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刊
试析建国初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
徐海荣(上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092)
摘要: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国际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新中国建国初期受各种势力的影
响,中国国际关系比较紧张,毛泽东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具有战略指导作用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我国国家主权的独立,维护了国家的发展。
Abstract:TheMaoZedonginternationalstrategicconceptistheCommunistPartyofChinacollectivewisdomcrystallization,internationallyhastheprofoundinfluence.ThenewChinaearlyyearsofthenewnationeachkindofinfluence'sinfluence,theChineseinternationalrelationsarebeenquiteanxious,MaoZedongproposedrealisticallyhasthestrategicinstructionfunctionthoughtthatthishasconsolidatedourcountrynationalsovereigntyindependencetoagreatextent,hasmaintainedthenationaldevelopment.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国际关系国际战略Keyword:MaoZedongThoughtInternationalrelationsInternationalstrategy
【中图分类号】A4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5-0056-02
一、建国初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促进了独立主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新兴主权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有些新兴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颠覆。复杂的国际关系使得新中国在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同时,不得不转变思想,提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体系,为新中国谋求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背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引入中国,使中国人民渐渐看清了自己的命运,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形成了新的民族解放理论,通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
二、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
建国初期的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源于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基于主权国家共有的国家利益和中国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采取了完全不同于旧政府的外交策略,在战略思想上主张消除“大国主义”,提出“夹紧尾巴做人”、“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1]中国共产党充分融合文化传统、历史经验和时代精神,提出了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等原则,这在外交思想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
在建国初期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国人曾经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做出了多次调整,提出依靠苏联搞经济建设,由于关系破裂使得我国经济严重受损,中美关系也是一度波折,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以独立自主为主线,以争取外援为辅线的经济发展策略,为了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护着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对外交往过程中,在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尊严的前提
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充分尊重别国主权下,本着互不侵犯、
和领土的完整,同时向别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我所用,最大程度上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了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要谈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坚定的态度,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斗争中,毛泽东坚定了国家利益至上的根本原则。
(四)“一边倒”的外交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不断进行武装干涉以颠覆新生国家政权,中国要想抵抗外来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不得不选择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的策略,以增强对侵略势力的抗衡力量,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在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以得到国际支持以及援助。这一
建国后,毛战略思想的提出为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发展赢得了机会。
泽东提出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原则,标志着新中国以全新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
(五)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
对外开放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重要构成内容之一。毛泽东在向外国学习方面始终是抱有谦虚谨慎的态度,一直倡导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并为我所用,适当借鉴外国的经验,取其精华、弃
毛泽东提出的其糟粕,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以及“坚持平等互利,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构成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政策。
(六)反和平演变的原则
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和平演变的战略,妄想采用非军事的手段,通过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方面的渗透,动摇民心民意,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进行颠覆。毛泽东针对这一局面,适时提出了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的阴谋,并加大了培养社会主义革命接班人的力度,使新中国较为顺利地打破了和平演变的图谋。
此外,毛泽东提出的国际合作、民族一律平等、主权观以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思想主张,都已经有明确的内涵。
三、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特点(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正
-56-
思政探讨
是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指导作用。由于毛泽东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国内外局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典
2]范。[(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立场新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立场,在国际交往中,不屈从于任何一个国家,始终依靠本国的力量谋求发展。通过内外因关系原理可知,内因起决定作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在国际站稳脚跟。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前提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才能使新中国在国际变幻中经受考验。
(三)毛泽东思想是具有现代化战略意义的思想
自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就要坚持对外开放,闭关锁国不能搞建设的思想主张。[3]在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国由于受制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不充分使得中国的发展严重受阻,于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独立自主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发展方针;在接受外援方面,中国保持了和苏联等国家的团结一致,争取同情及援助;在处理国家关系中提出了尊重主权、平等共处的原则,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这都具有现代化的战略意义,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赢得了时机。
(四)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建立现代主权国家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点是创建新型周边关系和艰难处理大国关系。二战后,出现美苏两国对峙的局面,大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变化,面对来自大国不平等的外交压力,毛泽东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策略,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同时,侧重于创建新型周边关系和艰难处理大国关系,建立统一的现代主权国家,打败入侵的帝国主义,结束中外关系所表现的敌对关系,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看到的希望。
(五)毛泽东思想重视非物质力量在国际关系中,新中国由于发展相对缓慢,实力弱小,外加遭受经济封锁,打破束缚的欲望非常强烈。然而,在硬实力较弱的现实情况下,毛泽东非常看重软实力,并且坚信人民的力量和正义的力量是伟大的,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利用非物质力量的作用,扩大了影响力,为中国人民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这客观上也影响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这些思想通过转化为精神力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信心和决心,壮大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六)毛泽东思想主张变革国际旧秩序
国际旧秩序实质上维护了大国的国家利益,是建立在不平等的条款之上的。中国共产党主张打破国际旧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看作是世界战争的主要根源,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安全隐患,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障碍,只有打破旧秩序的束缚,才能谋求发展。主张通过长期的国际斗争,最终要消灭制造剥削的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4]认为“人类一经消灭了资本主义,便到达永久和平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世界上一切国家和民族,不论贫富强弱,不论大小,都是平等的,都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各国一律平等,在平等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使世界能够和平发展。
(七)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点
国际战略形势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重大转折,世界力量
政治
对比出现新局面,苏联推行对外扩张策略,中苏矛盾开始激化,毛泽东鉴于具体形式调整了对外策略,于是出现了对世界局势产生深远影响的战略决策,即打开中美关系。[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毛泽东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勇于突破束缚,也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眼光与胆识,为中国改善对外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毛泽东国际战略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关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评价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虽然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在总体的成功中也有些政策上的失误,但是从整体来看,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仍旧是凝结了真理和智慧的统一体。
(一)维护了民族尊严,捍卫了主权和领土完整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峻任务和挑战,毛泽东对于涉及主权和领土的问题非常敏感,针对国
“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理论,认为中国处于“中际形势提出了
间地带”,是“第三世界”国家,不屈从融于任何大国的政治体系中,对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径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斗争。对于任何干涉中国主权和内政的问题,毛泽东都给予了强烈的反击,真正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中,对外开放始终是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不忌讳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对于外来事物不排斥,不固步自封,目光长远、眼界开阔,有利于中国的进步。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在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交往的同时也要和资本主义国家交往。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于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这些思想为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三)为后期国际战略的调整提供了借鉴意义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得到了党的新一代领导人的继承和发扬。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国际战略也在不断地调整。而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始终被奉行为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依据国内外形势,更加鲜明地提出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强调,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为70年代后我国国际战略思想的调整提供了指导。
五、结语综上所述,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中国特殊的发展国情,使得中国在建国初期发展矛盾重重,对立和冲突不断加剧,为了谋求中国的发展,毛泽东在国际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主张,都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坚持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为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德喜.论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关于和平共处的国际战略思想[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04)
[2]付春.试析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特点[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06)
[3]高鸣,孙锋.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4]李景治,罗天虹.国际战略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