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字在社会上已经普及开来,然而对于24字的理解却有深浅之别。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去深入理解这24字的含义,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并不是没有任何层次的,这24字分为3个层次,依次是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我不想大而化之地谈论,只想在每一个层面挑出一两点来简单探讨一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8个字即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占据核心的地位。虽然这是国家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但是国家是由个体组成的,对国家的要求就是对公民的要求。就“文明”来说,从前我们总是爱自嘲,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然而中国人是最没有文明素质的。如果是在从前,我认为这样说一点问题也没有,然而经过近一代人的自嘲和醒悟之后,我们国人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最近的亚洲杯比赛中,虽然中国队没有进入8强,但是中国球迷赛后主动收拾赛场垃圾,被亚足联评为“最佳球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人素质的提高。虽然在香港媒体的镜头下,仍然有一些大陆游客举止不端,但是我国公民的素质提高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也应该及时停止妄自菲薄,已更加自信的姿态面对世界。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和国家不断追求的目标。公民和企业对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是一种良好的现象。就“公正”来说,举一个最近发生的事例,那就是阿里巴巴和工商总局的交锋。1月30号,工商总局发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指出淘宝网的正品率仅有37.25%。淘宝的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立刻展开反击,认为工商总局的调查程序失当,有有意针对阿里之嫌,两方的交锋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广泛关注。我并不认为其中任一方绝对正确,但是阿里的对于工商总局调查程序的质疑反映了中国企业公正意识的提高,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管理部门惟命是从,而这样吸引眼球的交锋也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反响,使更多的企业提升自己的公正意识,让管理部门也意识到自己虽然有监管的权利,但是企业和人民也不会对其不合程序的行为放任不管,提升监管部门的行政能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就“法治”来说,近期深圳“限牌令”推出时,未经过听证征求意见,也没有提前公示。公民顾大松认为此举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属于违法,遂向广东省法制办投诉。虽然最后的结果仍然是判定“限牌令”合法,但是这种维权行为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法治意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即使对方是政府部门也敢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举动体现了人民对于国家法治化程度的自信。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有关于这一层面,我只想就我个人的行为做一下总结和检讨。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会不太注意别人的感受,不经意间打扰到别人,比如假期在家干活的时候,由于我手比较笨,干活的时候容易弄出很大的声响,影响到了邻居的休息,经过母亲的提醒我才察觉到自己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困扰,感到非常抱歉,以后我会倍加注意的。
这是我在假期期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请党组织批评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