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2期 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 V01.26 No.2 2006年6月 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 June 2006 黄绿木霉固定化生产纤维素酶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孙冬梅 ,杨谦 ,宋金柱 ,陈忠祥 (1.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 要: 利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制备固定化细胞黄绿木霉,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 50 g/L,培养基初始pH值4.0~4,5,以滤纸浆为培养基碳源培养的小球的稳定性好。发酵产酶培 SUN Dong—mei 养时以滤纸浆为碳源,海藻酸钠质量农度为50 g/L,CaCI 质量浓度控制在20 L,培养基初始pH 值选择为4.5,产酶效果好、酶活力高、保持时间长。添加表面活性剂Twin一80后,产酶能力可进一步提高。通过 (NH )2s0 分级沉淀、Sephadex G一100分子筛层析和DEAE Sephadex A一50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出黄绿木霉 纤维素酶系中达到电泳纯的3种内切葡聚糖酶(EG I、EGⅡ、EGⅢ)和2种JB一葡萄糖苷酶(BG I、BGⅡ)。通过SDS— PAGE和IEF电泳测得5个酶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别为62 300、71 900、52 600、85 300和78 300,等电点分别为 5.4、4.8、5.0、5.6和5.8。 关键词: 纤维素酶;黄绿木霉;固定化;等电点 中图分类号:TQ351.011;Q8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2006)02—0079—04 Studies on C ellulase Production by Immobilized C ells and CharacteI.istics of Cellulase SUN Dong mei ,YANG Qian ,SONG Jin.zhu ,CHEN Zhong.xiang (1.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2.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Heilongjinag August First Reclamation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Immobilized cells were prepared through embedment of Trichoderma aureoviride with calcium alginate.The suitable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sodium alginate 50 g/L,initial pH value of the substrate 4.0-4.5 and using filter paper pulp as carbon source of the substrate.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the immobilized cells was improved when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dichloride was 20 g/L.initial pH value of the substrate was 4.5,concentration of sodium alginate was 50 g/L using filter paper pulp as carbon source of the substrate.Addition of the surfaetant TwinI80 could further increase enzymatic activity.Three endoglucanases and two JB—glucosidases from the fungi were separated and puriifed to electrophoretic homogeneity through processes of (NH4)2 SO4 rfactional precipitation,Sephadex G-100 gel chromatography and DEAE Sephadex A-50 ion exchange ehromatogra— phy.They were designated as EG I,EGⅡ,EGⅢ,BG I and BGⅡ,with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s(Mr)of62 300,71 900, 52 600.85 300 and 78 300 by SDS—PAGE,and isoelectric points of 5.4,4.8,5.0,5.6 and 5.8,respectively. Key words:cellulase;Trichoderma aureoviride;immobilization;isoeleetric point 林产资源的生物利用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可再生的林产资源进行加工利用。