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月第19卷第25期
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
麻醉效果分析
郭乐 李虹烨(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广东 珠海 519085)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BPB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以期为上肢手术患者麻醉的选取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组、U组,各42例。入选者均实施BPB,T组行传统解剖定位,U组实施超声引导定位。对比两组麻醉效果、临床指标及并发症。
()()()()()结果:U组麻醉总有效率RR97.62%高于T组78.57%,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53±2.15min短于T组的4.69±2.81min,麻醉完()()()()(P<0.05)成时间9.25±3.16min长于T组的5.68±1.24min,并发症总发生率2.38%低于T组1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定位行BPB用于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但会延长麻醉完成时间,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上肢手术;超声引导定位;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R658.2 R614.4 【A 【2096-5249202125-0220-02臂丛神经阻滞(brachial plexus block,BPB)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以对神经支配区域神经传导进行阻滞,为上肢手术较为常用的麻醉方法
[3]
[1-2]
(20±5)mL局麻药注入。U组接受超声引导定位,采用超声仪(日本EUB-5500型)定位,选取线阵高频超声探头,探头频率6~13 MHz,对探头角度、扫描深度进行调整,获取臂丛神经横、纵切面图像,将耦合剂均匀涂抹于超声探头,以获取更为清晰的超声成像,穿刺点皮肤、超声探头耦合表面间确定无空气,于超声探头外侧10 mm部位采用7号针头注入利多卡因(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61)局麻,沿探头长轴缓慢进针,穿刺中观察针动态改变,待至鞘内后,对穿刺针位置进行调整,于臂丛神经周围将局麻药分次少量注入,待药液完全浸润臂丛神经,总量(20±5)mL。入选者局麻药配方相同,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74)混合液。
1.3 评价指标(1)麻醉效果。依据术中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患者术中无疼痛感,精神意识清晰为优;术中肌肉松弛不够,但无疼痛感为良;术中肌肉紧绷,存在疼痛感,需改为全身麻醉为失败,总有效率(RR)依据优、良病例计算。(2)临床指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用Fisher χ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U组麻醉RR高于T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n(%)
组别T组(n=42) U组(n=42)
χ2P
优19(45.24)24(57.14)
--良14(33.33)17(40.48)
--失败9(21.43)1(2.38)--RR33(78.57)41(97.62)7.2650.007
。既往BPB中多以
体表解剖学定位实施穿刺,但需反复穿刺探查,阻滞成功率较低,增加患者痛苦。近年来超声技术快速发展,于超声引导定位行BPB具有疼痛轻、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利于提升阻滞成功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4-5。鉴于此,本研究将分析超声引导定位行BPB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现报告 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组、U组,各42例。U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1~73(48.24±5.31)岁;体重指数18~27(23.04±1.20)kg/ m2;手术部位为手部、前壁及上臂分别5例、18例、19例。T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1~75(48.29±5.34)岁;体重指数18~28(22.97±1.23)kg/m2;手术部位为手部、前壁及上臂分别5例、16例、21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可耐受上肢手术治疗,且无神经传导障碍;(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
排除标准:(1)皮肤过度粗糙;(2)肝、肾功能不全;(3)存在麻醉药物过敏史;(4)患有恶性肿瘤;(5)凝血功能障碍。1.2 方法
入选者麻醉前0.5 h将0.5 mg阿托品(中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060)、0.1g苯巴比妥钠(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5613)肌肉注射,入室后开放静脉,监测心率、血压等,输注5 mL/(kg·h)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山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033)。标记肌间沟路径,实施BPB,T组接受传统解剖定位,确定前、中斜角肌间隙,在相当于C6水平垂直刺入皮肤,向脚侧推进,待触到横突或出现异物感为宜,针头固定,待回吸未见脑脊液、血液,将
作者简介:郭乐(1981.01-),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麻醉学
[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20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月第19卷第25期
·综合医学论坛·
2.2 临床指标
U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T组,麻醉完成时间长于T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组别T组(n=42) U组(n=42)
tP
的发生,但其麻醉完成时间相对较长。主要是因为于超声引导定位可视下操作,能够精确将药液浸润至神经周围,保障阻滞效果,从而降低盲目穿刺所致的血肿、神经损伤等并 发症
[14-15]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x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4.69±2.813.53±2.152.1250.037
min)s,
麻醉完成时间5.68±1.249.25±3.166.8160.000
。
综上所述,上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定位行BPB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但操作完成时间较长,临床应用安全可靠,能够保障麻醉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2] [3]
邹满英,徐彩萍,苏春华.低浓度高容量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29-30.
陆剑锋,梁波,陈文策,等.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8,29(19):71-73.张丽娟.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2):2141-2143.[4]
许天华,艾菊.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12):835-838.[5] [6]
梁展涛,谭井娣,韩国平.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28(6):980-981.陈雅儒,李振洲,孟尽海,等.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7):773-775,780.[7] [8] [9]
徐慧胜,夏云,杨淑芬.不同定位方法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5):84-87.
李丹,夏中元.七氟醚辅助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1):210-211.黄永军,范华荣,王振元.超声引导定位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作用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刊,2019,54(7):794-797.[10] 吴卫东,韦宁仙,毛丽芬,等.超声引导下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
肢手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7,43(17):1280-1281.
[11] 刘松华,方懿,曹理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
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9,30(3):44-47.[12] 周日永,鲍娜娜,张竞雄,等.超声引导的腋动脉旁与神经旁注药腋
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9,35(5):367-369.
[13] 刘涌.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
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6):694-696.
[14] 付群,欧胜胜,孙运乾,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阻滞
的临床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1):779-781.[15] 赵丽艳,张卫,陈可新,等.超声引导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
骨折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7):781-783.
(收稿日期:2021-05-27)
2.3 并发症
U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T组(n=42) U组(n=42)
χ2P
血肿2(4.77)1(2.38)--刺破血管3(7.14)0--局麻药中毒3(7.14)0--总发生率8(19.05)1(2.38)4.4800.014
3 讨论
上肢手术耗时较长,对麻醉要求较高,采用全身麻醉将增加麻醉管理难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故多以BPB为主。BPB的传统方法为解剖学定位盲探法,穿刺操作成功率较低。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解剖的变异及麻醉医师临床经验的不同,穿刺过程中可能导致误入血管,诱发神经损伤及局麻药中毒等相关并发症,麻醉药物无法注射至理想部位,导致阻滞不全或无效,需追加辅助用药,甚至改变麻醉方法,增加患者身心痛苦
[7-8]
[6]
。
超声神经定位技术的应用能够清晰显示臂丛神经,可于直视下完成穿刺操作,对穿刺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并可对进针过程、局麻药扩散进行实时监控,利于提升BPB有效性及安全性
[9-10]
。经临床实践发现,超声直视下对局麻药扩散
进行观察,10~20 s后图像上已无法清晰显示局麻药,神经分支间可见纤维膈,单点注射往往无法扩散至整个臂丛神经,可对穿刺针位置进行调整,针对第1次注药无药物扩散到的神经,可再次注射局麻药物,以保障麻醉效果
[11-12]
。刘涌
[13]
研究显示,BPB中行超声引导定位的麻醉效果更佳,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缩短且不良反应少,改善尺动脉血流动力学。本研究结果显示,较T组,U组麻醉RR较高,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短,麻醉完成时间较长,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较传统解剖定位,超声引导定位行BPB麻醉是安全可行的,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提升麻醉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