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高血压病的家族聚集现象体现了影响健康的( )。 A.生物学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态学因素 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E.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2.健康促进倡导策略的目标人群是( )。 A.社会大众 B.决策者 C.相关部门 D.投资方 E。媒体
3.传播活动按照主客体关系分类时,不包括的传播形式是( )A.人际传播 B.大众传播 C.组织传播 D.自我传播 E.上下传播
4.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不包括( )。 A.有利性 B.规律性 C.和谐性 D.习得性 E。适宜性
5.健康相关行为是指( )。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B。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C。与健康和疾病的有关的行为 D.促进健康的行为
。 E。危害健康的行为
6.在“使项目地区80%的孕妇相信住院分娩有利于母子平安”这一健康教育具体目标的表述中,缺少了5W中的( )。
A.目标人群是谁(Who)
B.在多大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Where) C.实现什么变化(What)
D.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When) E.变化程度是多大(How much)
7.为社区居民讲授糖尿病防治有关知识,属于( )。 A.政策倡导策略 B.环境支持策略 C.健康教育策略 D.监测评价策略 E.行为干预策略
8.为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对目标人群知识和态度的影响,需要进行(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效应评价 D.结局评价 E.总结评价
9.可用于克服健康促进项目工作者在评价中对目标人群的诱导与暗示的方法是( ) A.设立随机对照组 B.培训项目工作人员 C.增加调查对象人数 D.校准调查工具 E.事先通知调查对象
10.以下不属于健康管理策略的是( )。 A.生活方式管理 B.需求管理 C.社区管理 D.疾病管理
。 E.灾难性病伤管理
11.下列不属于随机抽样方法的是( )。 A.单纯随机抽样 B.方便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E.整群抽样
12.狭义医院健康教育实现的是( )。 A. -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二级预防 E.二、三级预防
13.患者教育的程序,不包括( )。 A.教育需求评估 B.教育诊断
C.教育计划制定 D.教育效果评价 E.对项目实施人员培训
14.在医院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处方最主要用于( )A.候诊教育 B.门诊咨询教育 C.病房教育 D.随访教育 E.随诊教育
15.属于学校健康促进一级目标人群的是( )。 A.学校领导 B.学生 C.教职员工 D.学生家长 E.社区领导
。 16.开展烟草控制的策略不包括( )。 A.制定控烟政策 B.加强健康教育 C.提高香烟质量 D.帮助吸烟者掌握戒烟技巧 E.全社会参与共同行动
17.影响饮食行为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生物因素 B.文化因素 C.心理因素 D.环境因素 E.遗传因素
18.开展烟草控制的策略不包括( )。 A.提高香烟质量 B.制定控烟政策 C.加强健康教育 D.帮助吸烟者掌握戒烟技巧 E.全社会参与共同行动
19.进行乙肝预防时,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应是(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正规治疗 D.接种疫苗
E.不吃污染的水产品
20.对AIDS/HIV感染者歧视是一种( )。 A.自我防卫行为 B.遏制艾滋病传播行为 C.社会性危险因素 D.保健技能提高的体现 E.社会性保护因素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 21.健康素养(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人们获取、理解、实践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2.大众传播:指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大众传播社会信息的过程。
23.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
24. -级目标人群: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希望他们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以促进其健康状况的人群。
25.社区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影响,降低社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社区健康促进的两大构成要素是:健康教育及其他能促使行为和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一切社会支持系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影响健康的因素 答:(1)遗传与生物学因素; (2)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3)自然环境因素; (4)社会环境因素; (5)卫生服务因素。
(每要点1分,有解释各加1分)
27.对高血压患者开展控制高血压的健康传播,其健康传播效果可包括哪四个层次? 答:(1)知晓健康信息:使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及规范治疗、遵从医嘱的意义。
(2)健康信念认同:相信规范用药,并且改善行为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态度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愿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4)行为向有益于健康的方向改变:能够做到遵从医嘱,坚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同时能够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心情愉快。
(每要点1分,举例说明各加1.5分) 28.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策略。
答:(1)教育策略:核心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行为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4分)
(2)环境策略: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即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使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2分)
(3)政策策略:从两方面作用于人群的健康行为:①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实现。②政策
策略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4分)
29.简述医院健康促进与传统的患者健康教育的关系。
答:患者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疾病控制,促进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4分)
医院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和能促进患者或群体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政策、法规、经济及组织等社会支持的综合。旨在促进医院结构及功能实现由病人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通过与病人、病人家属和社区共同采取行动,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和维护健康。(4分)
患者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健康促进是患者健康教育在目标人群、工作内容与目标上的扩展。(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