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侦查讯问话语研究述评——侦查讯问话语系列研究之三

2020-07-2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34卷第1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3年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Vo1.34 No.1 (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侦查讯问话语研究述评 ——侦查讯问话语系列研究之三 口黄萍 ,林国丽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侦查讯问既是刑事司法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司法环节,又是一种典型的机构性 话语。从话语的角度探究侦查讯问的语言本质对语用学研究和刑事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 值。本文对中外侦查讯问话语研究现状做出评介,理性分析既有研究成果的贡献与不足,又为侦 查讯问话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侦查讯问;话语;机构性话语;法律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71(2013)01-0087—06 一 侦查讯问”又称“刑事讯问”、“讯问犯 罪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 一、国外侦查讯问话语研究概览 普通法系国家对警察侦查讯问的研究,除了在 序,就案件事实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问 法律框架下对其制度和程序、司法权和人权、讯问 题,以言词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的一种侦查 技巧和策略等问题进行纯法学研究以外,已经出现 行为”(崔敏 2002:449),是我国刑事诉讼法 了许多聚焦于警察侦查讯问中语言问题或与语言相 明确规定的l4种侦查行为之一。随着社会语言学、 关问题的研究。普通法系国家关注侦查讯问语言现 会话分析、交际民族志学、语用学以及话语分析等 象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学科的兴起和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 (一)法律语言学的发展 职业和机构语境下的言语互动,这种互动被称作机 在上个世纪初哲学语言转向的大背景下,许 构性话语或机构性谈话。机构性谈话不同于日常会 多学科也开始逐步地关注各自研究领域中的语言 话,日常会话发生于非正式背景下,如家庭成员、 问题。回顾法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就不得不提 朋友等之间的谈话;而机构性谈话发生于特定的机 法律语言学(forensiC linguistiCS)的兴起, 构场所和背景下,受机构的影响和限制,如法庭 ForensiC 1ingui StiCS的说法出现在四十年前 审判、新闻访谈、医患互动、课堂话语、政论话语 Jan Svartvik发表的The Evans StatementS:A 等。本文认为机构性话语就是发生在机构场所或者 case for ForensiC Lingui StiCS。从此司法技 制度下,有明确的机构任务或目标,由具有特定机 术(forensiC experti se)开始关注司法程序中 构身份的参与者以谈话方式从事的职业实践活动。 与证据相关的语言问题。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 侦查讯问话语是一种“程式性的问答言语事件” 来,“国际法律语音协会”(IAFP)和国际法律语 (Shuy 1998:l79),属于典型的机构性话语, 言学家协会(LAFL)正式成立; 《法律语言学》 符合机构性谈话的基本构成要素。 (ForensiC Lingui StCS)创刊,现更名为《言 语、语言与法律国际杂志》。上述两个学会以及会 [收稿日期]2012-10-26 [作者简介]黄萍(1978 ̄),女,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博士,从事语用学、法律语言学、话语分析研 87 fi —— 胃语音学研究(Baldwin and French 1990:Hollien 连接和话题标记、概括、推进方面的作用。簟删1990,研2究0。 c 1分支就是司法口语研究。因为 整个司法过程通过 的:辩驳、修正、躲闪、拒绝。辩驳是当警察希望 语言进行个案分析,属于定性的研究。研究集中于 包含了机构的声音,也包含了犯罪嫌疑人的声音,供述事件、书面供述语言、牵连供述语言、推定供 但是后者对警察制作报告的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述和无效供述以及警察讯问语言、语言与宪法权 …Berk-S—eligso獬n(2…002) ̄… 一 誓   Thornborrow(2002)从机构性话语中的规律性角 黄萍,林国丽 侦查讯问话语研究述评—侦查讯问话语系列研究之三 度讨论了谈话中的权力问题。她分析了警察询问投 能够确保更为有力的话语行为。在三步序列中, 此类成果主要关注侦查讯问的理论与实践,大 查讯问》(侯英奇2007)是当代中国司法警官院 案人的话语发现:1)会话中某种特定的话轮位置 多以教材和专著的形式出现。其中新近出版的《侦 第三话轮位置绝大多数被警察占据,这个位置使 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该书从侦查讯问导论、侦 得警察通过选择话题和立论来控制谈话的发展方 查讯问主体、对象、组织实施、策略、方法、语 向。所以当被询问人试图努力以问话的形式进行所 言、证据的审查、几类案件的侦查讯问等方面全 谓的挑战时,他就很有可能临时地占据第三话轮的 面、系统地说明了我国的侦查讯问。