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级高职语文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8:30—10:30 总分:100分命题人:林善面一、语文基础知识(共22分)
(一)选择题(共9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布帛(bó)搁置(gē) 譬如(bǐ) 贬意(biān) B、山岚(luán) 裨益(bì) 窘迫(jiǒng) 狷躁(juān) C、濒临(pín) 采撷(jié) 团簇(cù) 栖息(qī) D、繁衍(yǎn)吮吸(shǔn) 粲然(càn) 奇谲(jué)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老子出函谷关只骑一头牛,普通人就只好徒步拔涉了。 B、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C、不过,蜜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
D、他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烦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雕的针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进一步说,我们是为了我们的生命才有生活…… ②而不狷躁,恬静而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积极。 ③它们因山石的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 ④愿一切生命不致因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 A、保持审慎贫穷飘落 B、维持谨慎贫瘠飘游 C、维持审慎贫瘠飘落 D、保持谨慎贫穷飘落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颜渊居陋巷,在贫民窟里;诸葛亮卧草庐,在一间茅草房里。从表面上看双方好像不一样,其实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上还是
差不多的。
B、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C、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D、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长得茁壮。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B、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错落有致,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
C、临出发,他态度坚决、百折不回地说了一番催人泪下的话。 D、先生身材高大,道貌岸然,刚一见面,我便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6.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楚、语意得体的一项是()
A.王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专家,这次能来我校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真让人受宠若惊。
B.李伟的妈妈有点爱唠叨,这天李伟对妈妈说:“妈,您是很会说话,但今天您少说两句我就更高兴了。”
C.一次考试班上部分同学没考好,老师说:“同学们,是老师没教好你们,也因为你们没有尽到最大努力,让我们都来加把劲儿,下次一定能考好!” D.校团委发通知说:“请各班班长在二十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比赛抽签,不得缺席。”
7、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①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④一天不见人烟,好像隔世一年。 A、比喻拟人反问夸张
B、拟人拟人比喻比喻 C、比喻拟人反问比喻 D、拟人比喻反问比喻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B、她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C、春风吹来,树枝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月光下树影晃动起来。
D、考试是设在一间古香古色的大厅里举行的。 9、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宣言》是一篇文辞优美富于激情的演讲稿,也是一篇论述说理深刻的驳论文。作者采用了先破后立、边破边立的方法,得出结论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B、《一碗清汤荞麦面》用卷轴式的画面展开,以母子三人在大年夜吃面为中心事件,从一碗面到三碗面得变化过程,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C、《致橡树》这首诗以象征的手法、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相爱的双方应该既平等、独立,又紧密结合、相互依存。
D、《师说》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作品,“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于说明文范畴。
(二)从下列六句名篇名句任选四句默写(4分) 10、补充名句 ①,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枯藤老树昏鸦,。 ③,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江山如画,。
⑤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二、阅读与理解(26分)
(一)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回答11—15题(10分)
①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
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 ),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
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1、选段中作者提到的两个世界指的是和。 12、根据选段的内容,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A.也许如果那么就 B.也许然而这样而且 C.而且然而那么而且 D.而且如果这样就
13、选段中提到的名人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论语》 B.雨果——《巴黎圣母院》 C.司马迁——《史记》 D.文天祥——《正气歌》
14、选段中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引用论证 B.比喻论证 C.因果论证 D.对比论证
15、选段④中加横线字“极大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二)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回答16——19题(8分)荷塘的四面,(),()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6、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叠词的使用,选择正确的一项() A.远远近近上上下下重重阴阴隐隐约约 B.高高低低远远近近团团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C.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团团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D.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 17、选段中加点字“大意”的含义是() A.疏忽 B.要义 C.大概 D.大致
18、选段中画线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比喻 B.借代拟人 C.比喻对比 D.拟人夸张
19、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三)阅读《项链》选段,回答20—22题。(8分)
①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着这些首饰,(),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②“再没有别的了吗?”
③“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和你的意。”
④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了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着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虑地问:
⑤“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⑥“当然可以。”
⑦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的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20、选段①中括号内应填入() A、挑三拣四 B、犹豫不决
C、慢慢悠悠 D、坚定不移
21、上述文字描写玛蒂尔德在不同阶段各自怎样的心理状态的? 挑选时: 选中时: 借到时:
22、以上文字除了心理描写外,还采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玛蒂尔德怎样的形象特征?
三、口语交际(12分)
成长的每一步都是你的一段生活。抬头望天空,那飘忽不定的云朵就是你成
长的痕迹,那飞来的鸟儿就是与你一起成长的伙伴,甚至连那微风也在记录你的成长。成长的足迹不一定是笔直的,成长的经历将成为我们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一种享受成长快乐的体验。假设我们要开展一次“微笑着面对成长”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依据该主题回答下列问题。
23、如果让设计一个活动的开场白,你打算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果在本次活动中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活动内容,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请把你的设计简要地写下来。(不少于三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的一位同学虽然一直很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你打算怎么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
面
对
成
长
,
你
的
座
右
铭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一)应用文写作(10分)
27、根据下列材料,请以校学生会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 2014年11月1日下午3点,某某电子职专将在图书馆4楼举行一场报告会。报告人是刚从德国考察回来的刘老师,他将给同学们讲述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情况以及考察的切身感受和体会。学校要求各班级的班长和学习委员参加。
_______ 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大作文(30分) 28、请以“目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2014秋季12级高职第三次语文考试试卷答题卡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10小题,共22分) (一)选择题(共9题,每小题2分)
(二)从下列六句名篇名句任选四句默写(4分) 10①,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枯藤老树昏鸦,。 ③,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江山如画,。
⑤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二、阅读与理解(26分)
(一)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回答11—15题(10分) 11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2( )(2分) 13( )(2分) 14( )(2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回答16—19题(8分) 16()(2分)17()(2分)18()(2分)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阅读《项链》选段,回答20—22题。(8分) 20()(2分) 21(3分)挑选时: 选中时: 借到时: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三、口语交际(12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分
)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分
)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四、作文(40分)
(一)应用文写作(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作文(30分)
请以“目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
3
分
)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