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第17卷第25期 个案报道 自发性大肠破裂5例 李全平,狄长安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平谷医院普外科,北京 101200) 【关键词】自发性;大肠破裂;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6 【文献标识码】B 自发性大肠破裂是指无明显病变或外伤因素.有腹压增 高诱因或无明显诱因下突发直结肠破裂。本病为少见病.确 诊率低,死亡率高.多发于中老年人。现就本院2002年以来 收治的自发性大肠破裂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 报道分析。 1一般资料 例1,男。64岁,主因无诱因突然脐周刀割样疼痛6 h于 2003年12月22日住院,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不伴有恶 心、呕吐。既往于2O年前行阑尾切除术,否认高血压、冠心 病、糖尿病史。查体。T:38℃,Bp:120/70 mmHg,腹平坦,全腹 压痛、反跳痛(+),腹水征(一)、肠鸣音存在。B超:肠间隙少量 积液,立位腹平片(一),腹腔穿刺(一)。血常规:WBC 12.6 ̄109/L, GR%80%。术前诊断:腹膜炎,消化道穿孔?剖腹探查,乙状 结肠穿孔。穿孔位于对系膜缘,直径约0.9 cm,孔状,水肿,周 围有脓苔。降乙结肠内较多成型粪便。腹盆腔可见粪性液体, 约150 IIll。彻底冲洗腹腔,行穿孔乙状结肠双腔造瘘,盆腔放 置引流管。术后恢复顺利,3个月后还纳乙状结肠造瘘。 例2,男,73岁。主因突然腹痛4 d,加重6 h于2004年 11月23日住院,腹痛为中下腹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伴 恶心,呕吐1次。既往有便秘、前列腺增生史。查体,T:38.2℃、 Bp:90/60 mmHg。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 鸣消失。血常规:WBC 9.5xl09/L,GR%71.8%。pH 7.11,乳酸 134 mmol/L,HCO;1 1.2 mmol/L,PCO224 mmHg,PO2 52 mmHg,立 位腹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小肠可见气液平面。术前诊断: 上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经右上腹剖腹探查,见大量黄 褐色粪臭液体.约1 000 ml。向下延长切口见直乙状结肠交 界游离缘撕裂.呈不规则纵形,长约3.2 em。降乙结肠内可见 大量成形和糊状粪便。行近段乙状结肠双腔造瘘,破裂肠壁 缝合修补术,彻底清洗腹腔,盆腔放置引流管。术后10 h,因感 染性休克,酸碱失衡、多脏器衰竭死亡。 例3,男,55岁,主因无诱因下腹疼痛2 d于2006年 5月4日住院,腹痛呈持续性,后扩散至全腹痛。伴发热,无 恶心呕吐。既往于2年前行阑尾切除术。查体,T:38.3℃、Bp: l10/80 mmHg。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一),肠鸣 音弱。血常规:WBC 9.6x109/L,GR%89.2%。立位腹平片:双 膈下游离气体。术前诊断: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经右 中上腹切口探查,见黄色粪性液体200 ml,向下延长切口见 直乙结肠交界游离缘破裂,呈孔状,直径约1 cm,周围可见 脓苔,横降结肠可及成形粪块。彻底清洗腹腔,破裂肠管缝合 修补,横结肠双腔造瘘,盆腔放置引流管。术后恢复顺利. 【文章编号】1674-4721(2O10)09(a)一129—02 6个月后还纳横结肠造口。 例4,男,4J4岁主因排便时突然下腹疼痛9 h于2009年 1月9日住院。下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无放射。无恶 心呕吐。下腹痛逐渐扩散至全腹。既往于20年前行阑尾切除 术。有长期饮酒及便秘史。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下 腹为著。血常规:WBC 18.6x109/L,GR%81%。腹部CT:腹腔 游离气体。术前诊断: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右中腹探 查口剖腹探查,乙状结肠游离缘破裂,呈孔状,直径约1.1 om, 破口肠壁可见脓苔。周围腹腔可见花生大小干粪块.降结肠 及乙状结肠内可及大量干粪块。清洗腹腔,切除破口肠壁送 病理。行乙状结肠破裂处双腔造瘘,盆腔放置引流管。术后恢 复顺利.3个月后还纳乙状结肠造瘘。 图1 本院例4乙状结肠破裂,为孔状。直径约1.1 cm。病理示:重度急 性化脓性炎症.可见黏膜破渍 例5,女,83岁,主因排便时突然腹痛,小肠从肛门脱出 5 h 2009年12月3日住院。不伴有恶心呕吐。既往有便秘及 直肠脱垂史3O年。查体:T:37.6℃、Bp:130/60 mmHg。腹平坦, 肛门可见小肠脱出,部分直肠脱垂。血常规:WBC 1.1xl09几, GR%79.2%。术前诊断:直肠破裂.小肠直肠肛门脱出。经下 腹剖腹探查,见腹膜返折上直肠前臂纵斜行裂V1,长约5 om, 未见水肿及出血,破裂肠壁较薄。回肠从直肠裂口脱出肛门。 还纳小肠,彻底清洗腹腔,缝合直肠裂口,于直肠裂口上方切 断肠管,远端闭合器关闭肠管,近段乙状结肠造瘘,盆腔放置 引流管。术后恢复顺利出院。 CHINA MODERN MEDlCINE中国当代医药129 个案报道 2讨论 2010年9月第l7卷第25期 下腹及中下腹压痛反跳痛。⑥移动性浊音阳性或阴性。有或 2.1病因及发病机制 无肠鸣音减弱及消失。⑦腹穿可抽出粪性液,或穿刺阴性。 自发性大肠破裂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有学者[1】 ⑧立位腹平片显示或不显示膈下游离气体。⑨B超、CT显示 将其分为粪性破裂和特发性破裂。粪性破裂多由于坚硬粪块 或不显示腹腔积液。⑩有人提出经肛门泛影葡胺造影。⑩少 长时间积存肠腔并压迫肠壁.影响肠壁血供致黏膜缺血坏 数病例肛诊有血性物。本病术前确诊率低。国内外文献报告 为10%左右 。 死,进一步形成溃疡,在某种诱因下导致破裂。特点:①破口 5治疗 为圆形,直径大于1 am。②结肠充满干硬粪块,且腹腔内有 2.