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JinzhouMedic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7No.3
Jun.,2019社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谷利斌1,徐德国2,何贵蓉1,焦文娟1
(1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社区独居老人共182人,分别填写一
般人口学特征问卷、简明健康调查问卷、慢性病患病状况问卷、Lubben简明社会网络量表、老年人抑郁评定量表简明版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独居老人PCS得分为53.95±19.075分,MCS得分为56.31±17.577分。按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年龄、慢性病数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是PCS的影响因素,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是MCS的影响因素。社区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尽早干预,保持其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独居老人;抑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1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068(2019)03-0010-04
独居老人是指身边无子女或其他伙伴,因未婚、丧偶、离异或分居等原因只能单独生活的老年人,是老年人中最为弱势的一个群体[1]。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9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3%,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6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占同期老年人总数的16.4%[2]。如果按照发达国家逾九成老人独住的趋势推算,未来几年内,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步入独居行列。
与同子女或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相比,独居老人更缺乏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极易产生抑郁、孤独等消极情绪体验,总体幸福感差[3-4];加之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减退,绝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各类躯体疾病,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5-6]。这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严重影响着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通过调查社区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该群体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后续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改善独居老人的生活现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生活质量可能的影响因素8个,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样本量应为变量数的5~10倍,结合前期对独居老人基本分布情况的调研结果,计划收集研究样本约100~150人。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某市某街道独居老人192人。纳入标准:年龄≥60岁;独自居住≥1年;自愿参加。排除标准:严重视听觉障碍者;无法配合调查者。问卷回收后,剔除不合格问卷10份,得到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8%。
2.研究工具。一是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具体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等。
二是简明健康调查问卷。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12)用于评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7],共包括12个条目,8个维度,具体为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心理健康(MH)、活力(VT)、社会功能(SF)和情感职能(RE)。8个维度可以归纳为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2个综合指标。采用SF-12第2版美国评分方法对生理健康指标和心理健康指标进行评分。得分范围为0~100分,0分表示最差,100分表示最好,≥50分为正常。该量表
【收稿日期】2018-12-07【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市独居老人自我疏忽流行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编号:2016SJ
D840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谷利斌,女,1982年生,讲师,护理学硕士;徐德国,男,1981年生,讲师,中西结合基础硕士。
10
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
三是慢性病患病状况问卷。慢性病患病状况问卷由研究者在参考大量国内文献资料,并经专家指导审核后最终确定。主要包括11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哮喘、老慢支、糖尿病、中风、关节炎、颈椎病、骨质疏松症、青光眼、白内障,被调查独居老人所患其他慢性疾病由本人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说明,每种疾病需要得到专业诊疗机构的明确诊断方可记录,0分表示“未患该病”,1分表示“患有该病”。
四是Lubben简明社会网络量表。Lubben简明社会网络量表(abbreviatedversionoftheLubbenSo-cialNetworkScale,LSNS-6)由Lubben等于2006年编制[8],用于评估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共6个条目,包括来自家庭的支持和来自朋友的支持两个方面。采用Likert0~5分的6级评分法,0分表示“完全没有”,1分表示“1个或1次”,2分表示“2个或2次”,3分表示“3~4个或3~4次”,4分表示“5~8个或5~8次”,5分表示“9个或9次或更多”;该量表得分为0~30分,≥12分表示社会网络正常,<12分表示有社会疏离的风险。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