除此之外,季 位置。这就是为什么警察会加大话语成本来抵抗答 宗棠(2001)在深入总结新中国侦审工作经验的基 话人的角色。2)影响权力关系的另外一个因素是 础上,依据丰富、真实的侦审案例,全面论述了审 能够谈话中意识连贯的话语实践类型。警察的机构 地位和身份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使用更多的话语资 源。3)从谈话的互动结构来看,有秩序的话语不 一定是共享的或归化了的常识性假定的产物。权力 和地位关系的机构性不能决定说话人可能要从事的 行为,而是对这些行为在后续谈话中的结果产生影 响。 Heydon(2005)面向话语分析学家、语用学 家、社会学家、犯罪学专家、法律语言学家和执法 职业者,对澳洲维多利亚警察局的侦查讯问进行了 细致的、批评性分析。她提出了一个对警察侦查讯 问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框架,说明了这种话语实践具 有的互动功能,揭露出这种互动结构中潜在的社会 文化期待以及他们是如何影响最终的交际的。她探 究了构建犯罪事件警察版本的话语实践范围和诸如 指控一否认/承认相邻对、我方陈述、话题控制工 具、阐释等互动资源的作用。 Komter(2006)也考察了警察问话和法庭互动 中的阐释现象,并指出他们是机构一方在讲述“记 录就是这样写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话语资源。 Johnson(2006)运用了许多语言学理论,如 叙事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评价 系统、习得理论等,对警察讯/询问进行研究,其 研究目的是说明这种机构性话语实践是如何使得证 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故事”成为真实有效的呈堂证 供的。 二、国内侦查讯问话语研究概览 (一)法学界对侦查讯问的研究 国内对侦查讯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学界,由 法律工作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等具有法学知识背景 的人在法律的框架下完成。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集 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侦查讯问的综合性研究 讯侦查体系的产生、地位、特点、作用以及操作方 法与技巧。毕惜茜(2004)研究和探讨我国侦查讯 问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如侦查讯问制度法 制化研究、犯罪嫌疑人心理研究、侦查讯问语言研 究、侦查讯问策略研究、心理生理测谎技术。易云 飚(2005)论述了侦查讯问基本理论、侦查讯问制 度历史考证、侦查讯问人员、侦查讯问程序、讯问 记录、讯问的心理基础等问题。 2)侦查讯问的程序、制度研究 对侦查讯问的程序、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程序正 当性及其法律控制研究(徐美君 2003;毕惜茜 2007);侦查讯问过程中的人权保障制度研究(孙 长永2000;毕惜茜等2004),其中涉及人权保 护具体方面的知情权研究(薛炳尧2004;张桂霞 2007)、沉默权(孙长永2001,2003;五易延友 2001)研究、遏制刑讯逼供研究(陈光中2002; 王敬华2003;吴丹红2006;陈卫东2008)属于 热点和重点,还包括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制度(顾 永忠2005;朱孝清2006),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以及对我国侦查制度的反思、重构、完善等(郑海 2003:郝宏奎2004;万毅2006;罗永红2007)。 3)侦查讯问的策略研究 对侦查讯问的策略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信息的收 集与传递等信息控制问题(杨伦毕 l997;雷阳 1997;王铼2002);战略战术的谋略与心理学策 略及其法律界限的研究(周水清 1999;徐加庆 2000;毕惜茜2004,2005);也有人提出侦查讯 问的语言运用策略,如含蓄语言(模糊语言和委婉 语)的运用,比喻和双关语的运用,警语和谚语的 语用,方言的运用,体态语言的运用以及一些提出 问题和应答的技巧等(沈廷浞、胡关禄1996;姚 健1999:毕惜茜2005)。 (二)语言学界对侦查讯问话语的研究 在综述语言学界对侦查讯问话语的研究之前, 89 Ji 性等问题。 在为数不多的期刊文章和硕士学位论文中:袁 传有(2005)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从词汇、句 法、语义、语篇、语用等多维度分析外国的警察告 知语言,最终的目的是为我国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 警察告知体系提供语言学依据。袁传有(2008)还 运用研究人际意义的评价理论建构了警察讯问介 入系统,分析刑事案件的讯问笔录,阐释了警察侦 查讯问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人际意义,旨在探讨如 何通过人际意义的调节来实现讯问的程序正义。 曾范敬(2008)则是运用美国互动社会语言学家戈 夫曼的参与框架理论分析了中国警察讯问笔录中所 体现的权力关系,为侦查讯问话语的进一步分析研 究提供新的视角。制作《讯问记录》是公安机关侦 查讯问的法定必经程序,魏瑞霞(2007)研究了该 过程中口语向书面语转换的问题,为合法规范地制 作《讯问记录》提供语言学界的分析和建议。范昀 (2007)运用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知识,对 9O 研究方法不会是纯理论分析,而是基于经验描写的 定性或定量的实证分析。 