多数采取破裂肠管修补或切除吻合+近段结肠双腔造 粪块。③病理为破口边缘组织炎性坏死或溃疡。 特发性破裂与肠管的解剖、血运、压力、位置改变等因素 瘘。其余为破裂肠段切除,断端双腔造瘘。早期污染较轻病例 有关。①解剖因素:乙状结肠动脉与直肠上动脉之间缺乏吻 合,尤其直乙交界存在生理缺血圆。②对系膜缘相对血供少, 且老年常伴有动脉硬化。③直乙交界呈直角,比较固定,管腔 较小,粪块经过易挤压牵拉肠壁,造成肠壁缺血。④排便时乙 状结肠平滑肌收缩.肠腔内压力明显增高。⑤交感与副交感 神经平衡失调,粪块淤滞直乙结肠,出现神经性肠梗阻,致使 肠内压增高,肠壁缺血或坏死。本组破裂肠壁均在对系膜缘, 可见血供是重要因素之一。 2.2临床特点 ①发病年龄大,本组平均年龄63.8岁。老年人多伴有慢 性病,如便秘、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冠心病、 前列腺增生、咳喘、风湿病、长期服用激素、贫血、口服泻药、 直肠脱垂、‘肾功不全等。以上疾病降低了肠壁的血供及氧供 致组织萎缩弹性下降.同时便秘增加了肠腔压力,直肠脱垂 时增加了肠壁的剪切力,因此,大肠自发破裂与老年慢性病 有关。②诱因。引起腹压及肠内压增高的所有因素。常见有: 用力排便、反复咳嗽、用力排尿、体力劳动等。腹压增高促 使Douglaos窝下移,直、乙、降结肠拉伸,肠壁变薄。当用力排 便且排便受阻时,肠壁易于破裂。③症状。突发腹痛.以下腹、 中下腹较多。但随着时间推移,可发展为全腹痛。常见伴随症 状有:发热、发冷、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便血等。④ 体征。局部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早期就诊病例腹部 压痛可局限在下腹或中下腹。当细菌大量污染腹腔后,腹腔 渗液增多,出现全腹压痛,叩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 失。 2.3检查 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发病早期隔下游离气体 可不明显。部分继发肠麻痹病例可见肠腔气液平面。腹腔渗 液多时腹穿可抽出粪性液体。B超、CT显示腹盆腔积液及肠 腔积气积液。化验室检查,多数病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 高,污染严重病例存在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紊乱。例 2发病后96 h就诊,最终死于酸中毒、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 器衰竭。 2.4诊断 ①中老年人。②伴有长期便秘、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 脂、前列腺增生等慢性病史。③多有腹压增高诱因。④突发或 隐发的下腹、中下腹或全腹痛,腹痛性质可为剧痛或隐痛,可 有或无伴随症状。⑤查体可有腹部饱满,全腹压痛反跳痛或 13O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 可行直接修补或破裂肠段切除一期吻合。另外少数患者破裂 修补或切除吻合后,修补或吻合处肠管外置。本病多数为结 直肠内充满粪便,以近段肠管造瘘较为安全。术中均放置腹 引管,以引流腹腔污染渗出液,同时便于术后病情观察。 2.6破裂形状与病理 文献及本院病例病理检查显示,线状撕裂病理特点:破 口肠壁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孔状破裂病理特点示:破口处肠 壁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黏膜坏死或破溃。因此提示粪性破 裂与特发性破裂在病生理及病理方面有着区别。 2.7并发症 . 腹腔感染至休克,严重的酸碱、电解质紊乱,多脏器衰竭 均可导致患者死亡。并发症的发生与就诊时间有关。及时就 诊,积极手术,术中彻底清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围术期 应用敏感强力抗生素等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2.8预后 早期就诊,及时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手术方式未做 对比研究,但近段肠管造瘘有助于早期进食,早期促进肠功 能恢复,提高机体抵抗力。近期有作者主张一期修补或一期 肠切除肠吻合,但应选择早期污染较轻,以及破裂肠腔较空 虚病例,以免术后肠漏。本院死亡1例,国内外文献报道死亡 率30%~47% 。死亡原因多数为就诊较晚.出现全身感染中 毒症状明显,从而导致多脏器衰竭死亡。 总之,大肠自发破裂的病因、病理及解剖特点等因素尚 需深入研究。目前重要的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积 极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Maurcr CA,Rcnzulli P,AazzuccheUi L.Use of accurate diagnostic criteria may increase incidence of stercorl perforation of the colon[J].Dis Conlon Rectum,2000,43:991. [2】Yamazaki T,Shiai Y.Ischemic colon sarising in watershed areas of the colonic blood supply:a report of two cases[JJ.Surg Today,1997,27:460— 462. [3】徐斌,邬伟东,沈宏伟,等.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的急诊处理 .中华急 诊医学杂志。2004,13(8):564. 【4]Seipell JW,Nicholls RJ.Stucoral perforation of the colon[J].Br J Surg,1990, 77:1235—1237. [5】贺房勇,张宇,孙小军.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 18(8):21—22. (收稿日期:201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