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装配式建筑结构物化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浅析装配式建筑结构物化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Brief Discussion on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tructure at Materialization Stage 吴水根谢银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上海 200092 摘要:装配式建筑结构对我国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实现建筑建设可持续发展 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其物化阶段的节能减排效果,并为其全寿命周期提供分析基础,在分析碳排 放计算分类基础上,采用将施工活动划分为几个主要的碳排放源,然后统计各排放源的使用和消耗量。再通过装配式 结构的建造流程建立相应的碳排放系统边界,将碳排放源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并根据常用一次能源和二次 能源以及常用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强度,对每一项进行分类和计算,最后提出完整的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思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 物化阶段 直接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 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 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001(2013)01—0085—04 0 引言 2009年我国就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了碳减排目标 到 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L2005年下 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数据进行累加。由于装配式结构的物化阶段的施工工序太 过复杂,而且目前没有针对每一施工工序的碳排放研究成 果,缺乏基础数据的支持,因此此方法的可行性较低。 二是将施工活动仅划分为几个主要的碳排放源,然 后统计各排放源的使用和消耗量。因为对于化石燃料和电 据统计,每年建筑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到总排放 量的35%以上…。因此,建筑业在面临既要满足建筑量的 适当快速增长,以及建筑质量的全面提升的同时,还要满 力、建筑材料生产、人类生活、交通运输等碳排放源造成 的碳排放量等都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 该方法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因此本文可采用方法二进 足低碳环保的环境友好要求。 预制装配式结构(简称Pc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 行装配式结构物化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分析。 任何一个产品,其碳排放来源都包括直接碳排放和间 接碳排放。直接碳排放是指在成品的加工活动中消耗化石燃 料、电力、工时而直接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间接碳排 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它用现代科学技 术对传统建筑产业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通过优化资源 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 放是指成品的组成成分自身所隐含的碳排放。譬如产品M和 产品N通过加工产生了产品K。那么产品K的直接碳排放就是 9om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就是产品M和产品N 自身所隐含的碳排放。如果继续追踪产品M和产品NI ̄4]碳排 放,会发现它们本身也包括了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 社会上每一个产品的生产都会需要很多其它产品的投 环境质量和建设劳动生产率水平,来实现建筑建设的可持 续发展 。 物化阶段是指包括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施工过 程在内的建筑结构建造阶段。 1 碳排放计算 建筑的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入,整个社会的碳排放;隹确来说是一个网状系统,各个产 品之间互相包含。但是如果把比例很小的部分关联舍去, 是统计计算出每一项施工工序的碳排放数据,如 总体来说,整个社会的碳排放系统可整理简化为一个层次 搭设临时支撑系统的碳排放量、钢筋绑扎的碳排放量、混 凝土浇筑的碳排放量等等,最后将各个施工工序的碳排放 系统。譬如化石燃料、电力、工时可以当做第一层次,水 泥、黄砂、碎石、模板、钢筋等原材料可以当做第二层 次,再高一级的产品譬如建筑可以当做第三层次等。