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甲地位于闭合的6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中心,其降水量大于600毫米,降水量出现高值中心,可能的原因就是山地截留水汽(陕西黄龙山),形成地形雨,而且盆地、湖泊、植被的解释均不合理。
2、B。甲、乙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乙的纬度比甲低,正午太阳高度一年四季都比甲地大。乙地位于秦岭山脉,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甲地降水600~800毫米,从区域位置和降水量来看,甲地气候的大陆性比乙地更强些,所以甲地降水的年际变化比乙地大。甲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也都比乙地大。关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另一种解释:乙地纬度比甲地低,海拔也比甲地高,所以乙地气温年较差比甲地小。乙地纬度低,日较差应该比甲地大。乙地海拔高,日较差又应该比甲地小,但乙地位于秦岭山区,纬度与甲地相差仅有2度,所以甲、乙两地属于中小尺度的地域范围,因此,地形对日较差的影响更大些,所以乙地海拔较高,日较差较小,加之乙地降水多,阴雨天气使乙地日较差更小些。 3、C。根据该农作物的主产区分布范围和发育日期确定为冬小麦。
4、B。甲、乙以高原地形为主,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5、A。我国麦收机械化程度较高,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机收率可达95%以上,不需要大量劳动力。市场价格会影响小麦的种植面积,但不会在短期内影响其收割进度,因此选A。 6、C。m、n相交时间是4个月,推知其相交时段是以3月21日为中心前后各错时1个月和以9月23日为中心各错时1个月。则m、n相切时的日期大约是2月21日、4月21、8月23和10月23日。
7、B。根据第6题的分析可知,m、n相交时的时间段为2月21日至4月21日或8月23日至10月23日,则最有可能的是北京香山公园红叶似火。
8、C。我国工业能源消耗量自2001年起逐年增加,碳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工业增加值能耗曲线逐年下降,说明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也说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快于能源消耗量。 9、B。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工业结构使我国碳排放量一直较高,目前要快速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急需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10、C。据表中数据判断,乙国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龄化程度高,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但目前老龄化速度慢于甲国。没有人口基数,无法判断甲乙两国哪国老年人口数量多。
11、D。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的增速。劳动力的劳务输出一般不会改变其国籍,其劳动收入也会汇回国内,所以计算老年抚养比时,这些劳动人口应计算在内。 36
(1)分析马拉开波湖“湿”、“热”的原因。(8分)
湿:多对流雨和地形雨,降水充沛;气温高,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大,蒸发旺盛,水汽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热: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4分) (2)说明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8分)
甲地全年高温多雨(2分);形成原因是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同时受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全年多雨(2分)。乙地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2分);形成原因是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干季时沿海山地阻挡了水汽进入(2分)。(本题各项答案中,气温和降水各占1分)
(3)你认为奥里诺科河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水电,请说明理由。(8分) 观点一:应该大力发展水电(2分)。奥里诺科河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水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修建大坝具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6分)。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水电(2分)。奥里诺科河流域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发展水电能力有限;建坝破坏河流生态(任意答对3点即可得6分)。 37
(1)请分析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
海陆空交通便利;城市和人口密集,市场广阔;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优惠;长三角经济和工业基础好;改革开放前沿,开放和创新意识强(任意答对5点即可)。 (2)试分析开发区“零地招商”发展策略的合理之处。(8分)
开发区成立较早,园区产业集中,土地资源紧张;有利于提高厂区闲置土地和项目预留土地的使用率;可以提高园区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有利于引进不占地的非工厂类高新技术产业。(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试推测某年太湖水位9月中旬快速上涨的原因。(4分)
9月份的秋季雨带南撤或台风登陆,造成强降雨天气;太湖泄洪渠道少,泄洪能力弱。 42.旅游地理
(1)分析春、秋季节是武当山旅游最佳季节的原因(4分)
春秋季节气温适宜、天气晴好;暴雨、洪涝等影响旅游行程的自然灾害少;春季的庙会和秋季的国际旅游文化节都是具有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任意答对2点即可)
(2)河南和陕西都是湖北的邻省,但来武当山的游客数量却相差很大,分析原因(6分)
河南比陕西人口多,客源市场大;河南比陕西经济发达;虽然都是邻省但陕西由于秦岭的阻隔,距离稍远,交通不便。 43.自然灾害
(1)分析北京市“7•21”特大暴雨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6分)
本次暴雨降水量大;强度大;历时长;局部洪水量大;北京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排水能力差,抵御灾害能力弱。(任意答对3点即可)
(2)为减少同类灾害造成的损失,说明北京市应该采取的措施。(4分)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灾情的监测、预警系统;制定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完善灾后重建措施等。(任意答对2点即可) 44.环境保护
(1)描述本次雾的分布特点。(4分)
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雾比较严重。 (2)分析北京雾霾天气严重的主要人为成因。(6分)
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燃煤取暖排放的烟尘;建筑施工带来的扬尘污染。(任意答对3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