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商品混凝土考察要点

2020-10-2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浅谈商品混凝土考察要点

商品混凝土是搅拌站集中搅拌,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独立的试验室严格按照配合比,采用微机控制方式,通过电子计量,准确地生产出符合建筑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各种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它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因其对于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减少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施工扰民和施工现场 脏、乱、差问题、缓减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等方面,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商品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越来越多,做为监理单位要协助业主单位确定商品混凝土供货商,笔者以为,在考察时应该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资质方面:有些供货商对期商品混凝土的施工资质比较重视,但是对其试验室的资质不太重视,试验室管理不严格,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甚至根本没有试验资质。 二、管理体制方面:

目前对于商 品混凝土的管理,还停留在全部依靠供应企业的模式上,即对于商品混凝土,只要供应企业提供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保证通过竣工验收就行了;而对于商品混凝土 的配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生产和检测设备、计量系统是否完善等却关心很少。因此必须考察商品混凝土供货商的管理体系,如果没有强有力和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很难保证商品砼供应过程中不发生问题,而且发生的问题处理也不得力. 三、搅拌站供应企业质量控制措施: 1.技术方面,严格执行规范 ①严格进行配比设计时。有些搅拌站一味追求低成本,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取值和计算,采用低配比,造成混凝土配制强度过低。

②按照规范要求对变化后的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

众 所周知,当粗、细骨料来源,水泥外加剂等改变时,除应对变化了的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还应重新进行配比设计。但实际上,当原材料的来源渠道改变后, 部分搅拌站却并不对变化了的原材料进行检测;部分搅拌站因料源广泛,现场缺乏管理,存在将不同来源的骨料混用,个别搅拌站甚至将不同厂家的水泥混用。这将 严重影响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给结构工程带来质量隐患。

③考虑粗骨料强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认真测定粗骨料强度。

《普 通混凝土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规定;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值表示。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时应进行 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其他情况下如有怀疑或认为有必要时也可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少于1.5。

对于强 度等级低的混凝土,粗骨料强度一般都能满足要求,也无需检验,但是,对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不是所有的粗骨料强度都能符合要求,因此必须检验。在实际工 作中,多半搅拌站的石子检验报告中.没有列出石子压碎指标值,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50以上也一次检验都不做,这种不管不问质量的行为不能不令人担 心。 ④雨雪季节时及时测定砂、石料的含水量和及时调整水灰比

根据规定,搅拌站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具有稳定的含水率,每工作班至少测定一次含水率,遇到雨雪天气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及时调整用水量,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目前许多搅拌站没有自动测定砂石含水率的仪器,多数情况下凭经验判断含水率,进行用水量调整,有的干脆不估测也不调整;这样,造成雨雪季节水灰比过大,拌合物的和易性无法保证,更无法保证混凝土强度,既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影响工程结构强度。 ⑤外加剂使用方法

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规定,外加剂的选用要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施工条件和气候情况,同时结合原材料、配合比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且选用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经过试验最后确定。实 际使用外加剂时,却很难做到上述要求.这其中有客观因素,更多的则是人为因素。有些搅拌站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对外加剂的使用也不十分清楚,不问种类和适用 性,也不通过试验确定其掺用量,拿来就用。更有甚者采用具有缓凝、减水或早强的复合外加剂又加入缓凝剂或早强剂,导致外加剂作用相互叠加,既浪费拌料,又 达不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

2.搅拌站的设备、检测工具:

①部分搅拌站长时间使用搅拌设备,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测,一旦其计量系统失准,配置砼时不能准确按配比单进行;这样的混凝土用于工程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②对于外加剂的计量,很多搅拌站没有计量装置,也不打算安装计量装置.结果,试验室的混凝土配合比是正确的,由于搅拌站没有专门的外加剂计量装置,实际操作就掌握在民工的手中,采用锹、勺、碗等非计量器具添加外加剂,很难达到士2%的计量误差。 ③目前许多搅拌站没有自动测定砂石含水率的仪器.