在这 样的层次系统下,只要统计得出每一种已知产品的碳排放 量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新产品的碳排放。 注:本项目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工 业化住宅部品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编号为: 201 2BAd 1 6B05—04。 作者简介:吴水根(1965一),男,硕士,高级工程师。 通讯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收稿日期:2012—11'26 2碳排放系统边界 装配式建筑结构物化阶段流程系统如图1所示。其整 201 3-1]lSuilding c。nstructi。n l 85 吴水根谢j银董 浅析装配式建筑结构物化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个物化阶段分为三个阶段:预制构件生产阶段、运输阶 表1常用燃料的CO 排放强度 段、安装施工阶段。 生尹:阶段 运输阶段 安装施1:阶段 图1装配式结构物化阶段流程系统示意 综合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特点,首先将建筑的碳排放来 源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碳排放,即建造建筑物过程中的化 石燃料、电能、其它能源、人员投入导致的碳排放。如施 工机械燃烧柴油、汽油等一次能源向大气直接排放的CO,, 塔吊使用电力造成的CO,排放等。二是间接碳排放,即建造 建筑物过程中消耗的水、建筑材料、办公用品等产品和原 材料的内含碳排放,见图2。 图2装配式结构物化阶段碳源分析图 3 基本能源的碳排放强度 在进行碳排放计算时归根结底要追踪到基本能源的消 耗量。基本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电力。通过某种能源的消 耗量乘以该种能源的碳排放强度就可以得出该种能源的碳 排放量。 3.1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强度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一能源,可得 到燃料的碳排放强度。常用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强度见表1。 3.2电力的碳排放强度 电力的碳排放强度根据各种类电力的发电量进行加权 平均。2009年我国电能的碳排放强度如表2所示。 4直接碳排放 4.1施工人员碳排放 为体现装配式结构在节约劳动力方面的优势,把人员 86 I建筑施工第35卷第1期 燃料 H:平均低 A:缺省 类型 位发热量 碳含量 B:缺省碳 RC:CO 有效排放 CO2/k ̄&g ,ke/kJ 氧化因子… 因子/(kg/A×B×44/lkJ)= 排放强度: 2 H×RC(kg/kg) 汽油 43 070 1.89E・05 l 6 93E一05 2 98 柴油 42 652 2 02E一05 l 7.41E・05 3.16 液化石 油气 50179 1 72E05 1 6 31E一05 3.16 煤气 38 700 1 2IE—O5 1 4 44E一05 l 72 天然气 48 000 1.53E—O5 1 5.6IE一05 2 69 木材 15 6oo 3.O5E・O5 l 1 l2E一04 1.74 标准煤 29 270 2.46 注:对于统计上常用的标准煤,冈家发改委根据中国的煤炭利用比 例,建议取值煤炭的含C量为67%,即1 kg标准煤燃烧排放0.67 kg C,合 2.456 7kgCO2。 表2我国2009年电力碳排放强度 2009年电力碳排放结构 火电 水电 核电 总量 电力碳排放 强度/(kg/kWh) 年发电量/亿kWh 29 827.8 6l56_4 701 3 36 685 5 CO 排放强度/(kg,kwh) l 303 0.243 l 0 013 7 1.10 CO2排放当量/4gkg 38 865.62 l 496.62l 9.607 81 40 37l 5 产生的CO 排放也计入碳排放源系统中。单位工时数乘以单 位工时的碳排放强度就是施工人员的碳排放量。 单位工时数是指在预制构件安装施工阶段所需要 的工时数。据分析,2O02年中国人均年碳排放总量为 1.374 26 t/人 ,换算为天为3.77 kg/人。虽然每一工时是 8 h,但是工人一天的生活基本都是围绕着现场工作的,因 此保守地取单位工时碳排放强度值为3.77 kg/I BJ,-。 4.2预制构件运输碳排放 预制构件在运输阶段各类工具产生的CO 可用燃料的 的消耗量乘以相应燃料种类的碳排放强度(表1),即可得 出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 4.3施工机械碳排放 施工机械在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过程中的CO 排放来 源包括机械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电力和化石燃料、保养消 耗、摊销费用。其中电力和化石燃料部分只要有统计量然 后乘以相应的碳排放强度就可以得出。因为施工机械的造 价往往很高,其制造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能 源,排放出不可忽视的CO 量,因此需要考虑机械的保养和 摊销造成的相当碳排放。这两部分可以通过将保养和摊销 造成的财务损失换算成当地的用电量,然后用电力的碳排 放强度进行计算。 