五是老年人抑郁评定量表简明版。老年人抑郁评定量表简明版(GeriatricDepressionScale-15,GDS-15)由Sheikh等于1986年根据Brinkt等编制的GDS-30简化[9],共15个条目,0分表示“否”,1分表示“是”,得分为0~15分,≥8分表示有抑郁症状。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9,重测信度为0.73。
六是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ofDailyLivingScale,ADLS)由Lawton和Brody于1969年编制[10],包括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两个方面,共14个条目,采用Likert1~4分的4级评分法,1分表示“自己完全可以做”,2分表示“有些困难”,3分表示“需要帮助”,4分表示“根本无法做”,得分范围为14~56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下降愈明显;得分14分表示ADL正常,15~21分表示ADL轻度受损,≥22分表示ADL重度受损。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重测信度为0.50。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入户调查法。前期共培训调查员20名,年龄20~30岁,2人一组。培训内容包括:生活质量的概念和评估要求;如何使用统一导语进行面对面访谈。
具体研究步骤为:抽样结束后,筛选符合要求
的研究对象;取得街道配合后,通过电话或入户的方式向研究对象解释研究的目的和过程,取得同意后,确定面对面访谈的具体时间;访谈当天,签订知情同意书,发放研究调查表,由调查员协助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并回收。
4.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其它统计学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平取α=0.05。
二、结
果
1.社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得分及分组情况。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区独居老人生理健康(PCS)得分为53.95±19.075分,其中得分≥50分属于正常者为107人,占所调查全部老年人的58.8%;心理健康(MCS)得分为56.31±17.577分,其中得分≥50分属于正常者为112人,占所调查全部老年人的61.5%。
2.社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区独居老人PCS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慢性病数量、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P<0.05或0.01或0.001);社区独居老人MCS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P<0.01或0.001)。具体结果见表1。
3.社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以PCS和MCS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的各个独立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一步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纳入标准α=0.05,剔除标准α=0.10。结果显示,年龄、慢性病数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是PCS的影响因素,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是MCS的影响因素。具体结果见表2。
三、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独居老人生理健康得分为53.95±19.075分,得分属于正常者为58.8%,心理健康得分为56.31±17.577分,得分属于正常者为61.5%,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国内目前针对独居老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有限,因为不同研究开展的地区不同,且所使用的研究量表不尽相同,研究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但不同研究均反映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需要被重视和提高的现状[11-13]。李思娇等[13]对温州市独居老人生活质量进行调查,调查所选用的量表和本研究相同,其调查结果显示,温
11
表1社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n
性别男女年龄60~69岁70~79岁≥80岁教育程度文盲初中高中及以上经济状况<1500元/月1041500~2999元/月59≥3000元/月19
慢性病无1~2种3~4种≥5种抑郁状况正常有抑郁社会支持正常日常生活能力
正常轻度受损重度受损
836732
68.95±10.01949.09±12.18025.19±5.948
218.765
0.000
69.88±15.25248.90±8.24536.62±5.667
114.319
0.000
130
55.90±17.76549.06±21.422
2.209
0.028
58.88±17.92649.88±14.994
3.196
0.002
有社会疏离风险52
14735
56.16±18.92644.63±16.976
3.302
0.001
58.90±17.78845.40±11.597
4.276
0.000
20884628
61.20±16.03256.77±18.07350.15±19.85446.11±19.887
3.978
0.009
60.95±17.73057.90±16.79453.70±19.68552.29±15.582
1.546
0.204
52.77±19.80954.29±17.86459.32±18.607
0.960
0.385
54.77±16.80856.15±16.99565.21±21.498
2.897
0.058
483529
43.35±19.23857.51±16.45654.34±19.57361.00±18.008
8.231
0.000
49.44±16.69657.14±14.87361.06±19.70459.93±19.707
3.943
0.009
小学或扫盲班70
847820
58.77±16.98251.56±19.78942.95±19.121
7.066
0.001
58.71±16.32856.58±18.93445.15±12.991
5.041
0.007
65117
54.06±19.58653.88±18.869
0.061
0.951
54.29±16.58057.43±18.080
-1.154
0.250
PCS(±s)
值/值
值
MCS(±s)
值/值
值
表2社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因变量PCS