3.搅拌站和现场之间的联系方法。大部分搅拌站还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即管理人员不深人现场进行实际调查,而是根据经验和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和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至于其生产出来的混凝土是否满足工程需要、后期质量怎么样,往往不进行跟踪观察和服务.

4.对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重视程度。

砼的生产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一味地强调施工速度,在任何情况下应以保证砼的长期耐久性为最重要的目标.

5.对最新标准掌握和执行力度.

2002年1月1日实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GB50325—2001)中5。2.1条规定\"民用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无机非金属建 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指标和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3.1.1条规定\"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砂、石、 砖、水泥、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新型墙体材料等,其放射性指标应符合表3.1。1的规定”,即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不小于1.0。但到目前为止,提供 商品混凝土上述指标的搅拌站很少,基本没有。 6、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及方法是否得当、有力 6.1、水泥的质量控制

6。1。1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由水泥浆的强度、水泥浆与骨料界面的粘结强度、骨料颗粒强度决定。水泥浆将骨料牢固地粘结成整体,而水泥浆的强度取决于水泥的强度等级, 因此,合理选择水泥的强度等级尤为重要。当水泥的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过大时,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拌和物松散不易粘结,粘聚性差;而当水泥 的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过小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和物粘聚力大,成团,不便浇注,并且不经济。一般按照表(1)选择 ,但在客观情况不 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掺入活性掺和料(如粉煤灰、硅灰、矿渣)或掺入外加剂改善其性能.

混凝土强度等级C ≤10 15~25 30~40 ≥45

水泥强度等级fceg 32。5 32。5~42。5 42.5~52。5 52.5~62.5

6。1.2水泥品种的选择

五大类水泥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其适用环境,针对不同的工程情况、气候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是获取优质混凝土的一个前提。 6.2、粗细骨料的质量控制

粗细骨料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份,占其质量的3/4左右,骨料构成的骨架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同时水泥石硬化收缩产生的不均匀 的收缩变形,从而产生内应力,导致裂缝,而骨料能够制约水泥石的收缩,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体积稳定性。骨料比胶凝材料等其他组份便宜很多,这也是混凝土比 较便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使骨料的技术及经济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骨料应该满足:致密、坚硬、高强、耐久、无有害物质和具有较小的粒间空隙和表面积.

集料的级配是指骨料颗粒相互搭配的数量比例.石子的级配直接关系到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水泥浆用来包裹集料的表面和填充集料间的空隙, 级配好的骨料有较小的粒间空隙和表面积,可以节约水泥用量,而获得好的和易性,而对于级配不好特别是粒形较差,颗粒形状不够规则,针片状含量较高,那么空 隙率较大,需要更多的水泥浆包裹颗粒表面和填充颗粒间的空隙,针片状含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耐久性也有负面的影响. 对于骨料的表面特征,也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表面粗糙的比表面光滑的更容易与水泥浆粘结,获得更好的粘结强度。 对于粗骨料有连续粒级和单粒级两种,在工程中多采用多种粒级搭配使用,针对不同的强度等级、施工部位、施工方式采用不同的搭配方式,获得更好级配和更好的施工性.

对于细骨料的粗细程度,采用细度模数(μf)表示,配制混凝土时宜采用级配区为Ⅱ区中砂或粗砂,从表(4)可以看出砂的细度模数直接影响到水泥胶砂强度。对于同一细度模数的砂,级配区Ⅰ区的砂比其它两区更容易泌水、离析,级配区Ⅲ区的砂比其它两区需要更多的水泥用量。

6。3砂率的选择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重量占骨料的总重量的百分比,砂率的变动会影响集料的空隙率和集料的表面积,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

在水泥浆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砂率增加时,水泥浆的数量显得不足,削弱了水泥浆对砂子的润滑作用,过大的砂率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变差;但是如果砂率过 小,又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砂浆层,削弱了砂浆对粗集料的润滑作用,使集料间的摩擦增大,也会降低拌和物的流动性,还会影响拌和物的粘聚性保水性。总之过大过 小的砂率都会影响拌和物的和易性。同时,砂的细度模数也直接关系到砂率的选择,为了获得相同的和易性,随着砂的细度模数的降低,砂率也应该相应地降低.大 小合宜的砂率称为最佳砂率,其与坍落度、水泥用量的关系如图(3).影响砂率的因素很多,一般不易计算而得,在混凝土搅拌站多通过试配确定。在保证和易性 前提下,应该尽量选用小的砂率。以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成本。但在泵送施工中,为了满足施工需要,应相应加大砂率。

