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5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33 大港油田未动用储量评价形势分析及动用构想 王怀忠,王东林,张秀丽,张红香,衡海良 (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 摘要:近年来,大港油田的发展受储采不平衡的矛盾所困扰,由于新探明储量品位低、直接可动用 储量少,致使油田公司新区产能建设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油田的产量稳定和发 展。另一方面,多年积累下来的低、深、难未动用储量,在现有地质认识及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对已探明 未动用储量特点的分析,提出已探明未动用储量评价动用的技术对策。同时,借鉴以往的未动用储量评 价流程,从储量管理、研究方法、工艺创新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完善相应的配套技术, 为油田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提出大港油田未动用储量评价动用构想,为已探明未动 用储量的有效动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大港油田;储量评价;动用构想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3)15一OO33一O3 2.2油藏埋藏深度以中深层以下为主 陆地自营区探明未开发储量油藏埋藏深度以中 深层以下为主。油藏埋深小于3200m的油藏共有131 未动用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因其动用难度大, 经济上往往效益差而没有有效开发动用。在不同的 油价、不同的开采模式、不同的管理体制、不同的运 作机制下,难采储量将有不同的界定结果。随着油田 上产需要和油藏评价技术、工艺技术进步,深化未动 用储量区块油藏研究和油藏工程研究,依靠新的工 艺技术,就能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盘活未动用储量, 提交动用建产潜力。因此,把未动用储量动用起来, 建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这对于大港油田的持续 发展,对于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对于油田公司员工 队伍的稳定以及收入的增加,对于如何盘活储量资 产等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港油田未动用储量筒况 个储量计算单元,占探明未动用地质储量的43.3 ; 油藏埋深大于3200m的油藏共有61个储量计算单 元,占探明未动用地质储量的56.7 。 2.3储量以低孔低渗储集层储量为主 陆地自营区探明未开发储量以低孔低渗储集层 的储量所占比例高,在陆地未开发储量区块中,孔隙 度小于25%的中孔、低孔、特低孔储量区块共187 个,占已探明未动用储量的98.3 ;但渗透率小于50 ×10 。的低渗储量区块有118个,储量占未动 用地质储量的77.7%。 2.4未动用储量原油性质 截至2011年底,大港油田已探明未开发储量近 4 亿t;陆地已探明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5 亿t(占自营区探明未开发储量的68.2 ),滩海已探 明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2亿t(占自营区探明未开 发储量的31.8 )。 2 已探明未动用储量分布特点 2.1储量单元块数多、平均单块储量规模小 陆地自营区探明未开发储量呈现储量单元块数 多,单块储量规模小的特点。100万t储量规模以下 的单元占总块数的66.7 ,占总未动用储量的23. 2%,单块储量大于500万t的分别为板桥的板深5— 1区块,长芦塘36区块,叶三拨叶21区块和滨海油 田港深58—1断块、滨29×1断块、滨20 ̄1断块、滨 深8断块。 未动用储量原油性质以低流度为主,高粘度及 稠油约占一半。陆地自营区探嬲未开发储量中流度 小于1O×10 pm。/mPa・s的特低流度油藏区块 209个,储量占已探明未动用储量的83.9 ;原油粘 度大于20mPa・S的高粘度、稠油油藏共97个断块, 储量区块个数占已探明未动用储量数量及块数的一 半。 2.5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需求较高 未动用储量以中低丰度为主,百万吨产能建设 投资需求较高。陆地自营区探明未开发储量中低丰 度以下的储量区块有187个,占陆地未开发储量的 97.3%。从百万吨产能投资来看,在陆地192个未开 发储量区块中,有130个区块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 收稿日期l2O13—05--15 作者简介。王怀忠(1959一),高毁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石油分校石油地质勘查专业、本科学历,2005年在中 田科学院研究生院菝博士学位,现为油田公司油j|c评价首席专家I在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油 气田地质评价工作。 34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年第15期 大予5O亿元,占总块数的67.7%;地质储量2亿t,占 总未开发储量的81.3 。 3油藏综合研究与评价 在未动用储量评价过程中,逐步形成实用的研 究方法及相应配套技术。 