自变量常数项年龄慢性病数量日常生活能力
MCS
常数项抑郁状况社会支持日常生活能力
非标准化系数
126.293-0.386-1.000-2.33290.243-0.7691.154-1.753
标准误10.6020.1450.5000.1863.5030.3270.3600.203
-0.1480.052-0.543-0.137-0.104-0.666标准化系数
值11.912-2.667-2.001-12.54425.763-2.3522.915-8.618
值0.0000.0080.0470.0000.0000.0200.0040.000
州市独居老人生理健康得分为37.89±9.95分,心理健康得分为52.09±7.13分,均低于本研究结果,这一差异可能与地区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差12
异有关。
影响社区独居老人生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年龄、慢性病数量和日常生活能力。随着年龄的增
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减退,脑力活动也开始减慢;躯体慢性病多发的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老年人对生活的主观体验[6,13]。独居老人在缺乏照料的情形下,衰老所带来的身体机能减退越发明显,罹患躯体疾病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也会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比一般老年人更为严重的影响。
影响社区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全球老年人的抑郁症发生率越来越高。独居老人因其特殊的生活和居住模式,是抑郁的高危人群。抑郁症状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其主观体验的无助无望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是个体应对压力时的一种重要资源,在老年人面临困难或威胁时,强有力的亲属和朋友支持,一方面可以缓冲困难或威胁对老年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维持了他们良好的情绪体验。而独居老人配偶缺失和子女不同住的状况,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处于无人交谈、缺乏关心照顾和精神支持的局面,孤独的情感体验,容易诱发较差的心境,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另外,因为独居老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依靠自身能力,当其日常生活能力开始下降时,其独立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都会同时下降,严重影响了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
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社区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目前倡导老人的“健康老龄化”,随着独居老人数量的逐年上升,这一弱势老年群体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越来越成为需要被了解和改善的重要内容。考虑到研究结果中对生活质量的不同影响因素,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做好独居老人慢性病的筛查,积极引导老人健康饮食和运动;同时,应采用多种方式鼓励独居老人走出家
门,参与集体活动,并加强老人之间以及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有效提升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静.关于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民政,2014,8:34-35.
[2]陈思.城市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3]高菱宜,王蒙.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抑郁和总体幸福感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56-57.[4]LeandroPG,CastilloMD.Copingwithstressanditsrelationshipwithpersonalitydimensions,anxiety,anddepression[J].ProcediaSocialBehavioralSciences,2010,5:1562-1573.
[5]MouodiS,BijaniA,HosseiniSR.Genderdifferencesinthehealthstatusofelderlylivingalonecomparedtothosewhoarenotalone:EvidenceoftheAHAPstudy,NorthofIran[J].CaspianJInternMed,2016,7(2):126-132.[6]荀雪琴,易景娜,刘清,等.护士主导全科团队服务对高龄独居老人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60-862.[7]李斯,张强,邱培媛,等.SF-12量表用于农村老年人群的信度、效度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3):497-499.[8]LubbenJ,BlozikE,GillmannG,etal.PerformanceofanAbbreviatedVersionoftheLubbenSocialNetworkScaleAmongThreeEuropeanCommunity-DwellingOlderAdultPopulations[J].TheGerontologicalSocietyofAmerica,2006,46(4):503-513.
[9]SheikhJI,YesavageJA.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Recentevidenceanddevelopmentofashorterversion[J].ClinicalGerontologist,1986,5(1):165-173.
[10]LawtonMP,BrodyEM.Assessmentofolderpeople:self-maintainingandinstrumentalactivitiesofdailyliving[J].Gerontologist,1969,9(3):179-186.[11]田诗音,陈琪,谢之辉,等.上海市独居老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调查[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39(3):258-262.[12]陈瑜.上海市独居与非独居老人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6211-6214.[13]李思娇,尹志勤,蒋苗苗,等.温州市独居老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9):4808-4810.
