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增江街第一小学 尹成振
[内容摘要] 在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教学重要目标的形势下,老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好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良好的思维习惯、积极的创新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多种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实践素质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 教学 培养 想象力
想象力就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创造的前提,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儿童又喜爱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多种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下面谈谈我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些有效途径。
一、设计问题,拓展想象。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他们想象出一幅幅新奇的画面。在《鸟的天堂》这课中的前四节中,描写的是作者巴金在夏天的黄昏和朋友们划船于河中所见到的情景。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面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曲音乐。”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段描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由于学生没有深入体会意境,当然说不出来。于是,我启发学生思考:“白茫茫的水面上没有一点波浪”会使人产生什么感觉?从“那声音就像一曲音乐”中的“那声音”指的是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经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们在拓展中开始了想象,脑海中浮现出桨橹拨水,涟漪荡漾,周围幽静宁谧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学生通过联想,不但准确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在想象中提升了审美情趣。
二、借助省略号,激发想象。
省略号具有表示列举省略、内容省略等作用。抓住课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及情感体验,合理对省略号的内容进行情景再现,能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忆铁人》一文中,“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这一惊一叹中包含了铁人复杂的感情变化,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教师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写、说一说。通过想象,铁人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穷人》有这样的一段话:她(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对桑娜这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五处省略,反映了桑娜复杂的感情波澜,尤其是第三处省略,发人深思。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桑娜的思绪产生跳跃性的变化,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想象:桑娜在忐忑不安中想到了什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使用了那么多的省略号?每一个省略号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绪?这几个省略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就激起了学生想象的浪花,有的说:“想到自己的丈夫冒险出海,忧心忡忡,如发生意外,今后自己的日子怎么过?”有的说:“桑娜想到家庭困境,生活无着,十分悲观。”有的说:“如果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七个孩子怎么养活?”这样,使学生从桑娜矛盾、复杂的心理及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进一步领会桑娜纯洁、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激起学生对造成劳动人民贫困的剥削制度的憎恨。
三、指导朗读,深化想象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启发学生想象,是深刻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理解课文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而浮现在学生头脑中,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在教学《长相思》这一课时,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让学生带着“梦都作不成,觉都睡不好”的感觉朗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又让学生带着“长相思”的感觉朗读词,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在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老师提出“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走进了纳兰性德的“生活”和“世界”,直接与词人展开对话。
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老师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在“故园”想象中,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不断拓展学生对话的思路——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通过朗读与想象,一颗思乡怀故、感情细腻哀怨而又勇赴疆场、戍边卫国的高大鲜活形象生成在我们的语言和精神中。
四、补接续写,延伸想象。 补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课文里略写的部分或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没写的内容,并运用想象,将它补充起来,再与原文进行比较。接写是指学完某篇文章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紧接着课文的故事内容,叙述它往后发展的情节。续写是指学完某篇文章后,引导学生按照文中固有人物的基本特点,编写出新的故事发展。在环境和情节可以改变,但人物的根本秉性不能改动的基础上,这三种方法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别。补写和接写与原文联系较紧,续写则可以进行大胆的革新创造。补写的内容必须顾及文章后面的情节,接写则可以承前文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但它们又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和原文的内容息息相关,都能培养学生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想象。
《凡卡》、《穷人》这两篇课文的结尾都耐人寻味,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于是,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原有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将故事情节继续接写下去。凡卡的信寄出以后爷爷能收到吗?爷爷是否会接他回乡下去?„„桑娜一家五口本来生活就很艰难,现在又多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生活会怎样?他们以后的命运又将如何?„„教师可提供《凡卡的信寄出以后......》、《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或《西蒙的孩子长大了》等话题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写片断。
又如《骆驼和羊》用老牛评理的话作为结尾。究竟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后受到什么教育?他们会怎样想?怎样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老牛的话句句在理。他们惭愧地低下了头,作自我批评。”有的说:“他们认为,为了一点小事而争个不停,麻烦老牛,太不应该了。”有的说:“骆驼和羊知道自己错了,下定决心改过来,于是骆驼摘嫩绿的树叶给羊吃,羊钻到围墙里咬回鲜美的草给骆驼吃,从此,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上的回答都有合理性和创新性。这样,学生凭借课文内容,以中心思想
为基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延伸,有效地增强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我们教学重点的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给学生传授好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良好的思维习惯、积极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力培养,给他们广阔驰骋想象的空间,就是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新一代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让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 林润生 《福建教育》99.12
《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突破口》朱小勇 《小学语文教学》200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