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富春山居图》看黄公望绘画艺术风格

2022-08-0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富春山居图》看黄公望绘画艺术风格

作者:马春慧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2期

摘 要:《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结合其理论,分析了黄公望山水画独创画风,为人们研究黄公望的绘画艺术价值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艺术风格;黄公望;山水 [中图分类号]: J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2--01

元代是文人画发展成熟的时期,山水画尤为兴盛,居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以其苍茫质朴,超逸简远的画风矗立于元代画坛,成为明清画家崇仰的一代宗师。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师从董源、巨然,晚年自成一家,其画论《写山水决》,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江山胜览图》等,其代表作是黄公望79岁时开始创作的,长636.9厘米,高33厘米,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宏幅巨作,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完成,前后倾注约七年的心血。 一、几经波折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将富春江数百里精萃聚于笔底,空灵秀逸,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这样一幅巅峰之作在后来的300年间被世人竞相收藏。明末,一个叫吴问卿的人得到它,临死决定将它烧掉殉葬,其侄子偷偷用其他画卷将它换出来,但《富春山居图》已被烧成两段:起首一段成为后来的《剩山图》,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一段便是《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无用师卷在乾隆年间送到弘历面前,但此前弘历已经得到一卷《富春山居图》就是著名的子明卷,子明卷被弘历视为珍宝带在身边,即使真迹无用师卷的出现,也没让他推翻自己的错误判断。不管弘历的鉴定结论如何,无用师卷也确实从此进入宫中被静静地存放了200年。 二、《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色

为画好《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换,领略江山钓滩,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汇聚于画卷中,展开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的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挥洒得淋漓尽致。 1、横卷构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长卷的形式由平面向纵深展宽,峰峦、松柏、烟云、村舍布局得疏密有致,变幻无穷,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令人心旷神怡,空间显得极其自然。在章法布局上将全景式构图与小景构图相结合,具有主次分明的特点,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缩短了观众与画的距离,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2、形、神、韵的完美结合

黄公望的绘画风格建立于形、神、韵完美结合基础之上,在绘画上强调理、趣、韵兼备。画作虽多为70岁后所作,但笔墨气韵却充分表现出苍茫浑朴、秀润淡雅的风貌。他主张师造化,追求神与心会,心与气合,注重对实际景物的观察和真实感受,却不以刻化真山真水为目的,即 “古画画意不画形”,因此他所描绘的山川景物具有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意态,给人清灵飘逸的感觉,这正体现了黄公望晚年出尘脱俗的恬静心迹。 3、干笔皱擦以淡赭色赋彩

在《富春山居图》中有山峰数十,一峰一状;树有百棵,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至极。在笔墨上:其山或浓或淡,以干而枯的笔勾皴韵染,远山以淡墨抹出,略见笔痕;水纹用浓枯墨勾写,有时加淡墨复勾;树干没骨写出;叶以点画出。整幅画无大笔的墨,惟树叶有浓、湿,显得山淡树浓。运笔上中峰、侧峰、尖笔、秃笔并用,苔点有圆、有长、有立,运用得出神入化,画出了山回水转。在技法上多用“披麻皴”,笔墨利落多变,看似随意点染,其实颇费经营,创作时间时断时续,虽“经营七年”,但仍浑然一体,发展了前代画家的笔法传统,更富于变化。 4、诗书画印结合

黄公望在艺术上提倡“平淡天真”、“高雅幽淡”,理论上主张 “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诗文印信逐步进入画面,成为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书法用笔,即“书画异名而同体”,书画用笔同法论进而导致了笔墨形式美的创造性,构成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 三、艺术风格和历史影响 1、艺术风格的形成

元代由于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使多数画家消极避世,借山川、枯木寄情抒志。笔法多变而平稳,用笔清淡而浑厚,追求平静与和谐。

黄公望早年绘画属周密、细致一派,而后遵循董源、巨然的创作道路,但表现手法做了创新,重视写生,不求工奇,力求融入自己的感情,其名作《富春山居图》充分体现了他发挥笔墨情趣的艺术魅力,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黄公望后来的笔法变化得逐渐老成,多秀逸之气,正是随着年龄增长与社会阅历的加深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其特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意远,充满文人逸士的情调,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他的许多艺术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历史影响

张宪评价黄公望的画曰:“笔端点点有生气,谁知痴翁不知仙”。在理论创作方面,黄公望著有《写山水诀》,书中强调画要有“士人家风”,在情趣笔墨中享受无穷乐趣,因此他作画“随机应变”,“绝无求工求奇之意”。董其昌认为文人画应“以画为寄,以画为乐”,而“寄乐于画,自黄公望始开此画庭耳”,可见黄公望在文人画中的影响之深、地位之高。作为中国“文人画”范畴的关键性人物,对整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之深远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画注重情字,黄公望的山水画与同时代的人相比,显出新的风貌,他的理论和独创的画风,引导着社会的欣赏方向与审美观念,不但影响着一个时代,而且影响了后代画家和社会的审美观,这正是黄公望的伟大之所在。今天的时代有着全新的审美风尚,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重复黄公望山水画中所传达的意境,但作为山水画创作,如何师造化,如何学习传统,如何以情入画、以书法入画等问题,黄公望的艺术实践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要学习继承前人的艺术成就,在深刻理解和掌握前人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作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三联书店.2000年 [2]《写山水决》黄公望

[3]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