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2023-09-0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题目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学生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

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分组查阅、整理资料,有助于他们提高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亲自动手制作发酵实验、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学汇报结果,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新授课型、小组讨论与探究 五、教学媒体选择

老师:自制的PoerPoint,准备的面包。

学生:自制的演示发酵实验装置、自制的甜酒、自制的泡菜、自制的酸奶以及与其相配的PoerPoint;食品保存方法的PoerPoint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

.通过回忆细菌和真菌的危害,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绝对的有害而无利呢?

.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和生活经验,说一说他们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对学生回答做总结,导入新课。 倾听问题,齐声否定。

回答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作用:如可以酿酒、制造食品、制药、净化污水、利用它们进行冶金等。过渡句:正如刚才同学所说,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 2.对学生的暗示给予表扬,肯定食品的制作与发酵有关。

演示发酵实验

.询问各组“发酵实验”的完成情况。2.选一组作代表到前边展示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结合实验,提出问题:

l根据你们的推测,气球内充的是哪种气体? l这种气体是怎么产生的?

.肯定同学的回答,讲述酵母菌体内有多种酶,能够将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会发生下面的反应,让同学描述反应过程。5.请同学打开气球闻一闻,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用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 询问各组实验都成功了吗?

引导同学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同时对勇于承认失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激励其他同学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提出问题:同学知道利用发酵原理可以制造哪些食品吗?9.出示面包,提出问题:

l老师带来了利用酵母菌制做的面包,他们很松软,里边有很多小孔,为什么?

吃一口面包没有酒的味道,这又是为什么?生物学科虽然不是中考课目,但在实际生活中确有用武之地。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这种教学方式给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和实践的

空间,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原本其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却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