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 第2O卷第2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rch.2008 Vo1.2O No.2 北京市田径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讨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Event in Beij ing 徐向军 ,郑亚平 ,吕 青 ,张延军。,王志立 ,王 美 XU Xiang—jun ,ZHENG Ya—ping ,LV Qing 。 ZHANG Yan—j un。,WANG Zhi—li 。WA G Mei 摘 要:田径运动是北京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在其发展的几十年的历程中,曾培养出 很多优秀的田径选手,近几年北京市的田径运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以及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不断改革,北京市的田径训练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 化。为了真实的了解与掌握北京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 应采取哪些对策,以确保北京市田径运动的长期稳定发展。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 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市田径一、二线运动队训练现状、成绩现状和在训队员现 状;北京市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北京市田径三级动I练输送体制;家长支持孩子训练的动 机等影响北京田径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行 了对策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北京市目前的田径一、二线田径动I练状况、运动员在 编人数不能适应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随着社会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家 长不支持孩子从事田径专业训练,致使各级训练班都难以招收到理想的田径苗子。在 北京市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管理措施配套不到住的情况,运动员学训矛盾较 为突出等。为此我们也提出了整合有限资源,谋求整体快速发展;完善和拓宽训练输送 体系;有效改善田径二线的瓶颈问题等发展对策,力图为北京市田径运动的长期稳定发 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田径运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训练体制 中图分类号:GS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OO8)02—0038—0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rack and field is a competitive event for Beiiing’s athletic sports.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there were many excellent athletes.In recent years,the level of Bei— jing's track and field event seems to be picking up.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the system in athletics and sports training,Beijing s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system has gone through some big changes.In order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rack and field event in Bei— jing and sort Out measures for these problems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 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event,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have conducted a thorough in— 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of the athletes from the front—line teams in Beij ing under training.The athletic and sport man— agement system of Bei ing,the enrollment system at the third—level training in track and field,parents’motivation for supporting their children’s training and other major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have been studied.After the above stud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urrent training condition of Bei]ing’s track and field team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athletes cannot meet the overall goal of Beij ing’s athletic sports development.As the increase of the dual pressure from study and employment in the so— ciety,parents are not willing to support their children engaging in track and field special training,which resulted in difficulties in the recruitment of ideal track and field seedling for all levels of training programs.On the other hand,there are problems of lack of ap— propriate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sports