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增长与环境问厄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演化轨迹
要研究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 ,首先必须要弄清楚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间题关系问题的思想渊源 ,最早可以追溯到 世纪末到 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关系的探讨 。 世纪威廉 · 配第提出“ 土地是财富之母 ” 的观点 ,并开始意识到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 年托马斯 罗伯特 马尔萨斯出版的一本书《人口原理 》 中 ,开始关注人口与土地粮食的关系 ,认为资源是绝对稀缺的。 年大卫 李嘉图继而提出“ 资源相对稀缺论 ” 。约翰 穆勒提出了“ 静态经济学 ” 的观点 ,认为经济生产存在资本不足和土地两要素限制。 世纪 年代中期 ,美国科学家麦肯奇首次运用生态学概念研究人类和社会问题。 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对经典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阿瑟塞西尔 庇古在 兜 年出版的《 福利经济学 》 一书中认为外部性
是导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主张通过税收和补贴来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 。著名的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在其经典论文《社会成本问题》 中提出了用产权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后的学者将其思想概括为科斯定理 “ 生态经济学 ” 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 ·鲍尔丁在他的 年重要论文《一门科学一一生态经济学 》 中首次正式提出来的 。在这篇文章中 ,他对利用市场机制控制人 口和调节消费品的分配 、 资源的合理利用 、 环境污染以及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人类福利的缺陷等做了有创见性的论述 。在反思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 ,作者明确阐述丁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进而首次提出了“ 生态经济协调理论 ” 。 年以美国生态经济学家丹尼斯米都斯为代表的 人研究小组发表了《 增长的极限 》 一书 ,该书选
择了 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 ,并从人 口、 农业生产 、自然资源 、 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几个方面阐述了不合理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 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其核心思想是主张人类社会要想避免衰退就必须 自觉抑制增长 ,从经典的经济增长转向“ 全球均衡 ” 又被称为“ 零增长理论 ” 。这本书是对人类今天不合理经济发展模式的首次反思 ,它的论证为后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 年 ,爱迪 · 布朗 · 韦丝教授发表了《 行星托管 自然保护和代际公平 》 的论文 ,首先提出了环境资源的代际公平的理论 ,认为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 ,在人类家庭成员关系中有一种时间的关联 ,当代人作为地球的管理人对后代人负有道德义务。代际公平理论的提出 ,突破了传统的以当代人为中心的法理基础的落篱 ,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共同利益作为法律的价值取向 ,提示我们要更加注重保护“ 未来的利益 ” ,对有限的地球资源要实现代际共享 ,树立新的环境管理时空观 。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年莱斯特 · 布朗教授提出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的观点 ,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
透视以上的文献 ,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发现经济增长和环境问题研究的思想渊源和理论踪迹 。这些理论对国际贸易与环境间题的相关研究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二 、 国外关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厄的文献综迷
国外对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较早。Tobey把环境资产作为一种投人品纳入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中 ,研究其贸易的影响。Magant和Viscusi(1990)验证了环境规制是否对美国和加拿大的纸浆和纸制品企业的生物需氧量和固体悬浮物的排放量有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能够减少企业大约 口 场的排放量 。Grossman和Krueger把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层面 ,从而建立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理论分析的的基本框架 ,同时他们通过对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的分析 ,发现环境污
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 U” 型的曲线 ,并与 叨 年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Panayotou(1993)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Panayotou、Dasuptu和Maler借用反映经济增长和收人分配的倒“ U” 型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经济发展和环境的这种倒“ U” 型曲线关系 ,并称之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Durwood zaelke(1993从法律 、 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了环境与贸易之间相互作用机制。 Vanbeers和Vandenbergh(1996)侧重于从方法论角度评论贸易和环境外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Copeland和Talor(1994)将各 国收人差别这一影响因素从众多影响国际贸易形式和环境质量的因素中独立出来加以分析该模型表明 ,自由贸易在引起真实收人增加的同时 ,还改变了一国的产出结构 ,从而改变污染程度 。 Chilchilnisky 认为在私人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 ,自由贸易会加速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的破坏并对全球环境构成威胁 。 Dean(1997)通过联立方程模型测度了我国贸易开放对环境 (水污染) 的影响 ,发现贸易 自由化短期 内会使羹环境恶化 ,但长期效应则有利于减少污染。 