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6期总第424期
设问题·激兴趣·解文本·促思维
——例谈初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文/李丰英
计的意图,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实践阅读技巧,形成阅读技能,启发学生深层思维。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启发思维;解读文本初级中学,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一堂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案例,阐述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如何经过巧妙地设问,剖析各环节设【作者简介】李丰英(1965.01-),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浙江杭州师范大学,任职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
首先,一上课就呈现给学生一段有关圣诞节的视频,询问
引言
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提出:“设问巧妙即能教好书。”巧妙设问能激发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有效问题的设先设计的方向发展。
计,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脚手架”,有利于教学进程朝着预
但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对提问的功能理解狭
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学生知道哪些关于圣诞节的知识。初步形成有关圣诞节的思维导图。
隘,把提问当作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是否理解的手段,所以问题普遍缺乏层次性。不少教师采取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这种方式仅仅局限于对文章细节进行提问,只涉及对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很少涉及文本深层次的含义,使阅读教学停留在浅层理解层面。
如何让英语老师们能够上好阅读课,如何精准地解读文本与
When is Christmas?
设计阅读课值得我们每位一线英语教师的思考。
一、课例呈现与文本解读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Christmas?What are the common things that people think of for Christmas?
Reading 教学。
1.教学材料:Go for it! 9年级 Unit 2 Section B 2a-2e 2.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理3.教学分析:这是一篇阅读课。课文通过小说《A Christmas
Do you know any stories about Christmas?
解能力、分析能力、推断能力、创新能力及深层思维。已有圣诞节知识的回忆,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关于圣诞节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A Christmas Carol。很自然地引入今天的上课话题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文本阅读的兴趣。进而主动探究圣诞节的内涵。
Step 2 Skimming for the main idea.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为每段选出大意。
剖析:运用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提问,让学生对
Carol》讲述圣诞的真谛是分享并给予,小说里的主人公Scrooge
做了一个梦,梦里见到了过去之灵,现在之灵和未来之灵,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时,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承诺自己要做一个更好的人:他用善心和热心,他所到的每一个地方都传递爱和快乐。
4.教学设计:本堂课采取以“话题”为核心,以“活动”为
途径的教学模式,通过skimming, scanning和post reading,让学维和合作能力。
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
5.教学过程:
Step 1: Pre-reading.
148
2018年36期总第424期
ENGLISH ON CAMPUS
剖析:
每个大意都用红色的字体标出关键词,既呈现了新词,又引导学生要关注关键词。
Step 3. Scanning for details
让学生为每段选大意,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个整体的感知。
让学生阅读第四段,并归纳出圣诞的真谛。
首先让学生阅读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Christmas?
What things do people usually think of when they think of What’s 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mas?
What does the word “lie” mean in the passage?
剖析:
了剧烈的变化,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到文章最后Scrooge发现做了哪些事,并让学生归纳圣诞的真谛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阅读第二段,梳理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角色,并Who wrote A Christmas Carol?
Step 3. Post reading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通过图表让学生明了Scrooge与三个鬼魂见面后,性格发生
原来是自己做了一个梦,自己还活着并且已是圣诞节早上时,他
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人物性格。Why does Scrooge hate Christmas?
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What kind of person is Scrooge?Scrooge?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cob Marley and What did Marley use to be like?What happened to him at last?know?
Does Jacob Marley want to help Scrooge? How do you
Does Scrooge have a lot of friends? Why or why not?Day?
