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南省统计局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

决策咨询报告[2007]11期

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及后期走势分析

承办:综研室

执笔:刘国湘 张世平 曾斌求 彭积龙 李跃辉 宋立冬 核稿:赵敬明

2007年7月27日

内容提要:2007年是湖南省全面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第一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抓好“一化三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结构改善、发展协调”的良好运行态势。

http://www.hntj.gov.cn

http://www.datashop.com.cn

1

2007年是湖南省全面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第一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抓好“一化三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结构改善、发展协调”的良好运行态势。

一、对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的基本估价

今年以来,湖南省经济承接去年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930.28亿元,增长14.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同期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3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33.79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649.19亿元,增长1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略增,全省粮食春夏播种面积4963.91万亩,增长0.7%。畜牧业生产平稳。上半年,全省出栏生猪3583.25万头,增长1.6%;出笼家禽2.74亿羽,增长6.3%。工业产销两旺。上半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630.91亿元,增长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94.76亿元,增长21.6%;实现销售产值3709.36亿元,增长32.4%,产销率达99%。

二是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上半年,全省财政总收入为565亿元,增长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6.04亿元,增长24.4%;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02.32亿元,增长94.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4.76%,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4.69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099.11元,分别增长16.2%和14.3%,同比加快6.7个和6个百分点。

三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594.32亿元,增长27.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2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5.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1085.51亿元,增长40.4%,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4.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3.6%;私营企业出口增长81.1%,比全省出口增速快3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8.68亿元,增长32.9%。

四是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全省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34.1%,低于同期城镇投资增速3.7个百分点,其中钢铁投资下降9.2%,炼焦投资下降97.3%,电力投资下

2

降3.4%,水泥投资增长27.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00.9个百分点;城镇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37%和30.6%;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5%和42.7%。

五是和谐湖南顺利推进。八件实事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37.6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8.5%;2.83万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一人就业,完成全年目标的128.6%;城市低保、农村低保资金均按规定足额发放;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2.0%,有99个县市区3935.04万人受益;85所乡镇敬老院竣工,72所乡镇卫生院竣工或主体完工;122个县(市、区)20394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经按新机制运行,政策范围内625万名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半年,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增长15.4%,“3+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7%,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增速均在13.5%以上。第四届珠洽会成功举办。全省签约外资合同项目227个,引进外资63.2亿美元;签约内资合同项目570个,引进内资1494.4亿元。

总体看,湖南省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运行良好,这是省委、省政府善于驾驭宏观大局,省委、省政府领导亲力亲为的务实作风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对当前经济形势几个问题的看法

今年以来,湖南省经济形势整体运行良好,但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关于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

上半年湖南省经济发展加快,主要支撑因素是:

一是新型工业化推动有力。去年以来,湖南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举措力度很大,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上半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7.0个百分点。优势产业拉动明显,全省十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909.54亿元,增长21.9%,同比加快1.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总量的76.1%。园区工业贡献突出,全省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21.77亿元,增长29.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5个百分点。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增强。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60.88亿元,增长45.5%,比去年同期提高36.7个百

3

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211.43亿元,增长37.2%。

二是需求拉动强劲。从投资看:投资在结构优化中增长加快。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7.31亿元,增长36.1%,同比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1539.42亿元,增长37.8%,增速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开工项目扭转了去年以来增长持续低迷的态势。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开工项目4737个,增长43.1%,同比加快35.5个百分点。从消费看:受收入水平提高、股市升温和消费政策出台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升级加快,持续走旺。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5.81亿元,增长17.2%,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逐步升级,高档商品成为市场销售热点。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8.3%,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6.0%,体育及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4.4%,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0.4%。新型业态如连锁企业、超市和电视购物等快速发展。同时,旅游业发展加快,释放了部分消费潜能。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增长12.7%,接待入境旅游者增长29.1%,实现旅游总收入301.97亿元,增长16.1%。从出口看:出口在结构改善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全省出口总额31.58亿美元,增长48.1%;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75.8%和59.1%。

三是核心增长极带动作用明显。今年以来,湖南加快建设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努力打造经济增长极,取得了初步成效。上半年,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9.1%,拉动全省经济增长6.0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