in Bei ing,especially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academic study and athletic training.Therefore,it is proposed that limited resources should be allocated properly,in— tegrated rapid development be enforced,the training and enrollment system be perfected and expanded,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the second—line athletes of track and field be im— prov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growth of track and field event in Beijing. Key words:Track and field;Athletic sports;Sustainable development;Training system 3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徐向军,等:北京市田径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讨 课题成果 田径是北京市竞技体育中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的项目, 在北京市田径发展的几十年历程中,曾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 田径运动员。随着竞技体育的改革,北京市的田径发展由过 去的单一训练体制逐步发展为现有的体育局三级训练输送 体系和教育部门体育传统校、重点高校训练体系的双轨体 位,男子总体高于女子运动员。这与近几届全运会北京市男 子运动员成绩积分高于女运动员也一致。 表1北京市田径男女运动员 近年进入全国前2O名积分情况 系。这种双轨发展模式,一方面促进了北京竞技体育的发 展,另一方面也加重了优秀后备人才的争夺。如何有效整合 和利用北京市的田径人才资源,使北京田径项目步人长期稳 定的发展,就要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和考察北京市田径现 有发展的状况,找出各环节的影响因素。为北京制定田径项 目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1.2 北京市田径一、二线教练员队伍现状 北京田径一线教练员现在职12人(不包括与北京高校 联合培养的教练员)。二线在职1O人;从表2中我们看到, 北京市田径一、二线教练员队伍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3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 法对北京市田径的整体发展,一、二线田径队现状和影响因 素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 2分析与讨论 2.1 北京市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5O岁的教练员占到总数的68.2 。学历上看,本科学历占 到63.6 ,研究生占到22.7 ;职称结构上一线教练员的职 称情况较为合理,但是没有一名国家级教练员略显不足。二 2.1.1 北京市田径运动近年总体发展状况 年度排名2O名是中国田径协会根据运动员年度中指定 线教练员的职称结构不容乐观,初级职称的教练员占到总数 的5O 。一流的运动员需要一流的教练员来培养,没有高水 平的教练员是不可能产出高水平运动员的。这种低职称现 比赛最好成绩而来,可以反映出各单项运动员专项水平的现 状。各单项进入前2O名的运动员越多,排名越靠前,得分也 越高。综合得分高说明整体优势也越突出。表1是北京市 田径男女运动员近年进入全国前2O名的积分排名情况『1 ]。 象令人担忧。经过调查访谈,这些教练员绝大部分都是优秀 运动员出生,对本专项具有较深的理解和体会,又经过体育 专业院校的理论深造,具备了较高的执教能力。 在全国34个竞赛单位中北京田径总体水平处于第二集团地 表2北京市田径一、二线教练员队伍现状 2.1.3 北京市田径一、二线运动员现状 北京市现有田径一线正式运动员46名,其中达到国际 把孩子送进体校进行半训半读。而区县农村这一比例仅为 27.7 。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出于怕影响孩子学业和未来 健将运动员等级标准的有6名运动员(男子2名,女子4 名),健将有21名运动员(男子13名,女子8名),其余均为 一就业的选择。农村家长主要是希望孩子通过训练走出去。 2.2.2 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输送体系不完善 级或二级运动员。2005年全运会后,一些老运动员已退 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双轨训练体系,加剧了后备人才 的竞争。教育部门由于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和就学渠道,使 得更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走这条路,体校成了学习较差,训 练水平一般的孩子的无奈选择。体校的输送渠道也较教育 部门窄的多。田径运动员的培养周期较长,一般一线队运动 员在队时间平均为8年左右,要经历两届全运会,这样就形 成了一个局面,由于名额的问题,绝大部分二线运动员是很 役,如女子跳高运动员景雪竹和赵宁等。这给北京田径传统 优势项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截至2006年底二线田径共有运动员42名。我们知道, 二线队伍承担着运动员的中级训练和选拔,但就规模来讲, 与一线运动员人数之比为1:0.91,这种倒挂现象不仅很难支 撑一线队伍的发展和运动员的选拔,且严重制约着北京市田 径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2.2影响北京市田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2.1 家长观念对运动员选择走向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家 长从孩子长远发展考量,都愿意让孩子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 难被选拔到一线队的。在针对教练员所作的调查表明,有 收稿日期:2007—06—13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人文面上课题资助项目 (SM200610029006)。 作者简介:徐向军(1961一),男,河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田径;郑 亚平(1954一),男,北京人,副教授;吕青(1965-),女,北京 下拥有体育特长,再在考大学体育特长降分的条件下选择重 点大学。