How does Scrooge feel when he wakes up on Christmas 剖析:
“主人公”Scrooge从讨厌过圣诞节,小气,没有朋友到做了一个梦,梦见与三个鬼魂见面,第二天在圣诞节早上醒来时性格发生了完全的变化,对生活的态度也截然不同。通过提出问题“Scrooge 讨厌圣诞节吗?Scrooge有很多朋友吗?为什么有或没有?在圣诞节那天醒来时,Scrooge有怎样的感觉?”帮助学生分析Scrooge这个人物的性格变化。学生根据文本提供的事实信息,做出分析和推理,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问题答案在文本中不能直接获取,但答案必须根据文本事实信息作出合的推理和判断,而不能游离于文本之外。此问题的设计在于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激发求知欲望,激活多维思考,使其对所授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思维更加活跃。的对话,并让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
最后教师问学生:
让学生发挥想象,四人一小组,编三个鬼魂与Scrooge之间
这些问题的设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感受小说
和理解。学生在文本中很容易找到答案,帮助学生理解小说里出现的主人公。
让学生阅读第三段,并完成以下表格。What does Scrooge see when he’s with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ast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 the Ghost of Christmas Yet to come剖析: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促进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基本识记
the writer?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剖析: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Do you agree with
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分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升学生评判性和创新性等思维品质。
最后让学生推敲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文本折射出来的观
149
ENGLISH ON CAMPUS
2018年36期总第424期
二、思维培养与策略渗透
课了?这节课怎么过得如此之快!”而当我们再次回味这节课的时候,大家感叹这节课从头到尾,一根主线,一目了然,清晰流畅;教学内容构思巧妙,设计独特:课堂气氛高潮不断,师生配合默契,处处渗透着思维品质的培养与阅读策略教学,具体体现在:
1.激兴趣,让学生“想说”。上课时,教师通过播放视频,
当铃声响起时,听课的老师不约而同地感叹:“怎么就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有适合他们的问题,使他们从回答问题中获取新的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从“想”过渡到“为”。
挖掘文本的内涵,既解读了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又预测了学生可能流露的思想、观点;既呈现了文本所赋予的寓意,又鼓励有新鲜思维的激活;既为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处理了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去品味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在课堂最后教师抛出三个让学
4.挖内涵,让学生“善思”。在解读文本信息时,教师充分
让学生观看关于圣诞节的图片和活动,来回忆圣诞节的知识。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
深层思维训练,让学生尽情燃烧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教师灵活地
来,从而形成新知识,自然地导入话题: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passage about Christmas. 学生带着好奇心,马上就进入与热情和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仔细阅读教师提供在屏幕上的思维导图,激发了学生的参
2.丰题型,让学生“想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借助
生去深思的问题: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学生回教师马上追问: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 让学生发表自己
答: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 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mas. 的看法,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这时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其中有个学生回答:We should treat others nicely. 有的说:We should give love to others. 也有的回答:We shouldn’t only think about ourselves. 还有的说:Giving is better than receiving.深层次的阅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图形、思维导图、表格等去清晰地勾勒并呈现文本内容,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对作者的行文方式一目了然。比如在处理第一段时,教师直接口头提问,在屏幕上只用一个突显的红色问号来询问圣诞节的真谛。并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all these things 指的是什么,文中的lie又是什么意思。在处理第二段时,教师用一
张思维导图,理清了《圣诞颂歌》这部小说里面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关系,并分析了人物性格,使学生了然于心。在处理第三段时,教师用一张表格,罗列了Scrooge见了三个鬼魂后分别做了什么事。
用多种形式导入新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
三、素养立意与实践体会
关注,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等多种能力的载体,阅读课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何将培养思维品质渗透到阅读教学中,使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素养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思考。
在实践中,在素养立意背景下,我们深感在初中英语阅读文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
到未知、循序渐进”,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3.设坡度,让学生“敢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当好处
地设计问题,做到问题设计有的放矢,了解问题从哪设计,向
本解读与设计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阅读思维路径,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把握好这门艺术,还需要教师在研读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但需要探索相关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和方法,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问、提问形式多样、处理及时,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谁提问。比如教师在scanning环节中,问道:What things do
people usually think of when they think of Christmas? What’s What does Scrooge see when he’s with three ghosts?对于这
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mas? Who wrote A Christmas Carol? 些问题,同学们能直接从文本中获取信息,教师基本上叫基础薄弱的同学来回答。当他们回答完后,得到教师的肯定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当然,教师并没有停留在表层的问题设计上,同时也设计了理解性的问题,通过上下文,通过字里行间让学生对阅读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以求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推断作者的情感和倾向,比如教师问了以下几个问题:Why does Scrooge hate Christmas? Does Scrooge have a lot of friends? Why or why not? How does Scrooge feel when he wakes up on Christmas Day?针对以上问题的设计,通过小组讨论,并由组内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真正做到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2]喻卫森.教学方法与艺术[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1,4.[3]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4]黄海丽.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解读[J].2016.8.
1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