油茶林基地3250万亩,到2020年我国油茶林基地有望达到7000万亩,年产茶油突破250万吨,人均可消费茶油2公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