6。4有害物质含量、耐久性

集料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其它物质如粘土、淤泥、云母、有机杂质、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等。粘土、淤泥增加了用水量,阻碍了水泥的水化和凝结,削弱了界面 粘接力;有机物与水泥生成的碱发生化学反应,生产可溶的有机组分,防碍了水泥与界面的粘接力,影响混凝土强度;而硫化物可能与水化生成的碱发生化学反应, 形成新的氢氧化物,引起体积膨胀,造成体积不稳定性;过量的氯化物将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导致钢筋锈蚀,甚至导致混凝土开裂。

骨料中如果含有煅烧过的石灰石、白云石碎石,将在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中,发生缓慢的水化,造成体积显著膨胀,导致混凝土破坏。

同时骨料中的无定形氧化硅,在潮湿的环境中,可能与水泥中的碱发生碱集料反应,生成硅酸钠凝胶,吸水后体积膨胀,造成混凝土破坏。不过在中国碱集料反应很少发生。

6。5、活性掺和料(粉煤灰)的质量控制

目前使用的活性掺和料主要有粉煤灰、硅灰、高炉矿渣等,然而就实际生产情况来

看,应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是粉煤灰。

粉煤灰的细度是采用80μm的负压筛的筛余来控制的。粉煤灰含有大量的硅铝氧化物,能与水泥水化产物进行二次水化反应,粉煤灰越细,参与二次水化反应的界面增大了,使二次水化反应进行得更加充分,对混凝土的强度贡献也提高.

粉煤灰烧失量主要是含碳量多少的体现,粉煤灰的烧失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从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烧失量小的粉煤灰强度明显低于烧失量大的粉煤灰强度. 粉煤灰的需水量比也是评定其对混凝土强度贡献的一个重要指标。优质的粉煤灰细度小,其中直径小于45μm的部分较多,这些球状玻璃体表面光滑、性能 稳定,在混凝土里面起到了一个类似滚珠轴承的作用,有效的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从表中也可以看出烧失量的高低能体现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因为含碳量 高,需要吸收更多的水,必然导致需水量比上升.

掺活性粉煤灰能够节约10~15%的水泥,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能够明显降低水化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极为有利,同时能够使混凝土更加致密、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耐久性.

6.6、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活性掺和料、外加剂已经成为商品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第五、六组份。

减水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外加剂之一.混凝土中的水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为水泥水化反应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施 工、浇注。超过水化作用所需要的水在混凝土浇注工作完成以后,就成为了混凝土的有害成分,它们在混凝土里面形成直径较大的空隙。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从 而影响到了混凝土的强度,对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以后,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水泥颗粒相互分散,使絮凝结构解体,使包裹再里面的游离水释放出来,参与水化反应,减少了 用水量,并且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在保持流动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拌和物用水量.降低了混凝土的水灰比,使混凝土密实度增加,改善了混凝土的耐 久性、抗冻性、抗渗性,能够提高混凝土强度20%左右.同时能够节约水泥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其它:

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单位,还关心以下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对施工进度及其施工质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时间原因,不再详写,只把要点写出来: 1、 价格

2、 运输距离,远距离运输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影响砼的质量。

3、 支付方法

4、 供应能力及生产能力: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旦发生中断,后果

不勘设想。

5、 计量方法(有按车计量,有根据图纸计算等等)

6、 施工经验,是否有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这一点也比较重要,比如没有高标号砼的施

工经验,做起来很容易发生问题;再比如没有剪力墙工程施工经验,做出来的商品砼,在坍落度上控制不好,不是影响砼强度<水灰太大>,就是造成施工不便<水灰比太小>易出现蜂窝或孔洞. 以上是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