3.1未动用储量目标评价优化筛选技术 部新增落实储量近2000万t,完成年产能力12万t的 区块开发方案编制,目前正在现场实施且见到较好 的效果。 针对未动用储量评价区,构造落实程度低的特 点,借助完钻井资料,从层位标定开始,利用兰德马 克软件的解释技术,展开50m×50m网络构造精细 未动用储量评价从宏观上可以分为分类筛选和 目标系统评价两个阶段。所谓分类分选,就是针对大 解释。通过精细解释,更加准确地落实了构造和储集 层,为综合地质评价奠定了基础。应用重新解释的构 量未动用储量区块,从油藏地质、试油试采等反映油 藏特点的资料进行分析,从好到差进行优选排序,最 后经过油藏评价与经济评价相结合,筛选出进行系 统评价的目标。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不断完善“储量管理系统” 软件和“经济评价”软件,为未动用储量评价目标筛 选提供了手段。首先是利用。储量管理系统”软件,进 行地质基础评价(地质特征、构造特征、测井多井评 价、储集层研究等)、油藏工程基本评价(单井目标日 产能力分析、开发方式及开发指标概算等),从而明 确油藏的基本分类(表1)。 类尉、I I IⅣ 评价参数\ ‘ ‘ ” 渗透率(mD) >1000 100O一50o 50o—lo0 100"-10 油藏埋深(m)<2000 2000 ̄3000 3000 ̄4000 > ̄4ooo 目 密度(g/cm ) <O.80 o.80 ̄0,85 o.85 ̄0.90 0.90 ̄0.95  ̄E(mea・8) <5 5 ̄100 100--400 400"1600 一 凝圈点(℃) <25 25 ̄-30 30"-35 35"-40 圈l未动用储量目标评价优选漉程 3.2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 针对未动用储量评价区块地震资料品质不能满 足构造精细解释的需求,开展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 工作。在未动用储量评价区带内通过有针对性的处 理,使地震资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为准确构造精细 解释和储层预测创造条件。孔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 由于构造破碎和孔一段石膏层、火成岩发育及孔二 段内部油页岩的三重屏蔽作用,目的层反射能量弱、 成像差、断层展布及特征复杂,难以进行精细的构造 解释。通过有效拓展频带宽度提高资料的品质,不同 序列断层的成像更加清晰。在自来屯一风化店结合 造在地质评价后所钻9。口未动用储量评价井均获成 功,成功率100%。评价井所钻遇断点位置、油层深 度、油层厚度等参数与设计结果基本一致,成效十分 显著。 4油藏综合研究方法及配套技术 4.1地层精细对比 针对未动用储量评价区完钻井分布情况,应用 标志层控制和沉积旋回对比方法,综合考虑油水关 系和构造展布规律,重新对研究区内完钻井进行精 细统层对比,使全区分层得到统一,认识更加清楚, 为构造精细解释奠定可靠基础。 4.2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是未动用储量综合地质 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阐明研究区沉积 环境、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类型及时空演化,进而揭露 砂体成因类型、古地理特征、规模大小、展布方向以 及纵横向的连通性,并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的关系, 通过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研究对储量的核实及评价井 优选起到积极作用。 , 4.3钻井与试油、试采评价 在前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优选官128和家1O 断块有利部位分别钻家37--49井和家43—61井,两 口井分别钻遇油层厚度30.2m和15.6m,与设计基 本一致,证实前期地层研究成果扎实可靠,为提交开 发动用奠定了基础。 在新钻评价井成功的基础上,对评价井开展系 统的试油试采工艺评价。经对J37—49井采用水力 喷射泵系统试油,日产达30t以上,以后采用有杆泵 配套掺水降粘和有杆泵配套电加热抽油工艺进行试 采,有效地解决了高凝、高粘原油进泵难和井筒举升 困难的问题,平均日产达lO ̄lSt。 4.4油藏综合评价 油藏综合研究是未动用储量评价的最终成果, 它是油藏开展综合综合研究,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核 实储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沈家铺地区在大量综合地 质和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该断块落实储量i000万t, 其中提交开发储量930万t,暂无效益储量70万t,待 核销储量270万t。 5动用构想 近年来,油田公司大力开展储量增长高峰期工 程,储量大幅度增加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特 点是“超深、致密、富酸、难采”。深度多在3800m以 2013年第15期 王怀忠等 大港油田未动用储量评价形势分析及动用构想 35 下,渗透率多数小于1×10川 m。,富含酸性气体,地 表环境复杂,在常规技术条件下,意味着高投入高风 险,百万吨产能投资超过中石油的投资极限的储量 占94 。这些新储量动用受到开发效益制约,难以有 效动用。 针对未动用储量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需 建立灵活机制政策,力Ⅱ强合作,多元开发,按照以油 养油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开展了部分未动用储量评 价工作。