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茶叶中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2024-02-1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26卷第4期 2006年1 2月 辽 宁 石 油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Vo1.26 No.4 Dec.2006 JOURNAL 0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PETROl EUM&CHEMICAl TECHNOLOGY 文章编号:1672—6952(2006)04—0121—05 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茶叶中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宋建红,汪建华 (武汉工程大学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 以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对茶叶进行微波萃取。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工艺的优缺点,对提取出的茶多酚采 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此法对茶多酚的萃取率较高,且省时,效率高。通过进一步的放大性实验,可 以验证此方法在工业化提取茶多酚的应用方面很有前景。 关键词:微波萃取;茶多酚;茶叶 中图分类号:¥571.1 文献标识码:A Conditions of Extracting Teapolyphenols From Tea Through Microwave Extraction SONG Jian hong,WANG Jian~hua fKeyLa&)ratorv of’Plasma Chemistry&AdvancedMaterials oJ Wuhan Institute ofChemical TechnoloKy, Wuhan Hubei 430074,P.R.China) Recei ̄d 22 Septewd ̄er 2006;revised 24 Septemher 2006;accepted 26 September 2006 Abstract:  ̄lvent of ethyl acetate extracted teapolyphenols from tea.After comparing deferent conditions of experiment and analyzing results,a c ̄mclusion can be conle to;extraction rate of teapolyphenols is higher,and time needed is short.According to the enlarged experiments,the means of extracting TP with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is greatly promis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y. Key words: Microwave extraction;Tealyolyphenols;Tea \\> <Y \Corresponding author Te1.:+86—27—87194533;e~ncmi1:zhily2000@mhu.corn 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所含的一 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简称为TP 0H (Teapolyphone1)。其主要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 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缩酚酸类及聚 OH 合酚类等。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 分,约占茶多酚总质量的65%~98%。儿茶素类化 0H 合物主要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 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4种物质。 其结构式可表示为【卜2 J: 式中: 0H R1—0H,R2— OH 收稿日期:2006—09 22 为左旋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R1一OH,R2===H为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 作者简介:宋建红(1977~),男,湖北武汉,在读硕士。 辽宁石油化工 0H R1一H,R2— 0H 为左旋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Rl—H,R2===H为左旋表儿茶素。 茶叶在世界上是仅次于水而被广泛消费的饮 料。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饮料已有四五千年 的历史,喝茶有助于健康的理念已被广大人民所接 受,喝茶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也被流行病学所证实。 过去人们认为喝茶有助于健康是因为茶叶中含有维 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但是这一看法并不全面。近 来研究表明,茶叶中对身体健康最有益的物质是具 有很强抗氧化能力的茶多酚。 为了比较自然萃取和微波萃取的优缺点,萃取 剂为乙酸乙酯时,本文进行了二者的对比实验。见 表1。 表1 自然苹取和微波萃取后提取率的比较 由表可见,以乙酸乙酯作为溶剂时自然浸泡茶 叶12 h后得到的茶多酚的萃取率为3.86%,而其他 条件相同情况下,用微波辐射3 min样品溶液后提 取率即可达到16.56%,由此可见,微波萃取确实能 够大大地节约萃取时间,提高目标物质的萃取效率。 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传统方法有沉淀萃取法 和有机溶剂直接萃取法,这两种方法在操作工艺上 都比较复杂,并且所耗时间长,所需原材料较多。近 年来,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正在成为 研究热点,在微波条件下,要求溶剂吸收微波的能力 较强,即溶剂需具极性,因此微波可以加快茶叶中的 茶多酚向溶剂中溶解的速度和效率。影响微波提取 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微波加热功率;提取溶剂的种 类,萃取时间;溶剂用量以及润湿水量等。 1 实验部分 1.1实验装置 萃取系统由一台家用微波炉改装而成(格兰仕 公司的WD一700型),工作频率为2 450 MHz,最大 功率为700 W,一个长60 cm的冷凝管连接到盛放 溶剂和样品的容器Vl(磨口),整个系统是开放式的, 第4期 朱建红等.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茶叶中茶多酚的T艺研究 123 表2影响因子和水平 般来说,一个三水平四因子的正交实验共需 进行81次实验(34),为了减少试验次数并找到最佳 的萃取条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L。表(表3),这个 实验方案仅需做9组实验就可以达到要求,茶多酚 的萃取效率见表3。 