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避难硐室使用操作规范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矿用

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永久(临时)避难硐室

使用操作规范

前言:请确保使用避难硐室的所有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考核通

过!使用前请确保硐室内所有功能单元、连接管路处于良好状态,避难硐室配备的食品、药品及饮用水均按标准配置并处于良好状态!

一、 使用操作步骤:

1、 防爆密封门开启

按照防爆门上箭头指示方向旋转防爆密封门的手轮3~5圈,待防爆密封门插舌与门框完全脱离后,打开防爆密封门,受灾人员依次、快速进入过渡室,进入过渡室后应立即关闭防爆密封门,确保外界有毒有害气体不再进入硐室内。 2、 进入过渡室的操作

受灾人员进入过渡室后,应立即打开过渡室内的CO及O2测定器,观察过渡室内的空气成分是否适合摘下自救器,同时打开位于过渡室内的压风供氧管路球阀,观察井下压风管路是否被破坏,如判定压风管路完好,打开气幕及喷淋系统的球阀开关,对进入过渡室内的人员进行空气清洗,如果发现井下压风系统气压不够或无气压,应关闭压风管路球阀,并打开压缩空气汇流排的球阀,利用备用的压缩空气对进入过渡室的受灾人员进行空气清洗,大约2分钟后关闭压缩空气汇流排球阀,打开第二道密闭门进入生存室。如有受灾人员身上有明火,还应打开位于门顶部的水喷淋开关,浇灭受灾人员身上的明火,明火浇灭后应立即关闭水喷淋的阀门,以防止过渡室内积水。

3、 进入生存室的操作

受灾人员进入生存室后,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首先试拨硐室内专门配备的与井上指挥系统连接的电话机,报告灾情及受灾人员、受灾部位及被困人员,以利于井上救援。如果发现联络通道被破坏,应及时冷静下来,进行下一步操作;

2) 打开环境监测系统的测试仪表,包括:O2测定器、CO测定器、CH4测定器、CO2

测定器;如果受灾人员身上佩戴有瓦斯巡检仪,可关闭相应测定器以节省电力;

当测定器显示生存室内空气成分正常时(O2浓度18.5%~23%;CO浓度≤24ppm、CO2浓度<1%、CH4浓度<1%),此时方可摘下自救器,进行下一步操作; 硐室外环境监测方法:在硐室过渡室段设有硐室外气体采样孔,遇险人员在待援期间如想逃离灾区,应首先对硐室外环境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a、打开气体采样口进气端的球阀,间隔30秒后关闭该阀门;b、将多功能气体测定仪上的软管与采样口相连接;c、打开采样口靠近出口方向阀门,操作多功能气体测定仪将室外气体吸入仪器内;d、将气体注入准备好的CO检测管内,按照CO检测管的说明观察变色长度,以确定硐室外环境CO是否超标;e、重复以上操作,对硐室外的CO2、CH4、CO2气体进行测定。 3) 压风供氧系统操作

当压风供氧系统经检查完好时,应考虑优先使用压风供氧系统为生存室内的遇险人员供氧及清除有毒有害气体!

压风供氧系统操作步骤:打开压风供氧系统管路阀门,经过三级过滤压风控制箱对压缩空气进行过滤干燥消音后排入生存室。

注意:①压风控制箱内的减压器已经调好,使用时请勿调整!②紧急情况下(人员缺氧、中毒),可使用第一级压风控制箱(带直接排气装置)直接为生存室内进行供氧。

4) 压缩氧供氧系统操作:

当硐室生存室内氧气测定器显示硐室内氧气含量小于18.5%时,执行此操作。具体操作步骤为:打开压风供氧系统球阀:如果井下压风系统完好,打开压风供氧系统球阀,经过减压、过滤的空气输送到生存室内,为处于生存室内的受灾人员提供生存保障。在打开压风供氧系统后,应观察安装在生存室内的微压差仪,压差仪显示硐室内外压差为+100Pa~+500Pa为正常,如果压差仪显示硐室内外压差大于500Pa时,应立即检查生存室内的两处超压泄压装置,打开超压泄压装置的球阀(一般情况下超压现象发生是因为超压泄压装置未打开);如果井下压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应立即关闭压风供氧系统开关,打开压缩氧供氧系统开关,利用备用的压缩氧供氧系统为硐室内的避险人员进行补氧,具体操作步骤为:①打开一瓶氧气瓶的顶阀,②打开汇流排控制阀门及汇流排总阀门,保证整个管路畅通,③缓慢调整玻璃转子流量计的流量控制阀门,保证流量不小于下表:

额定救援人数(人) 流量计指针(m3/h) 40 1.2 60 1.8 80 2.4 100 3.0 当氧气测定器显示硐室内氧气浓度≥23%时,请关闭压缩氧供氧系统总阀门,压缩氧供氧结束。

建议:压缩氧供氧氧气瓶建议逐瓶使用:先打开一瓶氧气对生存室进行供氧,待氧气瓶内压力小于0.1MPa(压力表显示)时关闭该瓶氧气顶阀,打开另一瓶氧气顶阀,重复上述操作;

氧气瓶的更换:

当预先安装好的氧气瓶将要用完时,此时应将空氧气瓶金属软管及减压器与气瓶脱离(旋开前必须先关闭金属软管与汇流排之间的球阀),换上新的氧气瓶,拧开气瓶管帽后将减压器头旋入拧紧,打开氧气瓶顶阀,打开金属软管与汇流排之间的球阀,开始供氧。

空气瓶组更换步骤同上!

