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药材无土栽培”项目落户安国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Keji xinxi 斟技信息 合国际国内市场要求,经专家组鉴定居国内同类领先水平,筛 选出国际上公认的GRAS型护色保鲜剂和AI级杀菌剂(二者 均无含硫成分),能达到美国FDA标准要求,可出口创汇于各 个国家和地区,对去皮去节后的莲藕进行处理,抽真空包装,观 察测试发现,经处理后的莲藕在0~5℃环境中保鲜期可达 60~90天,在5~15 ̄C温度下保鲜期可达30~45天,其色、香、 味、形基本保持不变,真空小包装无硫护色生鲜净菜莲藕是进 入超市销售的理想产品之一,彻底改变了莲藕传统的销售形 台湾研发出鱼用口服疫苗 台湾成功大学突破传统注射方式,研发出“鱼用口服性疫 苗”,可提升养殖鱼类存活率达80%以上。该校近日与沙特阿拉 伯公司签约,将以产学合作方式,让该项技术推展到红海海域 的养殖渔业,预估产值可达新台币600亿元。 式。 种羊扩繁新模式——・合作制种 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通过“公司+合作组 织+农户”,或“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的模式,联合广大农户 进行合作制种。以上述“链条部件”为主轴的一种肉羊扩繁新模 式近日在山西省成功探索出,其推广有望实现资金、劳力、场 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化整合,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 种羊。 这一模式的具体实施链条是由山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和山 西省农业产业化协会羊业分会选择种业公司,公司进驻基地县 后组建种羊场,把纯种扩繁群放到条件较好、素质较高的农户 家中制种,统一培训、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结 算,最终形成育种、供种、制种、调种的优种生产利益共同体,为 肉羊的舍饲圈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这一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将工程化管理、产业化 经营和合作化运行集于一身,模式的推广已作为一个项目正式 启动,初步计划是2年内在全省选择和新建5个重点优种肉羊 繁育基地县,2年后确保这些基地县年提供优质种羊4万只,年 创产值4千万元。之后,以点带面,巩固提高,稳步实施,推进山 西省肉羊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十堰首创水稻覆膜直播湿润栽培 近日,由湖北省十堰市农业局自主研发的“水稻覆膜直播 湿润栽培技术”被列为2007年度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 金重大项目。 水稻覆膜直播湿润栽培技术,是十堰市农业局针对农村多 数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农村劳力紧缺的实际,从2001年开始 研发的一项新的科技成果,具有“一早两免三省四提高”的突出 优点:“一早”,即提前成熟10天左右。“两免”,即免去了育秧和 薅秧环节。“三省”,即省水、省工、省钱。节水70%,每亩省工7 个,节省投工、物资开支180元。“四提高”是提高产量30%左 右、提高品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提高经济效益。 多年来,十堰市先后研究出地膜玉米、地膜水稻、地膜莲藕 等一系列农作物地膜覆盖减灾增效技术。2007年,十堰市在前 旱后涝、低温寡照、病虫普发重发的情况下 由于狠抓了地膜覆 盖、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的推广,预计全 市粮食总产仍达9.75亿千克,比上年增1.4%。实践证明,在生 产生态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之前,地膜覆盖仍然是适合十堰 山区实际的科技减灾增效技术。 据报道,台湾成功大学水产生技医药研究团队从“预防重 于治疗”的概念出发,研发出“鱼用口服疫苗”的关键技术,及多 价型注射疫苗系列产品,可有效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 主持该计划的台湾成大教授杨惠郎表示,采用注射型疫苗 虽可预防鱼疾病,但鱼量大,注射不易,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时 间;鱼用口服疫苗则是以食物链方式,先将疫苗放人大肠杆菌 之中,让虾去吃细菌,再让小鱼吃虾、大鱼吃小鱼,目前先以石 斑鱼为实验鱼种,发现存活率可达80%以上。 “中药材无土栽培’’项目落户安国 近日,河北省安国市金木药业有限公司与河北农业大学签 约,将联合对“中药材无土栽培”项目进行技术攻关。据了解,该 项目填补了河北省中药材种植领域的技术空白。 安国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是全国首批中药材无公 害生产示范县。近年来,由于环境、土壤、化学制剂等因素影响, 中药材出现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超标现象,造成中药材品质 下降;同时,多种中药材需要倒茬种植,对土壤要求严格。为了 解决这些问题,该市启动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绿色工程”,采 取提纯高壮、基因重组、快繁脱毒等手段提高中药材品质。 据了解,“中药材无土栽培”项目将大幅度提高中药材产量 和质量,有效减少中药材病虫害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实 现节水、节肥、节电、节地等功能。目前,山药、桔梗、菊花、绞股 蓝、紫苏、丹参等6种中药材无土栽培技术在河北农大已试验 成功,金木药业有限公司拟投资8 000多万元建设中药材无土 栽培生产示范基地。 杂交水稻新品在津育成 据悉,袁隆平院士和天津市开展的农业重大科技合作项 目——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近日,核质 互作粳型不育系“隆1A”在天津开发区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培育成功,并顺利通过专家的技术鉴定。杂交水稻育种的一般 周期为6~8年,天隆公司在4年多时间里成功培育出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不育系”,为选育一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品 种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天津杂交水稻走向全国。 此次培育成功的“隆lA”是具有高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 实率的粳稻不育系,制繁种产量获得突破,实现了粳稻不育系 选育的创新。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异交习性优异,可恢复性 强,配合力高,已完成全部选育程序,可以广泛用于杂交粳稻新 组合选育。据专家鉴定,“隆1A”属于中熟中粳,制种产量较高, 配合力强,可恢复性好,应用范围广。它与感温型粳稻恢复系配 组,选育的优势组合可在辽宁南部、京、津、冀稻区种植;与感光 型粳稻恢复系配组,选育的优势组合可以在黄淮稻区应用。 2007年第J2期 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