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弹性分析

2021-01-1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堕 墼童 NO.6 TIME EDUCAT10N June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弹性分析 帅之鹰周慧黎军 摘要:本文用计量回归方法估计出1982-2006年各行业内的经济总体就业弹性、部门就业弹性以及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就业弹性。 从部门内的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就业弹性可以看出不同部门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趋势。 关键词:计量回归方法就业弹性需求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81(2009)06—0047—02 所谓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是指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 不变时,经济每增长f减少)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就业数量变化的 百分点。本文将从全国范围的以及分产业的和分行业的角度来 计算就业弹性,并利用已有的各行业中不同受教育群体的比例, 来探讨不同受教育群体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1利用弧弹性和点弹性浅析就业弹性 中占的分量不够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未能得到国家在税收政策 上、资金上的扶持力度,不能享受到政府政策倾斜。1995年以 后,就业弹性系数迅速攀升,到2001年以后,就业弹性系数再次 下降。我国的就业弹性系数呈现了波浪形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 不仅受到了工业化过程的影响,也受到要素市场比价关系的影 响。1995年到1998年是中国治理通货膨胀时期,资本获得机会 变小,资本成本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并不快并具有一定的滞后 性。在这个时期出现就业弹性系数增高是由于要素比价关系更 倾向于使用劳动力的原因。2000年我国开始全面启动最低工资 和社会保障制度,这相当于增加了企业劳动力的使用成本,因此 就业弹性系数曲线呈现下降趋势。 1.2点就业弹性分析 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该指标反映 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总量对比与结构特征。目前我国学术界对 就业弹性的测算大多采取弧弹性法,用两个不同时点计算出的就 业增长率除以经济增长率。 1.1弧就业弹性分析 根据弧就业弹性计算公式绘出图(数据来源于2007年统计 年鉴),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的就业弹性超过正常水平。从图 中可以看出1990年的就业弹性超出正常水平,根据“Employment restructuring during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中描述,这是因为 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总体收入,根据线性回 归方法计算就业弹性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各个产业的就业弹性 数据。根据1978年至2006年的各产业的收入数据,计算得出结 果,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在近些年呈下降趋势,而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在近十几年呈上升趋势。在三个产业的横向比 工作15年以上的人员被首次纳入就业人员。故此我们将1990的 就业弹性滤去,绘出图2。 较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大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 的就业弹性高于第一产业。并且从第一产业的2000—2006年的 按部门收入计算的就业弹性和按国家收入计算的就业弹性皆为 负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比例不断下降,而自身 对从业人员的单位需求量也在缩减。 2分具体行业深入分析我国就业弹性 一 。 ’ 图1 在1978—2002年的数据中,分15种行业,并分为了四个不同 时段进行就业弹性的分析。在l5个行业中,属于第一产业的就 业弹性下降明显,农林畜渔业在2000—2006的经济增长中就业岗 位反而下降,反映了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变化中比重逐渐下降。 属于第二产业的行业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水电供应相比九十 年代的就业弹性都有增长,这也同现实中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步伐,能源消耗突飞猛进的现象相吻合。重点在第三产业,在第 图2 从长期看,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间表现为波 浪形下降。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就业弹性存在着明显的急剧 下降趋势,由高峰期的0.6,下降至0.1左右。在90年代后期,就 业弹性一直在0.2左右的低水平徘徊。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结构的 转变,导致结构性失业,城镇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农业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又促使很大一部分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就业 机会。另外一方面,虽然我国的劳动密集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 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但是在国民生产总值 ——三产业中,交通、邮政行业的就业弹性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近 年邮政行业的不振,交通管理自动化以及邮政自动化的提高引起 的。批发零售业就业弹性有所下降(在2003年以前,在统计年鉴 中,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为一起统计的)。金融保险业人才需求 在2003—2006年弹性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当时股市不振的因 素,在近两年应该有所回升。房地产行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迅 猛,就业弹性提高迅速,这与前两年的房价彪升,房地产市场火爆 相吻合。其他各行业,如卫生福利、体育娱乐、教育、影视等的就 业弹性都有上升,而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就业弹性也在上 升,国家机关行业也是就业弹性增长迅速。 47—. 堕 苎查 No.6 TIME EDUCAT10N June 3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弹性分析 的弹性。其他的第三产业中,除了批发零售业,都有一定的正的 就业弹性。专科毕业生在房地产行业的就业弹性为最高,其次为 根据“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发布的(2007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 业从学历和就业行业上看有以下状况: 信息软件业,再者为商务服务业,都是发展势头很好的行业。第 三产业中,专科毕业生在零售批发业就业弹性最低,这可能自营 第一,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待就业”指标反映的是 自销的零售个体户未纳入统计有关。对于本科大学生,其就业情 想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比例,专科和高职为24.3%,本科为 形与专科毕业生有些类似,在科技研究方面,本科大学生的就业 23.0%,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2.1%和10.1%。第二,虽然从“待就 弹性超过了专科毕业生,这也与此行业要求较高技术含量有关。 业”指标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仍然最大,但是与本科毕业生只 对于研究生以上,其在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中的就业弹性明显高于 相差1.3个百分点;而从“落实率”看,专科毕业生优于本科毕业 其他低技术含量的就业弹性。 生,超出0.7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第二,按工作类型划分:各类专业技术工作依然一支独秀,占 [1】蔡眈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卟经济研究,2004. 