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以说教学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以加强交流促进教学的探索

揭东县白塔镇塔东中心小学:黄秋龙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加强交流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处于学习者的环境中,实现学习互补,提高接受知识和表述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下面就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中加强交流的认识和体会。

一、 课堂中交流的主要内容

1. 交流疑点。学生在接触新知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旧知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知识点叙述出来,为进一步探讨新知确定思维的方向。如学生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发现与前面学到的“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不同的地方,这时可心启发学生说清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思维的误区,更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

2. 交流方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有理的说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做简便计算的练习题24×25。学生会有不同做法。24×25=6×(4×25)=600;24×25=12×(24×5)=600;(24×5)×(25÷5)=600;24×25=(30-6)×25=600。做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思考、交流、判断、比较,学生所学习的不仅是一个题目的解答方法,而是这一种类型题目的计算原理。

3. 交流思路。在新知产生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说清分析的过程,就能把旧知识再次的抽象概括,使之成为包容新旧知识的共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别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可以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思路,同时还培

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如:“光明制鞋厂七月份实际生产鞋27500双比原计划多生产了2500双,求增产了百分之几?”学生叙述分析过程:要求增产百分之几,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增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增产的那部分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所以用增产的数量除以原计划的数量。

4. 交流评论。针对同学的说法和学法提出自己的评语,甚至进行辩论,各抒已见,互相交流看法、信息、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达到相互启发的激励口头表达欲的效果,同时还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如学生在学习应用题多种解法的时候,可以用倍比法、归一法、比例解呀、分配法呀或算术解、方程解等等,在学生解答好之后,教师及时的提问“用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引起学生质疑、讨论,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说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5. 交流结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用准确简炼的语言加以展示,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这是课堂小结的一种常用方式。多让学生尝试,可以在交流中巩固所学内容。

二、 课堂中交流的组织形式

1. 个别交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指名某个学生与同学交流。 2. 自由交流。教师给定范围,学生举手发言,自由主动地参与交流活动。 3. 小组交流。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范围内交流,这样可以人人参与,更可以学长补短。

4. 班级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开展说的活动,它可以作为班级活动的一项内容,以达到交流学法,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 课堂交流的引导与评价。

1.在学生交流活动中,教师对参与交流的学生应及时的以适当的方式给

予肯定与鼓励。教师的理解和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感动人心的,它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引导学生怎么交流,了解交流的内容、形式,让学生学会说,而且学会听,从而达到会学。教师在听学生说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适时补充,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提高交流能力,以达到的学效果。

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作为教学指导的反溃并能根据学生的说和学的效果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之,交流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达到以交流来促进思考,促进学习的效果。

2007年10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