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2月第l4卷第4期(旬刊)JPMT.February.2007。Vo1.14.No.4(Issued Every Ten Days) ・457・ 3讨论 性导管,肌上皮细胞极少,由于切片的原因,在观察的切面上 P63作为肌上皮的标记物,其抗原及特异性强,敏感性 看不到。再者由于间质的硬化,某些挤压的腺上皮细胞与肌 高,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由于P63为核 纤维母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在HE切片上有时难以分辨而被 阳性,不能显示连续的肌上皮细胞 ,Aetin为浆阳性,可在一 忽落,若标记CK,则可避免,因此免疫组化标记P63 Actin 定程度上弥补此缺陷。文献报道在良性腺体周围及良性病变 CK,对于乳腺原位癌及早期浸润性癌的诊断极鉴别诊断有很 的腺体周围,肌上皮细胞呈连续性围绕,而在导管原位癌、小 大的帮助。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生可根据乳 叶原位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数目减少呈间断或不连续的环 腺癌患者是否浸润、肿瘤的大小、核分级、有无中心性坏死、前 状,乳腺浸润性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基本消失或无肌上皮 哨淋巴结的活检、临床腋下淋巴结的检查情况等综合分析选 围绕 ,早期浸润性癌,浸润处肌上皮消失 J。总之,从乳腺 择不同的术式及放疗方式,不仅保证了患者的寿命,也保证了 的良性病变到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性导管癌,肌上皮细 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胞的消失是一个逐渐的过程。31%乳腺原位癌腺体肌上皮细 参考文献: 胞P63呈不完全性表达(少于25%的肌上皮细胞着色)‘,而 [1]景洪标.P63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剐诊断中的意义[J]. 69%完全阳性表达的病例(多余75%的肌上皮细胞着色)大 诊断病理学杂志,2OO4,11(5):308-310. 多也呈跳跃性胞核着色l ,所以乳腺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2】 eyed ML;Hyjek E,Girl DD,et a1.Double immunolableling with 腺体周围的肌上皮细胞都可为不连续围绕。单凭P63的表达 eytokeratin and smooth muscle actin in c0 丘Iming early invasive 有时无法鉴别,在硬化的间质内,有小簇状、条索状、小管样细 caIcinoma ofbreast[J].AM J Surg,1999,23:176-81. 胞团,其周边有P63(+)Actin.(+)肌上皮围绕,则说明为挤 [3]耿建祥.乳腺增生性痛变中P6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J].临床与 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Apr,21(2):204-207. 压的小导管,如果其周围无P63(+)Acfin(+)的肌上皮细 [4】 董丹丹.P63/a-SMA鸡尾酒法标记肌上皮细胞在诊断乳腺导管 胞,则提示浸润,因为可有以下两种情况存在:其就是浸润的 原位癌和浸润性癌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OO4。1 腺上皮细胞,周围的肌上皮细胞已经消失;其为挤压的良性小 (4):87-89. 导管,周围有肌上皮存在,但导管的走向与切面垂直,或为癌 。 l收稿日期:2006-09-30) ’心肌梗死单纯性QRS波群电压交替的治疗观察 潘会玲 (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山西太原0300o9) [摘要】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时的单纯性QRs波群电压交替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心肌梗死的各种症状进行 治疗。结果:随着心肌梗死的好转及治愈QRS波群电压交替现象消失。结论:电压交替时经对症治疗原发病即能消 除。 [关键词】心肌梗死;QRS波群;电压交替 [中图分类号】R542.2 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l67l舢8(200r7)o4一D4S7 l 心电图电压交替目前大多观念认为与心肌的疾患有关, 2结果 临床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心肌梗死、 以上心肌梗死经积极溶栓等抢救治疗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包积液、心包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0近年来我们总 的患者给予对症预防治疗后,随症状的好转,QRS波群的电压 结了6例心肌梗死时单纯性QRS波群电压交替,并在治疗同 交替逐渐消失。 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3讨论 1资料与方法 电压交替是指在起搏点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心电图全部 本组6例均为冠心病患者,同为男性,年龄68岁一72 或部分波(段)出现周期性或交替性的振幅或形态的改变【1]。 岁。1例无痛性心肌梗死,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在心肌 可见于心肌细胞除极过程,也可见于激动形成和传导过程。 梗死前后发生。例1,58岁,男,因剑突下不适、恶心胸闷气急 以上6例的QRS波的电压交替均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发生 入院。发病前后没有胸前区疼痛,经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 机制主要与心肌损害引起心肌各部电生理功能的不平衡有 律,平均P-R间期0.18 8,R・R间期0.94 8,II、Ⅲ导联sT段 关。动作电位、膜电位水平发生变化,使心肌梗死时R波出 稍有抬高,V。导联QRS波呈rs型,从V。导联的第2、第4、第 现大小不等的电压交替现象。在这些QRS波群电压交替病 6、QP,S波群的s波为9 mV,第3、第5、第7、QRS波为7 mV, 例中均是心肌梗死患者,我们发现,心肌梗死发病前后均可出 即QRS波群振幅每隔一次,心搏发生一次变化,其振幅一深 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也可发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不适症 一浅,相互交替,未发现明显的梗死图形。2天后患者症状加 状,交替持续的时间随治疗症状的好转消失,是否所有的心肌 重,出现了下壁心肌梗死的图形,Ⅱ、Ⅲ、aVF导联sT段有动 梗死的电交替的现象都有这些特点呢?由于病例较少还需今 态演变,小的q波,经溶栓、抗凝、止痛等积极的治疗,1周后, 后更进一步观察总结。 QRS波群电压交替消失。另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在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时发现,v4、V 导联有QRS波交替。其他3例分别在Ⅱ、Ⅲ、 [1]吴哗良。龚仁泰.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3t0. aVF、avL、V 一V 导联出现QRS波群不同程度的交替,其中1 . (收稿日期:2006-11-18l 例间断的发生,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