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雷
(甘肃省永靖县三条岘乡畜牧兽医站,甘肃永靖 731600)
摘 要:永靖县规模化养殖业发展很快,畜禽饲养数量迅速增加,但畜禽养殖污染越来越严重。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预防,遵循科学的防治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已成为现阶段和将来永靖县地区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近年来,永靖县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饲养数量迅速增加,由于畜禽养殖业在建设初期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普遍存在选址不当,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的现象,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预防,遵循科学的防治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已成为现阶段和将来永靖县地区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1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1.1 全县畜禽养殖场(户)情况
全县规模养殖场(小区)173家,养殖大户400余家,其中禁养区内44家。
1.2 饲养场地选址情况
全县71个规模养殖场,有500余户在村庄住户院内(旁)建设畜(禽)圈舍,散养户都是人畜同院。1.3 污染物处理情况
经调查,建有沼气设施设备的养殖场有3家,粪污在沼气池内发酵处理。其余养殖场均建有污水贮存池、畜禽粪便贮存场等,贮存的污水通过农田灌溉等措施进行处置,畜禽粪便掩埋堆积,等待出售或施入农田。散养户固体粪便露天堆积,等待出售或施入农田,污水直接排入渠道或下水管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的危害2.1 传播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就有人畜共患疾病100多种,其中:由牛、羊传染的50余种,如炭疽病、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破伤风等;由猪传染的有30余种,如布鲁氏杆菌、日本乙型脑炎、口蹄疫等;由禽类传染的20余种,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禽副伤寒等。这些传染病的病原大量存在于家畜家禽粪便及排泄物中。2.2 影响空气质量
畜禽粪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恶臭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甲烷、粪臭素、二氧化碳等,同时畜禽本身也释放一些难闻的恶臭气味。畜禽与粪便、尿液、污水释放的恶臭,排出量超过大气环境的承受力(自净能力)时,将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不仅会造成畜禽应激反应,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降低畜禽产品质量,而且还严重影响畜禽饲养场所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养殖场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入大气后,可随着大气的流动而扩散和传播。据测算,一个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可向大气排出近148kg氨气、13.5kg硫化氢、24kg粉尘和14亿个菌体,这些物质污染的半径可达5km,尘埃和病微生物可随风传播30km以上。作者简介:王国雷(1988—),男,甘肃永靖人,本科,学士,助理
畜牧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2.3 降低水的质量
一头(只)畜禽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畜禽饲养场就是一个污染排放场。排出的污水流入河流、水库、田地,将使水体变色、发黑,导致水体难以再净化;过量流入农地,会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便会破坏土壤原有的基本功能并污染地下水。2.4 危害人类的健康
畜产品是人类饮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如果在畜禽饲养过程中大量使用激素类添加剂、抗生素、消毒剂,会污染畜产品的品质。如高铜被误导为能促进猪肉的生长而超量使用,其产品被人类长期食用后就会造成铜中毒,高铜猪粪便还会被农作物所吸收,高铜农作物又会危害人畜健康,出现恶性循环。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指导思想及原则3.1 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环保并举,实现科学规划、区域布局、总量控制,有序发展生态畜牧业,促进畜牧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全县畜禽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 治理原则
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和规模,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疏堵结合、以堵促疏、标本兼治,做到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控制并举,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切实解决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4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措施
对全县畜禽养殖污染进行根本治理,构建起完善的畜禽粪污治理体系,初步建立标准化、生态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形成一批“投得起、用得起、效果好”的污染防治新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4.1 从总量控制入手进行治理
根据我县种植业对畜禽粪肥的承载力以及我县水域被划入兰州水源地保护范围的要求,对全县畜禽养殖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新增畜禽养殖,禁养区内一律不得新(扩)建畜禽养殖场所,做到只减不增。
4.2 从关停搬迁入手进行治理
4.2.1 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进行依法实施关停或搬迁
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养殖场(户)进行整治,依法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实施关停或搬迁。科学选址,集中安置搬迁养殖场(户),入住养殖场必须达到甘肃省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4.2.2 对限养区内的养殖场(户),逐步控制和削减畜禽饲养总量
对限养区内的养殖场(户),逐步控制和削减畜禽饲养总量。鼓励发展规模化养殖来实现由家庭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移,家庭散养关停退出;引导养殖户将场区逐步由村内向村外转移,家庭散养进山入沟,不占基本农田。4.3 从规范养殖入手进行治理
对限养区内的养殖场(户)严格监管,建(下转第32页)
11
专家论坛2018年7月下www.sydkzz.com(2)积极创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新模式,新建县级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于2016年开展运行,采用高温化制处理工艺实现油脂分离,处理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气符合环保要求。8 提高对动物疫情的应急管理与处置能力
强化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县、乡、村、屯”四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和动物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及时完善调整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加大对动物疫情报告员的监督管理和培训指导工作。为不断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永吉无疫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疫情报告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以提高实战状态下对突发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9 各级政府提高了对动物防疫工作的保障能力