34.3%;其次是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占20.8%;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占 [2]张江雪.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就业弹性的比较卟数量经济技术 17.7%;各类企业管理工作占8.6%;各类服务工作占11.4%;各类 经济研究,2005. 一线工业和农业生产工作的分别占5.0%和0.1%;其他占1.9%。 [3】简新华,余江.基于冗员的中国就业弹性估计卟经济研究,2007. 根据上面求得的各行业就业弹性再乘以各行业中不同受教 [4]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007. 育群体所占的比重,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不同受教育群体的行业就 【5]Ming Lu.Employment restructuring during China’S economic 业弹性,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一个百分点时,该行业将新增拥有 transition[J].Monthly Labor Review August,2002. 这种学历的就业人员与其行业原有总人员的比例。比例越高,表 [6】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I冲国统计出版社,2006. 示该行业新增此种受教育人员的比例越高。对比不同部门,第二 [7】北京大学课题组.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Z】 产业和信息软件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弹性普遍较高,这可能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简报,2007. 与制造业,采掘业大部分的职位更侧重于动手能力而不是书本上 的知识有关。而对于软件业,软件业的发展使得知识的传播不局 作者简介:帅之鹰,女,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现任武汉工业职业技 限于课堂,而财富的积累也不在于商场,有电脑有网络并可自主 术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教师。湖北武汉430064 研发兼营销的模式使得其对高中学历的人员就业提供了相对高 周慧,黎军,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4 接第46页) 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上。大力培养信息素养高的专业化 时,要避免因网络使学生产生放弃思考及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的 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信息素质教育、提升教 惰性,保持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大学生在技术、智力等方面 育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比一般的普通公民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优势,对网络社会和网络文 一个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会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 化的影响更大。在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加强学生网络自 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教师的信息行为习惯等,因 律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至关重要。在信 此,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意识和水平是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 息素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比较高的层次上提升学生在 育的关键。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专门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使教 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中的使命感,对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健康 师能将信息技术融人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信息技术应该像其 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 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高尚的情操、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引领网络社会的进步,建立 4-3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网络社会的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很多高校往往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衡量大学生信息 总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进信息社会的发展,深 素养的标准,虽然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促进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 刻地改变人类的教育教学方式。高等学校应该加快信息化建设, 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带来很多负面问题。例如,有些大学 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在信息化进程中 生把拿到等级证书作为终极目标,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导致 的快速发展。 在计算机教学上出现新的应试教育;也有的大学生只满足通过考 试,而不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这样即使高分过关,其信息 参考文献: 素养也并未得到较大的提高。当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根据实际 [1]李艺,钟柏昌.信息素养详解【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国情制定了不同年龄段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如2000年美国高 [21.Y-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ACRL)制定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 f3李智晔.31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与方法卟情报科学, 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2005,23(5):678—68I. Education),该标准分为三个板块:标准、执行指标和效果,有五大 [4]张基温.论高等信息素养教育[DB/OL】.2004—5—24.http:// 标准和二十二项执行指标。我国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Ⅵ一.cies.org.cn. 或国家教委)先后颁发了(84)004号、(85)065号、(92)108号三个 [5】陆芳,骆雪超.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及实践[I1_中国 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高度重视。所以,各 医学教育技术,2006,(5):361—364. 类高校应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展开 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讨论,有效地建立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 作者简介:朱宏洁(1978.12),男,江苏省泰州市人,助教,学士学 能力标准,并使其成为实际工作的指南。 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 4.4加强学生信息道德教育 学院教育技术中心,江苏泰州225300 应加强学生的信息道德修养,特别是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同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