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现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制度
受控状态 制度名称 现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制度 文件编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快速高效的收集分析与现场管理有关的信息,提高车间主任对生产现场的掌控,规范生产现场信息的收集分析行为,辅助生产部进行生产决策,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对生产现场的信息的收集分析的所有相关事项均适用于本制度。 第3条 生产现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由车间主任负责,定期上报生产部,供生产经理进行生产计划的编排与生产决策。 第2章 现场信息的收集 第4条 生产现场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以下几种 1.员工出勤状况 用途:安排生产现场的生产任务、平衡生产。 2.生产进度方面的表单,即与下例类似的表单 生产进度控制表 编号: 填写日期: 产品名称 生产数量 进度审核及作业步骤 计划数量 实际数量 预计日程 调查记录 1 2 3 …… 开工日 完工日 验收 生产班组 考证部门 用途:掌握现场的生产进度情况,平衡整个生产计划。 3.产品质量方面的表单,即与下例类似的表单 制程巡检记录表 日期: 班组: 项项目名 次 检验重点 1 2 3 4 5 6 …… 查验结果 不良内容 策 对1.制程中对巡回抽检的记录 备注 2.检验标准范围可定上下限 3.异常检验情况应追溯到源头及全过程的处理 4.本表由相关权限单位呈阅后质量管理部存档 查验结果: □好 △尚可 ×不良矫正 用途:掌控现场所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如有问题立即进行分析、调整。 4.设备方面的表单,即与下例类似的表单 设备保养报表 编号: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 故障原因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使设用计年不限 良 当 当 障 良 入 养 不不故化 不混他 保数 数 用养器老料物其防时次工 料 计 使保电材杂预机理人材小注 备停修维护费用 用途:掌握生产现场的设备状态,保证生产设备的平稳、正常运行,杜绝事故发生。 5.生产现场的9S状况 用途:及时改善现场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 第5条 现场信息收集的形式 1.定期收集,车间主任需要定期对信息进行收集。 2.不定期收集,公司会不定期的组织对专项信息的收集,车间主任根据公司收集信息的要求进行现场信息方面的收集工作。 第6条 信息收集的方式 1.文字记录的收集,车间主任可通过查阅生产现场的管理工具(即报表与表单)的方式收集现场信息。 2.目视收集,车间主任可通过观察收集生产现场的信息,如生产人员的工作状态、生产现场的环境整理等。 第7条 对不同的信息可采用不同的收集方法,也可采用两种方法混合收集信息,由车间主任自己酌情使用。 第8条 收集到的信息必须分门别类的存放,利于查找与分析。 第3章 现场信息的分析 第9条 信息的收集专员同时负责信息的分析工作。 第10条 信息分析以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保密性及利用价值的大小等五个指标来衡量信息。 第11条 信息分析负责人需要将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分门别类存放并说明有效或无效的理由。 第12条 分析信息时对收集到的信息不允许随意处置,应当报送生产部进行备案处理。 第13条 分析信息时所涉及到的重大信息,必须上报生产部,由生产部根据自身权限下达指令,接到生产部指令后方可进行处理。 第14条 收集到的现场信息若与各职能部门相关,应及时上报生产部,由生产部以书面或电子文档形式通知各部门。 第15条 重要信息的分析结果需要立即向生产部经理报告,一般信息于每月中旬在生产例会上将相关的信息分析结果向有关人员进行通报,供其决策。 第4章 附则 第16条 本制度由生产部编写,其解释权、修改权归生产部所有。 第17条 本制度经总裁办公会议审议批准,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编制日期 修改标记 审核日期 修改处数 批准日期 修改日期 9.2.2 现场信息传递应用办法
制度名称 现场信息传递与应用办法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第1章 总则 考证部门 第1条 为了加强对现场信息的管理,取保现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失真、不外泄,避免因信息失真和外泄给生产带来损失,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 生产现场中涉及信息传递方面的相关事宜均按本办法中的规定执行。 第2章 现场信息的传递方法 第3条 车间主任准备将生产信息传递时,必须记录信息传递的时间与接收人。 第4条 对于生产指令类的现场信息进行传递时必须用书面的方法,禁止采用口头方面进行传递。 第5条 若确因紧急或现实原因无法用书面进行传递,则应在事后不超过一个工作日的时间进行补签。 第6条 在进行工序间的生产指令传递时,前一道序的生产人员完工检验后,应将《生产指令单》交还现场管理人员,由现场管理人员将其交给下道序的生产人员。 第7条 对于工艺变更、技术改变等重大信息,车间主任除进行书面通知外,还应该召集所有的相关人员开简短的会议进行传达,防止信息的失真。 第8条 对于生产现场重大的过失或重大的工艺改进等时间车间主任必须在现场亲自取得第一手资料后,向生产部报告。 第3章 现场信息传递中的保密 第9条 车间主任对于收集到的或接受到的信息应首先进行信息的密级划分,防止不相干的人得到信息。 第10条 对于生产现场保密信息的上传下达时,车间主任应划分接受人的范围,然后进行传递,防止信息外泄。 第11条 生产现场所使用的事关公司机密的工艺文件、图纸资料时,必须由车间主任或指定专人进行管理,防止信息外泄。 第12条 生产现场的密级信息接收人收到信息后,应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保密规定,禁止外泄,否则视情节严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13条 遇有客户在生产现场参观、考察时,生产现场的所有生产人员禁止随意提及信息,经授权批准的例外。 第4章 现场信息的利用 第14条 车间主任利用收集到的现场信息时,要根据自身职权进行信息的选取,禁止越权使用信息。 第15条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车间主任需要做以下工作 1.要随时将涉及生产计划方面的信息上报生产部,供生产经理做出生产的调整。 2.及时调整现场的生产部署,指挥生产人员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生产。 3.关于产品质量、设备等方面的问题,要及时与质量部、技术部等相关部门联系,共同进行分析、解决。 第16条 车间主任收集到信息而未作调整造成生产出现损失时,车间主任负有全部责任。 第5章 附则 第17条 本办法由生产部编写,其解释权、修改权归生产部所有。 第18条 本办法经总裁办公会议审议批准,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编制日期 修改标记 审核日期 修改处数 批准日期 修改日期 9.3.2 生产异常信息处理办法