有研究表明,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对国家竞技体 育队伍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储备是不利的,独生子女家庭愿意 让自己的孩子从事体育专业训练的并不多 ],我们针对家长 所作的调查也表明,有76.4 的家长支持自己的孩子在不影 响学业的前提下进行体育训练,城区有68.2 的家长不支持 人,副教授。 作者单位: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088;2.北京市运动技术学 校,北京100763 1.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100088,China;2.Beijing Sports and Skills School,Bei- iing 100763,China. 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课题成果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2O卷 62.3 的教练员感到从三线体校很难招到有潜力的优秀苗 子,有74.7 的教练员认为向一线输送运动员较难。 2.2.3 社会对竞技体育的认知程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社会对于竞技体育某个项目的认识和态度,是由项目发 展水平决定的。田径运动在我国一直是比赛观众最少的项 目,但是自从有了刘翔,关注田径项目的人就明显增加,尤其 是有刘翔参加的比赛观众就会爆满。但这毕竟是个别的现 象。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有学者研究指 出,我国的竞技体育每四千多名运动员才能产出一名世界冠 军 ,田径的冠军产出率要远远低于整个竞技体育的平均 值。家长在没有确切的保障前提下,如就学、就业等,是不可 能让自己的孩子去冒这个风险的,此外,这几年电视媒体、网 络报道了许多竞技体育中的负面消息,打架、冠军搓澡、少年 体校群体性服药事件等,都使社会和家长对竞技体育训练的 残酷性有了较为客观地认识。也无疑增加了从事竞技体育 孩子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从孩子培养的高投入和成功 率低的巨大反差,是每一位家长都不愿看到的。运动员是竞 技体育的主体,是核心,如果运动员的来源出现问题将极大 的影响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2.4体育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制约着田径运动的健康发展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 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 证口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度计划经济体制运行下,政府包 办了竞技体育所有工作,政府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办体育 的主体 8]。国家体育总局建立了以项目中心为核心的竞技 体育管理体制,各省市也建立起了相应的项目管理中心。目 前北京还没有实行这种项目中心的管理体制,体育局竞技处 管理着北京所有的竞技体育项目,从运动员的选拔、训练、比 赛等等无一不管,显得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从而抑制了各方 面的积极性。北京市田径仅有一所二级体校,原有的二级布 局点和项目也已取消。三线体校的田径项目大多放到传统 校进行训练。北京市的三级体校的训练体系已经萎缩,大量 的田径人才流向传统学校。管理部门应有效的利用北京体 育院校的师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资源为北京市田径 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3 北京市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3.1 整合有限资源,谋求整体快速发展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是竞技体育长 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京田径运动要发展,就必须整 合有限的人才资源。一是要抓好运动员后备人才队伍的建 设与管理。北京各区县从事田径训练的青少年并不少,但大 部分优秀苗子都在重点中小学和传统项目学校。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目前北京市田径业余训练存在四种训练模式,一 是体校的“三集中”训练,这种训练模式是体校原有的主要训 练模式。二是体校教练员在中学进行训练,但人事关系仍在 体校,教练员的工资由体校支付;三是学生放学后去体校训 练;四是中学体育教师自己在课余训练;虽然这四种训练模 式在实际运行中都各有特色,但也有不少缺点。实际上,在 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最主要的就是学训的矛盾问题,要解决 好这个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特长,无论是那 条训练管道,只要是能为北京培养优秀的人才,就应该从政 策上鼓励,同时在管理上进行有效的联合,避免教育与体育 两大部门各自为阵,重点中学与体校互不联系,体育教师与 4f] 教练员互不交流,比赛互不兼容的情况,把北京市田径有限 的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训练,大力发展北京市的大 田径策略。谋求北京田径运动的整体发展。 2.3.2 完善和拓宽训练输送体系 训练输送体系是否畅通,关系到整个田径运动的可持续 发展。北京市的田径训练输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首先是三线到二线的输送,无论是重点中学或体校的重点队 员都要在向上一级输送时进行备案,这样有利于人才的统一 管理。其次是二线队员向一线的输送,要建立科学的选拔制 度和选材指标,成立由管理人员、优秀教练员,学者和科研人 员组成的选拔专家组,确保选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解决高 淘汰率的问题,避免只靠经验选队员和招关系队员。一线运 动队在确保训练质量的前提下,对运动员要进行逐年的训练 指标跟踪,完善的输送体系是保证各级田径人才良性循环的 基础,是保证田径运动健康发展的基石。 2.3.3 有效改善田径二线的瓶颈问题 与教育部门进行更深入、广泛的合作,共同制定与实施 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计划,发挥首都的教育资源优势形成我 市优秀体育人才的共建培养工作体系_s]。这是《北京市竞技 体育专项规划》对充分发挥北京市多元化训练与培养优势的 要求。《规划》还提出全面实施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 养工作计划,加强区县业余训练管理工作,突出发展我市重 点项目的建设,加大业余训练的投入,支持区县从外省市引 进优秀体育人才。完善各级选材制度和竞赛办法,建立起以 围绕重点项目发展布局为核心的市级竞赛体制,形成一种培 养高质量后备人才的选拔、训练、竞赛的良性工作体系。田 径是北京市竞技体育规划的重点发展项目,规划中强调这些 重点项目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奥运会运动员队伍建 设。