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 石》 说 课 稿
柔远小学 高丽霞
今天,我说的《搭石》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营造氛围,为学生学习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示、板书课题:21、搭石。
2、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家乡的搭石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掌握课文重难点
首先让学生读文后划出“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读完文章后,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汇报学习成果:⑴ 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并课件出示“想象填空”题,拓展学生思维。由于这个题的答案是多样的,因而我在课件上没有出示。(2)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于是,我用课件分别展示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读出节奏。(3)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理所当然的事”,我连续出示了两个句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填空。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4)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充分理解与感悟。最后师小结,点明中心。
4、小结写作方法,自主品析
师生共同小结本文的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在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总结习作方法,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5、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身边能感受美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填空:美,就在身边,美就是( )。让学生在读、看的基础上会说,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并让学生说说身边的“美”,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会说、能说。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说得有些少,大多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6、课外拓展,小练笔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
得这么具体,这么美。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板书我特别注重简单,明了。讲课开始写上本文的主题“美”,课文结束时总结概括,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再现搭石的美,同时更凸现出人性的美。
总之,本节课的失误很多,还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