5间接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来源可以认为是建筑建造过程中消耗了原 材料和中间产品,而这些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在其生产过程 中也会直接和间接地向环境排放CO ,因此为了从全寿命周 期的角度审视建筑在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情况,需要将这部 吴水根谢银:浅析装配式建筑结构物化阶段的碳韵}放计算 分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自身的隐含碳排放纳入进来。主要建 筑材料的cO 排放强度 见表3。 表3主要建筑材料的CO 排放强度 建筑材料 生产耗能强度 额 ̄l-CO 排放 总CO:强度 /(GJ/t) 强度/(t/t) /(t/t) 钢材 29 0.2 2.792 6 水泥 5.5 1 1 491 7 砂 0.6 O 0.053 6 PVC 70 O 6 258 0 卫生陶瓷 15.4 O 1.376 8 铸铁 32 8 0 l5 3.082 3 聚苯板材 35 O 3 129 O 建筑玻璃 16 O 1.430 4 碎石 0.2 0 O 017 9 油漆、涂料 90.4 O 8.O81 8 沥青 50 2 O 4.487 9 木制品 I.8 O 0.16O 9 5.1预制构件碳排放 预制构件需要消耗预拌混凝土、钢筋、预埋件和其它 辅助材料。而他们的制造和生产都需要向环境排放CO 。根 据本文第一节中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的定义,预制构 件的碳排放包括预制构件生产活动中的碳排放和预拌混凝 土、钢筋、预埋件和其它辅助材料的隐含碳排放。其中常 用标号预拌混凝土的碳排放强度值 见表4;钢筋、预埋件 和其它辅助材料的碳排放强度见表3;预制构件生产活动中 的碳排放量是在该活动中消耗的化石燃料、电力、工时乘 以各自的碳排放强度。 表4预拌混凝土碳排放强度 强度标号 单方混凝土碳排放龟/kg CE CFS C2O 451.37 239.19 C25 5O1.62 289.44 C30 559.12 346.95 C35 6O1.51 382.11 C40 658 91 432.29 C45 659 82 419.32 C50 820.19 563.89 C60 9l6.88 644 85 注cE为纯水泥胶凝体系,CFS为水泥-粉煤灰一矿粉复合胶凝体系 5.2支撑材料的碳排放 据调研,支撑材料多为租赁。为简便起见,将租赁费 用换算成等价格的当地电力消耗,然后计算碳排放量。 5.3用水的碳排放 水本身不会产生CO,,但是生产和运输水的过程会因 为消耗能源和其它材料而产生碳排放,根据耗能工质 能源等价值参考表可知,新水的单位耗能工质耗能量为 7.535 MJ/t… ,折标准煤系数为0.257 4 kgce/t,换算成碳排 放强度为0.632 4 kg/t。 用水量为预制构件施工阶段的生产用水。因为生活用 水产生的碳排放已经计八人员的碳排放,因此不再纳入总 用水量范围内。预制构件生产阶段中因消耗水所造成的 碳排放已经计入预制构件的碳排放,因此也不纳入用水范 围内。 5.4其它零星材料的碳排放 由于零星材料的种类太多,且各自的用量很少。为简 便起见,将零星材料的费用按等值原则换算成当地的电力 消耗量,乘以电力碳排放强度,作为零星材料的碳排放。 6 结语 建筑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使用阶段,但是在建造阶 段却具有最高的碳排放强度,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降低 建造阶段的碳排放强度。本文在综合装配式建筑结构特点 及施工流程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碳排放的系统边界,即碳 排放的计算范围。然后将装配式建筑结构物化阶段的碳排 放源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将这些碳排放源的碳 排放进行累加,就可以计算出装配式建筑结构物化阶段的 碳 }放总量:c结构=c直接+C间接=(C人员+c运输+c机械)+(c构件+ I 撑+C水+C零星)。 为求得各碳排放源的碳排放量,需要获得各个碳排 放源的消耗量和碳排放强度。在现场只要进行每月化石燃 料、电力、工时以及预制构件、支撑、水的统计,就可以 获得各碳源的消耗量。统计碳源消耗量的工作也有利于现 场的施工管理。施工单位每月的碳源统计,有利于施工单 位自身的施工质量、进度、效率的自我检查,方便适时地 做出调整,使得项目有序顺利进行。消耗量需要现场的实 际统计数据,而碳排放源的碳排放强度需要相关行业更为 深入的研究。 通过本文提出的计算思路,根据已有产品的碳排放 强度值,可以方便地得出装配式建筑结构在物化阶段的碳 排放量,有利于比较装配式建筑结构相较于现浇结构在节 能减排方面的优越性。同时也有利于分析装配式建筑结构 的碳排放源分布,确定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并提出针对性的 减碳措施。随着相关社会产品碳排放强度值研究的不断深 入,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碳排放计算结果会越来越准确, 可以作为政府有关部门衡量施工企业绿色施工水平的考核 指标。 [1]李兵,李云霞,吴斌,等.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土木建筑工 程信息技术,201 1(2):5—10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马忠海.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D]. 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 201 3-1 IBuilding C。nstr1lcti。n l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