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
第一次十字军东侵(1096-1099)
1095年底召开的克莱蒙宗教会议,实际上是一次十字军东侵的动员会和誓师会。自1096年2月起,十字军分5路先后向东方进发。
1096年2月,一支由法国“隐修士”彼得率领的法国北部和中部农民组成的十字军和德国骑士“穷汉”华尔特率领的德国农民十字军先后分数队沿莱因河和多瑙河向东方进发。这支几万人的十字军装备极差,毫无纪律和作战训练,沿途靠抢劫为生,遭到匈牙利人,保加利亚人和拜占庭人的自卫还击,途中损失约3万余人,剩余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后被派往小亚细亚,被塞尔柱土尔其人围歼,生还3000人。
1096年由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西部的封建主,骑士组织的十字军分4路向东进军。4路十字军近4万人于1079年春在君士坦丁堡会合后,经小亚细亚向耶路撒冷进犯,沿途烧杀抢劫,鸡犬不留。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把这座“圣城”洗劫一空,屠杀穆斯林7万余人,血洗全城。
随后,十字军在侵占的地区建立了耶路撒冷拉丁王国和三个属国。拉丁王国国王为“圣墓保护人”,宣布接受罗马教皇管辖,使用拉丁礼拜仪式,取缔占领区内的希腊正教。
战争结束后,大批骑士带着掠夺来的财物返回西欧,留在巴勒斯坦的骑士领主不过几千人。为了保护十字军国家的统治,教皇在西欧组织了几个军事修会——圣殿骑士团(法国),圣约翰骑士团(意大利),条顿骑士团(德国)。这些骑士兼修士大部分是西欧各国破落贵族出身的亡命之徒,他们乘机抢夺,把财物运回欧洲。后来,十字军侵占的地盘陆续
被穆斯林收复,骑士团只得撤回。
(三) 第二次十字军东侵
大部分十字军携带掠夺的财物返回欧洲后,留下的十字军虽有骑士团的帮助,仍然不能扑灭穆斯林居民的反抗。而当初邀请十字军东来的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也如梦方醒,扬言要收复十字军硬从他那里夺走的安提阿,以的撒等城市。1144年,伊斯兰统帅摩苏尔大败十字军,迫使其放弃了大部分侵占的土地。
1146年,教皇尤金三世派伯儿哪到西欧各地煽动宗教狂热,说服法王路易七世与德皇康拉得三世组织第二次十字军东侵。这次的十字军,下层农民不多,多数是封建主和骑士。1147年夏,两国国王各统帅7万左右军队向东方进军。由于德法两国间的矛盾和拜占庭帝国的高度警惕,以及军事指挥上的无能,十字军沿途损失惨重,当残部到达耶路撒冷后,又遭到前一次十字军统治者的冷遇和戒备,无果而终。隔一年,侥幸存活下来的十字军成员灰溜溜的返回了欧洲。
(四) 第三次十字军东侵
1186年,十字军拉丁王国贵族违背与伊斯兰国家鉴定的停战协定,劫掠穆斯林商旅,撒拉丁便于1187年率军一举收复耶路撒冷,西欧封建主大为震惊,于是教皇组织了第三次东侵。德法英三国君主亲自率领有贵族,骑士和雇佣兵组成的十字军共约3万人进行东侵。
拜占庭帝国早有察觉,便与撒拉丁秘密结盟,准备一举歼灭这支军队。不幸走露了消息,德国十字军便在德皇红胡子非特勒的率领下取道匈牙利进犯拜占庭。1196年,非特勒
在途中淹死在一条不深的小河里,所部大部分返回欧洲,小部分溃散了。
英法两支十字军分别在英王狮心查理和法王非力普二世的率领下从海上进军,两军一路各怀私心,明争暗斗。1191年,十字军攻陷要塞阿克,法王因国内内讧赶紧率部回国。英王经过苦战,仍难以攻破耶路撒冷,只得同撒拉丁签定了为期三年的停战协定,结束了这次东侵。
(五) 第四次十字军东侵
这次东侵的目的地是信奉东派教义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富庶,早就引起了教皇和西欧封建主的垂涎。1198年,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第四次十字军。1202年,法德意三国十字军集结于威尼斯,诈称“收复圣地”进攻埃及。当年秋,十字军由海路攻破属于匈牙利的港口城市萨拉,洗劫了这座同样信奉基督教的城市。
1204年4月,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灭亡了。十字军在这个文明古城里焚烧劫掠达一星期之久,把能抢走的东西全部抢光,抢不走的就放火烧掉。他们甚至挖掘陵墓,劫夺殉葬的宝物。君士坦丁堡遭到空前浩劫,所有珍贵文物,艺术珍品,文献等图书损失殆尽。曾经在世界文明史上极一时之盛的东罗马——拜占庭文明转眼之间被十字军基督徒毁于一旦。
十字军在拜占庭帝国的领地上建立了拉丁王国,拉丁王国皇帝包尔温立即宣布东部希腊教会归罗马教会管辖,君士坦丁堡主教由罗马教会派人担任。教皇派红衣主教出使拉丁帝国,强迫东正教徒改信基督教,封闭东正教教堂,由拉丁神甫去主持东正教会。
