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文化”在盐城交通候车空间中的应用研究□曲摘婷要:伴随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候车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建筑的一部分,除了具有公共建筑的共同性质,还有自身的特性,如候车空间的相对封闭性、传播性、交流性等。该文以“四色文化”在盐城交通候车空间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使盐城交通候车空间建设融入地域文化,且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使盐城交通候车空间更加人性化。关键词:四色文化候车空间文化内涵一、盐城“四色文化”内涵“四色文化”中的四色主要指红、蓝、白、绿四种颜色。“四色文化”的具体内容如下:红色铁军文化是指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的所在地,铁军文化是盐城红色文化的特色资源;蓝色海洋文化是指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与蓝色的海洋文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白色海盐文化是指盐城是全国唯一以盐为名的城市,在市中心矗立着一座海盐博物馆,展现古代盐城人民炼卤煎盐、晒海为盐的生活场景;绿色湿地文化是指绿色是盐城的主色调,体现了盐城的生态。“四色文化”伴随着盐城城市的发展,是盐城的文化主体和文化精髓。盐城“四色文化”在该城市交通候车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提取四色文化形态符号表现盐城候车空间的艺术性运用形态符号表现交通候车空间的艺术性,可以将“四色文化”中的丹顶鹤、麋鹿、芦苇荡、海洋、海盐等具体形象进行抽象、夸张、变形以及重组,运用于候车空间的椅子设计中,突出候车空间的文化氛围。如,在盐城交通候车空间的指示牌设计中体现芦苇荡的田园风光、麋鹿野生动物保护基地的风景、丹顶鹤风景保护区中的特色符号等,体现了集文化性、艺术性、审美性为一体的湿地符号在盐城交通候车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2.运用四色文化的色彩表现盐城候车空间的主题创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交通候车空间环境色彩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交通候车空间色彩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的感受,进而影响乘客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将“四色文化”的四色红、蓝、白、绿进行提炼、加工,通过艺术化的手法融入城市交通候车空间,使候车空间拥有和谐的色彩环境,从而创造出舒适的、有文化特色的候车空间。其中,换乘大厅中大型的壁画采用湿地芦苇荡的色彩为基色,结合海洋文化中不同层次的蓝色和白色作为中间层次的搭配,最后以代表新四军文化的红色作为画龙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既具有现代气息又能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现代装饰画。该装饰画在盐城交通候车空间中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感受,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主题情境。3.运用四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材料装饰和塑造地域文化景观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中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古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重视材料的自然属性,创造出优秀的手工制品。盐城交通候车空间设计也做到了因地制宜地使用材料,运用当地生态环保材料麻、藤、芦苇、海草、海盐等进行景观小品的设计与制作,将展现地域文化的软雕塑、表现海盐文化的盐雕与湿地水景、芦苇荡、大海等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人文化的城市交通候车空间环境。盐城交通候车空间设计运用地域材料所塑造的景观能够体现当地特色,营造地域文化环境,在候车空间中脱颖而出,成为乘客视线的焦点,起到丰富空间层次、美化环境的作用,对表达城市文化内涵也十分重要。二、“四色文化”在盐城交通候车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当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交通候车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如,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造就了独特的城市风貌,还赋予了城市换乘空间设计独特的元素,使该城市交通候车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将苏州特有的粉墙黛瓦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将城市交通候车空间设计得颇有特色,让去过苏州的游客感受到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冲击力。苏州市地铁2号线候车空间的墙饰将苏州园林造景中的竹子和假山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候车空间设计将标志性、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和文化性有机结合。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将地域文化融入交通候车空间设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盐城市将“四色文化”应用在城市交通候车空间设计中,可以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笔者通过总结城市交通候车空间在人行流线、空间组织与构成元素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空间设计的原则,关注人们在城市交通候车空间停留时的心理体验,提出在城市交通候车空间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的方法,以便促进现代城市交通候车空间更加合理地发展。下文笔者探讨三、四色文化对盐城候车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脊梁,是公共空间设计的精神和灵魂,公共空间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融入文化精粹,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盐城交通候车空间设计围绕“四色文化”展开,将交通候车空间的功能与审美相结合,以乘客为中心,真正做到了与城市地域自然环境相融合、与地域人文环境相适应,实现了地域文化特征表现和个性化设计相统一、文化特征和环境相协调,促进了盐城市经济、文化、自然等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王海鹰.消费者文化心理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2]尼跃红.室内设计形式语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编辑伍宝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