随着全球性能源危 机、粮食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到来,人们对林产资源的利用更加重视,尤其是可再生的植物纤维资源的深 度加工利用,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目前,林产资源生物利用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可再生的植物 纤维资源生产清洁能源和蛋白饲料、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应用、功能性糖醇和低聚糖的开发、香料 化合物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等。纤维素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I生有机质资源,据估计每年 全球通过生物合成可再生性纤维素达l 000亿吨以上,但被利用的极少。如果能将纤维素转化成葡萄 收稿日期:2004一l2一O7 作者简介:孙冬梅(1970)。女,黑龙江北安人,副教授,博士生,从事微生物研究 通讯作者:杨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0 林产化学与工业 第26卷 糖、乙醇及其它化工产品或生产单细胞蛋白,既可以缓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和能源危机,又可以减少 纤维素废料引起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纤维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纤维素酶的需求量越 来越大。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国外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生物技术,固定化细胞可反复 使用,发酵过程易于控制,后提炼工艺简化及降低成本和实现连续发酵。因此,固定化技术已广泛应用 于工业、医学、化学分析、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各个方面。在发酵领域中,固定化技术已应用于乙醇、氨 基酸、有机酸、酶制剂和抗生素等产品的生产_4 J。海藻酸钙凝胶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固定化酶载体,本 研究探讨了利用其固定黄绿木霉进行纤维素酶的生产并对获得的纤维素酶组分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菌株 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实验室分离得到。 1.2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 用Mandel S营养液加0.005 g/L木糖、0.015 g/L葡萄糖、0.003 g/L蛋白胨、0+2 g/L滤纸浆、pH值 4.5加热配制成50 L的海藻酸钠溶液。将黄绿木霉孢子悬液按一定比例加入上述海藻酸钠溶液中,使混 合孢子悬液最终孢子含量为10 ~10  ̄'/mL。用20 mL针头缓慢均匀注射混合孢子悬液到质量浓度 20 L的CaC1:中,形成凝胶颗粒小球。硬化16 h以上,用无菌水洗涤2~3次,即制得固定化小球。 1.3产酶培养 在250 mL三角瓶中装45 mL产酶培养基,放入90~100个固定化小球进行摇床培养,前36 h摇床 转速为120 r/rain,36 h后进入产酶期转速保持为100 r/min,温度保持在28—3O℃。 1.4 固定化小球稳定性的研究 1…4 1 海藻酸钠质量浓度的影响 分别配制质量浓度30、40和50 L的海藻酸钠作为黄绿木霉孢子 的包埋载体,制成固定化小球进行产酶摇床培养,比较其稳定性。 1.4.2培养基碳源的影响选用稻草、结晶纤维素、滤纸浆3种纤维质原料作碳源,利用产酶培养基摇 床培养固定化的黄绿木霉孢子,比较其稳定性。 1.4.3培养基pH值的影响选初始pH值3.8、4.5和5.4的培养基进行摇床培养,比较其稳定性。 1.5羧甲基纤维素(CMC)酶酶活的测定 CMC酶酶活定义:以CMC-Na为底物,在反应条件下(50℃水浴加热30 arin),以水解反应中每 30 arin产生1 mg葡萄糖的酶液的量为一个单位(U)。CMC酶酶活力测定方法如下:在产酶培养的三角 瓶中过滤出1 mL溶液,与4 mL蒸馏水混合均匀,作为粗酶液待测,取上述粗酶液1 mL和加入底物1% 的CMC-Na溶液1 mL。50 oC恒温水浴30 arin后,加入2 mL DNS终止反应。煮沸5 arin显色后,流水快 速冷却至室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40 nm下比色,测其0.D.值。 1.6酶组分 1.6.1 酶的分离纯化将固定化后得到的粗酶液经(NH ):s0 沉淀、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一100分 子筛层析上 和葡聚糖凝胶DEAE Sephadex A一50离子交换层析 ],得到纯化后的酶蛋白。粗酶液分 离纯化得到EG I、EGⅡ、EGm、BG I和BGⅡ。 1.6.2酶的组成SDS-PAGE电泳和IEF电泳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参照Bio—Rad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实 验操作手册,所用试剂均购自Bio-Rad公司。SDS—PAGE电泳选用分离胶质量分数为12%,浓缩胶质 量分数为6% 2结果与讨论 2.1 固定化小球稳定性 2-1.1 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与培养基碳源对小球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小球结构变化的考察发现:随着 海藻酸钠质量浓度的升高小球稳定性增强,50 g/L的小球摇床培养8 d仍然完整并可保持12 d以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孙冬梅,等:黄绿木霉固定化生产纤维素酶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81 但海藻酸钠质量浓度过高,会使小球硬度过强,不利于菌丝生长,因而以50 L为宜。