由于希腊人民的坚决反抗,拉丁神甫始终没有能够控制东方教会。1261年,拉丁帝国在持续不断的反抗下终于灭亡,在十字军留下的垃圾堆上重新组建了东正教拜占庭帝国,可是这个政权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如同回光反照的病人,再也没有什么生机和活力可言了。
(七) 第五,六次十字军东侵
1215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决定组织第五次东侵。1217年,匈牙利国王和德奥荷兰封建主率十字军进攻埃及。1219年占领尼罗河口的杜姆亚特,但随后就遇到埃及人的顽强抵抗,十字军无法取胜,只好同埃及签订休战协议,放弃侵占的土地,退回欧洲。东侵有一次失败了。
德皇本来答应参加第五次东侵,可是却没有参加,于是教皇便把十字军失败的原因推到他的身上,将他开除教籍。1228年,德皇非特勒二世为了向东方扩张势力,独自组织了第六次十字军东侵。教皇此时却故意从中作梗,下令禁止。德皇对此不与理睬,他通过与埃及签定停战条约,取得了耶路撒冷等城市。教皇却拒不承认这个条约,并出兵攻打德皇在意大利南部的领地,迫使非特勒二世回师欧洲迎战。在巴勒斯坦的十字军拉丁贵族则勾结大马士革总督反对埃及苏丹。1244年,埃及派兵收回耶路撒冷。第六次十字军东侵失败。
(八) 第七,八次十字军东侵
1245年,教皇英诺森四世在里昂宗教会议上鼓吹组织十字军,把战争矛头指向与教廷不睦的德皇。可是此举却引起了法兰克国王对东方的占领欲望,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组织骑士十字军,但是并没有象教皇所期望的那样进攻德国,而是向埃及进犯。1249年占领埃及的杜姆亚特,1250年兵败被俘,后被部下用重金赎回。此后路易九世在阿克城住了四年,等待不来欧洲的援军,只得返回法国,第七次东侵失败。
1270年,路易九世为报上次兵败被俘之仇,发动第八次东侵。这时欧洲人已经对十字军失去信心,无人响应。路易九世不听臣下劝阻,率领雇佣兵进攻突尼斯。一上岸,全军就染上瘟疫,大批死亡,路易九世也发瘟而死。第八次东侵失败。
此后,教皇又多次煽动十字军东侵,但是无人再敢向东方进犯。原来的十字军占领的土地,也逐渐被穆斯林收复。1291年,埃及收回了拉丁骑士在东岸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
至此,十字军东侵以彻底失败告终。
(九) 东西方教会大分裂
东西方教会的分歧由来已久。。其中有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也有历史地理方面的原因,但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则是双方领导集团为了争夺教会的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首先,双方在文化传统上不不同的。东部教会是希腊文化传统,而西部教会则是拉丁文化传统。由此导致了双方在基本教义,教仪和神学观点是的分歧。比如,东方教会更重视个人修行,而西部教会则更注意教会等教徒的控制。在“圣三一”问题上,东部教会强调一神本原,认为“圣灵”“由父出来”,而西部教会则强调“圣灵”由“父与子”出来。双方为此经常利用神学分歧互相指责对方为异端,借以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争夺领导权。
东部教会始终听命于东罗马的皇帝,而西部教会则由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世俗权力,整体实力逐渐增强,不在愿意服从东罗马皇帝的指挥棒。726年,罗马主教利用东罗马皇帝发展圣像破坏运动之机,公开支持皇帝的敌人。为此,东罗马皇帝剥夺了罗马主教对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管辖权。
857年,东罗马皇帝迈克尔三世废除废黜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伊那爵,另立平信徒福提乌斯为大主教。伊那爵向罗马主教尼古拉一世求助。863年,尼古拉一世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将福提乌斯革职。福提乌斯则宣布西部教会为异端,指责其在\"信经”中妄加新的内容,及在星期六斋戒和大斋期喝牛奶等行为。
1054年,罗马主教利奥九世派枢机主教洪贝尔和洛林的弗里德里希到君士坦丁堡和谈,遭到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塞鲁拉里拒绝。洪贝尔于是将预先带来的罗马主教“绝罚”塞鲁拉里的“教皇通谕”放在索非亚大教堂的圣坛上,以示决裂。
此举激怒了东部教会,塞鲁了拉里立即召开宗教会议,宣布洪贝尔是“渎神的人”,“像野猪一样,为了推翻真理,自黑暗的西方来到虔诚之国”,并将利奥九世开除出教。东西方教会于是正式分裂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