表3 Lq(3 )(n=3)正交实验结果 实验次数 A f3 C D 萃取效率,% l 1 l 1 l 19.76 2 1 2 2 2 1Ol89 3 l 3 3 3 l1.16 4 2 l 2 3 l6.56 5 2 2 3 1 15.5O 6 2 3 l 2 l3.69 7 3 l 3 2 7.4O 8 3 2 l 3 l0.05 9 3 3 2 1 1 1 64 2.2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 以27%的微波功率,6 min的辐射时间,45 mL 的溶剂和5 mL的润湿水用量作为基准,然后改变4 个因子中的一个,其余3个因子不变,可以得到不同 因子对萃取率的影响【 —6 J。 2.2.1 微波功率对萃取率的影响 随着微波功率 的逐渐增大,茶多酚的萃取率也显著增加,但增加到 定程度后会下降,这是因为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 温度会…t-_Yt ,因此在高功率条件下茶多酚容易被氧 化,茶多酚氧化引起的损失导致提取率降低,因此选 择合适的微波功率可以得到较理想的萃取率,如图 2所示。 2.2.2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在刚开始的那一段 时间,萃取率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到一 定时间后,茶多酚的萃取率提高就不很明显,甚至没 有增加。如图3所示。 讳 蚌 微波功率 图2微波功率对萃取率的影响 孚 嘞L 蚌 4 3时间/min 图3时闾对革职率的影响 2.2.3溶剂用量对萃取率的影响茶叶l g左右, 所用的溶剂在4O mL 以前时萃取率增加较为明 显,从4O mL/g增加到50 mL ,茶多酚的提取率不 再增加,说明茶多酚的提取已经趋于完全。如图4 所示。 乎 讳 蚌 p(溶刑)/(mr.‘g ) 图4|0(溶剂)对萃取率的影响 2.2.4润湿水对萃取率的影响不加润湿水加润 湿水较少时,茶多酚的提取率较低,这是因为乙酸乙 酯对茶叶的润饰效果较差,而且其偶极性较弱,用微 波萃取的效率就低;而茶叶用水浸润后茶多酚的提 取率就明显增加,但是浸润水的用量须适量,也不可 太多,5 mL/g的用量较为合适。因为加入适量水刚 好被茶叶完全吸收后,水就成为茶I1-r与乙酸乙酯进 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微观介质,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茶多酚和热量就被迅速转移到乙酸乙酯中。如图5  2 1 0 9 8 7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第26卷 所示。 4 3 2 1 O 9 8 7 3.5实验结果及讨论 将上述两组提取液分离后取5O mL送紫外分 光光度计分析测试,并结合图1中的标准方程可得 蚺 薛 梅 p(润湿水)/(mL‘g。。) 图5 P(润湿水)x4萃取率的影响 综合分析以上各种影响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得知:最佳的萃取工艺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为189 w,萃取时间为3 min,溶剂用量为45 mL ,浸润水 的用量为6 mL 。此时得到的萃取效率为16. 56%,比较理想。 3放大性实验 3.1装置简介 本装置由广州天水华圆公司提供,其型号为 HWC10—2微波提取设备。其处理能力为1O L/ 次。 3.2工作原理 当溶剂加到植物原料(或者中草药)中时,溶剂 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通过细胞壁透入细胞内,溶解了 可溶性物质,从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由于细胞 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这样就可以把所需要的 目标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者溶出其中的大部分。高 频电磁波穿透提取介质并到达物料的内部维管束和 腺胞系统,由于吸收了微波能,细胞内部温度迅速上 升,使其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承受压力,而 导致细胞破裂。细胞内有效成分自由流出,于是在 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提取介质捕获并溶解。通过进一 步过滤和分离,便可获得所需的提取物质。 3.3实验条件 本放大性实验做了两组实验,将两组茶叶分别 命名为1#和2#,相关数据见表4。 表4放大性实验条件 序号优(质量)/ (乙酸乙酯)/辐射时间/微波功率/ g mL arin W 到茶多酚含量(占茶叶干基),结果见表5。 表5实验结果 l茶叶I l舍少量水乙酸乙酯微波浸提 I过滤 I过滤 固豳 l减压蒸馏 l粗提取物I l乙酸乙酯萃取 卤J减压蒸馏, 真空干燥 图6溶剂萃取法工艺流程 将上述得到的精制茶多酚样品配成溶液后送 HPLC分析,由此可以分析经过纯化分离后得到的 茶多酚纯度,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可以得NJb茶素标 样色谱图,见图7。样品色谱图如图8。 其分析的条件为:流动相为 (甲醇) (水) (乙酸)为25:75:0.5;C】8反相柱(120 rnin×4.6 mm,5 );波长为270 nm;温度25℃;流速为1.0 mL/min。实验以及分析检测结果验证了后续的分 离纯化过程是合理科学的。 第4期 宋建红等.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茶叶中荣多酚的工艺研究 125 0 2 4 6 8 10 l2 14 时间/mira 图7儿茶素标样色谱 参考文 献 [1] 严鸿德.茶叶深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2] 宗乾收,林军,严胜骄,等.微波诱导法萃取印楝种壳中印楝素的研究[J].云南化工,2002,29(6):19—21. [3] Vioria L.MicrO、Ⅳave assisted extrac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from standard reference soils and sediments[J].Ana1.chem·, 1994.66:1097 1 106. [4] 张熊禄,陈厚辉,史燃云,等.微波法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J].林产化工通讯,2001,35(5):20—22. [5] 叶新强,黄若华,王艳平,等.应用前景广泛德微波处理技术[J].山东环境,1998(1):21—23. [6] 郝金玉,王占湖,付宣.微波萃取技术进展[J].云南化工,1999(3):26—29. 图 6时8 (Ed.:ZW,Z) 问样 (上接第120页) 舱 潜 『3]赵玉英.蒙成药哈日阿布日 16中多糖的组分和糖含量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2):314 316. f4]Min R W,Rajendran V,Larsson N,et at.Stimultaneous monitoring 0f gluca ̄e and 2 Liactic acid during a fermentation pr()ce};};in an aque。us 2 phase system by on 2 line FIA with mierodialysis sampling and dual bi ̄sensor deterction l J J.Anal- chim.acta,1998,366(1 3):1272 1351、 [5] 肖田梅,席山,杨宪立,等.微波消解一FAAS测定蒺黎蒙古药成药中钾[J].光谱实验室,2005,22(4):865—467. [6]4-r ̄#.蒙药方刑[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 (Ed.:ZZH,Z)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