(1)加强了组织领导。永吉无疫区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永吉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两个主要领导任组长、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土地、住建、工商、公安等十五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参于无疫区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形成上下联动,统一指挥和协调的工作机制,为项目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加强了法律保障。在永吉无疫区建设过程中,省、市、县三级先后制定(修改)和出台了《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吉林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实施细则》、《永吉县无口蹄疫区管理办法》以及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管理的通告》;永吉县人民政府或办公室分别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县无疫区建设的通告》、《关于印发永吉县外引和过境动物及动物产品管理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永吉县动物饲养小区及屠宰加工场所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通告》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公告的制定和实施为永吉无疫区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3)资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永吉县多方筹资保证无疫区项目建设,无疫区建成后的2013年至2015年省政府给永吉无疫区追
加拨付了三年的项目经费;县政府将每年的无疫区业务运行经费全额纳入到财政预算,确保了永吉无疫区的各项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4)满足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为了解决无疫区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问题,永吉县县委、县政府通过补足空编和县内调剂为畜牧系统增加编制50多个,三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解决了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为无疫区项目建设和运行提供了人员队伍保障。
(5)强化了兽医技术培训。一是通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聘请专家讲课、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业务培训;二是选派相关业务骨干参加国家、省局举办的无疫区建设、口蹄疫实验室检测技术、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评估等相关培训;三是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合作,为系统内业务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四是畜牧局筹措资金建设了一处图书室,购买了专业及各类图书方便了职工学习,全面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吉林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的建设和运行,使永吉县构建了健全的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政府的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责任机制的得到落实;二是兽医机构体系全面加强,形成了机构完整、队伍稳定、运转高效、反应快速的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三大兽医工作体系,无疫区建成后各项防控体系持续有效运转,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三是规范了行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通过与国内外无疫区专家交流不断提升了工作水平;四是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动物病死率明显下降,为养殖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的养殖环境;五是完善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实施病死动物的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保障了兽医公共卫生和动物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虞塞明,郭昭林,孙刚.构建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六个关键点[J].
兽医导刊,2008,(9):46-47.
(上接第11页)
立健全排污设施,集成应用干清粪、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养殖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实行标准化养殖,对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全部进行休养或关停。
4.4 从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入手治理
根据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对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时,必须由县及县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出具相关文件,按照程序报批。5 建议
5.1 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规划、监督检查、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工作,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5.2 建立长效机制
为避免畜禽养殖场清理后“死灰复燃”,各相关部门要落实
责任分工,建立巡查和上报制度,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防止关停畜禽养殖场(户)反弹,长期巩固整治成果,对其他禁养区域内畜禽养殖场(户)严禁扩大养殖规模和养殖数量,构建起“群众监督、乡镇包村、业主自律”的治理格局。5.3 加强宣传培训
深入开展畜禽养殖生态环境教育,分级、分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培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作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和自觉行动,推动全县畜禽养殖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6 结语
综上所述,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十分严重,科学规划、区域布局、总量控制,有序发展生态畜牧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县畜禽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继义,陈哲,孙玉江.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J].黑龙
江畜牧兽医,2008,(6):104-106.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