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小城镇绿地景观规划思考 ——以建三江总体规划为例 邹蕊谭健 摘要:本文以建三江分局局直镇区总体规划为例,通过 对其镇区绿地与景观环境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绿地景观系统 的规划,提出“外部绿荫林地,内部生态成网”的绿地景观 全国米都和具有地市级城市功能的农垦中心城镇;资源利用 合理、生态环境良好、风貌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镇,故在 规划中重点考虑了城镇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打造一个全新 的城镇绿地景观系统,一个宜居的城镇。 2.现状绿地景观概况 生态理念,探索平原小城镇绿地景观的构筑思路。 关键词:小城镇绿地案观思考 建三江镇区的城镇主干道道路绿化初具形态,道路绿化 一.引言 带较宽,比较完善,树种统一,形象较好。镇区东南部的灌 渠和排站是镇区内唯~的水系,目前作为灌溉农田用水,没 有它用。 3.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镇化正进入快 速发展的阶段,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 由于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小城镇在绿地景观 规划方面却有所缺失,特别是地势平坦的平原小城镇,由于 缺少竖向景观,严重影响了小城镇整体形象与未来的发展。 镇区绿化丰富,现状存在若干块林地。其中相当一部分 是面积较大、生长多年、形成良好景观、可发挥生态效应的 林地,也有部分新种植的林地。但可为市民提供活动场所的 公园绿地不足,现状仅有一处大型公园绿地——建三江公 而在小城镇规划阶段如何规划其绿地与景观,使小城镇与自 然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发展,是我们从事规划设计的人员要探 索和不可忽视的问题。 园,现状公园绿地总面积14公顷,人均不足2.0 ,大大低 于国家标准。镇区绿地分布不均匀,难以满足居民需求,没 二.城镇绿地景观规划概述 城镇绿地是指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要存在形态的 城镇用地。城镇绿地系统是指城镇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 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有机整体。城镇绿地景观规划则是对各种城镇绿 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 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 社会文化等功能。绿地景观规划的布局要一般要遵循整体 性、匀布、自然和地方性原则。在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 审美的需要,对城镇各项绿地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 善、发展等措施,为城镇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 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总之城镇的绿地和景观是城镇人居 环境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综合体。 四.绿地景观规划构建 1.绿地规划结构 有形成镇区内部绿化网络。未能将镇区外部的良好环境引入 镇区内,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大格局,不利于特色宜居环境 的塑造。 镇区绿化要素包括“林、水、绿”三大要素。“林”即 镇区边缘的生态林地和镇区内部的林地、苗圃等; “水”指 由流经镇区的灌渠及排站改造的水系; “绿”包括规划建设 的广场、公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社区绿化等。 合理组织利用三大要素,采取“外部绿荫林地、内部生 态成网”的生态理念形成“一廊、一带、两环、三楔及绿化 网络结构”的绿化生态格局。 廊:沿福前铁路两侧预留1 OOm防护林地,打造城镇绿 三.建三江绿地景观概况与存在问题 廊。 一1.项目背景 带:由原过境省道改造的绿化带与新打造的入城水系 建三江是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的三江平原腹地,我国“最 早迎接太阳的垦区”,与同江、富锦、抚远、饶河两市两县 相邻,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局域 总面积1.24万Km 。 建三江分局局直镇区位于分局的西南部,是建三江分局 相连接,形成镇区主要绿化带。 两环:镇区外环路及建虎高速两侧的百米绿化,在镇区 外围形成一道防护绿环;镇区内环路两侧绿化及其所连接的 镇区内大部分主要公园绿地,在镇区内部共同构成一道公共 绿环。 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在总体规划中,未来的建三江将建设 成为基础设施发达、服务功能完善、带动和辐射作用突出的 一三楔:镇区外部结合主要对外出入口及风向所设置的大 片生态林地,结合生态湿地建设,打造入口景观区及生态景 1 06~ 观区。 3.关于三楔 网络:内部主要道路两侧规划1 O一4O米的绿化带,形成 在规划设计中,结合镇区原有的外部林地,根据镇区风 向与道路走向,在镇区的主要对外出入口设置三处楔形绿 地,打造入口景观区。