稻草、结晶纤维 素和滤纸浆3种纤维质原料作碳源,摇床培养12 d,3种原料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稻草对小球破坏严重, 结晶纤维素次之,滤纸浆组小球则保持完好。 2.1.2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小球稳定性的影响pH值对小球稳定性有明显影响,pH值低的培养基小 球稳定性较好,根据黄绿木霉生长对pH值的要求,培养基初始pH值控制在4.0—4.5较为适宜。 2.2 固定化对产酶的影响 2.2.1 小球硬化液CaC1 质量浓度对产酶的影响将海藻酸钠处理的孢悬液滴入CaC1 溶液中,可形 成海藻酸钙凝胶小球颗粒,达到硬化的目的。分别选质量浓度15、20和25 L的CaC1 溶液处理海藻 酸钠孢悬液,然后进行产酶摇床培养,测定其产酶规律。检验的结果说明,3种不同质量浓度CaC1 处理 过的固定化小球产酶活力差异极其显著,CaC1 质量浓度越高,小球稳定性越好,但过度硬化会造成凝 胶颗粒内物质传递的困难,不利于产酶。因而选择适宜的CaC1:质量浓度,既可保证固定化小球达到一 定的强度又有利于产酶。尤其是前8 d使用20 L CaC1 处理过的固定化小球产CMC酶酶活比其他两 个都要高。8 d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20 L CaC1 处理过的小球仍然保持较好(见表1)。 2.2.2培养液初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 分别在初始pH值为3.8、4.5和5.4的摇瓶培养液中进行产 酶培养。结果发现,pH值3.8的培养基产CMC—Na酶效果不是很好,第6天以后开始下降;pH值4.5 的培养基产CMC—Na酶效果最好,在第8天左右达到高峰。但是下降得比较快,到10 d以后3种pH值 的培养基产CMC酶速度下降基本一致。综合考虑,培养液初始pH值以4.5为宜(见表1) 2.2.3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表面活性剂能提高细胞的通透性,有利于纤维素酶排出。Twin一80 是常用的一种表面活性剂,有资料曾经报道Twin一80能显著提高其他木霉纤维素酶活力。用加体积分 数0.1%Twin-80和不加Twin-80的培养液进行产酶培养,测定黄绿木霉产酶规律。结果证实,在固定 化培养液中加入Twin一80可使CMC酶酶活提高17%左右,且保持的时间比较长(见表1)。 表1 固定化条件对产酶活性的影响 Table 1 Efleet of immobilization conditions on cellulase activities 2、2、4 固定化细胞与游离细胞产酶的比较2.3纤维素酶系的分离纯化 固定化细胞产CMC酶酶活明显高于游离细胞产CMC酶 酶活,酶活产率提高了177.6%之多(见图1)。 2 3.1 酶的分离纯化在分子筛层析过程中出现了5个蛋白峰,其中峰Ⅱ检测到J8一葡萄糖苷酶活,峰 Ⅳ和峰V检测到了内切酶活,将内切酶活力部分和J8一葡萄糖苷酶分别收集合并浓缩,各自经过离子交 换层析后,共得到了5个纤维素酶组分,即EG I、EGII和EGm以及BG I、BGII。 2.3.2酶的相对分子质量(M )和等电点的测定纤维素酶各组分的SDS—PAGE电泳图谱对以上分离 纯化的内切酶各组分样品进行电泳分别表明,在SDS—PAGE胶上形成单一蛋白条带,说明各组分已达 电泳纯。经与标准蛋白的比较和计算,各组分的M 和等电点见表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2 林产化学与工业 第26卷 1.2 表2纤维素酶系各组分的 和等电点 0.8 Table 2 Mr and isoelectric point of 避 游0.4 cellulase components U U 0 6 8 10 12 培养时间/d 一0一固定化细胞immobilized cells; o 游离细胞normal cells 图1 固定化细胞与游离细胞产酶的比较 F 1 Comparison of immobilized cells and normal ceUs 3结论 3.1通过改变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培养基碳源和培养基初始pH值这3个条件发现,固定化小 球确实能够满足进行发酵培养的要求,并探索出了适宜的产酶培养条件:以滤纸浆作为培养基碳源,海 藻酸钠质量浓度5O L、CaC1 质量浓度2O g/L、培养基初始pH值4.0~4.5。 3.2通过与没有进行固定化的游离细胞产酶进行对比,研究了固定化细胞是否有效提高了产酶活力。 探讨了小球硬化液CaC1 质量浓度、培养基初始pH值、表面活性剂Twin一8O对产酶的影响。结果显示, 固定化细胞产酶能力强于游离细胞,如果在固定化的同时添加Twin一8O等表面活性物质,更有利于提高 纤维素的产酶活力。 3.3通过分离纯化得到该菌株纤维素酶的不同组分获得了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 )与等电点,这将 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家建,陆怡.纤维素酶的研究及虚用综述[J].林产化工通讯。1995,29(1):6-10. [2]王建平.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及趋向[J].舟山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42—47. [3]宋波,邓晓皋.纤维索酶的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3,22(7):491—494. [4]杨斌+半纤维素酶的细胞固定化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5,3(1):42—45. [5]张应玖.果胶酶的固定化研究[J].生物技术,1996,6(2):26—29. [6]GHOSE T K.Measurement of eellulase activity[J].Pure&Appl Chem,1987,59(2):257-268 [7]张龙翔.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