Mani和Wheeler(1997)通过考察 1960一1995 年期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生产模式的转变、收入增 长等与环境规制的关系后认为 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出占整个制造业的百分比在经济合作组织 成员国下降而在发展中国家稳步土升。Dua和Esty(1997)指出 ,作为全球自由贸易化的结果 各闲会纷纷降低各自的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持或增强竞争力 出现所谓的“ 向底线赛跑 ” 而且 ,一国严格的环境政策会迫使肮脏产业向环境管制宽松的国家转移 ,发展中国家会由此成为“ 污染避难所 ” 。 Robision(1998)指出美国较严格的污染控制计划已经引起美囚贸易模式的变化即进 更多污染成本高的商品 ,从而减少囚内对自然资源的消费。 Antweiler等(2001)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 一国贸易开放度 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其结论是贸易自由化有利 环境保护 。Dasguptaetal(2002)通过研究指出严格的环境管制使经济增 长的梅一时期都低于没有管制的排放水平 ,拐点也可能提前出现 。EKC 曲线因此变得比较平坦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Copeland和Talor(2003)使用两个国家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产权不清晰的国家相对产权清晰的国家利用环境资源的成本低 ,容易过度开采环境资源以增加出口 ,对外贸易使该国遭受损失 ,而产权明晰的国家利用环境资源的成本比较高进口初级产品
通过对对外贸易获得利益 。国外这些文献多基于发达国家的视角 ,对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对我们分析研究这一问题在理论框架上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三、 国内关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文献综述
相比较于国外而言 ,我国国内关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李善同等(1999) 通过建立一个动态递推的中国经济一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CGE) 模型就贸易自由化对我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了分析 ,其结论认为增长效应是污染增加的原因 ,贸易自由化并不会导致我国环境的迅速恶化。马丽 、刘卫东、刘毅(2003)选用沿海地区12个省市1998一200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从弹性系数角度 ,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是减缓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主要贡献力量 。张连众等(2003)利用我国2000年31个省市的SO2排放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兰天(2004)选用1995一2001 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 排放量作为污染指标 ,得到了与张连众等一致的结论 。李秀香等(2004)以CO2排放量为指标 ,分析了1981一1999 年期间我国出口增长的环境效应 ,所得结论是:随着出口的不断扩大 、贸易 自由化及环境规制的实施 ,我国CO2排放量的增幅下降 ,贸易的规模、结构及技术效应均为正 。杨海生等田(2005)运用面板数据研究了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之间的负向关系 、FDI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也就是说外贸在改善环境质量而FDI在恶化环境质量 ,引人FDI将加大我国越过EKC顶点的难度 。吴玉鸣(2003、2007)运用我国 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FDI与我国环境规制问题 ,认为FDI在恶化我国环境。沈荣珊等(2006)以水体有机物为污染指标 ,采用了 个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 ,发现自由贸易自由化的规模效应是负的 ,但在技术和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下 ,环境污染将减少 。陈红蕾、陈秋峰(2007)以SO2排放量为污染指标对我国贸易开放度的环境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 ,
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邓柏盛、宋德勇(2008)运用 1995一2005 年13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认为 , 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对外贸易则恶化了我国的环境。
四 、 结论
近年来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 ,日益扩大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资源 、 环境的冲突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贸易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 ,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问题之一。透过以上的文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有关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的分析方法 ,结论及验证多来源于国外 ,而国内多是借鉴与国外的模型和分析方法而应用于国内环境问题的分析中。同时还发现有关于国际贸易环境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研究 ,很少研究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或者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其实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与环境问题正在面临着的问题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 ,我们更应该侧重于研究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贸易与环境文献的归纳与总结 ,能够为欠发达国家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解决 ,提供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红蕾、陈秋峰.我国贾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
【2】李秀香、张婷.出口增长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CO2排放量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4(7)
【3】兰天.贸易与跨国界环境污染[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