伴随着话语分析学的日益发展,对警察侦查问 话的研究目的不再局限于专家证人提供咨询或出庭 作证。语言学家们已经关注到了这种机构性互动的 言语互动规律、话语权的不对称、该种话语实践在 社会互动中的功能、具体的话语语用现象等问题, 从关注言词证据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的特点扩展 到了关注警察话语、互动、权力、身份等概念,他 们从事的已经属于广义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其研究 途径是综合众多的理论和方法,涉及到言语行为理 论、社会互动论、权力论,语用学、交际民族志 学、话语分析等研究方法。 但是总体来看,聚焦于警察侦查讯问中的语言 问题以及与语言相关问题的研究尚不足二十年。尽 管研究角度、理论和方法日益多样化,但是还没有 形成特定的研究团队或流派,也没有形成系统成熟 的研究方法。从狭义的法律语言学研究看,对警察 黄萍,林国丽 侦查讯问话语研究述评— 查讯问话语系列研究之三 话语的研究深度不及法庭互动的研究;从广义的法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尽管警察的 律语言学来看,对该种类型的机构话语研究成果不 及课堂互动、医患互动等研究成果丰富显著;从警 和被害人的问话与对犯罪嫌疑人的问话区分开来。 《讯问笔录》是在讯问过程的基础上制作的,但是 《讯问笔录》并不能真实、客观、完整地表现侦查 察侦查问话研究自身来看,多数研究没有将对证人 讯问过程中言语互动的全貌。 《讯问笔录》的制作 主体是警察,在她运用“省略、压缩、归纳概括、 当然这与整个司法体系制度与法制精神有密切的关 速记”(魏瑞霞2007)等手段进行口语到书面语的 系,但是对于确定有罪的人进行的讯问一定会有别 转换时,侦查讯问的言语互动已经转变成了以警察 于向其他犯罪嫌疑人或证人和被害人的发问。 为说话人的语篇。因此要想客观真实地研究警察侦 (二)国内对侦查讯问话语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查讯问话语的问题,以《讯问笔录》为研究对象是 我国对警察侦查讯问的研究泾渭分明地分为两 不可取的。 个阵营:法学界和语言学界。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丰 富、成绩显著,但是涉及到侦查讯问中的语言问题 结论 综上,普通法系国家对警察侦查讯问话语的研 究已具雏形,该研究无论是对司法实践还是对社会 却显得专业性不强,深度不够,有些力不从心;语 言学界还没有很多人去关注侦查讯问话语的研究, 即便是在法律语言学的学术圈内,警察侦查讯问话 互动中的话语实践都具有毋庸置疑的积极意义,但 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目前语言学界已有 是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地开拓与挖 的关于警察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明显具有填补空白 掘。在我国,以语言学界为主导的对警察侦查讯问 的开拓意义。他们基于侦查讯问与语言的密切关 话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成果比较少,研究的问题 系,将语言学理论运用到我国司法实践当中,以解 比较单一,理论方法也有局限,因此也谈不上学术 决侦查讯问的实际问题为己任。但是由于对这一领 研究的系统化。如果说普通法系国家对警察侦查讯 域的研究NU ̄IJ起步,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目前已有 问话语的研究处在雏形阶段的话,那么我国在该领 的对警察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无论是分析其中的 域的研究只能说是初露端倪。也正因如此,对警 人际意义、权力关系还是具体的语言使用情况,绝 察侦查讯问话语的研究才会任务繁重,意义也会重 大多数都是以公安机关制作的《讯问笔录》为分析 大,发展空间也更为广阔。 ■ 对象。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语言学的研究都承认 Review of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Discourse Research(Series 3) HUANG Ping.LIN Guo-li (Heilongjiang UniversiW 1 50080,Ha’erbin,Heilongjiang,1 50080) Abstract:Police——suspect interview is an essential session in the whole criminal procedure as well as a typical institutional discourse.To study the language nature of police—suspect inter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is of great signiifcance for pragmatics and criminal jusitce practice.In order to lay a profound foundation or fdeeper researches,this paper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police—suspect interview study abroad and home and did a rational analysis on their contributions and limitations. Key words:police——suspect interview;discourse;institutional discourse;forensic linguistics 【参考文献】 [1]毕惜茜.侦查讯问理论与实务探究[M].北京:中国人民 [3]侯英奇.