InvestigationofStatusandInfluencingFactorsforQualityofLifeamongOlderAdults
LivingAloneinCommunities
GuLibin1&XuDeguo2&HeGuirong1&JiaoWenjuan1(1NursingCollege,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
2SchoolofMedicineandLifeSciences,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tatusandinfluencingfactorsforqualityoflifeamongolderadultslivingaloneincommunities.Methods182urbanolderadultswholivealonewerechosen.Thedataofsociodemographicvariables,SF-12,numberofchronicdiseases,abbreviatedversionoftheLubbenSocialNetworkScale,GeriatricDepressionScale-15andActivitiesofDailyLivingScalewerecollected.SPSS19.0wasusedto
(下转第17页)
13
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对于社会稳定也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营造和谐稳定的诊疗环境以及进行必要的医生道德教育是缓解矛盾冲突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多重医生身份冲突将会得到最终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茜,游越,季昌娥.我国医生身份建构的研究路径和方法.重庆医学,2017,(29):4169-4170.
[2]赵小妹,蒋玉波.医生语用身份构建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36-138.[3]Tajfel,H.&J.C.Turner.1986.Thesocialidentitytheoryofinter-groupbehavior[A].InS.Worchel&W.G.Austin(eds.),Psychologyofintergrouprelations[C].Chicago:Nelson-Hall,7-24.[4]Giles,S&Slade,D.(1997).AnalyzingCausalConversation.London:Cassell.[5]Zimmerman,D.H.(1998).Identity,ContextandInteraction.In
Antaki,C.,&Widdicombe,S.(Eds.),IdentitiesinTalk.London:
SagePublicationLtd.
[6]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2\"^Ed.)[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994/2004.[7]菲力普.亚当,克罗迪娜.赫尔兹里奇.王吉会译.疾病与医学社会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4-28.[8]胡继春.医学社会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2-35.[9]李强,韩威.不同医学模式下医生角色之比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5):12-13.
[10]邵雨薇.心理资本调节下的医生角色压力与职业成长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
—以北京市[11]李茂花.公立医院医生角色冲突情况及管理——
大兴区人民医院为例.中国美容医学,2012,(8):884-885.[12]黄冬梅,尹文强.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制度支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1):15-16.[13]胡梦珠,沈春明.刍议医生“道德人”与“经济人”的角色平衡[J].医学与哲学(A),2016,(02):48-50.
StudyontheMultipleDoctorIdentitiesandConflicts
ZhaoXiaomei1&JiangYubo2(1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BengbuMedicalCollege,Bengbu233000,China;2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BengbuMedicalCollegePublicityDepartment,Bengbu233004,China)Abstract:Intoday’ssociety,asthedirectimplementersofmedicalmeans,themedicalprofessionhasalways
beenthefocusofsociety.In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theidentityconstructionofdoctorsischangingdynamically.Doctorsplaymultipleroles,possessmultipleidentitiesconflicted.Startingfromthepositioningofmultipleidentitiesofdoctors,thispaperstudiesthenecessaryandtheactualidentityofdoctors,anddeeplyanalyzestheconflictsandinfluencesofmultipleidentitiesofdoctors,whichishelpfulfordoctorstochoosetheappropriateidentity,realizeeffectivecommunicationwithpatients,andrelievetheincreasinglytens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
Keywords:identity;multipledoctors’identity;conflicts;influence
(上接第13页)
analyzethedata.ResultsThetotalscoreofPCSwas53.95±19.075,andthetotalscoreofMCSwas56.31±17.577.Accordingtotheresultsofthemultiplelinearregressionanalysis,theinfluencingfactorsforPCSwereage,numberofchronicdiseasesandactivitiesofdailyliving,andtheinfluencingfactorsforMCSwerethestatusofdepression,thestatusofsocialsupportandactivitiesofdailyliving.ConclusionThestatusofqualityoflifeamongolderadultslivingaloneincommunitiesarenotveryoptimistic.Inordertoimprovethestatusofqualityoflife,weshoulddointerventionsassoonaspossibletothoseolderadultswholivealone.
Keywords:olderadultslivingalone;qualityoflife;influencingfactors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