四是生产要素供应较为宽松。第一、资金供应增多。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858.30亿元,同比增长16.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87亿美元,增长31.4%;实际到位内资586.16亿元,增长26.1%。第二、煤电油运供需基本平衡。上半年,全省工业环境发电量增长13.4%,原油加工量增长16.8%,工业用电量增长17.2%。交通运输保持顺畅。上半年,全省旅客周转量增长5.9%;货物周转量增长8.8%。上半年,黄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80.3万人次,同比增长26.2%,飞机起降4.05万架次,同比增长21.3%,增幅位居中部前列。

五是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二季度,反映微观经济中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和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142和137.8,分别

4

比去年同期提高13.3点和6.8点。

从以上分析看,当前湖南省经济增长是有支撑条件的,同时,这种速度也是有质量、有效益的。所以,我们认为,在工业化初中期,只要供需能保持基本平衡,各种因素能支撑下来,保持一段时期的快速增长是可能的,特别是中部地区,以前欠账较多,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现在保持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是中部崛起的起码要求。当然,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实施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也是及时有利的。

(二)关于当前的投资形势

上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1%,增速同比加快4.3个百分点,是2004年4月实施宏观调控以来的最高增幅。上半年,湖南省城镇投资总量居全国第14位,中部第4位;增速居全国第9位和中部六省第3位。我们认为,目前湖南省投资增长是有特殊历史背景的。

首先,要充分认识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湖南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既要加大消费的驱动力,更要发挥投资的拉动力。从供给方面看,湖南省经济仍处在结构转型时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供给能力仍很薄弱。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入是必要的,这也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条件。从需求角度测算,“十五”时期,投资对湖南省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53.5%,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对于上半年投资增长,要全面、客观地分析。第一、湖南省投资是在中西部地区投资较快增长的背景下一起增长的。上半年,中部六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其中安徽已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增幅。第二、湖南省投资是在历史欠账较多、基数较小的背景下增长的。“十五”时期,湖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2%,比“九五”快4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同期慢2.8个百分点;2005年湖南省投资率为39.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个百分点;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5.6%。今年以来,全省投资增长比较快,主要是国家的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武广高速铁路等的拉动,如果剔除中央跨区重大项目投资,城镇投资实际完成1478.22亿元,增幅只有32.3%。第三、湖南省投资是在结构不断优化和效率稳步提高中增长

5

的。

其次,我们要正确理解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千方百计引导投资增长。从短期看,投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从长远看,投资过快增长,肯定会破坏经济发展的内在协调性,给国民经济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合理控制投资增长。什么是合理?我们认为是有的地方要控制,有的地方要力保;有的行业要控制,有的行业要发展;有的时候要控制,有的时候要微调。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在地区、行业、时间上具有选择性,在措施的运用上具有组合性,在操作上具有间接性。因此,对待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要客观分析、准确把握,坚决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中加快投资增长。

最后,我们要充分认识投资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目前湖南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项目市场准入控制难度大;粗放式投资方式仍未改变;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依然偏小。同时,也要看到,宏观调控政策对湖南省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下阶段,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投资在结构优化中合理增长。

(三)关于当前的物价形势

上半年湖南省CPI上涨5.4%,似乎很高,但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分析。这轮物价上涨,主要是结构性上涨。上半年,在所有八大类消费品中,只有两类消费品价格涨幅超过5%,即食品类价格上涨11.5%,居住类价格上涨5.5%;而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 4.6%、2.3%、3.3%、1.7%、0.3%和1.5%。可见,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推动此轮价格的主要因素,食品类价格上涨占CPI涨幅的70.3%。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其他项目只上涨2.6%。而在食品价格中,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同比上涨9.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7%。这也可以说明,在食品价格的上涨中,主要还是集中在粮食、肉禽及其制品和蛋价格的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经过前几轮上涨后,目前价位相对来说比较高。同时,去年同期物价水平低,甚至下降,相应也显得今年上涨幅度比较高。去年上半年,湖南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8%,粮食价格下降1.8%,