注意:氧气瓶组中的压力表已经调整好,操作中不允许调节压力表! 5) 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操作:

当生存室内的温湿度表显示温度超过35℃或待援人员感觉生存室温度过高无法忍受时,此时应利用位于生存室内的制冷净化一体机对生存是进行降温。步骤为: ① 将存放在硐室内的冷媒打开包装,倒入一体机进料口,拧开进料口上方的水龙头给一体机加水,加水比例约为1:1;

② 打开风机控制箱箱盖,打开风机控制箱管路控制球阀;

③ 打开连接在风机控制箱进风口的压风管路球阀,气动风机工作,将一体机内产生的冷量吹到硐室内,对硐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如果井下压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应关闭压风管路球阀,打开备用的压缩空气瓶组汇流排的球阀,由压缩空气瓶组为气动风机提供动力。压缩空气瓶组供气建议逐瓶操作!

④ 压缩空气瓶组的更换:当发现压缩空气瓶组内的压缩空气将要用完时(此时制冷净化一体机出风口风量明显变小),应挪动另一组压缩空气瓶,将气瓶的高压金属软管接到压缩空气汇流排上后,打开空气瓶的顶阀,继续为气动风机提供动力。 压缩空气瓶组的更换步骤参照氧气瓶组的更换!

注意:空气瓶组中的压力表已经调整好,操作中不允许调节压力表!

⑤ 冷媒的更换:一箱冷媒一般的工作时间为6~8小时,如发现一体机出风口的温度升高、已无法为硐室进行降温时,应立即更换冷媒,更换方法为:打开一体机出料口,将失去作用的冷媒及水取出倒入废液收集箱中,重新取出一箱新的冷媒,其余操作步骤同①,冷媒更换过程中不需关闭气动风机。 6) 空气净化系统的操作:

当生存室内的仪表显示CO含量≥24ppm或CO2含量≥1%,此时应执行以下操作: a. ①从药品存放点取出一盒CO催化剂(CO2含量超标时用CO2吸收剂),②打开

药剂外包装,将药剂均匀铺在制冷净化一体机相应药盒中,③关闭药盒扣板,制冷净化一体机工作,开始对硐室内的CO或CO2进行净化。

b. 药剂更换办法:净化药剂在工作4~6小时候会逐渐失效,如发现净化药剂

已不能将硐室内有毒有害气体有效清除时,应立即更换该药剂!更换方法为:取出失效药剂盒,将失效的药剂倒入废料箱,重新取出一包药剂,拆除包装后倒入药剂盒内,均匀铺开后放入一体机中,扣上药盒扣板,一体机工作,重新对硐室内进行净化。

7) 照明操作:

硐室日常运行中应用防爆灯进行照明,当井下发生灾变时,电力中断,此时防爆灯失去作用,进入硐室的避险人员可折弯挂在硐室内的军用荧光棒,荧光棒会发光实现对硐室内进行照明。当需要强光照射进行系统操作时,可取出存放在座椅箱中的矿灯进行照明操作。 8) 航空隔臭马桶使用操作:

航空隔臭马桶使用前已配备收纳袋,不使用时请不要踩踏马桶脚踏杆!马桶套袋及使用具体操作步骤见下图:

第一步:将塑料袋套在手臂上,准备套在套筒外侧。

第二步:将塑料袋顺畅的套入内筒外侧,将开口系紧。

第三步:将塑料袋上端提出一小部分,然后放入内筒底部。

第四步:使用时,踩动脚踏杆使其旋转到下层集便空间,直到塑料袋用完为止。

第五步:当一个塑料袋使用完毕后,将底部抽盖拉出。

第六步:将用过的集便袋取出,然后将拉盖推回。

集便器的维护及管理

a、集便器在搬运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

b、禁止连续空踩脚踏板,避免集便袋浪费或形成缠绕; c、更换塑料袋时不能使塑料袋扭转,应保持折叠顺畅; d、禁止有硬棒形状的物品卡入叶轮中,以免造成叶轮卡死; e、脚踏时,应将踏杆踩到位,以免影响密封效果。 f、本产品为粪便处理器,禁止处理其他物品。 g、所配备的塑料袋为一次性物品,禁止反复使用。 9) 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的使用

当硐室内出现积水并已影响到避险人员的正常生存时进行此操作! ① 将潜水泵上连接的软管接到气源上(压风系统正常时请使用压风系统供气); ② 将潜水泵放入积水处,保证泵体半浸或全浸,打开潜水泵气动阀门,潜水泵工作,将硐室内的积水抽排到硐室外。 10) 食品及饮用水的使用

硐室内的食品及饮用水配置符合额定人数额定防护时间内的使用,在日常管理中严禁使用!待援期间食品及饮用水必须集中管理使用! 一般使用量为:饮用水每人每天1.5L,压缩干粮建议每餐食一块。 食品及饮用水的储存:食品及水放置在干燥的地方

二、 特别提示

1、 2、

发生灾变时,受灾人员应快速有序进入避难硐室,避免发生踩踏; 进入硐室的受灾人员应保持静坐状态,如有伤员需要救治,应放在急救担架上进行; 3、 4、 5、

硐室内备用矿灯应避免同时大量使用以节省电力; 在待援期间应间断性敲打铁器或岩石,发出求救信号;

如井下通讯未遭破坏,应及时与地面指挥场所联系,报告灾情及受困人员; 6、

待援期间受灾人员所需食物及水应统一调配、统一管理,食物及水的消耗量参照使用说明书;

7、 8、 9、

待援人员如出现CO中毒现象应按照急救箱内说明要求进行急救; 进入硐室后应首先熟悉本规范,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硐室内设备操作应由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人员完成;

10、 救援人员到达后应听从救援人员指挥逃离灾区。

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矿用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八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