针对孔南地区的未动用储量,按照油田公司 的相关政策开展了 难采储量的评价,结合该地区油 藏立体评价与深化研究应开展具有一定规模和潜力 的未动用储量评价。 5.I未动用储量评价的总体思路 一 在油田公司给予未动用储量评价专项资金政策 支持的基础上,实行项目管理,强化地质研究,深化 三个结合,即:未动用储量评价与滚动评价、一般评 价、老区油藏描述相结合,通过未动用储量精细评价 有效促进储量动用 、 - 5.2实行项目管理 借助油田公司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实施项目管 理。建立管理运作体制实现项目 管理,建立专项资金 市场运作机制强化资金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应实行 重奖政策,建立管理运作体制成立项目组一---领导 小组__-、管理小组一、实施小组三级保证组织 根据 评价任务切出专项资金按市场机制运作,建立激励 机制实行重奖政策;对评价成果按质量奖励,对试采 原油按提成给予项目组奖励。 ・l_ 5.3综合地质评价 。 ’, 深化地质研究,取全、取准资料搞好综合地质评 价。精选评价目标明确评价内容,擒好缝合评价,广 泛采用新技术、搞好油藏研究 落实油藏特征I加强 老井试采,搞好评价井钻探,落实油藏产能,优化油 藏工程设计,深化技术经济评价。本着先易后难,排 出评价顺序,针对具体问题,明确评价内容;深化技 术经济评价;提出开发可行性论证。 、 5.4降低开发建设成本 搞好钻采工艺技术配套,全面降低开发建设成 本。针对储集层物性差,开展压裂、酸化改造改善油 层渗流条件l立足成熟直井分层压裂,水平井分段压 裂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产量f选择适宜油藏,利 用水平井开发,扩大供液面积。同时,开展新工艺、新 技术攻关,探索难采储量开发新途径I针对稠油低 产,建立井筒热力场 ,改善井筒流动条件 I优化工艺 配套,简化操作流程,降低操作成本。 ’ 5.5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 加快未动储量开发动用评价的步伐,尽快形成 生产能力。对于储量品质差、规模大、相对独立的未 动用区块,建议由田公司建立灵活的新机制,从政策 和资金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坚持多元化开发,利 用技术优势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长期积压、无效益 的叶三拨、塘沽、长芦,千米桥(沙河街)及潜山凝析 气藏的未动用储量尽快开发动用。 大港油田陆地剩余未动用储量落实程度低,地 质情况复杂,结合新的地震资料和工艺技术,通过进 一步研究落实未动用储量,可以使部分未动用储量 得到有效开发动用,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可能发现 新的储量区块和产能增长点。 、5.6创新 思维与管理模式 .创新思维与管理模式是盘活未动用储量资源的 首要条件。 未动用储量之所以探明后长时间不能开 发,主要原因一是储量品位低,二是由于受地震资料 品质的限制对构造认识程度,三是技术不配套导致 产能低,在现有的开发效益的前提下开采难度大。面 对这些资源,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开采 技术,不能有效的动用这些未动用储量,必须从组织 管理、经费保证 新技术投入上形成完善的运作模 式,确保工作开展;才能够取得满意的成果。 5.7 弓l进市场竞争与研究人员奖励机制 未动用储量评价需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 本,才能有效地提交可开发储量。未动用储量评价是 一项前期研究需要投入较大的系统工程。诸如地震 资料的处理、澍井资料的评价、评价井的钻探、采油 工艺的配套,都需要资金投入。开展试验及研究工 作,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这样才能降低成本,获得最 大投入产出比。同时,完善从事未动用储量评价工作 的研究人员的奖励政策,也是未动用储量评价成功 与否的重要保障。 6结束语 大港油田'陆地未动用储量评价,创新思维与管 理模式是盘活未动用储量资源的首要条件;应针对 未动用储量评价区块低、深、难的油藏特点,以地质 评价为核心,应用油藏评价的成熟技术是深入认识 油藏、合理评价储层,确保评价井成功率关键,深化 地质研究,取全、取准资料搞好综合地质评价;同时, 借助油田公司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实施项目管理}要 强化油层改造、有效举升工艺攻关,搞好钻采工艺技 术配套,全面降低开发建设成本。未动用储量评价需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 就能达到经济有效开 发未动用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章,石占中。现代油戴描述技术[M].北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 [2]何鲜,石占中,厨宗良 等.难采储量油藏评价 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 牛彦良,吴畏.未动用储量优选评价分析方法 [J].石油学报,2006,27(12). E4]韩福 成,未动用储量分类方法及产能潜力评价 D].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9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