受控状态 制度名称 生产异常信息处理办法 编 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生产异常信息的处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指的生产异常信息,是指标志着生产车间停工或生产进度延迟等情形的数据或资料。在生产现场,异常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7大类。 1.计划异常信息:生产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异常信息。 2.物料异常信息:物料供应不及(断料)、物料质量有问题等异常信息。 3.设备异常信息:设备、工装不足或有故障等异常信息。 4.质量异常信息:制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等异常信息。 5.产品异常信息:产品设计或其他技术问题等异常信息。 6.水电异常信息:水、气、电系统出现的异常信息。 7.工时异常信息:因上述异常导致的待工、返工、加班等信息。 考证部门 第2章 异常信息处理规定 第3条 生产异常报告 1.当生产现场出现上述异常信息,且异常工时时间达10分钟以上时,责任班组长应填具《生产异常报告单》,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生产异常报告单 编号: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制造命令号 (或生产批号) 产品名称 生产数量 异常现象 异常原因 异常的影响 1. 临时性措施 2. 3. 异常现象起讫时间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异常发生班组确认 责任班组长 日期: 年 月 日 1. 针对性采取对策 2. 3. 备 注 经办人员 日期: 年 月 日 规格/型号 客户名称 异常发生班组 注:本单一式四联,第一联由异常发生班组自留,第二联交生产车间保存,第三联交生产管理部保存,第四联交财务部保存。 2.当生产现场出现上述异常信息,且异常损失工时不足10分钟(含)时,责任单位负责人负责口头报告或填入《生产日报表》,可不另行填具《生产异常报告单》。 第4条 《生产异常报告单》的填写指导 1.《生产异常报告单》必须填写出现异常信息时正在生产的产品生产批号或制造命令号。 2.填写生产产品信息,即填写上述异常信息时正在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数量等。 3.填写异常发生部门,即填写出现上述异常信息的生产车间或班组名称。 4.发生日期,即填写出现上述异常信息的日期。 5.起讫时间,即填写发生异常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 6.异常描述,即填写发生异常的详细情况,尽量用量化的数据或具体的事实来陈述。 7.异常的影响,即受异常影响而停工的人数、因异常而导致时间损失的影响度,并据此计算异常工时。 8.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即由异常发生单位填写针对异常现象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9.填表部门确认,即由异常发生单位的经办人员及主管签核。 10.责任部门对策,即由责任部门填写对异常现象的处理对策。 第5条 生产异常信息处理过程 1.出现上述异常信息时,责任班组长应立即通知生产技术部或相关责任部门,前来研拟对策加以处理,并报告直属上级。 2.生产车间会同生产技术部、责任班组采取异常的临时应急对策并加以执行,以降低异常的影响。 3.异常排除后,由生产车间填具《生产异常报告单》(一式四联),并转责任班组长确认。 4.责任班组长填写异常处理的对策,以防止异常重复发生,并将《生产异常报告单》的第一联自存,其余三联退还生产车间。 5.生产车间接责任班组的异常报告单后,将第二联自存,并将第三联转生产管理部,第四联转财务部。 6.财务部保存《生产异常报告单》,作为向责任厂商索赔的依据,及制造费用统计的凭证。 7.生产管理部保存《生产异常报告单》,作为生产进度管制控制点,并为生产计划的调度提供参考。 第3章 各部门责任判定标准及处罚规定 第6条 各部门责任判定标准 生产现场异常责任判定标准如下表所示。 生产异常责任判定标准 责任判定标准(异常现象) 未及时确认零件样品、设计错误或疏忽、设计延迟、设计临时变更、设计资料未及技术开发部 时完成、其他因设计开发原因导致的异常 生产计划日程安排错误、临时变换生产安排、物料进货计划错误造成物料断料而停工、生产计划变更未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未发制造命令、其他因生产安排或物料计划而导致的异常 生产管理部 责任归属部门 采购下单太迟导致断料、进料不全导致缺料、进料品质不合格、厂商未进货或进错采购部 物料、未下单采购、其他因采购业务疏忽所致的异常 料账错误、备料不全、物料查找时间太长、未及时点收供应商进料、物料发放错误、仓储部 其他因仓储工作疏忽所致的异常 工作安排不当造成零件损坏、操作设备仪器不当、造成故障 特殊个案依具体情况划分责任,若因两个以上部门责任所致的异常则依责任主次划其他相关部门 分责任 第7条 责任处理规定 1.公司内部责任部门因作业疏忽而导致的异常,列入该部门工作考核,责任人员依公司奖惩规定予以处理。 2.生产管理部、生产车间均应对异常工时作统计分析,于每月经营会议时提出分析说明,以检讨改进。 第4章 附则 第8条 本办法由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工作。 第9条 本办法报总经理办公会审定后自颁发之日起执行,其修订、废止时亦同。 编制日期 修改标记 审核日期 修改处数 批准日期 修改日期 生产车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