把镇区自有的生态基质从城外引入镇 区内部,建设生态环境。 平原的小城镇,普遍的城镇形态为地势平坦,没有山体 和水体,城镇景观匮乏。在此设计中,根据城镇入口的不同 网络绿化生态格局,并串联各城镇公园绿地和广场。 2.重点规划 (1)公园绿地 规划中在镇区主要地块设置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 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五类性质的公园绿地,按类别、 规模、层次满足景观、生态和居民生活休闲需求。 (2)生产绿:[也 形态,布置绿地,让入城的车辆与行人享受美景。可作为一 般小城镇规划中的借鉴。 4.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 景观生态格局通过基质、廊道、斑块表现出来。因此, 理解与把握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学原则即建立景观格局与过 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景观生态格局的构筑具有重大意义。 绿地景观规划本质上是城镇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此次 规划中保留镇区现状西南侧苗圃,充分利用其良好的生 态绿化资源,用以提升外围绿化的质量,成为整个镇区生态 背景的一部分,为加强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防护绿地 为减轻工业区对镇区的污染、铁路对镇区的影响,分别 在其外围建设防护绿地。其中铁路防护绿地形成镇区绿化廊 道。三个镇区主要入口的设置生态景观区是镇区的天然屏 障,可优化镇区内部小气候,同时使绿化渗入镇区中,完善 镇区绿化系统。新建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57o以上,镇 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 (4)道路附属绿地 规划中引入农田基质、利用灌渠建造河流廊道、规划道路绿 带打造道路廊道,结合镇区自有的林地苗圃规划建设镇区公 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社区绿化等建设生态斑块。生态 基质、绿地斑块、绿地廊道相互交接构成景观的绿地网络, 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扩大绿化带的宽度与面积,通过 六.结论 道路绿化的建设,将各类公共绿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体,实 现镇区绿化网络化。在保持其原有良好的道路绿化现状基础 上,规划道路绿化覆盖面积达到l 0%以上。 以上为一个平原小城镇的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是对于小 城镇的环境景观建设性的思考,通过规划阶段改变小城镇的 风貌,打造富有个性的绿色景观城镇。 跟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建设生态绿色的小城 五.绿地景观规划思考 1.关于水系 镇,合理利用城镇的自有资源,营造绿色景观系统,适应全 球的气候变化和未来低碳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继承平原城镇 把原有的佳抚路外迁,原有道路改造为的绿化带;镇区 的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通过规划与建设必能演绎不同格局的 绿化生态景观系统。 南面的灌渠经过改造形成城镇景观水系,打破了平原小城镇 的沉闷,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镇区主要的绿化 带。城镇景观水体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景观价值,可以美化城 镇环境,同时还具有承载水体循环、改善小气候、有效调节 城镇生态环境和解决城镇热岛效应的作用,有生态价值和实 用功能。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利用景观要素,也很好的应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1.1) 参考文献: 1.周志宇,玄凌海,景观生态格局在城镇规划中的应 用,低温建筑技术,2009.5 用在镇区中,使镇 的景观生动活泼起来。 2.关于环城绿带 2.顾朝林、谭纵波、韩春强.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 划.东南大学出版社 3.熊文、邱凉.城乡一体化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初 探.水利渔业.2006.2 规划镇区新建的外环路及建虎高速两侧的百米绿化,在 镇区外围形成一道防护绿环;内部主要道路两侧规划1O一4O 米的绿化带,并串:联各城镇公园绿地和广场,形成网络绿化 生态格局。 4.胡忠行.城镇景观空间格局及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研究.论文网.2003.1 绿地在城镇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 城镇污染。此次通过打造城镇道路绿地来打造城镇绿环,改 变城镇形象,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城镇绿 地系统的开发,让市民亲近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