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飞单”是什么意思呢?当银⾏内部存在疏忽和漏洞时,部分从业⼈员利⽤职权,越权、违规操作。有些银⾏从业⼈员甚⾄利⽤职位便利,将⾮银⾏产品伪装为银⾏产品向客户推荐。以下是店铺⼩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银⾏“飞单”是什么意思,如何防范银⾏“飞单”什么是“飞单”
借助银⾏内部平台,私⾃销售⾮本⾏⾃主发⾏的或⾮本⾏授权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第三⽅机构理财产品,这也被称为理财产品中的“飞单”。
银⾏“飞单”事件有什么共性
在内部控制上都存在着疏忽和漏洞,对经营风险缺乏系统性认识,部分从业⼈员即使出现越权、违规操作的现象,也只是批评教育或开除了事,不能有效地遵循已有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使得各种来路不明的理财产品借助银⾏“飞单”,通过各种影⼦渠道抵达客户的⼿中,造成客户的经济损失。
如何让投资的钱不再“飞”1.加强对银⾏的监管。
若银⾏在员⼯管理上存在漏洞,内部控制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对其采取责令暂停个⼈理财销售业务及代销业务、责令暂停主要负责⼈职务等监管强制措施。并依据《银⾏业监督管理法》相关规定予以⾏政处罚⽴案。
2.出台相关法规。
为进⼀步规范银⾏理财业务,银监会2013年4⽉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业⾦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要求所有销售柜台均应配备录⾳系统,记录销售⼈员对产品关键交易信息及风险的提⽰,以及客户对上述提⽰确认的过程。
3.投资⼈本⾝也要增强风险意识。
⾸先要强化风险意识,理性分析产品收益风险,查证所购产品是否银⾏正规产品。⼀定要阅读理财产品合同的细节,尤其要关注上⾯有没有银⾏的公章。
其次,不被“超⾼”投资收益诱惑,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是否保本,募集资⾦具体投向、收益、期限等。
最后,购买产品的资⾦是否汇⼊银⾏账户是关注重点。凡被要求向个⼈或第三⽅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警惕,并注意查看业务办理回执中的汇款账户明细。消费者⼀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银⾏和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
以上是店铺⼩编整理的关于银⾏“飞单”以及防范的相关内容,如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