对这一轮物价上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补偿性的、恢复性的、结构性的,总体

6

也是可控的。去年翘尾因素影响今年CPI达3.83个百分点,占CPI涨幅的71%,今年新涨价因素只有1.57个百分点,占涨幅的29%。去年一季度湖南农产品价格涨幅低于全国12.6个百分点,CPI涨幅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湖南农产品价格涨幅比全国高10.5个百分点,CPI涨幅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国CPI为3.2%,湖南省高2.2个百分点。但与周边的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河南差不多,低于北京、广东、浙江等地,仅高于西部省份。这一轮物价上涨是可控的。一是今年上半年消费价格上涨大大低于1988年的25.6%、1994年的25.3%,与2004年的5.1%的涨幅比较接近;也低于1990—2006年5.9%的平均涨幅。所以,说是恢复性,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二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并没有伴随农资价格大幅上涨。而1988年、1994年、2004年农资价格涨幅过高,分别上涨28.3%、18.6%和12.1%。今年农资价格上涨明显低于前述三年的水平。三是1988年、1994年、2004年的价格上涨是在煤电油运供应紧张、资金缺口较大的状况下出现的价格上涨;而此轮价格上涨,物资供应充裕、煤电油运供求基本平衡。另外,支撑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作用在减弱,除个别品种外,物价有可能趋向稳定,不会引起全面的物价上涨。

至于为什么湖南省CPI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前面涨价的因素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和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扬的拉动。

(四)关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及后期走势判断

今年以来,国家对“两个闸门”和“一个门槛”把关更严;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更大;货币政策更是“三率”齐动,政策“组合拳”频频出击。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渐趋从紧。分析这些政策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认真落实,积极应对,对实现湖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湖南省积极有利的影响。长远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湖南省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有利于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今年以来,湖南省坚持科学发展,加大整治力度,初步遏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快速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全省关闭了环洞庭湖区234家5万吨以下的小造纸企业和金竹山发电厂2台5万千瓦小火电机

7

组;年内还将关闭280家小煤窑和几个小火电机组。上半年,全省九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低2.4个百分点。

二是有利于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化经营。2006年,湖南省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0%,居第19位;人均耕地0.94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2.8%。国家严把土地闸门,从严从紧控制用地规模和行业准入标准,有利于稳定湖南省基本农田面积,实现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同时,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土地,确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三是有利于发挥农业大省的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5.4%,但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偏低。2006年,湖南省规模工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2.8%;食品制造业占全国的3.8%。因此,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潜力很大。

四是有利于发挥有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做优做强有色冶金行业。2006年,湖南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7.5%,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只有5.5%,有色产品大多以原材料出口或销售。在国家降低资源型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情况下,湖南省如能抓住时机,用好政策,发挥优势,提高深加工能力,完全有可能做优做强有色冶金业。

五是有利于湖南省发挥科教、文化的优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优惠政策,湖南省具有加快发展的条件,只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全省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

六是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同期增长46.5%。国家加大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如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和稳定住房价格;积极发展、规范住房租赁市场,让更多的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实现住房消费的愿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和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促进农民增收减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此外,从6月1日起,新关税对家用电器等轻工业产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其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8

有利于丰富消费品市场,增强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要客观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短期内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减缓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由于湖南省规模工业中钢铁等九大高耗能行业,集中了全省53.9%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国家加大对高耗能行业的调控力度,短期内对工业生产增速的影响比较大。上半年九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由2006年的54.3%,今年一季度的54.1%,下降到53.9%。同时,高耗能行业也是湖南省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贡献率逐年提高。2006年,全省高耗能行业提供的税金由2001年的67.56亿元提高到194.54亿元;占规模工业税金总量的比重从36.7%提高到43.6%。国家加大对高耗能行业的调控给财政增收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二、加剧企业资金紧张,增加生产经营成本,缩小利润空间。从货币信贷政策来看,由于银根紧缩,利率上调,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根据最近对大中型企业开展的生产经营状况调查,有42.2%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紧张。据株洲市测算,一年期贷款利率提高0.45个百分点,今年将给全市企业增加贷款成本1亿元。从外贸出口看,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直接影响出口,间接影响工业生产和效益。据湘潭钢铁公司估算,因出口退税下调或取消,每出口1吨钢材,公司少赚300-400元,按去年全年出口总量100万吨计算的话,今年将减少利润3-4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利润的一半左右。据长沙市反映,新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到全市出口金额6.2亿美元,减少退税0.5亿美元。