各运动项目根据任务要求,要在重点子项的输送上逐步 形成人员规模优势。但是从现有规模上看,北京的田径二线 队伍的很难满足一线队伍的要求,其整体规模甚至要小于一 线运动队。规模过小,很难保证优势项目的人员优势。北京 市要长期稳定的发展田径运动,必须改变目前二线和一线规 模过小的问题。可以借助北京体育院校的优势,充分发挥他 们的师资力量,招生优势和场地资源扩大二线田径的办学训 练规模,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田径二线的瓶颈问题。 2.3.4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 为了更好的发展北京市的重点项目,《北京竞技体育专 项规划》明确提出在重点项目中要注重项目带头人的选拔、 引进和培养工作;创造条件将优秀教练员输送到各个层次的 国家队;制定和完善教练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制度和相关激 励政策,充分调动教练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9]。北京市 田径运动要得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北京田 释的品牌项目和品牌教练员,建 一整套的教练员和运动员 的激励政策。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和条 件,加强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和技术交流。专业知识的提高和 不断更新训练理念,才能不断打破原有训练条条框框的束 缚,创新训练方法和手段。在教练员的日常训练中要形成定 期研讨和交流机制,请国内外训练学专家、知名教练员交流 讲学,进行训练诊断。对有成绩的教练员可以配备训练助 手,扩大在训人数,以形成项目的群体性优势。 3结论 1)北京田径运动水平总体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在全国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徐向军,等:北京市田径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讨 课题成果 赛和全运会比赛中,北京市男子田径运动员的总体实力要高 于女子运动员。 2)北京市田径一、二线教练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动员更多的优秀田径苗子来从 事田径运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这些后备人才的文化课的教 学问题。过去我们只是用运动成绩来衡量和选拔后备人才, 合理,在职称结构上一线运动队缺少国家级教练员,而二线 教练员的职称结构初级教练员比例过高。北京市一、二线田 现在在选拔中还应加大文化课水平的要求。竞技体育训练 与文化课教育应一起发展,加强体教结合,以教为主的后备 人才培养体制[1 ,以充分解决田径后备人才文化短缺的问 题。 径在编运动员过少,尤其是二线运动员与一线运动员形成倒 挂(比例为0.91:1),成为一线运动队发展的制约瓶颈。是阻 碍北京市田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提 高,家长对孩子的输送偏向以学习为主,训练为辅的重点校 和项目传统校。导致一、二线田径优秀苗子招生困难。有 62.3 的教练员感到从三线体校很难招到有潜力的优秀苗 子,有74 7 的教练员认为向一线输送运动员较难。 3)利用北京高校资源,为北京市引进优秀田径人才。目 前北京有田径运动员特招权的高校有十余所,有些高校也与 北京市体育局签订了联合培养的协议。在高校的利用上应 更倾向有较多自主权的体育学院,运动系和竞技体校的招生 都可以合理的利用起来,为北京市田径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田径协会.2001年中国田径年鉴[M].2002年3月36—106. 4)北京市目前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不利于项目的发展 与管理。体育局竞技处管理着北京所有的竞技体育项目,从 运动员的选拔、训练、比赛等等无一不管,统得过多,管得过 死,从而抑制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4建议 1-23中国田径协会.2002年中国田径年鉴[M].2002年,上海三联书 店,2005年3月187—220. [3]中国田径协会.2003年中国田径年鉴[M].2004年3月74—106. [41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中国田径年鉴[M1.2005年3月第一版, 187—220. 1)良好的人才资源是田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北京市体 [5]中国田径协会.2005年中国田径年鉴[M].2005,2006年3月, 129—165. 育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总体人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体育 部门、教育部门加强联合和交流。利用北京市的良好环境和 条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可以利用现有区县体校的 优秀教练员资源为田径二线服务,例如,顺义体校的投掷项 目,海淀体校的跳高项目等,把一些项目放到区县体校不仅 [6]虞重干,刘志民,丁海勇.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 在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 8-11. [7]孙克宜,秦椿林.试论体育管理体制育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6-I3. [8]孙汉超,等.实用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 可以使北京教练员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可以有效的调动三 线体校教练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力发展北京市的大田径策 略,共同为北京市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2)加强宣传,提高学训的效益与质量。教育是促进可持 [9]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竞技体育专项规划.WWW.bjsports.gov. cn/jsp/others/olympic/mtg.htm,2006.10. [101徐开春,粱金娜.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4):32—35. 续发展的关键,它也制约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流动走向。 ★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