侦查讯问[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2007. 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2]崔敏.刑事诉讼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版社,2002. [4]黄萍,话语考量触及侦查讯问的语言本质[N].中国社会 科学报语言学版,201 1-6—7. [5]黄萍.侦查讯问话语的对应结构研究[J].外语学刊, 91 f 2013年 === 2010,(4):82—86.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 [16]Johnson,Alison.Police questioning[A】.In Brown,K.The [6]季宗棠.审讯侦查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出版社,2001. 曩叠■目●■嗣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C】.Oxford: Elsevier,2006. [7]魏瑞霞.侦查讯问过程中口语向书面语转换研究[D].华 中师范大学,2007. [8] 吴伟平.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M].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易云飚.侦查讯问理论与应用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 出版社,2005. [17]Komter,M.L.From talk tO text:the interactional construction of a police record UJ.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2006(39)(3). [18]Leo,R.A.Inside the interrogation roomⅡ1.Criminal Law and Criinolmogy,1996(86)(2). [19]Linel,P.andJonsson,L.Suspect stories:perspective setitng in an asymmetrical situation[A】.In I.Markova and K. [1O]袁传有.由美、英、中警察告知语言分析看中国警察告 知体系的建构[J].修辞学习,2005,(1):12—17. [11]袁传有.警察讯问语言的人际意义——评价理论之“介 入系统”视角[J].现代外语,2008,(2):141—149. [12]曾范敬.侦查讯问话语参与框架分析[J].修辞学习, 2008,(5):47-5i. I13j Berk—Seligson,Susan.The Miranda Warnings and Linguistic Coercion:The Role of Footing in the Interrogation of a Limited——English——Speaking Murder Suspect[A】.In Janet Cotteril1.Language in the Legal Process[C].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 Ltd,2002. 1 14 J Heydon,G.The Language of Police Interviewing:A Critical Analysis[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 2005. [1 5J Johnson.Alison.So…}:Pragmatic Implications of So— Prefaced Questions in Formal Police Interviews【A】_In Janet Cotteril1.Language in the Legal Process[C].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Ltd,2002. 92 Foppa,Asymmetires in Dialogue[C】.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1991. [20]Newbury,P.and Johnson,A.J.Suspects’resistance tO constraining and coercive questioning strategies in the police inter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the Law.2006(13)(2). [21]Shuy,W.Roger.The Language of Confe s sion, Interrogation,and Deception【M】.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8. [22]Thornborrow,Joanna.Power Talk:Language and Interaction in Institutional Discourse【M].Harlow, En ̄and:Pearson Education,2002. [23]Waston.R.Some features of the elicitation of confessions in murder interrogations【AJ.In G.Psathas.Interactional [24]Competence,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 and Conversation Analysis[C].Washington,DC:University Press ofAmerica.1990. 【责任编辑 潘琰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