第三、对投资的影响不容忽视。货币紧缩政策将直接降低贷款投放速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投资。据人民银行测算,国家每调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使全省可贷资金减少40亿元左右。货币投放量减少对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中的基本建设贷款的影响已经显现。上半年,湖南省城镇项目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由去年同期增长14.2%转为下降7.2%。同时,国家从严从紧控制用地规模和项目,将直接影响投资增长。今年全省建设用地计划14000公顷左右,而各市州所申报的项目用地需求大约在22000公顷左右,用地供给与需求相差8000公顷。如果按每公顷土

9

地投资强度1500万元测算,减少投资总规模1200亿元,影响全年投资400亿元左右。

基于以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既给湖南省长远发展带来机遇,也给当前经济增长带来一些影响。同时,国际石油价格又开始高位上涨。7月12日,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突破每桶77美元,接近历史最高价位;国际粮食价格涨幅较高,今年前4个月粮食总体价格上涨20%;其中玉米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75%,这些都将给湖南省后期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影响。但总体而言,未来湖南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有利因素很多。世界经济整体正处在上升通道中,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湖南“一化三基”效应正在显现。只要我们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后期湖南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三、实现后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年下半年,要确保湖南省经济继续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继续加强工业运行调节,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高度关注各种因素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当前,国际油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扬、人民币存贷款加息、限制性产业政策等影响工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为保持湖南省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各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工业运行态势,及时做好预警预报工作,有效引导工业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加强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积极推进信贷中介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努力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二是积极引导加大工业投入。切实转变职能,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抓好中博会、珠洽会等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生产能力。三是加快工业结构升级。主动适应国家调控政策,按照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能耗高、污染重、长期违法排污、治理无望、规模效益差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对于市场前景好、生产潜力大、企业效益好的大型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要抢抓中部崛起机遇,立足现实基础,争取政策支持,积极

10

发展能源环保、原材料、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充分发挥政府规划的引导作用,优化地区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区域深度融合和配套互补,加快发展特色园区和重点产业集群,壮大培育核心企业和新兴产业,提高工业整体竞争力。

(二)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合理增长。上半年,湖南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但工业投资力度不足,新兴产业投资偏少。上半年,工业投资比城镇投资增幅慢5.9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分别仅占工业投资的2.3%、0.6%和2.4%,工业投入力度不大,新兴产业投资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存在差距。后阶段,湖南省要在改善投资结构中引导投资合理增长。一是要继续确保土地供应,并加快已供土地的合理利用,尤其是要加快房地产开发企业中闲置土地的利用。二是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开工项目,保在建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创造条件加快招商引资。三是要加大启动民间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引导,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为推动投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要抓住国家扩大消费需求的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强居民收入预期,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一是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潜能释放。二是积极发展文化、健身、旅游等消费。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使职工有更多时间休息和出游;深度挖掘湖湘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建立文物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旅游业和旅游消费快速发展。三是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商业网络布局,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商业设施建设,支持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解决城市新区和农村商业网点配套发展滞后的问题。并完善有关金融政策,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四是大力整顿消费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非法广告等各种不法行为,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消费的环境。

(四)认真落实责任,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湖南省能源消费主要以原煤、原油和电力等常规能源为主。上半年,原煤消费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的50%以上,天然

11

气和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所占比重很低。目前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仍有较大的盈利空间,社会投资冲动较大。湖南省规模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大,结构调整的难度和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一是要优化结构,控制能耗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继续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创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污染防治方式向生产全过程预防为主转变,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有色、冶金、化工、建材、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三是加大投入,落实节能措施。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降耗投入机制;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

(五)高度关注民生,确保社会稳定。一是要密切关注和切实解决影响居民生活的热点问题。今年以来,粮猪油等价格涨幅偏高,影响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畜禽疫病防控力度,落实母猪饲养补贴等优惠政策,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并适当提高最低生活补贴标准。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研究体制转轨带来的结构性就业变动、资本替代劳动引起就业吸纳能力下降、有效就业空间创造不足等问题,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对特殊困难对象给予就业援助等措施促进就业,特别是要关心和帮助解决弱势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三是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四是进一步健全信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高度关注群众的利益问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问题,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